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細胞免疫療法副作用可被抑制 |
最有潛力抗癌技術變得更安全 |
科技日報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張夢然)CAR-T細胞療法被認為是革命性癌症療法,而根據英國《自然·醫學》雜誌28日在線發表的兩項獨立小鼠研究,歐洲與美國的科學家證明,在加上白介素-1(IL-1)抑制劑後,CAR-T細胞免疫療法將可以更安全,應用範圍也更廣。
前景可觀的CAR-T療法,標誌著腫瘤治療進入一個新時代。其本質是一種基因修飾自體T細胞的免疫治療,也是使用患者自己的T細胞進行的「定製化治療」。近期,有兩種類型的CAR-T細胞療法獲批用於治療極其難治的癌症形式,另外還有更多類型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治療效果。然而,這些治療存在嚴重的潛在副作用——可引起死亡的神經毒性和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這些仍是有待克服的主要挑戰。
由於缺乏動物模型,人們遲遲未能準確了解CAR-T細胞如何導致這些副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義大利聖拉菲爾科學研究所科學家阿提裡奧·博丹澤及其同事改造了小鼠,使它們擁有類似人體的免疫系統。他們發現,CRS和神經毒性都是由炎性分子IL-1引發的,在治療方案中加入抑制IL-1的阿那白滯素可以阻斷該分子。
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研究所內,科學家麥可·薩德蘭及其同事則使用了另一種小鼠模型,發現CRS是由IL-1和其他炎性分子引起的,並且可以用藥物抑制劑進行治療。除此之外,他們將IL-1抑制劑基因直接插入CAR-T細胞,以此預防而非治療CRS。
在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貝勒醫學院細胞及基因治療中心科學家認為,兩個獨立實驗室得出的互補性發現表明,通過阿那白滯素靶向IL-1或改進CAR-T細胞設計,可以消除CRS和神經毒性的風險。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小鼠模型只是近似人類疾病情況,因此這些發現還有待臨床試驗的驗證。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