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備受矚目的全球腫瘤界盛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在線上開幕。會上,大批創新療法的最新臨床進展出爐。作為粒子放療領域的新星,加速器硼中子治療(AB-BNCT)復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的多中心二期臨床研究數據公布,讓我們一睹為快。
作者
Shin-Ichi Miyatake, Shinji Kawabata, Hiromi Goto, Yoshitaka Narita, Minoru Suzuki, Katsumi Hirose, Yoshihiro Takai, Koji Ono, Takanori Ohnishi, Hiroki Tanaka, Takahiro Kato
DOI: 10.1200/JCO.2020.38.15_suppl.2536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8, no. 15_suppl (May 20, 2020) 2536-2536.
背景
硼中子俘獲治療(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是一種腫瘤靶向的粒子治療,理論上對於腫瘤具有治療效果,尤其是浸潤性腫瘤,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accelerator-based BNCT, AB-BNCT)系統與含硼藥物硼化苯丙氨酸(boronophenylalanine, BPA)用於復發性惡性腦膠質瘤(主要為GBM)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研究方法
本項多中心非盲二期臨床試驗使用了500 mg/kg的BPA(註:Stella Pharma SPM-011)處方劑量(臨床試驗編號JG002)配合加速器中子源(註:SHI BNCT-30)進行照射,共入組了27例惡性腦膠質瘤患者(其中24例為GBM)。入組日期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
入組條件為經過標準放療聯合替莫唑胺(TMZ)化療後再復發,且未曾使用過貝伐單抗(bevacizumab-naïve)的惡性腦膠質瘤患者。
中子照射的時間長度由頭皮劑量達到8.5 Gy-Eq(註:生物等效劑量,常標註為wGy)的時間決定;這個耐受劑量是由過往的臨床一期試驗所得出。
臨床試驗的主要終點為1年存活率,次要終點為中位生存期(mOS)以及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等。
臨床試驗結果與日本國內前期的一項貝伐單抗用於治療復發性GBM的臨床試驗(JO22506)結果進行比較,該試驗與本項研究入組標準相似。
研究結果
本試驗中的GBM患者1年存活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別為79.2% (95% CI: 57.0-90.8)及18.7個月(95% CI: 12.9-23.4),而JO22506的數據則分別為34.5% (90% CI: 20.0-49.0)及10.5個月(95% CI: 8.2-12.4)。
兩項臨床試驗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則分別為0.9、3.3個月。本臨床試驗中觀察到的最主要的副作用為腦水腫。27例病患中有21例在出現疾病進展時使用了貝伐單抗治療。
結論
AB-BNCT治療顯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同時延長了復發性惡性腦膠質瘤患者(主要為GBM)的生存期。AB-BNCT治療可能引起腦水腫,這是復發性惡性腦膠質瘤接受再放療時無法避免的不良事件,然而這個現象似乎可以使用貝伐單抗進行控制。
聲明:本文翻譯自《Accelerator-based BNCT in rescu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BM: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摘要號:2536),為網上公開資料。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