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進化史之適者生存

2021-01-13 丟失的可愛兔

在我們大眾的認知裡,弱者是被淘汰的一類,強者才是生存下來的那一部分,其實我們的認知早在幾億年前便產生了偏差,只有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物種才能生存至今。

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只要能生存下來才是王道,而生存才是萬物永恆的主題。強者在某些時候會顯得過於剛硬反而易折,而弱者會根據環境的需求改變自身以達到適應的目的,這樣反而更加容易生存下來。

所謂適者生存便是這個道理,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讓自身去適應大環境,而不是一味地與環境抗爭。看那些在生存競爭中滅絕的物種便可以看出強者不一定比弱者更有優勢,而那些弱者往往會更讓人出乎意料。

《弱者的逆襲:38億年生命進化史》便是讓強者大跌眼鏡的一部從弱者逆襲視角講述的38億年生命進化史。本書講述了在38億年的生命進化史中,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從五次生物大滅絕到兩棲動物、哺乳動物的進化,再到遠古人類的出現,那些弱勢生物群體如何克服環境挑戰生存下來,並開拓新的生命時代。

人類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是科學家們長期研究的課題之一,那麼人類的起源始是什麼時候呢?我們一直在探索人類的起源始,人類從何處而來,殊不知人類生存的根本與萬物生存的根本是息息相關的,所有的物種進化都離不開最初的細胞,而每一種生物都有其自己特有的生活環境,特定的結構和功能總是適合在這種環境條件下的生存和延續。

適應是生命特有的現象,任何一種生物對其所處的環境適應總是相對的,同種個體由於遺傳和表型上的差異,對環境的適應也總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別。只要存在這種差別,哪怕是很輕微的,自然選擇就會發生作用,推動群體向更適應環境的方向進化。比如說,魚鰓的結構適合於在水中呼吸,陸地脊椎動物的肺結構則適應陸地呼吸作用。

本書讓我們從弱者的視角來看待萬物生存史,並非是高高在上的強者更適合整個大環境的生存,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弱者逆襲笑到最後。它不僅僅以科普的角度向我們闡述生命的起源,也是用弱者的視角來探尋生命進化的真相,以現代的角度與觀點讓我們認識到弱者其實並不弱,適應生存的才是真正的強者。

相關焦點

  • 《侏羅紀世界:進化》穆而他島適者生存任務怎麼過?適者生存任務做法
    導 讀 侏羅紀世界進化穆而他島適者生存任務怎麼過?
  • 適者生存,不一定是進步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條著名的定律——適者生存。這是出自達爾文著名的《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本意是講不能適應競爭進化的物種會遭到無情的淘汰,從理論一出世,它就被引入來解釋各種社會現象。很多人都認為,事物的發展一定是一個進步的過程。
  • 「適者生存」究竟是誰提出來的?達爾文?NO!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現代生物進化論的核心,這點上過高中的讀者都知道。自然選擇學說源於達爾文1895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在今天,人們普遍認為是達爾文發明了「適者生存」這一術語。但事實上是嗎?NO!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古嶽丘壑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應用到人類社會中,宣揚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社會學說。我認為有對的一面,也有不對的一面。生物進化論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法則,在大自然的動物界裡確實是存在的。
  • 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
    原標題: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著自己的規律,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生物的進化也必定有著自己所遵循的自然法則。
  • 專家:達爾文沒明確提出「適者生存」
    旅美知名生物學家苗德歲,昨天在南京的一場講座上糾正說,其實除了在《物種起源》第五版序言中引用過這一句話,達爾文從沒說過這樣的話,甚至他自己都懷疑「適者生存」是否靠譜。他指出,被中國人熟知的「適者生存」這段話,其實出現在《物種起源》第五版中,但其他版本當中都沒有明確提及。而且,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出自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先生在1895年編寫的《天演論》。他是從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中,抽出來介紹達爾文演化論的部分內容,並加進去他自己的很多見解和想法。但這並不等於是達爾文提出了「適者生存」。
  •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這個社會很豐富,不是你想的那麼可怕,也不是你幻想的那麼美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有的人在負重前行,有的人在墨守成規,有的人成了社會的精英,有的人被社會淘汰。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改變,不斷適應的過程,改變自己,適應環境,才能隨著時代巨輪滾滾向前。
  • 適者生存,在環境面前我們不堪一擊,不斷地進化才能活下去
    「適者生存,優勝略汰」。在大自然的環境裡從來都是這樣的法則,千千萬萬年。無論多強的生物適應不了環境那就只能走向滅亡的道路。而如今的時代,環境造就了新的社會,環境也有人改變很多了。不管如何在新的環境下,對我們的生存能力帶來了新的挑戰,如同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
  • 世界不是弱肉強食,也不是適者生存!
    後來有一個人在研究了生物進化之後說出一句話,生物的本質不是弱肉強食,而是適者生存。因為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定義的,所以沒有什麼是對的,同樣也沒有錯的,有的只是多少人認為而已,多數則是真理,少數則是錯誤。達爾文一個人說的話微不足道!但是現在卻是普遍認知,中間只隔了一個傳播。
  • 鄱陽築閘,讓白鶴適者生存就行嗎?
    然而前不久,江西省鄱建辦副主任紀偉濤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草不夠吃了,適者生存,鳥類也會捕魚,或者到農民田裡去吃玉米、番薯。「我們救助的時候給白鶴吃小魚,也都是吃的。」採訪中紀偉濤說,就算出現最差的結果,鳥類還是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尋找到生存方法。
  • 侏羅紀世界適者生存
    侏羅紀時代雖然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但許多小夥伴仍然是恐龍的忠實粉絲,而侏羅紀世界適者生存就是一款以侏羅紀為背景的動作冒險類手遊,這款遊戲的畫面非常的逼真,玩家在遊戲中不僅可以見識到各種各樣的恐龍,更是還能控制它們進行對抗,喜歡侏羅紀的小夥伴快來下載暢玩吧。
  • 達爾文vs紅皇后:「適者生存」還是「協同進化」?
    本文整理於度哥世界之最   在《愛麗絲夢遊奇境》中,紅皇后是對她的後人們說此觀點認為一種生物的進化必然會引起其他的生物的相應進化,就像上面我們所舉到狼和羊之間的關係一樣,羊在躲避狼的過程中不斷進化,而狼也在追逐羊的過程中跟著進化,他們之間有著協同進化的關係。   看了上面對於紅皇后假說的簡短分析,你對這種學說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呢?進化說難道是僅和生物之間的種間關係有關嗎?難道不是因為物理環境的變化而推動的嗎?
  • 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
    從哲學、心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的觀點來說,這無疑是個重要的課題,尤其是近年來,從事進化生物學和進化心理學研究的科學家,對於在進化過程中人類本性的改變,做了很多研究。當然,答案還沒有找到,也不太可能會是一個善與惡、利己與利他截然二分的答案。利己或利他?讓我們看看古今中外的各種討論。
  • 文明社會裡的人們,為什麼認同適者生存、弱肉強食?
    2020-03-25 16:28:22 來源: 俚言雜談 舉報   適者生存
  • 「適者生存」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表達——適者生存,其正確的表達是:survival of the fittest 適者生存In college, it’s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 《萬物:創世》世界進化史
    中國江西網訊 《萬物:創世》是野心勃勃的「漫畫宇宙史」三部曲之開篇,該書以宇宙大爆炸「奇點」為起始,描繪了長達140億年的宇宙進化圖卷,直到人類誕生前夕。  本書畫風大氣,想像力奇詭,集人類史上各種經典文化符號之大成,給自然科學史增添了趣味和深度。
  • 中國日本商會會長小野元生: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
    三井物產專務執行董事、中國日本商會會長小野元生: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企業和品牌傳承是很多想要成為百年企業的跨國公司都在探索和思考的。作為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綜合商社,三井物產毫無疑問有發言權。「達爾文在進化論中也提到,最後生存下來的,一定是適應環境的人。可以說,是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小野元生表示,動物極早發現變化,適應環境才可以生存下去,企業也是一樣,面對不斷發生變化的環境,如何發現、如何適應、如何分析各種各樣的信息、如何找到自己最好的合作夥伴攜手合作,是繼承品牌,繼承事業理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他表示,企業還要不斷創新,即創造新產品、新服務。
  • 《方舟:適者生存》上架Steam平臺 免費暢玩!_遊俠網 Ali213.net
    《方舟:適者生存》是從《方舟:生存進化》分裂出來的一個遊戲,但現在它作為一個獨立的遊戲正式發布,已經在Steam平臺上開放下載並且免費暢玩。  《方舟:適者生存》預告:《方舟:適者生存》預告片  開發商稱《方舟:適者生存》是一個「MOSA」遊戲,即多人在線生存向競技遊戲。它支持最多70名玩家同臺競技,使用的是經過修改的《方舟:生存進化》的地圖,遊戲本身就是一場大規模戰鬥,目的非常簡單,就是自己再被幹掉之前儘可能的消滅其他玩家,並活到最後。
  •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永無止境,致天下人!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努力地做同樣一件事,那就是「適者生存」。從古至今,人類有了夢想以後一直在超越,而先輩們也因挖掘文明,一代又一代的前僕後繼地在歷史長河中永世長存。但是每一代人留下的夢想都會被繼承,永無止境。在這個萬物復甦,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優勝劣汰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的潛規則,人類想要發展,必定要打破先輩們的思想桎梏。「戰爭」也是為了推翻一個朝代的思想飽和。創造新時代!
  • 【講座醒目】來聽Ent大大講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吧!
    【講座醒目】來聽Ent大大講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吧!但這麼使用「適者生存」,真的不是對它的誤解嗎?當我們在說「適者生存」時,說的真的是達爾文口中那個「Survival of the fittest」嗎?如果適者生存=強者存活,為什麼恐龍滅絕了,蚊子卻能存活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