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新聞—科學網

2020-11-27 科學網
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
同時為研究光合作用出現提供線索

 

本報訊 關於多細胞生物(由此衍生出後來的植物和動物)起源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為了確定這些「真核生物」是何時出現的,研究人員需要保存完好的化石,連同一些獨有的特徵,例如被膜包圍的複雜內部結構。如今,一組新發現的16億年前的化石或許有助於揭開真相。

主持這項研究的斯德哥爾摩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Stefan Bengtson認為,這些化石可能代表了最古老的紅藻,因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真核生物標本。如果它們確實是紅藻,則可以將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和植物的起源時間向前推進幾億年。

研究人員在印度中部的一個區域發現了3組這樣的化石。第一組化石看起來像是一堆硬幣,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Denaricion mendax,或為一個細菌群落。另兩組化石被稱為Rafatazmia chitrakootensis和Ramathallus lobatus,看起來如同由細長的纖維分離出的小房間。

研究人員在3月14日出版的《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上描述了這一發現。

Bengtson表示,人們之前曾發現了可能是真核生物的更古老化石。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看到它們的內部結構從而確認這一點。

基於對這些化石進行的X射線成像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Rafatazmia內部有看起來複雜而保存完好的結構。這些結構包括一個像植物一樣的細胞壁,以及被稱為隔膜的內部分割器。Bengtson認為,隔膜結構表明,這些化石絕對屬於紅藻,因此它是一種真核生物,並且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美國新澤西州新布朗斯維克市羅格斯大學進化生物學家Debashish Bhattacharya表示,如果這是真的,這些化石將有助於研究人員縮小一項重要的進化事件的年代範圍。這將是一個有機體吞噬光合藍藻細菌的時間點。然而與被破壞不同,這些藍藻細菌最終演化為在真核生物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機制。科學家之前估計這一切最早發生在距今15億年前至6億年前。

然而Bhattacharya並不確定這些化石是否真的像Bengtson和他的同事所說的那樣在進化樹上代表了紅藻的祖先。Bhattacharya認為這些化石更有可能代表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分支。但是Bhattacharya表示,它們當然是某一類紅藻,並且顯然是真核生物。

另一方面,英國劍橋大學古生物學家Nicholas Butterfield對此卻提出了質疑。Butterfield說,這些化石可能與紅藻共享了某些特徵,但需要有除了隔膜之外的更多特徵才能讓他相信這是真正的真核生物。Butterfield表示,也許需要其他類似的發現,或者找到決定性的真核生物結構,例如一個不規則形狀的細胞壁。

無論如何,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些新化石要強於其他研究人員之前提出的一些最古老真核生物的例子。

研究人員指出,很難精確定位古代化石在進化樹上的位置,因為在數十億年前,許多生物表面上都是非常相似的。「這是該研究領域的一個問題。」Butterfield說,「你後退一步,審視一番後說,『哇,這塊化石看起來有點像另一塊化石。』」

Bengtson也承認,很難搞清這些化石在進化樹上的確切位置。「我們永遠無法證明它們有100%確定的親緣關係。」他說,「但我們非常自信這是最好的推斷。」

真核生物是其細胞具有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的總稱,它包括所有動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著的複雜亞細胞結構的生物。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區別是前者的細胞內含有細胞核,因此以真核來命名這一類細胞。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是由一個類似於細胞核的細胞(胚、孢子等)發育出來,包括除病毒和原核生物之外的所有生物。許多真核細胞中還含有其它細胞器,如粒線體、葉綠體、高爾基體等。真核生物與古核生物、原核生物並列構成現今生物三大進化譜系。(趙熙熙)

《中國科學報》 (2017-03-16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科學網—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
  • 距今9億年!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藻類,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不過,你仔細觀察過它們嗎?你知道藻類最初是如何進化的嗎?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 真核生物起源,有了重要證據
    尹磊明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真核生物起源是生命演化史上的裡程碑事件,但是距今約25億年前的化石資料非常有限。「由於缺少決定性的化石證據,真核生物起源也被稱為生物界僅次於生命起源的第二大謎團。」這些化石大小只有幾十微米2002年,尹磊明帶領的團隊在山西五臺山一帶意外發現了零星的幾顆真核生物化石。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 真核生物起源,有了重要證據
    46億歲的地球,曾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遍地開花。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解開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 21 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刊物《前寒武紀研究》上。 真核生物,讓地球多姿多彩 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你有沒有想過,地球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生命?這些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解開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46億歲「高齡」的地球,曾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
  • AI科學新聞|生命演化史重要一環——真核生物起源 有了新化石證據
    &nbsp&nbsp&nbsp&nbsp真核生物起源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根據現代真核生物的新陳代謝方式可推測,只有在氧化大氣圈形成之後,真核生物才有可能出現。已有沉積學和地球化學證據顯示,地球氧化大氣圈的形成不晚於早元古代,但是在該時期地層中已發現的可靠的真核生物化石資料數量有限。
  •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微生物,有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起源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微生物,有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起源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7-29 08:04
  • 《自然》研究,揭示真核生物起源的重大進化謎題
    《自然》研究,揭示真核生物起源的重大進化謎題 2020-07-22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一億年前「三叉戟」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子刊《科學進展》。 據了解,中生蠍蛉廣泛分布於我國侏羅紀燕遼生物群、白堊紀熱河生物群和緬甸琥珀生物群。在中生蠍蛉總科中,阿紐蠍蛉科是已知第一個具長口器的長翅目昆蟲,其口器結構被認為是與跳蚤同源。
  • 綜述:甕安生物群及其在早期多細胞真核生物演化中的意義
  • 鼠刺化石揭示東亞常綠闊葉林悠久歷史—新聞—科學網
    因此對它起源與演變的研究,對探尋北半球植被與生物多樣性格局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以往由於缺少東亞地區的化石證據,一般認為北美和歐洲的常綠闊葉林區系更為古老,東亞的現存只是它的「孑遺」或「博物館」。然而,近年來在東亞地區發現的古近紀化石正在逐步挑戰這種看法。 在滇東南文山盆地中發現的漸新世文山植物群,是我國目前為止物種最為豐富多樣的新生代植物群。
  • 古細菌、真細菌和真核生物
    32億年前的細菌化石。  在現代生物中,由於細菌類都是最簡單的無核單細胞生物,因此人們一般都認為它們是低級、原始的生物。其實,它們都是已經進化了幾十億年的現代生物了。古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系統關係       真核生物分化示意圖  進一步研究發現,古細菌的其它一系列分子生物學特性都與真核生物有不少相似之處;而真細菌卻在很多其它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性狀上與古細菌相差甚遠,它們擁有不少進化或是特化的性狀。因此,真核生物的祖先應該是遠古的古核生物而不是原始的原核生物。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條件下藻類演變趨勢—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首次從鞭毛運動和再生能力角度,解析了水體酸化對微藻運動能力的負面影響及機制,闡述了運動能力改變對微藻群體演變的潛在影響,為系統研究氣候變化條件下水域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格局變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重要的理論依據。評估和預測氣候變化對水生生物群體及其生態系統的影響是極具挑戰性的國際前沿科學問題。
  • 真核藻類爆發或導致奧陶紀生物大滅絕
    記者昨日從哈佛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安·皮爾遜課題組獲悉,這一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海洋真核藻類的大爆發,或觸發赫南特冰期,並間接導致奧陶紀末期生物的集體滅絕。該成果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地球科學》上。
  • 真核生物屬於古細菌嗎
    其中一種被細菌佔據——沒有細胞核或膜結合細胞器的單細胞微生物,並通過揮舞稱為鞭毛的髮狀結構而運動。另一個是真核生物,其細胞具有細胞核和膜。該域包括我們人類,動物,植物和藻類。還有一種是古細菌。古細菌很像細菌,因為它們同樣缺乏細胞核和與細胞膜結合的細胞器,並且可以利用鞭毛四處遊蕩。但是有一些關鍵差異,它們的細胞壁和RNA差異足以將它們分離到不同的生命枝丫上。
  • 生命的起源
    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尚無較多的生物出現,一直到距今5.4億年前的寒武紀,帶殼的後生動物才大量出現,故把寒武紀以後的地質時代稱為顯生宙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時期。從生物界看,這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錄。
  • 早期生命演化的漫長過程:從原核到真核要多久
    後來隨著化石的不斷發現,這段時期又被統稱為前寒武紀,包括了冥古宙(生命出現之前)、太古宙(原核生命時代)和元古宙(真核生命時代)。從冥古宙、太古宙,到元古宙,地球生命經歷了生命誕生,從原核生命到真核生命,從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生命,從藻類到原生動物再到多細胞動物的漫長演化過程。
  • 5億年前「麒麟蝦」揭示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它被認為是科學界期盼已久的、可以揭示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麒麟蝦的發現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澄江動物群中,絕大多數現生動物門類的演化歷史可追溯到寒武紀,為揭示生物『寒武紀大爆發』的奧秘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證據。」達爾文進化論提到,在現存和已滅絕的所有物種之間,中間和過渡環節的數量一定是難以想像的多。「因此,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黃迪穎說。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或將揭示複雜真核生物起源
    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古菌構成了一個單細胞原核生物域,新近發現的阿斯加德古菌,據信為更加複雜的真核生物的祖先。但是迄今為止,我們對阿斯加德古菌生物學的理解一直局限於DNA研究,其顯示存在真核細胞樣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