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小菜一碟?

2020-12-03 大科技雜誌社

地球上的生命最早是以單細胞的形式出現的,後來才進化出多細胞生物。最早的單細胞生物出現在大約35億年前,而多細胞生物出現的時間則要晚得多,最新的研究表明,最早可能出現於大約21億年前。這就是說,從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大自然用了差不多14億年的時間。

科學家至今還不清楚單細胞生物是如何進化成多細胞生物的,這個問題是繼生命起源之後的第二大謎。想來,這個過程應該是挺不容易的。但是,最近的一項實驗卻讓人大吃一驚,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用短短2個月時間就讓單細胞生物進化到了多細胞生物,走完了大自然14億年的歷程。

實驗室裡模擬進化

科學家用的材料是普通的啤酒酵母菌,這是一種單細胞生物。他們的方法很簡單:首先在試管裡培養酵母菌,然後把試管放在離心機上對酵母菌進行分離;你不妨試想一下,假如試管裡裝的是泥砂,那麼顆粒愈大的砂子在離心作用下愈先沉澱到試管底部;同樣道理,那些由幾個酵母菌抱成團的細胞集團,也會最先沉澱到試管底部;取出這些酵母菌團,用另一隻試管加以培養,然後又放回離心機上分離,第二次分離出的酵母菌團比原先的就會大些,比如第一次分離出的酵母菌團大概只含2個酵母菌細胞,而第二次大概就含3個細胞了……不斷重複這個過程,60天,也就是差不多350代之後,試管裡出現了一團像雪花一樣的東西,——這是一個由許多酵母菌細胞組成的多細胞集團。

但尤其重要的是,這個多細胞集團並非是由單個酵母菌細胞簡單聚在一起的集合體;這些細胞我離不開你,你離不開我,已經具有了密切的聯繫。

又經過了幾百代的選擇,「雪花團」裡的細胞開始顯示出具有初步的分工。當「雪花團」長到一定的尺寸,裡面就開始孕育出一個新的細胞團,這個新細胞團逐漸長大,大到一定程度,原來「雪花團」外圍的一些細胞就自動死亡,造成一個缺口,而新細胞團就通過這個缺口分離出去。這說明,這個酵母菌的多細胞集團已經具有了繁殖的功能,這是多細胞集團整體作為一個獨立生命的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此外,既然死亡對單個細胞是不利的,而有些細胞卻甘願死亡,這也是細胞之間為了「集體」的利益而進行合作的最明顯的例子,同時也是多細胞集團作為作為一個獨立生命的另一個標誌。

解開了生物學上的第二大謎?

在上述過程中,離心作用在進化上就相當於外界施加給酵母菌的「自然選擇」。

科學家為了排除偶然性的幹擾,同時進行了10組試驗,最後每一組都進化出了這樣具有獨立生命特徵的多細胞集團。

此外為了比較,他們還給某些組設置了不同的離心速度,這在進化上就相當於給予這些酵母菌不同的自然選擇條件。他們發現,條件的不同並沒有改變最後的結論,只是最後具有獨立生命的多細胞集團個頭大小有差別而已。

這個實驗結果讓進化生物學家大吃一驚。原來生物從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竟如此容易,所謂生物學上的第二大謎恐怕也不成其為謎了。

也有科學家提出批評,他們認為這個實驗選用的材料不合適。酵母菌雖然現在是單細胞生物,但在進化史上曾一度也形成過多細胞生物,後來又退化了回去;就好比一群農民,原先也曾組織過人民公社,後來公社解散,又各幹各的了。不過雖然已經退化,單個酵母菌畢竟已經具有了形成多細胞生物的潛質或者經驗,比如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如何與別的細胞合作等等。所以在實驗中,它們形成多細胞生物也不算特別奇怪。但考慮到多細胞生物形成之初,那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嘗試,那些參與的單細胞從來沒有過任何合作的經驗,它們最後形成多細胞生物的過程肯定要比酵母菌形成多細胞生物要困難得多。所以,這個實驗似乎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主持這項實驗的科學家對此批評的應對是,他們下一步將選擇一種從有史以來一直是單細胞的生物來重複上面的實驗,看看它們是否也會進化出具有生命特徵的多細胞集合體。

生命最初從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真的有那麼容易嗎?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雜誌文章 歡迎您關注大科技/span>

相關焦點

  • 「小菜一碟」的英文怎麼說?3個實用短語
    在中文裡,我們形容事情很簡單,會用「小菜一碟」,在英文裡也有類似的俚語表達哦,一起來看下~1.piece of cake 小菜一碟,輕而易舉的事例句:數學,對我而言,就是小菜一碟。Don't worry. It's just a piece of cake.別擔心,不過是小菜一碟。
  • 英語習語: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小事一樁」
    Idiom of the Day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小事一樁如果您說某事是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那就意味著它很容易完成。For example:I finished my exam 30 minutes early. It was a piece of cake!
  • 這4道小學數學題,大學生直言很燒腦筋,小學生:小菜一碟!
    下面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4道小學數學題,大學生們直言很燒腦筋,而小學生卻表示小菜一碟!你敢挑戰嗎?這4道小學數學題,大學生直言很燒腦筋,小學生:小菜一碟!第一道小學數學題這道小學數學題主要考察的是小學生們的思維推理能力,題目是說2元錢可以買一瓶啤酒,4個瓶蓋可以換一瓶啤酒,2個空瓶可以換一瓶啤酒,那麼請問10元錢可以喝到幾瓶啤酒呢?
  •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只是一個小飛躍—新聞—科學網
    但新證據顯示,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生物的飛躍,在生命進化樹上似乎不像科學家之前預想的那樣戲劇性。近日,在刊登於《發育細胞學》期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表示,動物的單細胞祖先,似乎已經有了一些當前動物細胞發育成不同類型組織使用的機能。 「我們正在尋找對所有動物起源十分重要的演化過度。」
  • 只要聽懂了,就是小菜一碟!
    最近跟一個日語老師聊天,他說中國學生學日語比英語要簡單得多,因為日語裡頭有漢字,零基礎的人稍微學一下,就可以很輕鬆讀懂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英語卻不然,如果不懂,就真的看不懂,猜都沒得猜。」他說,這話我不敢苟同。
  • 掌握這一套流程,科三對你就是小菜一碟
    下面咱們就詳細的去分析一下科目三的流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科目三考試, 上車坐好,按指紋確認身份,聽到開始考試指令後再下車, 逆時針方向繞車一周,按下紅色按鈕,然後觀察車輛前後方情況,確認安全後再上車。
  • 多細胞動物可能並非單細胞進化而來
    也就是說,動物王國所有細胞的「高祖母」可能並非單細胞,而是與幹細胞非常相似。最新發現將有助人類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幹細胞以及癌症。  昆士蘭大學教授伯尼·德根領導的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這一發現顛覆了生物學家數百年來對動物進化的認知——多細胞動物是從一個單細胞祖先進化而來的,這種單細胞祖先類似於被稱為領細胞的現代海綿細胞。
  • 實驗揭示單細胞變多細胞過程
    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體這一過渡是怎麼發生的?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6日報導,5億多年前,地球表面的單細胞生物開始形成多細胞簇,最終變成了植物和動物。
  • 這5道「燒腦」智力題,虐哭很多大學生,小學生:小菜一碟!
    確實都是很有難度的題目,所以,這也是國家近些年來,一直提倡高效素質教育的原因吧,除了平時需要完成的作業,經常也會做一些智力考察題,相關的題目就連很多大人都做不出來,但是對於小學來說卻是小菜一碟,當然小編也不例外,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挑戰一下5道燒腦筋的智力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吧第一道智力題這道題目是幼兒園的智力題,可千萬不要認為幼兒園的題目就會很簡單哦
  • 科學網—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 Nature重磅:新研究顛覆了單細胞生物進化多細胞生物的核心理論
    單細胞生物怎麼進化成多細胞生物?在進化史上,有許多重大的轉變,從微觀的單細胞世界向多細胞動物世界的飛躍,就是其中之一。長期存在的觀點認為:多細胞動物是從類似現代海綿細胞的單細胞祖先進化而來的。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6月12日發表在《nature》最新研究結果,顛覆了生物學家對動物進化史長達一個世紀的理解。
  • 單細胞測序鑑定到髓母細胞瘤的前體細胞
    單細胞測序鑑定到髓母細胞瘤的前體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30 14:03:50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Q.
  • 單細胞(single cell)取樣問題多?單細胞分離技術講解
    根據烈冰實驗室實測的人肝癌和小鼠肝臟樣品結果來看,肝組織都很大,20 min的消化時間,就能拿到足夠多的單細胞了,畢竟細胞數量能夠達到10的5次方級別即可(WHAT?不是說上機1萬個細胞麼?怎麼需要提供10^5級別的細胞?莫急,我們最後會給解答)。
  • 利用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解析人類多能幹細胞的分化通路
    人類多能幹細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PSCs)是用於細胞分化研究的重要模型,為再生醫學提供了無限的細胞來源。然而,目前仍未建立全面的hPSCs單細胞水平分化圖譜。
  • 從一到多:一個單細胞是如何演變成整個生物體的?
    博科園:科學科普-生命科學類無論是一條蠕蟲、一隻藍鯨、或是一個人類……所有的多細胞生命都始於一個單細胞Klein 和 Kirschner 等人在哈佛醫學院開發了一種強大的單細胞測序技術——InDrops。利用這種技術,研究人員能以一次一個細胞的清晰度對胚胎裡每個細胞的基因表達數據進行捕捉。兩個研究小組分析了這兩個物種在24小時內超過200,000個細胞。
  • 單細胞測序困難重重——細胞消化懸浮方案
    無論是腫瘤、發育、神經科學,還是血液免疫或者其他領域,生物學研究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單細胞時代(Single Cell Era),我們的視野越來越精準,從一塊組織轉為一塊組織中的每一個細胞。目前,單細胞測序的主要應用領域為人類醫學、神經生物學、遺傳生殖、幹細胞等研究領域,涉及到的主要樣品類型十分廣泛,但根據其來源,可分為如下幾個大類:1)腫瘤組織,如肝癌、胃癌、乳腺癌等;2)實體組織來源的原代分離細胞,如腦神經元、腸道組織來源的上皮及乾性細胞等;3)血液來源的某些細胞亞群(一般可以通過不同biomarker
  •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深度解析
    2020年一月,Nature Method發文將「Single-cell multimodal omics」也就是單細胞多組學技術評選為2019年的年度方法,理由是單細胞多組學的測量為逐個獲得細胞的整體視圖提供了可能。這也是繼2013年將單細胞測序本身當選為年度方法之後,單細胞技術再獲殊榮。今天我們依據Nature Method的文章對單細胞多組學做一個系統的介紹。
  • 單細胞分析技術在幹細胞異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文題釋義: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幹細胞按種類可以分為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單細胞分析技術:能通過相應技術分離與提取單個靶細胞,利用基因組擴增、測序等技術對靶細胞內的基因組信息、蛋白信息進行分析,能準確地提供細胞內物質及生化反應的準確信息,能夠反映細胞的功能與化學組分的特定關係與某些細胞在生命體內的特殊作用。
  • 科學網—單一基因或驅動單細胞到多細胞跳躍
    酵母菌能演化形成像雪花一樣的多細胞生物體。
  • AM|高精度單細胞列印實現生物結構的逐細胞製備
    該方法的速度,準確性和靈活性將推動生物列印的發展,從而使類器官科學,組織工程學和空間靶向細胞療法的新研究成為可能。單細胞列印原理組裝具有可控細胞尺度特性的生物結構的當前方法依賴於介導細胞相互作用。例如,這可以通過使用DNA控制細胞聚集或將DNA印刷到基質上以將細胞分組到所需位置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