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激活Wnt蛋白可治療耐藥性髓母細胞瘤

2021-01-21 澎湃新聞
新發現:激活Wnt蛋白可治療耐藥性髓母細胞瘤

2020-09-02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uren

導言:髓母細胞瘤是小兒較常見的顱內腫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該病多見於兒童,髓母細胞瘤生長極為迅速、手術不易徹底切除、並沿腦脊液播散性種植,治療比較困難。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有了新發現,有望治療髓母細胞瘤。

對兒童來說,腦癌總是一個毀滅性的診斷,但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近日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有望治療最嚴重的兒童腦癌。

成神經管細胞瘤(MB)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近年來已被分為四種分子亞型。第一組腫瘤預後良好,很少擴散,也很少致命。但第二、三和四組仍然具有侵襲性,有轉移性擴散,儘管接受了全面治療,20-30%的患者仍會死亡。

第一組MB也被稱為Wnt亞型,其特徵是Wnt信號通路的明顯激活,而Wnt信號通路在多個組織和器官的正常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麥克馬斯特大學希拉·辛格(Sheila Singh)博士實驗室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了一種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激活成神經管細胞瘤非Wnt亞型中的Wnt通路,使這些惡性腫瘤對治療更敏感。這項工作還發現了Wnt通路,它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促進癌症的,在某些情況下起著癌症抑制劑的作用。該研究在8月28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題為「Wnt activa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medulloblastoma」。

研究人員用了幾種不同的方法來觀察,在第三組MB或第四組MD中激活Wnt是否會降低腫瘤的侵襲性,降低癌症幹細胞的部分和自我更新能力,以及降低腫瘤的生長和擴散能力。

通過對單個腦腫瘤幹細胞進行基因測序,他們發現第二、三和四組癌症中有一小部分是Wnt活性的,當這些細胞被分類後,他們會生成更小、更良性的腫瘤,而Wnt不活躍的細胞則產生侵襲性的轉移性腫瘤。

隨後,研究小組在患有非Wnt髓母細胞瘤亞型腫瘤的小鼠身上測試了一種開啟Wnt通路的小分子,這種小分子可以減少腫瘤的生長並提高存活率。

難治性MBs中罕見的內源性wnt活性MB細胞降低了其致瘤特性。

卡爾加裡大學神經外科住院醫師Manoranjan表示,「我們的工作表明,Wnt通路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促進癌症的,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起到抑制腫瘤的作用。我們還發現所有不同的亞型都有少數的Wnt活性細胞,這是很有希望的。」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表示,目前一種用於其他病症的藥物被發現可以選擇性和特異性地激活Wnt信號。最終,Wnt的激活可能為難治性成神經管細胞瘤提供一種創新的靶向治療策略。

這項研究得到了幾個機構的資助,特別是加拿大衛生研究所、癌症研究協會和加拿大腦瘤基金會。

參考: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potential-brain-cancers-children-treatment.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953-4

原標題:《【Nature子刊】新發現:激活Wnt蛋白可治療耐藥性髓母細胞瘤》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TP53在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中的臨床意義與相關研究進展
    Shh通路有較多抑制劑,部分已開始應用於臨床,目前已有Shh通路抑制劑應用於髓母細胞瘤的臨床研究報導。Shh通路關鍵分子包括PTCH,SMO,Gli1,Gli2,Gli3等。PTCH是一個跨膜蛋白,與HH配體結合後,可激活Smo蛋白,Smo蛋白活化後,可與SUFU結合,並誘導核轉錄因子表達,包括激活物Gli1和Gli2,以及受體Gli3。
  • 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的研究進展
    識別不同亞型不僅對理解髓母細胞瘤有很大的意義,而且還可為臨床診治提供幫助,比如:W1NT亞型往往接受標準治療後預後較好;而對於SHH亞型的髓母細胞瘤,使用一些小分子的通路抑制劑對病情很有幫助。目前發現,SHH亞型髓母細胞瘤不僅只局限於小腦半球,有一部分仍然會擴散至腦中線附近,大部分胃型髓母細胞瘤會涉及楔束核,小鼠的W1VT亞型髓母細胞瘤的起源區域擴展到第四腦室。也有學者認為,腦幹前體細胞是潛在的胃髓母細胞瘤起源細胞。
  • 髓母細胞瘤可以做質子放療嗎?預後如何?10大問題一次性講清楚
    ·髓母細胞瘤由於生長較快,通常在數周至數月內出現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小腦功能障礙並且伴有顱內壓升高的症狀和體徵。· 經過現代化的綜合治療,大約75%的髓母細胞瘤患兒可以生存到成年。不同危險度分組的髓母細胞瘤預後不同。· 5年生存率標危組可達85.5%,高危組約為67.7%。母細胞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
  • eLife:特殊遺傳信號通路或可阻斷髓母細胞瘤的形成
    圖片摘自:imgarcade.com2016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Krembil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控制大腦中血管生成的信號通路或許能夠阻斷髓母細胞瘤動物模型中腦瘤的形成
  • 髓母細胞瘤放療化療痛苦嗎
    髓母細胞瘤放療化療痛苦嗎 時間:2021-01-13 09:25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髓母細胞瘤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結合放化療,而說起放療化療,不少患者都比較擔心放化療是不是很痛苦?治療效果怎麼樣?我們首先要知道,髓母細胞瘤是柔軟易碎、實質性、邊界可辨認的腫瘤。
  • 孩子罹患髓母細胞瘤 只有死路一條嗎?
    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嘔吐,繼而步態不穩、眼球震顫、復視,首先應考慮髓母細胞瘤的可能。然而,髓母細胞瘤治療預後較差,能選擇的治療手段非常有限,通常手術為主,放化療輔助。 治療手段非常有限 手術+放療 主要治療還是手術切除加放射治療。
  • 髓母細胞瘤術後復發還能活多久
    髓母細胞瘤術後復發還能活多久 時間:2021-01-08 09:25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髓母細胞瘤的治療方式一般都是手術結合放化療,而手術治療後多數患者都比較擔心復發的問題,因為會覺得如果復發的話,再次治療的效果會沒有上一次好,病情反反覆覆對自己的身體也不好,那麼就有患者問了,如果髓母細胞瘤術後復發了的話還能活多久
  • 單細胞測序鑑定到髓母細胞瘤的前體細胞
    單細胞測序鑑定到髓母細胞瘤的前體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30 14:03:50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Q.
  • 髓母細胞瘤真的就能活10年嗎
    髓母細胞瘤真的就能活10年嗎 時間:2021-01-12 09:13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髓母細胞瘤大多數常見於兒童,發病高峰在10歲以前,8歲以前佔68.8%,這種起源於胚胎殘餘細胞的腫瘤可發生在腦組織的任何部位,但絕大多數生長在第四腦室旁的小蚯蚓部。
  • 資助成果 | 中國科學家發現YAP/TAZ激活新機制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准號:31471315、31671457、31741086、91753139)等資助下,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張龍教授研究團隊發現YAP/TAZ激活新機制,解釋了惡性腫瘤中YAP/TAZ蛋白高度積累的原因。
  • 小兒髓母細胞瘤術後常見問題Q&A
    髓母細胞瘤手術的目標是在不損傷附近健康組織的情況下切除儘可能多的腫瘤,並降低腦脊液(CSF)阻塞引起的腦內壓。使用最新的外科技術,在兒童腦腫瘤方面受過高級訓練和有經驗的兒童神經外科醫生通常可以完成髓母細胞瘤的全部或接近全部切除。因為髓母細胞瘤是侵襲性的並擴散到周圍的正常小腦,所以手術後總有機會保留一些癌細胞。
  • Nature子刊:老藥新用!經典化療藥物阿黴素克服腫瘤耐藥性!簡直是...
    2020年5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耐藥性是癌症治療的主要障礙,導致許多患者復發。在一項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新研究中,斯託爾斯醫學研究所、堪薩斯城兒童慈善醫院和堪薩斯大學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克服白血病的耐藥性的有前途的新策略,只需要使用目標劑量的廣泛使用的化療藥物阿黴素。
  • 被稱為「生命終結者」的膠母細胞瘤,有可能長期生存嗎?
    看過很多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醫生告訴他們,如果治療效果好的話,最多只能存活兩年,雖然膠質母細胞瘤沒有辦法治癒,但是相信金轉停的出現,會讓更多患者,提高生活治療,延長生存期。
  • 腦科學日報:新算法找到夢境的隱藏含義;自私的人成功難維持長久
    此大樣本標準化模型可用於獼猴疾病模型的參考對照,為實現個體化定量統計分析鋪平了道路。 3,【Nature子刊】新發現:激活Wnt蛋白可治療耐藥性髓母細胞瘤來源:轉化醫學網圖註:難治性MBs中罕見的內源性wnt活性MB細胞降低了其致瘤特性成神經管細胞瘤(MB)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近年來已被分為四種分子亞型。
  • Nat Commun:乳腺癌基因有望成為開發肝母細胞瘤靶向性療法的潛在靶點
    儘管手術和化療研究的進展意味著肝母細胞瘤患者的預後總體上表現較好,但侵襲性肝母細胞瘤往往會讓患者失去幾乎所有治療選擇,同時患者長期的生存率也較低。,研究人員鑑別出了一種關鍵基因,有望幫助後期開發治療肝母細胞瘤的新型療法。
  • 我國學者發現腦膠質瘤惡化發展的蛋白複合物
    各型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其次為膠質母細胞瘤,其後依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質瘤、松果體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未分類膠質瘤及神經源性腫瘤。各型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不同,如星形細胞瘤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兒童則多發在小腦: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發生於小腦蚓部:室管膜瘤多見於第4腦室;少枝膠質瘤大多發生於在腦半球。
  • BET抑制劑:癌症耐藥性機制
    但是,隨著我們對表觀基因組調節因子如何影響基因表達的更深的認識,其中許多似乎是「藥物」,為避開這個障礙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方法。 在這些因子中bromodomain蛋白家族,包括BET亞家族(BRD2、3、4和T)。BET蛋白含有兩個bromodomains,每個與已標記了乙醯基團的組蛋白結合,使BET蛋白在基因組的特定位點招募細胞的轉錄機制開展對基因表達的調節。
  • VRK1蛋白的高表達可降低神經母細胞瘤患者的生存率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來自塞維亞大學細胞生物學和醫學生理學系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蛋白質VRK1的高表達與神經母細胞瘤患者的腫瘤侵襲性和低存活率有關。 侵襲性神經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兒童固體癌症之一,在患病兒童中造成不成比例的高死亡率。
  • 神經母細胞瘤治療獲進展
    西班牙塞維亞大學和塞維亞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日確定一種叫做CD44的蛋白質可以識別導致神經母細胞瘤侵襲性和低存活率的癌症幹細胞群。
  • CAR-T新應用可治療復發性腦瘤,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小
    近日,一個美國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新方法,用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AR-T)把針對性靶細胞直接注入腫瘤周圍的腦脊液組織,以治療腦瘤。相比於成人癌症,患有復發性小兒實體瘤和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患者幾乎沒有治療選擇,通常死於該疾病。(來源:pixabay)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是最為常見的兒童惡性腦腫瘤,兩種瘤對腦瘤患者的影響極大,並且在復發時基本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