神秘古菌,揭示生物起源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本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日本科研團隊的論文,日本橫須賀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的井町寬之和日本筑波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的延優等研究人員,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了一種阿斯加德(Asgard)古菌,對其進行了表徵,試圖揭示真核生物的起源。

這項研究工作被描述為「裡程碑」「重大的」進步,有同領域學者表示這標誌著「微生物學的巨大突破」。

神仙古菌家族

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科研人員試圖描述的是大約二十億年前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一個重要階段——生命如何從原核生物進化成真核生物?

這個階段有多麼重要呢?

動物、植物、真菌……包括我們人類,都是由真核細胞組成的真核生物。

但在真核細胞出現以前,地球上只存在簡單的微生物——古菌和細菌,它們都是原核生物。

原核細胞即廣義的細菌,它構造簡單,細胞核無核膜包裹,沒有複雜的細胞器。

真核細胞則包含典型膜型細胞器,如細胞核和線粒體等。

簡單的原核細胞如何進化成複雜的真核細胞?

科學家們發現,古菌具有許多真核生物的特徵,明顯區別於細菌。這意味著,人類在細胞層面的老祖宗,可能是古菌。

2015年,瑞典團隊曾在《自然》發表論文,發現並解析了一種全新的古菌——洛基古菌(Lokiarchaeota)的DNA序列。此後兩年,又有三個與洛基古菌有關的新的古菌被發現,分別命名為索爾古菌(Thorarchaeota)、奧丁古菌(Odinarchaeota)和海姆達爾古菌(Heimdallarchaeota)。由於這幾種古菌都以北歐神話中的神仙命名,如邪神洛基、雷神索爾、主神奧丁、守護神海姆達爾,包括上述幾種古菌在內的整個新的古菌類群,自然就以北歐神話中的神域阿斯加德(Asgard,又譯「仙宮」)命名了,它們被統稱為阿斯加德古菌。

對阿斯加德古菌的DNA分析研究顯示,它們存在真核細胞樣基因,和真核細胞親緣關係非常接近。人們據此推測,阿斯加德古菌就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複雜生命的老祖宗。

但是,這只是通過DNA序列進行的推測,並沒有其他更直接的生化代謝實驗證據,主要是沒有在實驗室內成功培養出這些細菌,無法重複和確定這個進化過程,因此只屬於沒有被證實的假說。

十年實驗培養

這次日本研究團隊做出來的,正是這個實驗室培養工作。井町寬之和延優等人經過十年的努力,分離並培養了一種阿斯加德古菌。(捋一下這個時間線,很顯然,日本團隊剛開始研究神秘古菌時,還沒有阿斯加德古菌這個概念。)

用於收集淤泥樣本的日本「深海6500」號載人潛水器。(JAMSTEC供圖)

研究小組從日本海岸的大峰脊深處收集了淤泥,之後將樣本放入充滿甲烷的特製生物反應器裡培養。2000天後,他們分離出了包含多種微生物的混合物,再經過多年的進一步富集,得到了某種阿斯加德古菌的活體培養物。

他們將這種微生物命名為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源自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他用粘土造出了人類。(果然是仙宮古菌家族,科學家們都給它們取神仙名字。)

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這個名字太長了,我們就簡單點,叫它「普羅米修斯君」吧!

「普羅米修斯君」生長速度極慢,每14-25天數量翻一番。它的基因組也包含高比例的真核細胞樣基因,證實了之前的DNA分析。

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室觀察發現,「普羅米修斯君」必須與一種或兩種伴生細菌一起生長。當「普羅米修斯君」將胺基酸分解成食物時,會產生氫氣,而伴生菌則以氫為食。如果這種古菌周圍存在氫氣,能顯著阻礙其生長速度,共生菌則能幫助古菌消除氫氣的不利影響。

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研究人員還發現,「普羅米修斯君」缺少複雜真核生物所擁有的胞內細胞器樣結構,但是其外部表面擁有長長的通常會分支的突起,有點類似神經細胞的突觸。它的共生菌夥伴們就依附在這些長長觸角周圍。

老祖進化之路

在實驗的基礎上,日本團隊這樣推測老祖宗古菌的進化之路:

古菌老祖宗生活在地球大氣含有氧氣之前。大約27億年前,氧氣開始在地球上集聚,但氧氣對老祖宗來說是有毒的。

為了避免被氧氣毒死,厭惡氧氣的老祖宗古菌通過與耐氧和除氧的細菌形成共生關係來適應新的環境。在這種共生關係中,一種共生菌可以消耗掉多餘的氫,另一種共生菌可以消耗掉有毒的氧。

隨著地球上氧氣水平的上升,生存所迫,古菌利用觸手狀的結構來「纏繞」捕獲經過的除氧細菌,以達到更親密的共生關係。觸手們融合成囊泡,將古菌和細菌包裹在一起。宿主古菌與內部細菌共享胺基酸這樣的食物,作為回報,細菌消耗氧氣並提供營養。宿主將代謝委託給細菌,細菌則為宿主提供能量。

細菌在此過程中被吞噬,並最終演變成細胞器內部結構的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源,對呼吸和能量產生至關重要。

通過基因轉移和共生關係的成熟,我們得到了最初的真核細胞,這是一種可以呼吸氧氣的古菌與細菌的雜交體,含有可以提供能量的「線粒體」。

這就是一個原始的真核生物的誕生。

所以,這就是一個在反派氧氣導致的生存壓力下,土著古菌與過客細菌被迫組CP,然後開拓出真核生物這一波瀾壯闊進化道路的故事啊!

相關焦點

  • 神秘古菌「洛基」:來自深海底泥的微生物會是複雜生物的起源嗎?
    來源:New Zealand-American Submarine Ring of Fire 2005 Exploration, NOAA Vents Program 在bioRxiv上發布的一份預印本中1(註:該論文日前已發表於《自然》,查看更多培養神秘的古菌 |《自然》論文),來自日本的科學家稱,他們分離並培養了一種源自遠古譜系的古菌——古菌是單細胞的微生物,
  • 「深部生物圈」古菌揭示生命起源—新聞—科學網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海洋學實驗室教授王風平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上發表文章,解析了深部生物圈一類重要新古菌門——「深古菌」中部分類群的特殊代謝機制和生物地球化學功能,為科學家查明早期生命起源打開了窗口。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41525011、41506163、91228201、31290232等)的支持。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或將揭示複雜真核生物起源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 古菌:生物可能起源於此,又或是第三種生物體!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古菌。(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我們在學校所了解到的,生物分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另外還有病毒。然而隨著科學家們的研究,有一種未被寫進教科書的生物出現。這種生物似乎屬於原核生物,與細菌有很多相似之處,即它們沒有細胞核與任何其他膜結合細胞器,同時又擁有一些特徵與真核生物相似,比如存在重複序列與核小體。這種生物就是古菌。
  • 科學家培育出「阿斯加德」古菌 有助解釋地球生命起源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導 西媒稱,經過近15年的研究努力,日本科學家首次成功從深海分離並培育出「阿斯加德」古菌。這種神秘的生物可以解釋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所有複雜生命形式的起源。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18日報導,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同樣的「磚塊」構成的。這些「磚塊」就是擁有細胞器的複雜細胞——真核細胞。
  • 陳根:真菌和古菌,生命起源之爭
    文/陳根真核生物起源被稱為生物界僅次於生命起源的第二大謎團。他們據此將原核生物分為兩大類——真細菌和古細菌,並將真細菌、古細菌和真核生物各分為一個「域  其中,細菌和古菌可能起源於40-35億年前的地球。
  • Structure:一種古菌酶的演化
    首頁 » 古生物學 » Structure:一種古菌酶的演化 Structure:一種古菌酶的演化 來源:科學網 2007-12-26 09
  • 人類或起源於古菌?真假?
    關於生命早期起源的研究面臨著一個問題:存在於數十億年前的生物早已消失,這意味著對生命早期起源的研究如果想要有所進展,必須依賴於生物學上對現代生物的理解。因此,Embley 和他的團隊分析了幾十個存在於現存細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中的基因,以弄清楚這三種細菌是如何相互關聯的。
  • 《自然》研究,揭示真核生物起源的重大進化謎題
    《自然》研究,揭示真核生物起源的重大進化謎題 2020-07-22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探索生命第三種形式——古菌
    原創 新新報Newtimes 新新報NewTimes學生立場 時代潮流古菌是目前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熱點之一,圍繞「古菌」展開的關於生物起源的「二域學說」和「三域學說」的世紀爭論是21世紀生物學的焦點問題之一。
  • 古菌:無所不在 活出極限
    圖為神秘美麗的莫克蘭海溝海景「實驗3」號科考期間,科學家在莫克蘭海溝目標海域首次獲得第一手生物樣品。22日返回廣州的「實驗3」號科考船圓滿完成中巴首次聯合科考任務,兩國科學家對莫克蘭海溝開展了地質、生物與微生物等綜合考察。
  • 深大80後教授探索紅樹林溼地 在古菌微生物領域發出「中國聲音」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9日訊(記者 梁榆其 通訊員 梁斯雲)近日,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李猛帶領近30人的團隊先後在深圳福田紅樹林溼地中發現了若干新穎的古菌門類,並通過基因組學探討了阿斯加德古菌、深古菌、產甲烷古菌、氨氧化古菌、烏斯古菌和底棲古菌等類群的生理代謝潛能,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對古菌物種和代謝功能多樣性的認識,並提供了一批具有應用潛力的功能酶的基因資源
  • 單細胞生物記憶揭示智慧起源
    圖片說明:科學家在多頭絨泡菌身上發現了原始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日本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在一種原生質粘菌(protoplasmic slime,單細胞生物,但具有多個細胞核)中發現了記憶能力和神經活動性。該研究成果有望揭示智慧和智力的最初起源。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PRL)上。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Toshiyuki Nakagaki和同事曾經證實,阿米巴門菌能夠穿過迷宮,解決很簡單的謎題。
  • 【科技日報】古菌:無所不在 活出極限
    第三種生命形式 儼然是個「四不像」  與細菌和真核生物相比,大多數人可能對古菌比較陌生,古菌(Archaea)是與細菌和真核生物並列的第三種生命形式,又稱古細菌、太古菌或太古生物,是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之所以稱其為「古」菌,與其在地球上的出現時間有關。
  • 這位深大80後教授正在探索地球上第三種生命形式——「古菌」!
    真核生物可能起源於古菌!,建立了細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域論。然而隨著後續生物學研究的發展,「真核生物起源自古菌」的生物二域論悄然興起,並獲得大量證據支持,關於二域和三域的爭論也成為21世紀生物學界的焦點問題之一,這其中也活躍著深圳大學「80後」教授李猛的身影。地球生物起源的二域論和三域論之爭李猛教授畢業於香港大學,獲得微生物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後期間,李猛教授開始致力於古菌研究。
  • Nature綜述:古菌的多樣性、生態功能和進化史
    然而,在目前已發現的27個古菌門中,只有6個門的古菌有代表性物種已成功獲得分離培養。基因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的不斷發展正在徹底改變有關古菌的認知。基於宏基因組測序獲得的未培養古菌類群的基因組促成了新古菌門的發現,這些古菌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分布,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之一。
  • 研究發現古菌或是恐龍滅絕幕後黑手 科學家擬建古菌資源庫
    而產生甲烷的正是古菌,細菌是沒有這種功能的。由於近些年來大氣環境的不斷惡化,溫室效應的出現,人們對甲烷的認識和研究越來越廣泛。 不過,有的古菌產生甲烷,同時也有古菌能消化甲烷,將其埋藏在沉積物中。可以說,古菌同時也是地球高等生物的守護神。
  • 全新古細菌或可揭示生命起源:科學家研究了12年
    一種以前未知的屬於古細菌(Archaea)的微生物,而它的基因組特徵似乎與真核生物(Eukaryota)有關。但隨後出現了Loki,還有其它具有真核生物特徵的古細菌標本。它們被命名為Thorarchaeota、Odinarchaeota和Heimdallarchaeota(遵循相同的命名規定)。總體而言,它們被稱為阿斯加德古細菌(Asgard archaea),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可能是真核生物的起源——也許是在阿斯加德一樣的古細菌吞噬了一種細菌之後。
  • 北大西洋深海古菌:從原核到真核的橋梁
    如今,科學家們在《Nature》刊文,宣布在北大西洋海底發現了一種新的古生菌Lokiarchaeota,被認為是在原核生物中與真核生物親緣最近的生物。這個複雜的古菌類群,連結起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也證明了真核生物正是從原核生物發展而來,而新發現的這種古菌就是橋梁。
  • Nature綜述:古菌的多樣性、生態功能和進化史
    本綜述總結了現有基因組分析、富集研究以及原位分析技術在揭示古菌的代謝和生態功能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在此基礎上,本文還討論了探究古菌多樣性對生命樹構建和古菌早期進化認識的貢獻,並提出了真核生物起源的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