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科學家揭開十億年前的生物進化大事

2020-12-03 新京報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一次10億年前的進化節點,成為地球上生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節點之一,從此,生物有了分化根莖葉、進行光合作用、適應環境等能力,也由此拉開了生物進化中最重要的一幕。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谷曉峰課題組、張芃芃課題組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獲得了綠色植物界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在表觀組和轉錄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單細胞到多細胞進化和陸生植物起源的機制,補上了生命進化研究過程中一直缺失的重要節點,對認識整個生命系統起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10億年前的一大步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以追溯到35億年前,但一直到10億年前,這些生物仍舊處於單細胞狀態,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如果放在今天,是人類肉眼不可見的。這些單細胞生物無法分化出更多的功能性組織,不像植物一樣有根莖葉,更不像動物一樣有眼耳鼻舌。

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是生物進化史上的一次大事件,演化成多細胞生物之後,才有了分化根莖葉等不同的功能性組織的可能性,也就有了進化為高等生物的基礎。

因此,「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的演化,被稱為生命進化史上的重要裡程碑,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多細胞輪藻具備根莖葉的分化,是陸生植物的祖先。」

然而,單細胞生物如何進化成多細胞生物,科學界一直眾說紛紜,谷曉峰介紹,「由於單細胞輪藻基因組、表觀組等信息的缺失,科研人員一直無法了解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進化及陸生植物的終極起源機制,極大限制了對陸生植物進化的研究,以及通過比較物種進化對核心基因和表觀調控因子的鑑定。」

此次課題組獲得了目前已知的最古老單細胞輪藻M.viride的基因組、轉錄組和表觀組信息。這成為揭示整個植物起源和進化的關鍵節點,對解釋地球生命進化史以及植物約10億年前的早期分化具有重要意義。

會有第二次生物進化大爆發嗎?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變化,大約發生在10億年前,科學家們是如何獲得10億年前的信息呢?

谷曉峰解釋說,「主要從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化石得到一些生物進化的信息,這是古生物學家所做的事情。另外一個是對現有的單細胞輪藻進行基因分析。M.viride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單細胞輪藻,但並不意味著它們滅絕了,事實上,它們仍在地球上生存。因此我們可以對它進行基因分析,得到它的基因信息」。

據介紹,此次研究人員組裝獲得了高質量的M. viride 基因組,該基因組大小為442 Mb,富含重複序列,並發現可能的基因組複製事件。通過比較基因組分析,進一步揭示了單細胞輪藻已經擁有的大量和陸生植物性狀相關的遺傳信息,闡述了光合途徑進化、逆境響應等多種機制。同時,研究發現DNA胞嘧啶甲基化和小RNA等表觀遺傳修飾是低等到高等陸生植物進化過程中保守的基因轉錄調控方式,這對揭示植物生長發育、尤其是響應外界各種脅迫的應答機制意義重大。

這些地球生物古老的祖先,在10億年前已經發生了一次分化,並在此後逐漸進化演變為包括人類在內的陸生生物。那麼在未來,這些尚未分化且一直生存至今的單細胞輪藻,會不會發生第二次分化,成為另外一次生物進化的開端呢?對此,谷曉峰說,「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這一部分沒有分化的,既然10億年前沒有分化,且一直這樣繁衍了10億年,再一次分化的可能性就不太大。或者說,即便有這種可能,也是一個以億年為單位的漫長過程」。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穆祥桐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科學家發現跨越生命的重要門檻或許沒有那麼難
  • 最新研究:單一基因或驅動單細胞到多細胞跳躍
    原標題:單一基因或驅動單細胞到多細胞跳躍   酵母菌能演化形成像雪花一樣的多細胞生物體圖片來源:Courtesy of Jennifer Pentz   從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生物的跳躍要比人們曾經認為的簡單。而且,看上去發生這種跳躍的途徑不止一個。   單一基因的突變足以將單細胞的啤酒酵母變成多細胞生物體演化的「雪花」。同樣,當面對吞食單細胞的捕食者時,單細胞藻類能很快演化成球形多細胞生物體。
  • 科學家往單細胞藻類中引入捕食者後,它們進化了
    據科學家們推測,在36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個單細胞生命體,在漫長的時光中經歷了無數次分支進化過程後,才有了今天這個絢麗多彩的生態世界。撇開生命起源不說,單單是每一個物種的一次進化,都是艱難而漫長的。
  • 科學家揭秘了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破解了生命起源密碼
    科學家一直在追尋生命進化的腳步,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迄今為止已報導基因組的陸生植物及輪藻都屬於多細胞植物,而由於單細胞輪藻基因組、表觀組等信息的缺失,科研人員一直無法了解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進化及陸生植物的終極起源機制,極大限制了對陸生植物進化的研究,通過比較物種進化對核心基因和表觀調控因子的鑑定。
  •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小菜一碟?
    地球上的生命最早是以單細胞的形式出現的,後來才進化出多細胞生物。最早的單細胞生物出現在大約35億年前,而多細胞生物出現的時間則要晚得多,最新的研究表明,最早可能出現於大約21億年前。這就是說,從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大自然用了差不多14億年的時間。
  • 科學網—單一基因或驅動單細胞到多細胞跳躍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Jennifer Pentz 本報訊 從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生物的跳躍要比人們曾經認為的簡單。而且,看上去發生這種跳躍的途徑不止一個。 單一基因的突變足以將單細胞的啤酒酵母變成多細胞生物體演化的「雪花」。
  • 命運共同體:十億年前的生物大揭秘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當今社會的政治理論,早在生命的進化初期,生物正是在命運共同體的形式中得到進化的。讓我們把目光追溯到十億多年前,當時海水正在變淺,多樣化的單細胞生物大量集中一起生活,相互之間交換能量形成共生,細胞之間產生連結,多細胞生物開始誕生,多呈長鏈狀,圓狀,網狀或不規則狀。下圖展示的是原始多細胞生物化石標本,含多樣化多細胞物種。
  • 生物進化史上,最重要的進化之一,是20億年前真核生物出現了!
    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科學家對一組神秘單細胞生物的生態學進行了一項新研究,支持了氫在真核生物(第一個有核細胞)的進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觀點。地球生命生物進化史上最重要的發展之一發生在大約20億年前,第一批真核生物出現(含有獨特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這第一個真核血統隨後將產生包括植物和動物在內的所有高等生物,但其起源尚不清楚。
  • 24億年前,它們改造了地球,為人類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這種進化的飛躍可能是了解發生了什麼的關鍵。在45億年前形成的大氧化事件發生時,地球已經有20億年的歷史。它曾有人居住,但只有單細胞生物。他們開發了一種從陽光中吸收能量的方法目前尚不清楚生命何時開始,但是這些微生物的最古老的化石可以追溯到35億年前,所以一定是在此之前。這意味著在「大氧化事件」發生之前,生命已經存在了至少十億年。
  • 地球生物是如何進化的?科學家:一切要從40億年前開始說起
    當然,地球早在46億年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可早期地球的環境卻非常的惡劣,直到41億年前,地球才開始漸漸冷卻了下來。之後,生命才有機會在地球上出現。科學家通過研究認為,地球在41年前下了一場長達幾百萬年的大雨,而原始海洋也就出現了。然後,地球再通過一系列神奇的化學反應,最終在40億年前出現了第一個RNA分子。
  • 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再也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
    現在新的物種應該是單細胞到單細胞,魚到魚,鳥到鳥,為什麼再沒出現海生植物到陸生植物,蟲到動物?如果演變一直是隨機幾十億過去了為什麼相存的單細胞一次都沒有突變成多細胞?就好比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
  • Nature重磅:新研究顛覆了單細胞生物進化多細胞生物的核心理論
    單細胞生物怎麼進化成多細胞生物?在進化史上,有許多重大的轉變,從微觀的單細胞世界向多細胞動物世界的飛躍,就是其中之一。長期存在的觀點認為:多細胞動物是從類似現代海綿細胞的單細胞祖先進化而來的。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6月12日發表在《nature》最新研究結果,顛覆了生物學家對動物進化史長達一個世紀的理解。
  • 法國科學家破譯草履蟲基因組
    新華社電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日前宣布,法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了草履蟲的基因組,這一成果對研究生物進化將會有所幫助。 法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草履蟲基因組含有約4萬個基因,遠遠多於人類基因組的25萬個基因。科學家分析說,草履蟲基因組之所以擁有如此眾多的基因,原因在於整個基因組經過了至少3次複製。
  • 2.7億年前的化石上,為什麼會有人類腳印?是史前文明嗎?
    2.7億年前的化石上,為什麼會有人類腳印?是史前文明嗎?人類的誕生絕對算得上是自然界當中的一大奇蹟,因為在上百萬中的生物當中,只有人類這一物種誕生出了高等文明,正是由於這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人類開始,探索自己的未知領域,越來越多的未解之謎開始進入到我們的視線當中。就比如人類都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真的沒有其他的文明出現了嗎?
  • 5億年前的詭異生物,頭尾傻傻分不清楚,有悖於達爾文進化論!
    來自5億年前的生物,科學家用幾十年的時間,未能找到它的頭長在哪!地球在46億年的時間內,由於環境的變化淘汰了又一批又一批的生物,這也適應了達爾文進化論當中的適者生存,比如在6500萬年前突然從地球上消失的恐龍,對於這些已逝的生命,我們對它們最好的了解就是化石。由於留在地球上的化石數量比較的稀少,所以想要研究清楚一個物種是如何在地球上進化的是非常困難的。
  • 實驗揭示單細胞變多細胞過程
    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體這一過渡是怎麼發生的?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6日報導,5億多年前,地球表面的單細胞生物開始形成多細胞簇,最終變成了植物和動物。
  • 萬物進化史之適者生存
    在我們大眾的認知裡,弱者是被淘汰的一類,強者才是生存下來的那一部分,其實我們的認知早在幾億年前便產生了偏差,只有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物種才能生存至今。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只要能生存下來才是王道,而生存才是萬物永恆的主題。
  • 大量證據顯示有的史前文明比現在文明先進太多 進化論將被否定?
    當今的科學,許多人引以為榮,人們慶幸地球這個得天獨厚的星球,在宇宙中不多見的環境中孕育了生命,並從低等生物成功地進化出了人類,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古猿進化而來,是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進化的一個過程,但隨著考古學家對於地球的深入探索,越來越多的證據都證明著進化論是一個錯誤的學說,人類不可能是從猿猴變來的
  • 距今9億年!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你知道藻類最初是如何進化的嗎?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採集上萬件珍貴化石標本,持續研究5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山東科技大學的同行合作,在山東發現了一個距今約10-7.2億年的藻類化石生物群。
  • 若干年後,人類或會進化成這2種生命形態!你會傾向於哪種呢?
    文/仗劍走天涯若干年後,人類或會進化成這2種生命形態!你會傾向於哪種呢?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在不斷的進化當中的,人類也並不例外。達爾文曾經在進化論當中,闡述過人類的發展和起源。生物是在一種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的不斷演化中,逐漸的形成的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