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生物記憶揭示智慧起源

2021-01-18 科學網

圖片說明:科學家在多頭絨泡菌身上發現了原始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圖片來源:EYE OF SCIENCE/SPL)

學習和記憶能力是智慧的根本。日本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在一種原生質粘菌(protoplasmic slime,單細胞生物,但具有多個細胞核)中發現了記憶能力和神經活動性。該研究成果有望揭示智慧和智力的最初起源。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PRL)上。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Toshiyuki Nakagaki和同事曾經證實,阿米巴門菌能夠穿過迷宮,解決很簡單的謎題。而在最新的研究中他們發現,當對一種名為多頭絨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的阿米巴門原生質粘菌施加一系列周期性刺激後,它能夠學會其中的變化模式並能夠按照預期,在下一次刺激到來之前改變自身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即使當刺激停止,這一記憶仍會在多頭絨泡菌體內維持數個小時。

 

多頭絨泡菌在室溫下有固定的移動速度。不過,當環境溼度降低時,它的移動速度就會變慢。研究人員正是利用這一特點,對多頭絨泡菌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進行了研究。當多頭絨泡菌在乾燥空氣中連續待了三個小時後,它會在接下來的第四個小時內減慢速度,無論這時的環境是否真的乾燥。這種預期的行動減慢有時甚至能夠持續兩到三個小時。研究人員發現,刺激周期時間從1小時變至1.5小時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實際上,三個小時後,如果不再施加乾燥刺激,多頭絨泡菌的預判就會慢慢減退。不過,當研究人員在6小時後重新施加一個乾燥「脈衝」,多頭絨泡菌會按照此前記憶中的節律來期待又一個慢速周期。

 

與其它生物一樣,原生質粘菌也有內嵌的生物化學振蕩機制,就好比人類的生物鐘。這種振蕩能在它們體內產生周期性的環境壓力響應,從而有助生物體調節自身運動。研究人員認為,多頭絨泡菌的可變周期感知能力源於菌群中不同生物化學振蕩器能夠以連續的頻率範圍工作。

 

新的研究結果有望揭示智力的最初起源,即能夠意識到並學習任何外界節奏事件的機制。(科學網 任霄鵬/編譯)

 

(《物理評論快報》(PRL),100, 018101 (2008),Tetsu Saigusa, Atsushi Tero, Toshiyuki Nakagaki, and Yoshiki Kuramoto)

 

 

更多閱讀(英文)

 

 

 

相關焦點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或將揭示複雜真核生物起源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 科學家揭秘了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破解了生命起源密碼
    科學家一直在追尋生命進化的腳步,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迄今為止已報導基因組的陸生植物及輪藻都屬於多細胞植物,而由於單細胞輪藻基因組、表觀組等信息的缺失,科研人員一直無法了解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進化及陸生植物的終極起源機制,極大限制了對陸生植物進化的研究,通過比較物種進化對核心基因和表觀調控因子的鑑定。
  • ScienceSignaling|單細胞測序揭示記憶CD8+T細胞的早期前體及分子決定
    +T細胞在應答病毒感染的分化過程中的基因表達模式進行檢測,揭示了siIEL的CD8+T細胞各亞群在分化不同階段具有轉錄異質性,代表著功能不同的組織駐留記憶細胞(Trm)亞群及一群早期Trm前體。;2,命運決定轉錄因子T-bet使得有絲分裂的子代細胞在最開始就出現不同;3,T-bet的非對稱機制可能是由於蛋白酶體的非對稱分布導致;4,微生物感染早期對CD8+T細胞的單細胞表達譜分析鑑定可以預測細胞命運的細胞轉錄特徵;5,極化蛋白atypical PKC介導的非對稱細胞分裂對記憶淋巴細胞的命運決定具有功能。
  •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科學家揭開十億年前的生物進化大事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谷曉峰課題組、張芃芃課題組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獲得了綠色植物界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在表觀組和轉錄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該研究揭示了植物單細胞到多細胞進化和陸生植物起源的機制,補上了生命進化研究過程中一直缺失的重要節點,對認識整個生命系統起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實驗揭示單細胞變多細胞過程
    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體這一過渡是怎麼發生的?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6日報導,5億多年前,地球表面的單細胞生物開始形成多細胞簇,最終變成了植物和動物。
  • 人細胞毒性T細胞單細胞代謝譜的揭示
    人細胞毒性T細胞單細胞代謝譜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 16:14:30 美國史丹福大學Sean C. Bendall小組揭示了人細胞毒性T細胞的單細胞代謝譜。
  •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微生物,有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起源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微生物,有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起源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7-29 08:04
  • 科學網—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
  • 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新聞—科學網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新聞—科學網
  • 單細胞生物是簡單的代名詞?不!
    不可小覷的單細胞 曾幾何時,單細胞生物獨霸著整個星球。在大約30億年的時間裡,一代代單細胞生物只在彼此之間相互為食、生長和繁殖。它們在原始的水域和陸地上繁衍生息,在地球上的各個生態位上形成複雜而動態的生態系統。大約到了6億年前,有的甚至跨越了邊界,成為了多細胞生物。
  •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5 23:13:22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Jacques F.
  • 科學網—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 南加州大學聯合10X Genomics開發新單細胞技術,揭示癌症的遺傳多樣性
    南加州大學聯合10X Genomics開發新單細胞技術,揭示癌症的遺傳多樣性 2020-07-03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病毒的起源,以及其是否幹涉了生物的進化!
    今天就再來聊聊病毒的起源問題!病毒這種即死又活的物種,有人稱它為一種「活著的非生物」。而且也是唯一的!關於病毒今天主要說說關於它起源的三類學說!第一類;(原始生物後裔說)按照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地球上還沒有出現細胞的時候,就已存在一些大分子的生命物質,如蛋白質和核酸等。經過許多萬年漫長時間的進化,這些原始生命物質中的某一些,逐漸在結構上複雜起來,開始具備細胞構造而成為單細胞生物,其中更有一些進一步進化為多細胞生物,乃至高級動、植物。
  •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6:33 美國紐約大學Itai Yanai團隊利用基於微陣列的空間轉錄組學和單細胞RNA測序
  • 單細胞拉曼光譜揭示氮循環功能菌研究獲新進展
    氮氣是氮元素的豐富來源,但由於性質惰性,不能為生物直接利用。氮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是將氮轉化成生物可利用形式的關鍵過程。固氮微生物,包括固氮細菌和固氮古菌,可將惰性的氮氣轉化成生物可利用的氨態氮或硝態氮。據估計,生物可利用氮的半數由生物固氮過程提供。然而,微生物種類和功能豐富多樣,超過99%的環境菌目前無法實現純培養,因而對環境中固氮菌功能和活性的認識仍非常不足。
  • Hepatology:單細胞分析揭示肝癌遺傳異質性出現的重要原因
    2018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肝細胞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肝癌的分子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且具有分子異質性。癌症遺傳的異質性不僅表現在不同患者之間,即使是同一患者的不同腫瘤結節,甚至是同一個結節中也存在差異。
  • 《自然》研究,揭示真核生物起源的重大進化謎題
    《自然》研究,揭示真核生物起源的重大進化謎題 2020-07-22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每日摘要:單細胞輪藻基因組為鏈形植物起源與演化提供新的視野(Advance Science)
    鏈形植物(Streptophyta)包括單細胞和多細胞的輪藻類綠藻和陸地植物。陸地植物殖民陸地生境是一個重要的演化事件,此後徹底改變了我們星球的面貌。目前為止,由於缺少單細胞輪藻類綠藻的基因組信息嚴重阻遏了對於鏈形植物起源以及單細胞向多細胞生物演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