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學新聞|生命演化史重要一環——真核生物起源 有了新化石證據

2020-11-27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真核生物起源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根據現代真核生物的新陳代謝方式可推測,只有在氧化大氣圈形成之後,真核生物才有可能出現。已有沉積學和地球化學證據顯示,地球氧化大氣圈的形成不晚於早元古代,但是在該時期地層中已發現的可靠的真核生物化石資料數量有限。

&nbsp&nbsp&nbsp&nbsp華北地臺五臺山地區的前寒武紀早期地層出露比較齊全,主要分布有太古代五臺群和早元古代滹沱群。早元古代滹沱群的東冶亞群下部以砂巖或板巖為特徵,上部為砂巖、碳酸鹽巖與疊層石和千枚巖互層。最新鋯石測年結果顯示,滹沱群沉積年齡約為2150至1950 Ma。

&nbsp&nbsp&nbsp&nbsp滹沱群河邊村組部分原位保存微體化石版圖

&nbsp&nbsp&nbsp&nbsp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通過巖石切片和浸泡方法,在滹沱群的東冶亞群的文山組、河邊村組和天蓬堖組中發現微體化石,鑑定出8個形態屬,包括球形、絲狀藍藻和具有機壁的疑源類。疑源類化石是分類起源不明的、具有機壁的微體化石,主要分布在前寒武紀與早古生代,無法與現代浮遊藻類相對比,推測其親緣關係大多與真核藻類有關,是早期海洋初級生產力的主要提供者。滹沱群的疑源類化石,表面已有一定紋飾且直徑較大,表明真核生物化石的特徵;而原核生物化石沒有複雜的紋飾。

&nbsp&nbsp&nbsp&nbsp此外,研究還顯示,在距今19至21億年前的早元古代海洋中,除生活著原核生物藍藻外,真核生物也已存在於海洋浮遊生物圈中。真核細胞進行有絲分裂,而有性生殖的減數分裂是有絲分裂的特殊形式。在地球生命歷史的30多億年中,真核細胞出現之前,地球長期處於單調的生物圈;在有性生殖出現之後,地球上的生物圈變得豐富。現今,地球上的生物圈中有性生殖的佔較大比重,因此,記錄真核生物化石對地球演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nbsp&nbsp&nbsp&nbsp出品: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nbsp&nbsp&nbsp&nbsp監製:戰釗

&nbsp&nbsp&nbsp&nbsp製作:肖春芳

&nbsp&nbsp&nbsp&nbsp[ 責編:武玥彤 ]

相關焦點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 真核生物起源,有了重要證據
    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遍地開花。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前寒武紀研究》上。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 真核生物起源,有了重要證據
    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遍地開花。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前寒武紀研究》上。
  • 《自然》研究,揭示真核生物起源的重大進化謎題
    文/陳根真核生物起源被稱為生物界僅次於生命起源的第二大謎團。加拿大著名微生物學家RogerStanier曾指出:「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細胞之間的差異是當今世界中已發現的最大的單一不連續性」。雖然許多原核生物已經具有帶有膜的內部組織結構,但真核生物的複雜程度卻遠高於此。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將轉錄與翻譯過程分隔開,為基因調控提供更多選擇;眾多細胞器組成的內膜系統使細胞具有精密高效的運輸和代謝功能。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解開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刊物《前寒武紀研究》上。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解開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 21 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刊物《前寒武紀研究》上。
  • 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新聞—科學網
    為了確定這些「真核生物」是何時出現的,研究人員需要保存完好的化石,連同一些獨有的特徵,例如被膜包圍的複雜內部結構。如今,一組新發現的16億年前的化石或許有助於揭開真相。 主持這項研究的斯德哥爾摩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Stefan Bengtson認為,這些化石可能代表了最古老的紅藻,因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真核生物標本。
  • 真核生物屬於古細菌嗎
    古細菌很像細菌,因為它們同樣缺乏細胞核和與細胞膜結合的細胞器,並且可以利用鞭毛四處遊蕩。但是有一些關鍵差異,它們的細胞壁和RNA差異足以將它們分離到不同的生命枝丫上。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誕生了一種被稱為內共生學說的生命起源假說,該學說認為,真核細胞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等細胞器,起源於共生於真核生物細胞中(之內)的原核生物。
  • 生命的起源
    ,而且有科學的宇宙觀的意義。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後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徵是後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後生動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
  • 生物進化史上,最重要的進化之一,是20億年前真核生物出現了!
    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科學家對一組神秘單細胞生物的生態學進行了一項新研究,支持了氫在真核生物(第一個有核細胞)的進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觀點。地球生命生物進化史上最重要的發展之一發生在大約20億年前,第一批真核生物出現(含有獨特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這第一個真核血統隨後將產生包括植物和動物在內的所有高等生物,但其起源尚不清楚。
  • 厭氧衣原體基因裡藏著真核生物進化的秘密
    現存生命可以分為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真菌和變形蟲等)和原核生物(如細菌和古細菌等)兩大類。與相對簡單的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的細胞結構更複雜。為了解開這個20億年前的謎題,科學家們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入手,尋找在無氧富氫環境下與營養代謝有關的基因。在細胞中,有個叫線粒體的「發電廠」,它用我們吸入的氧氣和吸收的糖來產能(有氧代謝),但有的線粒體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產氫代謝來供能。
  • 假說眾多 新研究探索深海中生命起源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最近,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稱,科學家發現了在至少37.7億年前深海熱液口及其周圍微生物活動的證據,這可能代表著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式。這一發現為生命起源的探索增加了新的認識。 37.7億年前地球海洋已存在生命 深海熱液附近聚集著大量的生物,被科學家認為很可能是地球上最早支持生命活動的環境之一。
  • 海底深處的厭氧衣原體基因裡,藏著真核生物進化的秘密
    現存生命可以分為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真菌和變形蟲等)和原核生物(如細菌和古細菌等)兩大類。與相對簡單的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的細胞結構更複雜。為了解開這個20億年前的謎題,科學家們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入手,尋找在無氧富氫環境下與營養代謝有關的基因。在細胞中,有個叫線粒體的「發電廠」,它用我們吸入的氧氣和吸收的糖來產能(有氧代謝),但有的線粒體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產氫代謝來供能。
  • 為什麼有性生殖是生命進化史中重要的一環?
    而在真正的細胞(真核細胞)形成前,生命所需的各種能量都有磷酸化合物傳輸,遺傳也主要靠RNA來實現,DNA更多的是控制生物的生殖以及蛋白質的形成。在那個階段,地球上某些地域的水都是沸騰的,那些細菌卻能自由的生活其中,以硫磺為食。那些細菌在當時的地位,就像現在人類的地位一樣。
  • 真核藻類爆發或導致奧陶紀生物大滅絕
    記者昨日從哈佛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安·皮爾遜課題組獲悉,這一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海洋真核藻類的大爆發,或觸發赫南特冰期,並間接導致奧陶紀末期生物的集體滅絕。該成果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地球科學》上。
  • 古細菌、真細菌和真核生物
    古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系統關係       真核生物分化示意圖  進一步研究發現,古細菌的其它一系列分子生物學特性都與真核生物有不少相似之處;而真細菌卻在很多其它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性狀上與古細菌相差甚遠,它們擁有不少進化或是特化的性狀。因此,真核生物的祖先應該是遠古的古核生物而不是原始的原核生物。
  • 科學網—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
    為了確定這些「真核生物」是何時出現的,研究人員需要保存完好的化石,連同一些獨有的特徵,例如被膜包圍的複雜內部結構。如今,一組新發現的16億年前的化石或許有助於揭開真相。 主持這項研究的斯德哥爾摩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Stefan Bengtson認為,這些化石可能代表了最古老的紅藻,因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真核生物標本。
  • 中科院:首次發現多倍體雜交起源的核基因證據
    原標題:植物多倍體起源研究獲進展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園科學家在植物多倍體起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據介紹,禾本科21.8% 的物種起源於雜交事件,重建低拷貝核基因系統發育關係為闡明物種雜交起源提供直接證據。
  • 約5億年前的「多毛生物」引轟動,生命進化史的空白或由它來填補
    約5億年前的「多毛生物」引轟動,生命進化史的空白或由它來填補據《澎湃新聞》的報導,科學家在我國雲南省東部,發現了一個距離約有5.14億年的多毛類動物。研究人員將這個新的屬種命名為「丹尼多毛蟲」,新化石的發現,將有力填補該屬種的空白,為地球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研究提供有力證據。物種起源,我們是從哪裡來的?
  • 《人類起源的故事》:混血融合是人類演化史的主旋律
    隨著對古人類DNA研究的突破,人類起源和演化史正在被重寫,《人類起源的故事》正是該領域的奠基之作,它通過對古人類DNA的研究考察探索世界各地區人群的演變史,並揭示出混血融合才是人類演化的主旋律。我們致敬《人類起源的故事》,它深入淺出地展示了當下古人類DNA研究的最新成果,找到現代人與其他早期智人的混血證據,並描繪出一幅數十萬年的人類起源、遷徙、演化和混合的宏大地圖。我們致敬作者大衛·賴克,他以科學的實證和人文的情懷,破解了種族神話臆想的「純種」傳說,並直言不諱地批評了那些試圖將人群間差異「種族化」的謬論。
  • 科學家或找到地球上複雜生命的起源:一個微生物家族種群
    圖示為動物細胞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個科學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稱他們回答了一個有關生命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地球上複雜的生命是如何開始進化的。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三種類型的生命:細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細菌和古生菌屬於原核生物,它們沒有完整的細胞核;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