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抑制劑:癌症耐藥性機制

2021-01-21 解碼醫學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許多現代的癌症藥物以突變激活的蛋白為靶向,但這種治療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相對少量的突變出現在人類腫瘤中,耐藥性也快速發展。針對表觀基因組——化學修飾後的DNA,相關的組蛋白和促進DNA進行染色質包裝的其他蛋白質;所有這些都影響基因的表達,而且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法。延續著去年兩篇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在本期1月21日Nature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BET抑制劑的表觀基因組靶向藥物的潛力,解釋了它們的耐藥性機制,為改善其臨床反應提供了潛在途徑。

 

BET抑制劑的發現

 

長期以來,大家都承認腫瘤細胞具有鮮明的表觀基因組學特徵,從而導致腫瘤促進轉錄因子,如Myc過量表達。轉錄因子是具有挑戰性的治療靶點,因為它們缺乏可以很容易地用藥物來靶向的結構。但是,隨著我們對表觀基因組調節因子如何影響基因表達的更深的認識,其中許多似乎是「藥物」,為避開這個障礙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方法。

 

在這些因子中bromodomain蛋白家族,包括BET亞家族(BRD2、3、4和T)。BET蛋白含有兩個bromodomains,每個與已標記了乙醯基團的組蛋白結合,使BET蛋白在基因組的特定位點招募細胞的轉錄機制開展對基因表達的調節。BET亞家族成員如BRD4,可調節Myc基因的轉錄,參與了多種腫瘤(尤其是血液中的癌症)過程。因此可作為治療的候選目標。

 

幾年前,一些小分子BET抑制劑首次被發現,並顯示能有效破壞癌細胞的增殖。這種效應似乎反映了BET介導的Myc基因的表達受到抑制。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早期臨床試驗中,已經令人鼓舞。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在哪些其他疾病的情況下,這些抑制劑可能起作用,並預測所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的耐藥性機制。

 

BET抑制劑在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中可能的耐藥性機制

 

2015年兩個研究關注了BET抑制因子在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ML)中的可能耐藥性性機制。Rathert等篩選了小鼠白血病細胞生存所需的染色質修飾因子。他們證實AML細胞需要BRD4,也確定其他幾個因子的抑制活性賦予AML細胞耐JQ1。在對JQ1耐藥的白血病細胞中,作者觀察到調節基因表達的DNA的增強子區域特定表觀基因特徵的變化。這些變化意味著,myc基因表達可以無需通過BRD4激活。

 

Rathert等人還發現,已知驅動腫瘤發生的Wnt信號通路相關的基因,在耐藥細胞中的表達上調。Wnt激活足以促進對JQ1的耐藥性,在耐藥細胞可能是通過增強子驅動MYC轉錄。最後,作者發現在其他一些類型的癌症和白血病患者中對JQ1的耐藥性機制相同。他們的數據表明,BET抑制劑會和Wnt通路抑制劑結合擴大作用。

 

Fong等人以一種不同的方法,通過不斷使小鼠AML細胞暴露在BET抑制劑中,讓這些細胞產生耐BET抑制,最終產生抗藥性克隆群。本實驗也表明Wnt激活在耐藥性中起作用。此外,耐藥細胞具有幹細胞特徵,這表明AML腫瘤幹細胞群,或其子集,不回應BET抑制劑。

 


BET抑制: BET蛋白BRD4可以結合乙醯基(K)由組蛋白將DNA包裝成染色質。BRD4上調表達促癌的Myc基因改變細胞的轉錄機制。用BET抑制劑治療可以防止BRD4–染色質結合,阻止MYC轉錄,但癌細胞迅速產生耐藥性。Rathert和Fong等人報告說,在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ML),耐藥性是通過Wnt信號通路的活化授予,導致DNA和MYC激活的β-連環蛋白結合。相比之下,Shu等人發現抗性在三陰性乳腺癌(TNBC)中是源於酪蛋白激酶2(CK2)激活酶。CK2磷酸化(P)BRD4,允許BRD4結合到轉錄調節蛋白MED1激活MYC。

 

BET在三重陰性乳腺癌中的可能耐藥性機制

 

在1月21日最新的研究中,Shu等人探討了在人乳腺癌中BET的抑制作用。通過分析一組乳腺癌細胞株,他們觀察到,一個癌症亞型——「三重陰性」乳腺癌是對BET抑制敏感的。像Fong等人,作者通過在JQ1中培養敏感的三陰性細胞來構建對BET的獲得性耐藥細胞,然後分析耐藥性細胞的特徵。耐藥性細胞仍然依賴於BRD4,但這種依賴不涉及蛋白質的bromodomains。

 

一個稱為MED1的廣泛存在的轉錄活化調節蛋白,在耐藥細胞中比在敏感細胞中和BRD4結合得更緊密。作者分析這種更緊密的結合是由於酪蛋白激酶2(CK2)介導的BRD4磷酸化的增加。結合產生了不依賴於bromodomain的,BRD4介導的MYC轉錄活性激活。這些數據表明,使用CK2和BET抑制劑組合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可能防止癌症耐藥性。

 

雖然以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在動物和細胞模型中藥物對三陰性乳腺癌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藥物至今未能在人體中對抗腫瘤。因此,樂觀情緒應該暫緩一下。

 

總結

 

總的來說,這三個報告顯示,BET抑制劑可能有一個比以前已被實現的更廣泛的潛力。他們還強調了與其他藥物相結合,可能克服先天性和獲得性的耐藥性。雖然報導的耐藥機制似乎反映了適應藥物壓力,但阻力的根源仍然未知。是否一個特定的突變導致Wnt和CK2的激活作用?或是這些適應性變化,通過可逆的表觀遺傳機制驅動抗性?理解完整的耐藥性機制仍需定義。

 

需要注意的是,臨床抑制Wnt和CK2尚未開發。因此,從這些研究中出現的假設不能在臨床上進行測試。然而,這三份報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上,來建立一個對耐藥機制更好的了解,能夠在臨床上預期應用。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 踴躍點讚吧。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

歡迎【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訪問:www.jmdna.com 或撥打:400-997-5889


相關焦點

  • BET小分子抑制劑I-BET-762有望雙重防治癌症
    乳腺癌和肺癌仍然是世界上導致女性因癌症而死亡的兩個最主要的原因。因為降低這兩種癌症高死亡率方面的進展有限,患者們迫切需要新的藥物和防治策略。目前有的BET抑制劑正在臨床試驗中檢驗它們治療包括白血病、淋巴瘤、腦瘤和骨髓瘤在內的多種癌症的療效。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藥理與毒理學系的副教授Karen Liby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抑制BET家族蛋白功能的I-BET-762小分子抑制劑能夠在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中抑制包括c-Myc,pSTAT3和pERK在內的多個與癌症發生相關的重要基因的表達。
  • Science子刊:又一關鍵機制被找到 並有希望逆轉耐藥性
    點擊查看 過去的20年,單抗藥物在癌症、自身免疫等疾病的治療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治療效果也同樣受到耐藥性的困擾。抗體耐藥與抗體與受體結合受阻、受體結構改變、下遊信號通路異常、耐藥蛋白的表達等有關。
  • 陳根:研究開發納米粒子,助力癌症治療對抗化療耐藥性
    文/陳根時至今日,癌症依然是一類讓我們感到畏懼的疾病。儘管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更多療法顯示出巨大希望,但對於目前,化療仍然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最佳方法之一。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癌細胞可以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這也是癌症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 陳根:研究開發納米粒子,助力癌症治療對抗化療耐藥性
    文/陳根時至今日,癌症依然是一類讓我們感到畏懼的疾病。儘管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更多療法顯示出巨大希望,但對於目前,化療仍然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最佳方法之一。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癌細胞可以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這也是癌症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 PD1檢查點抑制劑能否改善癌症患者的預後?
    程序性細胞死亡1(PD1)檢查點抑制劑療法是針對免疫檢查點的癌症免疫療法的一種形式。PD-1是與PD1配體1相互作用的跨膜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在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找到PD-1檢查點抑制劑的最佳組合,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結局,這是因為組合使用的抗癌藥具有增加殺傷腫瘤細胞的潛力。
  • ...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抑制劑|基因組|...
    為此,Mercedes E.Gorre及其合作者對該藥物治療後復發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進行研究,發現了兩種不同的耐藥機制(BCR-ABL 融合基因的擴增和過度表達;BCR-ABL 激酶突變)。該研究及後續類似研究均表明癌症是一個進化的過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腫瘤異質性;並且某些基因和突變仍然是腫瘤生長和存活的重要驅動因素。因此,可以針對這些驅動因素開發更高一級的靶向藥,或者與其它藥物聯用規避耐藥性。
  • 揭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攻擊癌症機制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7.0242017年8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導,阻斷T細胞表面上的兩個不同檢查點的癌症免疫療法通過增殖浸潤到腫瘤中的不同類型的T細胞,對癌症發動免疫攻擊
  • JCI:與耐藥性癌症作鬥爭的新策略
    2013年8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許多癌症療法是通過激活蛋白如Caspase-3(CASP3),促進細胞死亡來實現的。但很多癌症已經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其中機制之一為通過下調CASP3的表達,但癌細胞是如何下調CASP3的表達目前還不清楚。
  • Nature子刊揭示:腸道微生物組指導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機制
    Ze'ev Ronai博士,該研究的作者,同時也是SanfordBurnham Prebys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定的癌症中心的教授釋放被腫瘤踩住的剎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是癌症免疫治療的一個重大突破,它可以「釋放人體免疫系統的剎車」,從而發動一場有效的腫瘤攻擊
  • 針對點突變的激酶抑制劑的開發策略
    在次級突變中,「看門人」突變最為常見,通常通過空間阻礙SMKIs的結合導致耐藥性。對FDA批准的SMKIs的分析表明,目前僅有6例註冊用於治療由激酶點突變引起的臨床獲得性耐藥的癌症。事實上,靶點突變引起的對SMKIs的獲得性耐藥性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範例,也是癌症治療中的一個主要臨床挑戰。
  • Cell Cycle:乳腺癌細胞耐藥性的分子機理
    2015年2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Norris Cotton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治療ERBB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II)陽性乳腺癌的新型療法,該類乳腺癌通常會對療法產生強烈的耐藥性
  • 高通量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分析揭示化療藥物耐藥性和糖酵解過程的...
    景傑編者按:靶向藥物具有特異性好、毒副作用少的特點,在對癌症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腫瘤對靶向藥物耐藥性的產生卻是臨床實踐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在此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統地理解耐藥性產生的機理是當前癌症研究的熱點之一。
  • ...帕博西比耐藥的ER+乳腺癌有效的新型吡咯並吡啶酮BET抑制劑的發現
    前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死於癌症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大約70%的乳腺癌是雌激素受體陽性(ER +),其中ER信號失調促進了癌症的生長。現有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劑(AI)(例如阿那曲唑,來曲唑)進行內分泌治療。
  • 洪明奇院士發表癌症新成果
    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將PARP抑制劑與c-MET抑制劑聯合使用,可以增強PARP抑制劑的抗癌效果,克服癌細胞產生的抵抗。c-MET是一種在許多癌症中過表達的癌基因。這項在體外和小鼠模型中進行的研究發表在一月十八日的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 瑞金新知速遞 第130期|劉晗研究員發現蛋白酶體抑制劑耐藥分子機制並提出蛋白酶體和HDAC抑制劑聯合能防止MLL耐藥細胞出現
    除了在白血病發生中的作用外,MLL融合蛋白還具有內在的腫瘤抑制活性,而蛋白酶體抑制劑可以激活MLL融合蛋白的內在腫瘤抑制程序特異性殺死MLL白血病細胞,因此可以作為有效的癌症治療策略。在這裡,通過對MLL白血病細胞和異種移植瘤模型的研究發現,野生型MLL對於MLL融合蛋白的內在腫瘤抑制活性是必不可少的。
  • 研究揭示CHD1丟失促進雄激素治療耐藥性機制
    研究揭示CHD1丟失促進雄激素治療耐藥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48:02 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Ping Mu、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Charles L.
  • 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抗生素的發現和應用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目前,人類經常使用的抗生素有200多種。但是,隨著抗生素在醫學、農牧業等領域的濫用和過度使用,以及殘留有抗生素的廢棄物向環境中的排放等,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也不斷增強,甚至出現了無藥可治的「超級細菌」。
  • PLoS Pathog:揭示NS5A抑制劑藥物阻止HCV複製機制
    儘管近期已開發出有效的藥物聯合療法,但是HCV能夠經過進化對這些抗病毒藥物產生耐藥性,從而潛在地導致治療失敗。對一類用於治療的藥物而言,這種耐藥性是特別重要的,這是因為這類藥物阻止HCV生長的機制並未得到很好的理解。
  • 【CBV快訊】恆翼生物引進海外BET抑制劑!
    「ZEN-3694是一種領先且同類最佳的BET抑制劑。我們已經證明,它可以安全地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解決耐藥性問題,並使腫瘤對標準治療方案重新敏感,從而顯著擴大其價值。「根據協議條款,Zenith Epigenetics還有資格獲得高達6300萬美元的基於銷售的裡程碑付款。
  • 美國頂尖癌症中心:巨噬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如何影響癌症治療
    丹娜法伯/布列根和婦女癌症中心在《自然癌症》發表的研究表明,巨噬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是PARP(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治療的薄弱環節,研究小組正在研究如何提高對PARP抑制劑反應。乳腺癌是美國第二大常見癌症,可由許多細胞失調引起,如DNA修復乳腺癌基因BRCA的缺陷,通常用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治療BRCA相關的乳腺癌,最近,臨床試驗研究了PARP抑制劑療法與免疫療法的聯合療效,根據臨床前數據,預計該組合將募集並激活可以殺死腫瘤細胞的免疫T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