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測序鑑定到髓母細胞瘤的前體細胞

2020-12-05 科學網

單細胞測序鑑定到髓母細胞瘤的前體細胞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30 14:03:50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Q. Richard Lu和Xuelian He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髓母細胞瘤單細胞轉錄組學,發現腫瘤發生與復發時起始的前體細胞以及致癌級聯信號。該項研究成果2019年8月29日在線發表在《癌細胞》上。

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分析,研究人員證明了SHH(Sonic Hedgehog)髓母細胞瘤中前體細胞群的發育層次,並且鑑定了表達OLIG2的神經膠質前體細胞在腫瘤發生時作為轉移-擴增細胞。儘管OLIG2陽性前體細胞在完整的腫瘤中成為靜止的幹細胞樣細胞,但它們在治療抗性和復發性髓母細胞瘤中高度富集。去除分裂的Olig2陽性前體細胞或Olig2的敲除能夠阻礙腫瘤的發生。基因組分析顯示OLIG2調節染色質形貌並激活致癌網絡,包括HIPPO-YAP /TAZ和AURORA-A/MYCN途徑。共同靶向這些致癌途徑能夠導致腫瘤生長停滯。總之,這些結果表明膠質細胞譜系相關的OLIG2 陽性前體細胞是髓母細胞瘤發生和復發期間的腫瘤起始細胞,並表明OLIG2驅動的致癌網絡是潛在的治療靶標。

據悉,在髓母細胞瘤中腫瘤起始和復發的前體細胞異質性和身份仍然是難以捉摸的。

附:英文原文

Title: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in Medulloblastoma Reveals Tumor-Initiating Progenitors and Oncogenic Cascades during Tumorigenesis and Relapse

Author: Liguo Zhang, Xuelian He, Xuezhao Liu, Feng Zhang, L. Frank Huang, Andrew S. Potter, Lingli Xu, Wenhao Zhou, Tao Zheng, Zaili Luo, Kalen P. Berry, Allison Pribnow, Stephanie M. Smith, Christine Fuller, Blaise V. Jones, Maryam Fouladi, Rachid Drissi, Zeng-Jie Yang, W. Clay Gustafson, Marc Remke, Scott L. Pomeroy, Emily J. Girard, James M. Olson, A. Sorana Morrissy, Maria C. Vladoiu, Jiao Zhang, Weidong Tian, Mei Xin, Michael D. Taylor, S. Steven Potter, Martine F. Roussel, William A. Weiss, Q. Richard Lu

Issue&Volume: 29 August 2019

Abstract: Progenitor heterogeneity and identities underlying tumor initiation and relapse in medulloblastomas remain elusive. Utilizing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we demonstrated a developmental hierarchy of progenitor pools in Sonic Hedgehog (SHH) medulloblastomas, and identified OLIG2-expressing glial progenitors as transit-amplifying cells at the tumorigenic onset. Although OLIG2 + progenitors become quiescent stem-like cells in full-blown tumors, they are highly enriched in therapy-resistant and recurrent medulloblastomas. Depletion of mitotic Olig2 + progenitors or Olig2 ablation impeded tumor initiation. Genomic profiling revealed that OLIG2 modulates chromatin landscapes and activates oncogenic networks including HIPPO-YAP/TAZ and AURORA-A/MYCN pathways. Co-targeting these oncogenic pathways induced tumor growth arrest. Togethe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glial lineage-associated OLIG2 + progenitors are tumor-initiating cells during medulloblastoma tumorigenesis and relapse, suggesting OLIG2-driven oncogenic networks as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19.07.009

Source: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19)30336-8#

相關焦點

  • 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的研究進展
    ,大約有85%的髓母細胞瘤發生於18歲以下的兒童,而每5例患有腦腫瘤的兒童中,就有1例髓母細胞瘤。目前尚沒有生化環境對髓母細胞瘤發病率有所影響的報導。但是,某些遺傳疾病會導致髓母細胞瘤的發生,約有7%的患者生殖細胞基因會發生變異,也有少數髓母細胞瘤呈家族性遺傳。
  • TP53在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中的臨床意義與相關研究進展
    所有這些突變都導致β-catenin在細胞核內累積,而β-catenin與TCF-4/lef-1作用,最終通過c-myc及cyclinD1轉錄,介導細胞增殖和分裂。因此,該類型的腫瘤通常合併MYC的高表達,並且可以通過免疫組化觀測到核內積聚的β-catenin。Wnt型髓母細胞瘤常常合併6號染色體缺失,而在第三組和第四組中很常見17號染色體異常,卻很少發生。
  • 新發現:激活Wnt蛋白可治療耐藥性髓母細胞瘤
    新發現:激活Wnt蛋白可治療耐藥性髓母細胞瘤 2020-09-02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孩子罹患髓母細胞瘤 只有死路一條嗎?
    舉個例子,當孩子突發頭疼、噁心、嘔吐、視物模糊、走路不穩等症狀時,不少家長會嘗試給孩子消食、測視力、補鈣……然而,事情或許「沒那麼簡單」,儘管我們不願想得太糟,但孩子確有可能不幸被腦腫瘤盯上了…… 髓母細胞瘤惡性程度高 預後差 髓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兒童惡性腦腫瘤,佔所有兒童腦腫瘤的15%-20%
  • 髓母細胞瘤術後復發還能活多久
    髓母細胞瘤術後復發還能活多久 時間:2021-01-08 09:25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髓母細胞瘤的治療方式一般都是手術結合放化療,而手術治療後多數患者都比較擔心復發的問題,因為會覺得如果復發的話,再次治療的效果會沒有上一次好,病情反反覆覆對自己的身體也不好,那麼就有患者問了,如果髓母細胞瘤術後復發了的話還能活多久
  • 髓母細胞瘤放療化療痛苦嗎
    髓母細胞瘤放療化療痛苦嗎 時間:2021-01-13 09:25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髓母細胞瘤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結合放化療,而說起放療化療,不少患者都比較擔心放化療是不是很痛苦?治療效果怎麼樣?我們首先要知道,髓母細胞瘤是柔軟易碎、實質性、邊界可辨認的腫瘤。
  • 小兒髓母細胞瘤術後常見問題Q&A
    髓母細胞瘤手術的目標是在不損傷附近健康組織的情況下切除儘可能多的腫瘤,並降低腦脊液(CSF)阻塞引起的腦內壓。使用最新的外科技術,在兒童腦腫瘤方面受過高級訓練和有經驗的兒童神經外科醫生通常可以完成髓母細胞瘤的全部或接近全部切除。因為髓母細胞瘤是侵襲性的並擴散到周圍的正常小腦,所以手術後總有機會保留一些癌細胞。
  • eLife:特殊遺傳信號通路或可阻斷髓母細胞瘤的形成
    圖片摘自:imgarcade.com2016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Krembil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控制大腦中血管生成的信號通路或許能夠阻斷髓母細胞瘤動物模型中腦瘤的形成
  • 髓母細胞瘤可以做質子放療嗎?預後如何?10大問題一次性講清楚
    ·髓母細胞瘤由於生長較快,通常在數周至數月內出現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小腦功能障礙並且伴有顱內壓升高的症狀和體徵。· 經過現代化的綜合治療,大約75%的髓母細胞瘤患兒可以生存到成年。不同危險度分組的髓母細胞瘤預後不同。· 5年生存率標危組可達85.5%,高危組約為67.7%。母細胞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
  • 髓母細胞瘤真的就能活10年嗎
    髓母細胞瘤真的就能活10年嗎 時間:2021-01-12 09:13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髓母細胞瘤大多數常見於兒童,發病高峰在10歲以前,8歲以前佔68.8%,這種起源於胚胎殘餘細胞的腫瘤可發生在腦組織的任何部位,但絕大多數生長在第四腦室旁的小蚯蚓部。
  • ScienceSignaling|單細胞測序揭示記憶CD8+T細胞的早期前體及分子決定
    +T細胞在應答病毒感染的分化過程中的基因表達模式進行檢測,揭示了siIEL的CD8+T細胞各亞群在分化不同階段具有轉錄異質性,代表著功能不同的組織駐留記憶細胞(Trm)亞群及一群早期Trm前體。;2,命運決定轉錄因子T-bet使得有絲分裂的子代細胞在最開始就出現不同;3,T-bet的非對稱機制可能是由於蛋白酶體的非對稱分布導致;4,微生物感染早期對CD8+T細胞的單細胞表達譜分析鑑定可以預測細胞命運的細胞轉錄特徵;5,極化蛋白atypical PKC介導的非對稱細胞分裂對記憶淋巴細胞的命運決定具有功能。
  • 合作文章|測序幾個細胞發一篇SCI?卵母細胞研究了解一下
    受制於起始樣本量低,卵母細胞的測序研究依賴於單細胞水平的核酸擴增和建庫技術,這恰恰是安諾優達單細胞產品的拿手好戲!研究者發現小鼠卵母細胞普遍存在高HDAC6表達,而且在啟動子區域有較低的甲基化水平。於是加入HDAC6抑制劑tubastatin A(Tub-A)來研究HDAC6在卵母細胞成熟中的作用。結果表明,抑制HDAC6會導致減數分裂進程停滯,擾動紡錘體/染色體組裝以及著絲粒-微管附著,但不會損害紡錘體裝配檢查點功能。
  • 【Nature子刊】史上最大單細胞RNA測序項目!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個癌細胞RNA測序項目,包括55000個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和20000個正常腦細胞。研究人員將發育中的人類大腦的譜系等級與癌細胞的轉錄組進行了比較。 單細胞RNA測序突出了膠質母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的轉錄組異質性
  • Nat Immuno |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發現新的淋系祖細胞
    多個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研究也在轉錄組層面揭示了類似的造血幹細胞異質性【2】。然而,如何發現新的基因標記,並且對具有不同基因表達譜的細胞類群進行分離和功能鑑定依舊是當前研究的重點。該研究首先利用自研的單細胞測序方法分析了小鼠造血幹細胞(HSC)轉錄組的異質性,並且鑑定了Dach1表達下調作為標記早期淋系分化的標誌事件。
  •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也極可能在半年到一年之間馬上復發並快速進展。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個癌細胞RNA測序項目,包括55000個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和20000個正常腦細胞。研究人員將發育中的人類大腦的譜系等級與癌細胞的轉錄組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在每個腫瘤中有五種主要的癌細胞類型,這些癌細胞類型與正常人大腦中的細胞類型相似。
  • 《Genome Biology》:當circular RNA遇到單細胞測序……
    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類來源於RNA轉錄本,以環狀形式廣泛存在的具有調控功能的非編碼RNA。
  • 單細胞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細胞圖譜
    文章引言:單細胞測序技術已廣泛應用,但是要檢測整個組織器官的所有細胞類型和基因表達譜仍然十分困難,尤其是肺這種十分複雜的組織,目前已知肺組織有45種細胞類型,而其結構功能的差異性則超過5個數量級,數據量十分龐大,解析起來及其困難,尤其是組織中含量十分稀少或者特別脆弱的細胞,很難檢測。
  • 大事件、新技術引領單細胞進入新時代
    2009年第1篇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文章橫空出世,2015年10x Genomics第1個實現商業化高通量單細胞解決方案,到今天單細胞測序技術在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2019年可以稱得上是單細胞技術全面應用的元年,年度發文數量達到683篇,每個月都有不少重量級文章發表。
  • Nat.Rev.Genet最新綜述丨萬字長文闡釋單細胞測序如何研究腫瘤進化
    在黑色素瘤的單細胞測序結果中,乾性信號與對RAF和MEK抑制劑的AXL高耐藥性程序相吻合,將關鍵特性(例如生長和對治療的耐藥性)直接對應到了同一細胞上。scRNA-seq能夠進一步檢測出治療後患者中的仍然駐留稀有癌細胞。基於治療性骨髓瘤的已知惡性特徵,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前和治療後的scRNA-seq數據進行比較後,可鑑定出殘留的腫瘤細胞(通常佔漿細胞群的一小部分)。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2018年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研究成果涉及到腫瘤微環境、免疫治療,動植物胚胎發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等眾多領域,單細胞檢測新技術也是層出不窮,博奧晶典日前對該領域的突破與變革進行了盤點。  單細胞測序之腫瘤微環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