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達爾文沒明確提出「適者生存」

2021-01-18 騰訊網

[摘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出自嚴復編寫的《天演論》。他從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中,抽出來介紹達爾文演化論的部分內容,並加進去他自己的很多見解和想法。

達爾文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在晚晴洋務運動時期就被嚴復先生翻譯並介紹給國人的思想,在我國婦孺皆知,被很多人當做達爾文進化論的精髓。「其實,這是一個謬誤!」旅美知名生物學家苗德歲,昨天在南京的一場講座上糾正說,其實除了在《物種起源》第五版序言中引用過這一句話,達爾文從沒說過這樣的話,甚至他自己都懷疑「適者生存」是否靠譜。而在這位早年畢業於南大的苗教授重新翻譯的《物種起源》中,類似這樣的「找茬」和澄清還有很多……

《物種起源》中幾乎沒提「適者生存」

是嚴復在《天演論》中加進去的

苗教授可不是個隨便說誑語的「磚家」。他年輕時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攻讀完碩士後,於1982年赴美,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等眾多名校進修,現在是美國堪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館員兼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系教授,還是唯一獲得「北美古脊椎動物協會羅美獎」的中國人和亞洲學者。

既然是進化生物學的教授,苗教授不僅對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爛熟於心,而且通曉達爾文前後撰寫的6個不同版本。他指出,被中國人熟知的「適者生存」這段話,其實出現在《物種起源》第五版中,但其他版本當中都沒有明確提及。

而且,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出自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先生在1895年編寫的《天演論》。他是從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中,抽出來介紹達爾文演化論的部分內容,並加進去他自己的很多見解和想法。但這並不等於是達爾文提出了「適者生存」。苗教授笑談,「達爾文都快成了盤菜,誰都能往他身上撒作料」。不僅中國人有誤讀,甚至在英美等國的科學院大理石地面、網站主頁上,都會出現一些達爾文從沒說過的「名言」。

生物界「適者生存」?

達爾文後期自己也懷疑

苗教授研究發現,達爾文不僅沒有自己提出「適者生存」,甚至因為當時的科技條件和科學水平所限,連達爾文自己都有點懷疑生物的進化到底是不是因為「適者生存」。

在崇尚「上帝造物論」的時代,《物種起源》這本書一問世就遭到了各種攻擊和批判,達爾文花了無數的精力去辯解和解答,以致自己都心生動搖。畢竟他自己也有心存疑惑的地方。比如:啄木鳥在樹上吃蟲子,發出哆哆的啄木聲,但達爾文在南美洲的大草原上,發現有一種鳥和啄木鳥幾乎長得一模一樣,但那裡沒有樹木,而且這種鳥在空中捉蟲吃。當地還有一種鵝,它就生活在陸地上,並不會遊泳,可是也長了蹼……這些動物,其實都是生物進化後的結果,但它們並不是為了適應環境,只是祖先有這種生理特徵,被保留了下來。

再比如人類,進化到沒有尾巴,卻還有尾椎,另外還保留了沒用的盲腸和智齒,而且盲腸炎和智齒反而有時候把人折騰得很痛苦。達爾文認為,如果說適者生存,那生物就應該在環境中不斷改變進化,變得非常完美,只有完美的才能存活下來。但事實上,很多活生生的物種,其實進化得都不完美,有殘留。

苗教授向聽眾們解讀:「生物的進化究竟是誰起了主導因素,是生態環境,還是生物自身天然的因素?達爾文到後期也感到很矛盾,所以會懷疑適者生存是否靠譜。」

與「適者生存」無關

那《物種起源》到底說的是啥

既然說的不是「適者生存」,那這本影響了世界的《物種起源》究竟說的是什麼呢?苗教授介紹,1831年達爾文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貝格爾號皇家軍艦的南美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分析、思考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最終於1859年出版了震動學術界的《物種起源》,向世人發表了一個震撼世界的進化論。

苗教授強調《物種起源》歸納而言就是:生物為搶奪生存下去的資源而展開鬥爭,因為每一個參與鬥爭的生物個體是獨一無二的,並且時間越長就會產生遺傳變異,所以最終就會在自然選擇或人工的選擇下,變成不同的物種。比如,達爾文從沒有直接表述過人是從猿猴變來的,而是說「人和猿類在遙遠的過去有共同的祖先」。說白了,達爾文就是根據不同地區發現的不同生物種類,推演它們在遙遠過去的共同起源,以及這其中的進化過程。

最新翻譯的《物種起源》

或許最接近達爾文的本真思想

幾年前,應南京譯林出版社邀請,苗教授重新翻譯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這本100多年來被無數翻譯家翻譯過的科學和哲學巨著,還有重新翻譯的必要嗎?苗教授解釋說,國內翻譯的《物種起源》都是參照1872年出版的第六版。而當時,達爾文為了回應同時代人的批評(尤其是有關地球的年齡以及缺乏遺傳機制等方面的批評),做了連篇累牘的答覆,甚至於「違心」的妥協,越來越偏離其原先的立場。現在看來,限於當時的認識水平,那些對他的批評很多是錯誤的,而他的答覆往往也是錯誤的。

而這次苗教授的翻譯選用的是國際上近幾十年來最推崇的第二版牛津修訂版,在這個版本中,達爾文構思精巧、立論縝密、申辯有力、行文順暢、文字凝練,是在真正地向世界傳播他的生物進化論思想。加上苗教授還做了些勘誤矯正,所以這次的翻譯或許更接近週遊世界歸來的達爾文最本真的思想。

「託福」考試題目

為何總是否定生物進化論

現在國內打算留學,複習參加美國託福和GRE考試的學生不計其數。但是很多年輕學生驚訝地發現,在ETS(即託福GRE考試的美國主辦方)所有涉及生物學的題目中,閱讀材料裡都是對生物進化論持否定態度。「見到生物進化論就選否定」,甚至成了這些考試的攻略秘籍。「為什麼在生物學研究和生物技術世界領先的美國,卻會在招收海外學生和研究生的考試中出現這種傾向?」南京晨報記者提出了這個問題。

「你算是問對人了!」苗德歲教授的口氣裡有點義憤填膺。這位在美研究進化生物學30多年的教授說,進化論經常會受到所謂「神創論」派的攻擊。篤信神創造世界的保守派,想盡辦法往學校教育裡摻入他們的信仰。比如苗教授所在的堪薩斯州,位於美國中西部,較為封閉保守。神創論派的議員們甚至通過了一項議案,要求公立學校必須在講授進化論的同時,還要教授神創論,兩門課還都是2個學分,不進修完畢不能中學畢業。

苗教授和很多自然學科的老師,以及學生非常氣憤,他們乾脆在堪薩斯大學的廣場上搭起講臺,輪流上去高聲朗誦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以示抗議。最終,那些保守派的議員們在次年競選中敗北,這項議案不了了之。

苗教授認為,相比之下,在歐洲的學術氛圍反而更好,就連教會都承認「進化論是自然科學,神創論是宗教,二者互不相干」,所以不會在學校教育裡摻雜「私貨」。

你所不知道的達爾文:

富二代 講義氣

在普通人眼中,達爾文是留著白鬍子的科學巨匠,但對他的成長過程和個人性格知之甚少。苗教授以風趣、邏輯縝密的語言,輔助以大量翔實的老照片,向觀眾展示了他鮮為人知的經歷,讓我們了解他的成長,他的家庭,還有他的家庭對於他傑出成就的影響。

按現在的話說,達爾文是地地道道的「富二代」。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非常聰明的學者,而且非常富有。當他「姐弟戀」成功,和表姐結婚的時候,雙方家長贈送了7萬多英鎊,而且每個月雙方家長還補貼1200英鎊家用。

這位有錢又聰明的公子哥,念了一段時間著名的愛丁堡大學,後來覺得無聊棄學而去,又進了劍橋。別人誤以為他遊手好閒,誰知他迷上了生物學就居然開始了長達5年的環球之旅,在這5年裡,達爾文採集了世界各地大量的標本。這些從沒有見過的標本,被無償送給了英國和歐洲的所有生物學「大咖」們做研究,從此這位才27歲的年輕人就和白髮蒼蒼的學者們都混成了好哥們兒。

當上「英國好哥們」的達爾文從不爭名奪利,即便發表《物種起源》和他的生物進化論,還不願搶在有類似想法的學者的前面,生怕搶了別人名利,相當重義氣,地道的英倫紳士範兒。

相關焦點

  • 「適者生存」究竟是誰提出來的?達爾文?NO!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現代生物進化論的核心,這點上過高中的讀者都知道。自然選擇學說源於達爾文1895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在今天,人們普遍認為是達爾文發明了「適者生存」這一術語。但事實上是嗎?NO!
  • 【講座醒目】來聽Ent大大講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吧!
    【講座醒目】來聽Ent大大講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吧!但這麼使用「適者生存」,真的不是對它的誤解嗎?當我們在說「適者生存」時,說的真的是達爾文口中那個「Survival of the fittest」嗎?如果適者生存=強者存活,為什麼恐龍滅絕了,蚊子卻能存活至今?
  • 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
    原標題: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著自己的規律,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生物的進化也必定有著自己所遵循的自然法則。
  • 「適者生存」是達爾文的本意嗎?
    從嚴復先生開始的對達爾文進化論的通俗性傳播,一方面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對進化論接受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另一方面也使很多國人對進化論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甚至道聽途說、以訛傳訛,鮮有繼承和發展。例如,人是由猴子變來的說法幾乎連沒怎麼上過學的老百姓也可能知道,可是這種說法中的錯誤,即使中國當代最頂尖大學裡的一些教授也不知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 文明社會裡的人們,為什麼認同適者生存、弱肉強食?
    2020-03-25 16:28:22 來源: 俚言雜談 舉報   適者生存
  • 達爾文vs紅皇后:「適者生存」還是「協同進化」?
    這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比較相似,也就是根據這句話,美國芝加哥大學進化生物學家範瓦倫提出了「紅皇后假說」——生物只有不斷地進化,才能保持物種之間的平衡,逃脫被滅亡的結局。   (色彩繽紛的珊瑚)   珊瑚礁是由石珊瑚目的動物形成的一種結構,是由成千上萬的由碳酸鈣組成的珊瑚蟲的骨骼在數百年至數千年的生長過程中形成的;   珊瑚蟲是一種腔腸動物,它們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的生存外殼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古嶽丘壑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應用到人類社會中,宣揚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社會學說。我認為有對的一面,也有不對的一面。生物進化論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法則,在大自然的動物界裡確實是存在的。
  • 世界不是弱肉強食,也不是適者生存!
    後來有一個人在研究了生物進化之後說出一句話,生物的本質不是弱肉強食,而是適者生存。因為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定義的,所以沒有什麼是對的,同樣也沒有錯的,有的只是多少人認為而已,多數則是真理,少數則是錯誤。達爾文一個人說的話微不足道!但是現在卻是普遍認知,中間只隔了一個傳播。
  • 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
    墨子本名翟,是春秋末戰國初時期的思想家,他提出「兼愛」的觀點,也就是「利他主義」,墨子在〈兼愛〉篇裡說,如果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之間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之間不互相動亂,那麼就沒有盜賊,君臣、父子之間都有孝順和仁慈,那麼天下就太平了,他更明確地強調「兼相愛,交相利」,就是如果彼此相愛,彼此都會得到利益和好處,正是所謂雙贏的結果。
  • 《物種起源》:達爾文並沒有提出社會達爾文主義
    這種思想一旦從生物層面運用到社會層面上,會造成謬誤,那就是認為白人優越與黑人,社會也是「適者生存」的大叢林。經過100多年的探索,生物學家已經證明,簡單的進化論模型是錯誤的。物種間並非有高低之別,而只是不同。各類不同的物種更像是在不同的軌道上,不斷使自己優越的地方更優越。
  • 胡匆聰:踐行「適者生存」的書記為何無生機?
    袁菱懺悔錄:我參與其中,或看或做,收收送送,漸漸地忘記了自己暗暗定下的「同流不合汙」的行為準則,而踐行著「適者生存、不適者亡」的行為方式。(2015年9月10日新華網)  「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按理說深諳這一法則的人都能生機盎然,面對各種挑戰都能夠輕鬆應對,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然而,蓬安縣遠縣委書記在深知這一道義的情況下,仍然幹出收受賄賂高達4000餘萬元的驚天之事,被判處無期徒刑,讓自己沒有了點生機,讓人們覺得不可理喻,為什麼這一亙古不變而有效管用的法則到了他那兒就不起作用了呢?
  • 適者生存:壓力選擇下肺癌的達爾文進化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中寫到「自然選擇不會突然或大量改變,僅會經歷一個逐漸、細微、有利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只能是通過短暫而緩慢的過程進行。」達爾文的選擇及緩慢改變理論是現在腫瘤演化模型的基礎。腫瘤的發生本質上是體細胞進化過程,腫瘤內部異質性是腫瘤產生抗藥性、轉移性的主要原因。
  • 中國日本商會會長小野元生: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
    三井物產專務執行董事、中國日本商會會長小野元生: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企業和品牌傳承是很多想要成為百年企業的跨國公司都在探索和思考的。作為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綜合商社,三井物產毫無疑問有發言權。「達爾文在進化論中也提到,最後生存下來的,一定是適應環境的人。可以說,是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小野元生表示,動物極早發現變化,適應環境才可以生存下去,企業也是一樣,面對不斷發生變化的環境,如何發現、如何適應、如何分析各種各樣的信息、如何找到自己最好的合作夥伴攜手合作,是繼承品牌,繼承事業理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他表示,企業還要不斷創新,即創造新產品、新服務。
  • 達爾文曾把《物種起源》「捂」了15年
    達爾文 資料圖片  達爾文是個富二代,他和表姐結婚,爸爸和嶽父一共給了7萬多英鎊  達爾文少年時,是一個讓父親不放心的人,學醫沒完成學業就跑沒影了……達爾文的爺爺從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畢業,之後做了醫生,他提出了一系列治療精神病人的原理和方法,很快成為全國醫學界的權威;而且,爺爺不僅醫術高明,在機器設計和改進等方面也很有研究,他還是當地有名的教育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而達爾文的爸爸也是非常有名的醫學專家。當時英國很多貴婦人生病,這些病都不好意思對醫生講,而達爾文爸爸卻能讓這些貴婦人敞開心門,為她們治病。「達爾文爸爸是一個大智若愚型的人。」
  • 侏羅紀世界適者生存
    侏羅紀時代雖然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但許多小夥伴仍然是恐龍的忠實粉絲,而侏羅紀世界適者生存就是一款以侏羅紀為背景的動作冒險類手遊,這款遊戲的畫面非常的逼真,玩家在遊戲中不僅可以見識到各種各樣的恐龍,更是還能控制它們進行對抗,喜歡侏羅紀的小夥伴快來下載暢玩吧。
  • 鄱陽築閘,讓白鶴適者生存就行嗎?
    然而前不久,江西省鄱建辦副主任紀偉濤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草不夠吃了,適者生存,鳥類也會捕魚,或者到農民田裡去吃玉米、番薯。「我們救助的時候給白鶴吃小魚,也都是吃的。」採訪中紀偉濤說,就算出現最差的結果,鳥類還是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尋找到生存方法。
  •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這個社會很豐富,不是你想的那麼可怕,也不是你幻想的那麼美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有的人在負重前行,有的人在墨守成規,有的人成了社會的精英,有的人被社會淘汰。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改變,不斷適應的過程,改變自己,適應環境,才能隨著時代巨輪滾滾向前。
  • 《侏羅紀世界:進化》穆而他島適者生存任務怎麼過?適者生存任務做法
    導 讀 侏羅紀世界進化穆而他島適者生存任務怎麼過?
  • 「適者生存」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表達——適者生存,其正確的表達是:survival of the fittest 適者生存In college, it’s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 適者生存,不一定是進步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條著名的定律——適者生存。這是出自達爾文著名的《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本意是講不能適應競爭進化的物種會遭到無情的淘汰,從理論一出世,它就被引入來解釋各種社會現象。很多人都認為,事物的發展一定是一個進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