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共同體:十億年前的生物大揭秘

2021-01-13 心理大格局

以史為鑑,可知興衰,可明得失。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當今社會的政治理論,早在生命的進化初期,生物正是在命運共同體的形式中得到進化的。讓我們把目光追溯到十億多年前,當時海水正在變淺,多樣化的單細胞生物大量集中一起生活,相互之間交換能量形成共生,細胞之間產生連結,多細胞生物開始誕生,多呈長鏈狀,圓狀,網狀或不規則狀。下圖展示的是原始多細胞生物化石標本,含多樣化多細胞物種。

原始多細胞生物化石
網狀生物化石
線長生物化石

單細胞生物報團取暖,彼此依存,具有命運共同體的生物學意義,也是向多細胞生物進化的必要過程。真正成為多細胞生物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從無序到有序的進化歷程。鏈狀和網狀被證實是一種有序的生物組織,能夠充分利用能量完成生命活動的有效結構。這一點也可以從人體基因的結構得到證實。

長鏈生物具有更好的物理運動效能,自由擺動和順應海水運動,可以獲得更充分的食物,同時促進神經細胞發展,不同細胞的分工與合作大大提高生物的生存能力。這就是命運共同體的起源。

原始多細胞的生理組織是脆弱的,當鈣物資參與生命活動時,生物體組織結構得到強化,運動效能提升,捕食能力大大增強。而捕食過程進一步強化感官能力的發展,具有動能的生物向動物進化,靜態多細胞生物向植物方向演化,可見,生物的進化與它的生存方式有著決定性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生物進化過程中,出現過一種善於保護自己的生物---善貝類。因其防禦極強,具有明顯的生存優勢,在海洋生物時代盛極一時。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貝類生物得不到進化的原因,是犯了過度保護主義的錯誤。它們用貝殼緊緊包裹自己,拒絕陽光和空氣,生命的進化到此為止。不過,貝類生物能夠延續至今,表明保護主義還是有可取的一面,只是過度封閉才導致它的進化失敗。

生物進化規侓給人的警示,不與外界環境接觸,封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可取。貝類生物的結局給人另一個啟示,真正強大的不是外在的防禦,而是內在的骨氣。

相關焦點

  • 海洋命運共同體引領新型海洋觀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集體會見應邀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提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倡議,引起海內外強烈反響。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是全人類共同維護和諧海洋、共築國際海洋秩序、共促海洋經濟合作的中國方案,契合各國利益,是推動國際關係向新型全球化轉型發展的重要倡議。
  • 生態環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礎與內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為全球治理和人類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是習近平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理論體系的基礎與關鍵內核。生態環境資源為全球配置,收益為全球共享,一個國家或地區對生態環境資源的使用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譬如,這些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保護三江平原溼地,不做改變溼地形態的經濟開發。
  • 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世界怎麼了?人類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繼承人類社會發展優秀成果,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現實問題、實現人類社會和平永續發展,提出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社會是表示人與人之間互相聯繫、作用的共同體。從形態上看,社會是對一般社會關係的整合協調、融突和合,使人際關係具有一定凝聚力、向心力,構成一定的某種共同體。 1944年卡西爾出版他的《人論》,他認為海德格爾把人定義為「會言語的動物」、「理性的動物」,不如定義為「人是符號的動物」。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此後,這個「命運共同體」概念得到了多次闡述。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
  • 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具體實踐?
  • 共同「抗疫」,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注釋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與踐行者。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向國際社會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各國國情、社會規範和資源不同,但面對的是疫情這一共同敵人,各國必須緊密合作,借鑑彼此經驗,「這是人類能夠控制這次疫情大流行的唯一途徑」。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撰文表示,疫情提醒我們,沒有哪個人或哪個國家是一座孤島,不能陷入種族主義成見。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匯聚全球戰疫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要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攜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全球戰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以具有上述規定性的人類共同利益為紐帶而形成的,它是人類相互依存和休戚相關、人類面臨共同挑戰和安危與共的利益共同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生活的關聯前所未有,同時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國人民前途命運越來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在防控疫情過程中所採取的這些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及其所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成效,以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了中國攜手各國聯防聯控、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盡責擔當的大國形象,極大地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為詮釋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深刻的啟示。理念共識是前提,人類命運共同體乃共同理念所依。凝聚理念共識是支撐和引領國際合作的基本前提。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日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徐孝民同志撰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一文,收錄於中國言實出版社《人民至上——來自兩會的聲音》「專家建議」部分。文章結合全球疫情防控鬥爭的中國實踐,從理論、歷史、時代三個維度,深入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 曙光在前——培育「戰疫之苗」呼喚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培育「戰疫之苗」呼喚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郭爽 張瑩   全球累計新冠病例數已突破6000萬,仍以每日新增數十萬病例的速度在增長。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各國攜手,就一定能夠儘早培育出「戰疫之苗」,奪取抗疫鬥爭的最終勝利。
  • 中華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原標題:中華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們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他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回顧這一理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2013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經典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紐帶
    從這些雕塑的形象裡,人們可以看到這種精神和價值的存在,而這種價值正是我們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核心。5月5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美好。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寫入《憲法》。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文明交流互鑑
    如果傳播技術與文明秩序是匹配關係,與數字傳播技術相匹配的則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尖上的文明交流」將成為文明對話的最靈動渠道和最有效機制。數字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應以多樣、平等、開放和包容為原則,通過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努力提升連結性、對話性、共享性和智能性,同時注重安全性,從而實現文明對話與文明互鑑。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
    【學習進行時】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正在舉行。2017年1月,習近平曾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演講,深刻闡述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賞。「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是習近平一貫的主張,在不同場合,他多次向世界傳遞「和」的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擔當
    也正是在構建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中國形態的過程中,大跨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階段,中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空前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中國倡導並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世界夢聯結起來,賦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深刻的世界意義,體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與世界共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大國擔當。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創新成果,是促進中國與世界和諧發展的價值指引。黨的十九大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將其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