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新應用可治療復發性腦瘤,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小

2021-01-17 DeepTech深科技

近日,一個美國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新方法,用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AR-T)把針對性靶細胞直接注入腫瘤周圍的腦脊液組織,以治療腦瘤。

此項研究於發表在 Nature Medicine 上,由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德州兒童醫院(Texas Children's Hospital)和多倫多病童醫院(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領導的多機構國際團隊完成。研究人員稱,這種方法在小鼠模型實驗中被證明是有效的。

世衛組織資料顯示,惡性腫瘤已成為兒童第二大死因。相比於成人癌症,患有復發性小兒實體瘤和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患者幾乎沒有治療選擇,通常死於該疾病。

(來源:pixabay)

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是最為常見的兒童惡性腦腫瘤,兩種瘤對腦瘤患者的影響極大,並且在復發時基本無法治癒。

因為在這些腫瘤突變負荷低的癌症中很少有可作為靶點的體細胞單核苷酸位點變異,再加上患者間的異質性,導致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的靶向治療進展緩慢。並且因為兩種腫瘤都在血腦屏障之後,口服或者靜脈注射會影響效果。絕大多數新藥的臨床試驗都是在患有復發性腦瘤的兒童身上進行的,因此,再復發時維持靶點穩定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早在前幾年,就有直接腦部注射 CAR-T 細胞治癒膠質瘤的成功案例。研究人員認為,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不同於膠質母細胞瘤,它們傾向於在中樞神經系統表面復發或轉移到軟腦膜,在這種情況下它們都與腦脊液相鄰。因此他們認為,腦脊液和復發位置之間的空間為局部治療提供了機會。

在小鼠模型實驗中,將 CAR-T 細胞同時注入腦瘤周圍的腦脊液和含有復發患者來源的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的血液中。他們對腫瘤大小和小鼠存活率進行了 200 天的觀察研究。結果表明,把 CAR-T 細胞注入腦脊液比注入血液更有效。

此項研究成果將進行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以評估治療兒童腦瘤是否有效。

論文第一作者 Laura Donovan 博士在接受 MedicalxPress 採訪時說:「與通過血液傳遞相比,腦脊液傳遞能越過血腦屏障,並且還能減少其他細胞組織與 CAR-T 細胞的接觸,因此能極大的降低潛在的副作用。」

Laura Donovan 是多倫多病童醫院亞瑟和索尼婭 · 拉巴特腦瘤研究中心(The Arthur and Sonia Labatt Brain Tumour Research Centre)的博士後研究員,在免疫腫瘤學、分子生物學和功能基因組學方面有很強的基礎,同時在神經腫瘤學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另外,在一些實驗中,研究人員將 CAR-T 細胞與氮胞苷(azacytidine)結合起來,結果發現,聯合免疫治療和氮胞苷的療效明顯優於單獨治療。

相關焦點

  • CAR NK治療完全緩解率達73%,副作用小、容易製備還不挑配型!
    CAR T細胞是利用患者自身T細胞改造而成的,這使得個體化製備過程十分複雜且昂貴。而且還有不少副作用,包括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和神經毒性等。MD安德森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新的免疫治療類型,叫做CAR NK療法,他們用CAR技術改造了NK細胞,不僅增強了NK細胞的抗癌能力,而且新CAR NK細胞可以通過識別隱形癌細胞表面的靶分子而找到癌細胞,並攻擊它們。
  • CAR-T細胞免疫療法副作用可被抑制
    CAR-T細胞免疫療法副作用可被抑制 最有潛力抗癌技術變得更安全 2018-05-29 科技日報 張夢然   CAR-T細胞療法被認為是革命性癌症療法,而根據英國《自然·醫學》雜誌28日在線發表的兩項獨立小鼠研究,歐洲與美國的科學家證明,在加上白介素-1(IL-1)抑制劑後,CAR-T細胞免疫療法將可以更安全,應用範圍也更廣。
  • CAR-T和CRISPR治療的關鍵一年
    當Juno的白血病候選藥物JCAR015在II期臨床試驗中出現了包括腦水腫在內的副作用後,美國FDA叫停、重啟而後又再次叫停了其臨床試驗,過程一波三折。三家公司的藥物都是基於抗CD19的CAR-T細胞,但是細胞修飾方式和製造過程不同,並且可能意味著用一種療法出現的副作用與其他療法出現的副作用存在顯著的不同。
  • 癌症治療新發現!逆轉缺失免疫T細胞可對抗致命腦瘤
    骨髓中T細胞的隔離是T細胞功能障礙的腫瘤適應性模式,其逆轉或可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免疫治療輔助手段。GBM會對人體免疫系統產生不尋常的影響,通常會導致有助於增強人體防禦能力的循環T細胞數量的急劇下降。儘管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免疫療法來刺激身體抵抗侵襲性腫瘤的天然能力,但T細胞的去向仍不清楚。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3. 2018年CAR-T治療有哪些研究新進展?目前,CAR-T項目涉及的靶點在47個以上,熱門靶點集中在CD19、CD20、CD22、GPC3、BCMA等。2018年,CAR-T細胞免疫療法在治療血液腫瘤方面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並且在CAR-T療法的技術進步、副作用研究上都有一些重磅的臨床研究值得關注。
  • 全球醫權威報導:腦瘤併發症多、復發率高,質子治療是「治癌神器」嗎?
    由於質子治療非常精準,因此用質子治療進行腦瘤治療可以針對目標腫瘤進行高效且可能更高劑量的射線照射,而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則更少 總體而言,腦腫瘤質子治療的對比優勢包括: 1.微創精準治療腦瘤:質子治療可以精度匹配腫瘤的形狀進行精確治療,可將更高的劑量直接送達目標位置——癌細胞,同時不傷害腫瘤附近的健康組織和身體重要部位。
  • Science重磅:瞄準致命腦瘤!新靶點CAR-T細胞療法彰顯強大治療優勢丨醫麥黑科技
    即使患者採用了最為積極的治療手段,中位生存期仍然少於15個月。在經過手術、放療和化療後,70%的患者的腫瘤會進一步擴散,同時伴有認知能力下降和中風等副作用。而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rGBM)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mOS)為6-7個月,替莫唑胺、貝伐單抗或挽救性化療失敗的患者,總生存期OS僅為3-5個月。
  • 成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中國患者有了新的治療選擇
    膠質母細胞瘤治療困難的原因有二 :1、因為膠質母細胞瘤會浸潤入正常腦組織,腫瘤通常和正常腦組織缺乏明確界限,手術和放療中難以確定範圍,所以想將它們完全清除是不可能的。2、因為大腦有一個保護層叫做血腦屏障,因此絕大部分的抗癌藥都無法到達腦瘤的部位。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式。
  • 助力CAR-T療法全面升級,讓嚴重副作用消失殆盡
    在小鼠實驗中,它能有效殺死癌細胞,卻未帶來嚴重的免疫副作用。研究者申請了一項臨床試驗,在人類患者身上研究這一經過改良的CAR-T療法能否帶來更為安全的治療效果。這項早期的臨床試驗招募26例難治性B細胞淋巴瘤患者,其中25例得到治療。結果顯示,在抗擊癌症方面,改良CAR-T療法表現出色,在低劑量和中等劑量組中,均有一半患者獲得臨床緩解。
  • 5年生存率不足5%致命腦瘤,迎來免疫治療曙光
    更為不幸的是,膠質母細胞瘤的復發機率高達100%,一旦復發,治療的選擇非常有限,並且治療效果也並不理想。 近十年,腦膠質瘤的免疫治療(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2.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3.治療性疫苗;4.溶瘤病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在給病友們來了全新的生存希望。
  • 對於腦瘤細胞,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到底是怎麼清除的?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即應用熱中子照射靶向聚集在腫瘤(包括腦瘤)部位的硼,當存在於自然界的非放射性元素硼(10B)受到熱中子照射時,發生核裂變反應,產生具有高線性能量轉換的α粒子,自身衰變為7Li。
  • 為什麼免疫治療是這類惡性腦瘤的更優選擇?——小兒腫瘤學家專訪
    相比放化療,為什麼免疫治療是瀰漫內生型橋腦膠質瘤等腦瘤治療的更優選擇呢? CAR-T細胞治療在血液系統腫瘤等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我的研究探索是將免疫治療作為新療法,應用在患有大腦和神經系統腫瘤的兒童身上。由於化療藥物通常很難到達位於大腦中的腫瘤,而免疫細胞很容易進入大腦,所以我們認為免疫治療非常適合腦瘤。
  • CAR-T細胞免疫療法副作用可被抑制—新聞—科學網
  • 雙特異性CD20、CD19 CAR T細胞可用於復發性B細胞惡性腫瘤治療
    雙特異性CD20、CD19 CAR T細胞可用於復發性B細胞惡性腫瘤治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1 21:21:05 美國Lentigen公司Boro Dropuli、威斯康辛醫學院Nirav N.
  • CAR-T明星Yescarta在新適應症上表現良好,吉利德考慮將其推進至...
    CAR-T治療是提取患者自身的細胞,在實驗室中重新注入嵌合抗原受體後,再回輸至病人體內的一種療法。這些經過改造的細胞可指導病人的T細胞攻擊癌細胞,以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 Yescarta專門針對癌性B細胞上的CD19受體。
  • 羅氏貝伐珠單抗膠質母細胞瘤適應症獲批, 為中國患者帶來全新治療選擇
    9月21日羅氏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商品名:安維汀®;英文商品名:Avastin)用於成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的治療。目前,貝伐珠單抗已先後在國內獲批聯合化療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以及不可切除的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鱗狀細胞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 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
    藥物介紹car-t療法作為全球熱門的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例如白血病)的治療潛力毋庸置疑,2017年,先後有兩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斯丹賽致力於通過開發創新型的car-t療法根治實體瘤。針對以上實體瘤治療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公司自主開發了的治療實體瘤的coupledcartm平臺技術,並已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得了腦瘤都需要做手術
    得了腦瘤都需要做手術嗎? 腦瘤的治療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腦瘤治療根據病灶大小和部分可選擇手術,放療和化療,輔之以中醫保守治療。腦瘤的治療方案已經比較成熟,多數有效,而且可以輔以中醫藥提高治療成功率,減少腫瘤的復發轉移。
  • CAR-T治療費用全覆蓋!美國宣布支付CAR-T細胞療法及其相關費用
    在擬議決定備忘錄中,要求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應在CMS批准的研究中提供全國範圍內覆蓋治療,並在治療後至少兩年內對患者進行病情監測。所獲得的監測數據也將幫助CMS為醫療保險覆蓋治療的後續推進工作提供關鍵的決定性信息。這項政策對醫院來說可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醫院認為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缺乏明確的規則,再加上這些治療方法的天價,阻礙了醫院採用該療法。
  • AB-BNCT在復發性GBM患者的挽救治療:多中心二期臨床試驗
    作為粒子放療領域的新星,加速器硼中子治療(AB-BNCT)復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的多中心二期臨床研究數據公布,讓我們一睹為快。 背景 硼中子俘獲治療(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是一種腫瘤靶向的粒子治療,理論上對於腫瘤具有治療效果,尤其是浸潤性腫瘤,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