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拉曼光譜揭示氮循環功能菌研究獲新進展

2020-11-26 儀器信息網

  氮是維持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營養元素之一。氮氣是氮元素的豐富來源,但由於性質惰性,不能為生物直接利用。氮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是將氮轉化成生物可利用形式的關鍵過程。固氮微生物,包括固氮細菌和固氮古菌,可將惰性的氮氣轉化成生物可利用的氨態氮或硝態氮。據估計,生物可利用氮的半數由生物固氮過程提供。然而,微生物種類和功能豐富多樣,超過99%的環境菌目前無法實現純培養,因而對環境中固氮菌功能和活性的認識仍非常不足。環境微生物的不可純培養性,帶來了方法學上的挑戰。從單細胞水平上研究環境微生物可克服純培養或富集培養的限制,實現在環境介質下的原位研究。拉曼光譜(包括SERS、常規和共振拉曼)可在單細胞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無損檢測,並提供微生物組成的指紋圖譜。拉曼光譜與穩定同位素標記結合(Stable isotope probing, SIP),利用微生物同化SIP標記底物引起蛋白、脂類、色素的特徵拉曼譜峰偏移,已實現從單細胞水平上檢測環境功能菌。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城市土壤與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組(朱永官團隊),在發展單細胞拉曼-15N2SIP技術用於固氮功能菌的研究上做了開拓性工作。針對土壤中的固氮菌,首次建立單細胞共振拉曼與15N2標記聯用技術,發掘出15N2相關的指示固氮菌的特徵偏移譜峰,即細胞色素c共振拉曼峰的偏移。利用此指示峰,實現在單細胞水平上檢測複雜土壤環境中的固氮菌,並利用指示峰的偏移程度,在單細胞水平上,比較了土壤固氮菌的固氮活性。此外,研究組與牛津大學教授Wei Huang合作,針對包括固氮菌在內的多種氮循環(N2、NH4、NO3)功能菌,率先發展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15N SIP聯用技術,利用SERS對微生物中含氮生物分子腺嘌呤的選擇性增強,獲得不同15N標記氮源引起的細菌腺嘌呤譜峰的顯著線性偏移,並利用SERS-15N SIP研究廈門杏林灣水體中細菌對15N2、15NH4Cl、15NO3不同氮源的選擇性代謝。上述工作促進了對大量未知環境菌群的深入認識,尤其是氮循環功能菌及其活性的深入解析。

  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Functional Single-Cell Approach to Probing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in Soil Communities by Resonance Raman Spectroscopy with15N2Labeling為題,發表在Anal. Chem.上;以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stable isotope probing to monitor nitrogen assimilation at both bulk and single-cell level為題,發表在Anal. Chem.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城市環境所在發展單細胞拉曼光譜揭示氮循環功能菌研究中取得進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怎樣用拉曼光譜檢測單細胞水平的固態氮
    從單細胞水平上研究環境微生物可克服純培養或富集培養的限制,實現在環境介質下的原位研究。拉曼光譜(包括SERS、常規和共振拉曼)可在單細胞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無損檢測,並提供微生物組成的指紋圖譜。並且,拉曼光譜與穩定同位素標記結合(Stable isotope probing, SIP),利用微生物同化SIP標記底物引起蛋白、脂類、色素的特徵拉曼譜峰偏移,已實現從單細胞水平上檢測環境功能菌。
  • 利用單細胞拉曼光譜研究土壤解磷微生物取得進展
    從單細胞水平上研究環境微生物可克服純培養或富集培養的限制,實現在環境介質下的原位研究,拉曼光譜可在單細胞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無損檢測。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朱永官研究團隊發展了利用單細胞拉曼結合重水標記篩選高活性土壤解磷微生物的新方法。該方法可以無損檢測土壤環境中不可培養的微生物,從而挖掘出具有強解磷功能的微生物。
  • 年終盤點:拉曼光譜技術與市場新動向
    可以說,這個曾經只局限於少數人的光譜技術,已經從它的學術限制中解放了出來,而且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新產品、新標準、新應用...拉曼光譜在過去的一年中表現得尤為活躍。鑑於此,儀器信息網編輯特別為大家盤點一下近期拉曼光譜領域的新動向。
  • 單細胞拉曼分選儀(RACS):探索微觀世界的利器
    拉曼激活細胞分選(Raman-activated Cell Sorting,RACS)能夠利用「單細胞拉曼圖譜」這一細胞內在、免外源標記的「生化指紋」進行功能分選,突破「細胞功能異質性原理」、「大多微生物尚難培養」等共性科學問題與重大技術屏障。本文介紹了拉曼光譜在單細胞功能識別方面的研究進展,詳述了基於拉曼光譜的單細胞分選技術和核心器件研製的產業化過程。
  • 拉曼散射傳感器研究新進展
    近年來,拉曼光譜在生物和醫藥領域的應用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相比於紅外和螢光光譜,拉曼光譜特徵峰較窄(<1nm),測試不受生物體系水環境的影響,且具有較高的化學選擇性和靈敏度,這使得拉曼散射成為一種更加有效的生物檢測手段。
  • 同步輻射單細胞紅外顯微成像研究獲進展
    單細胞技術在測序方面取得了進展;由於該技術具有無須標記、非侵入性、可同時展示胞內代謝物(組)特徵等優點,逐漸得到學界關注。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呂軍鴻課題組先後與上海生物信息技術中心、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濱州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等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單細胞紅外成像技術的數據處理方法、單細胞表型組、幹細胞異質性等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陸續發布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和Analytical Chemistry上。
  • 科學網—發明拉曼激活單細胞液滴分選技術
    本報訊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研究員馬波與徐健帶領多學科交叉團隊,通過耦合單細胞拉曼光譜(SCRS)和液滴微流控技術,發明了拉曼激活單細胞液滴分選技術
  • 研究人員開發出高覆蓋度的單細胞拉曼分選-測序技術RAGE-Seq
    拉曼激活細胞分選耦合測序是菌群單細胞分析的重要手段,但其低基因組覆蓋度一直困擾著業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發明了全新的單細胞拉曼分選-測序技術RAGE-Seq,實現了菌群中單個目標細胞近100%覆蓋度的精準測序。該工作發表於Small。
  • 上海高研院等在同步輻射單細胞紅外顯微成像研究中獲進展
    單細胞技術因有望揭示「細胞功能異質性機制」這一生命科學的本質問題,從而解析各種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的分子基礎,是當前生物醫學的研究熱點和重點方向。單細胞技術在測序方面取得了進展;由於該技術具有無須標記、非侵入性、可同時展示胞內代謝物(組)特徵等優點,逐漸得到學界關注。
  • 半導體所在多層石墨烯邊界的拉曼光譜研究方面獲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博士生張昕、厲巧巧和研究員譚平恆等人,對MLG邊界的拉曼散射進行了系統研究。  單層石墨烯(SLG)因為其近彈道輸運和高遷移率等獨特性質以及在納米電子和光電子器件方面所具有的潛在應用而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關注。每個SLG樣品都存在邊界,且SLG與邊界相關的物理性質強烈地依賴於其邊界的取向。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發明拉曼激活單細胞液滴分選技術—新聞—科學網
    單細胞精度的高通量功能分選是解析生命體系異質性機制、探索自然界微生物暗物質的重要工具。單細胞拉曼光譜(SCRS)能夠在無標記、無損的前提下揭示細胞固有的化學組成,因此拉曼激活細胞分選技術(RACS)日益受到廣泛關注。但是分選通量是當前限制其廣泛應用的最重要的瓶頸之一。
  • 拉曼光譜技術在爆炸物檢測領域的應用研究
    2009年,Leonardo C等使用氬離子雷射器產生的514.5nm,488nm雷射波長研究了TNT,二硝基甲苯(DNT),RDX的遠程拉曼和顯微拉曼,研究結果顯示:顯微拉曼光譜與測試距離7m時拉曼譜圖一致,證實了遠距離測試的準確性和可行性[4]。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首臺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選儀
    單細胞拉曼光譜(SCRS)能非標記、非侵入性、無損、全景式地揭示細胞代謝狀態,因此基於拉曼光譜的單細胞分選(Raman-Activated Cell Sorting,RACS),在單細胞研究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Biotechnol Adv,2019)。但是,拉曼譜圖採集時間長、分選通量低等問題,限制了RACS的廣泛應用。
  • Nature 新技術 | 自動化拉曼光譜儀用於活細胞功能分類
    自動化拉曼光譜儀可以在單細胞層面進行功能分析,篩選對某種物質具有代謝活性的細胞用於後續分析,使得微生物生態的研究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精確性。使用這項技術用於細菌宏基因組分析研究小鼠結腸粘蛋白降解,結果顯示多種細菌(包括Muribaculaceae科的一些物種)參與其中,突出了這個生態位的複雜性以及拉曼光譜細胞分選用於鑑別所研究生態過程中關鍵物種的潛力。環境以及宿主關聯的微生物組研究旨在了解複雜微生物群落的組成及功能。
  • 北京光譜年會召開 盤點光譜技術新進展
    本次年會的特點之一是,光譜分析專家們結合BCEIA展出的新產品、新技術,詳細盤點了光譜分析儀器及技術的最新進展。鋼鐵研究總院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賈雲海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分別主持上、下午的報告會。
  • 對乙醯氨基酚拉曼光譜檢測
    拉曼光譜是一種簡單、靈敏的研究分子結構的重要工具,不僅在藥物研究領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應用,在醫藥工業領域也逐漸被認可,拉曼光譜技術被用於過程監測和過程控制、鑑別藥物和藥物釋放實驗以及檢測大批量的原料藥和單態物質的結晶過程觀察等。本文利用拉曼光譜法對感冒止痛常用藥-對乙醯氨基酚片進行定性鑑別,深入研究拉曼光譜在藥物研究領域應用的可行性。
  • 氮循環微生物作用機制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師範大學劉敏團隊首次從微生物基因水平上揭示了納米銀對水環境氮循環的毒性效應與作用機理,發現環境中廣泛存在的納米銀可通過調控功能微生物的氮代謝過程
  • 基於拉曼光譜的雷射輔助極端製造中材料熱學特性的表徵
    》的綜述,系統介紹了拉曼光譜在研究雷射輔助極端製造中材料的熱力學特性的潛力及未來展望。02研究背景拉曼光譜被廣泛應用於材料結構的表徵,同時也能夠用於溫度測量。在其他測量條件恆定的情況下,樣品溫度的變化會影響其對應的拉曼光譜的性質。隨著溫度的升高,拉曼光譜的位置會發生紅移,光譜的強度會減弱,同時光譜也會變寬。
  • 一文帶你全方位看懂拉曼光譜!
    拉曼光譜(Raman spectra)以印度科學家C.V.拉曼(Raman)命名,是一種分子結構檢測手段。拉曼光譜是散射光譜,通過與入射光頻率不同的散射光譜進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動、轉動方面信息。以橫坐標表示拉曼頻移,縱坐標表示拉曼光強,與紅外光譜互補,可用來分析分子間鍵能的相關信息。
  • 挑戰化學成像極限:中國科大實現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
    該研究工作是在科技部、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下完成的,是該研究團隊繼2005年實現單分子磁性調控(文章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後在單分子科學領域取得的又一項重大進展。由於不同分子的拉曼光譜的譜形特徵各不相同,因此可作為分子識別的「指紋」光譜,就像人的指紋可以用來識別人的身份一樣。現今拉曼光譜已經成為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等領域研究分子結構的重要手段。 上世紀60年代雷射器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拉曼光譜技術的應用,但發展高靈敏高分辨拉曼光譜技術仍然是材料科學特別是納米尺度上的微觀探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追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