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美國一位叫瑪麗的女子被診斷乳腺癌,當時醫生建議她做雙乳切除術。但瑪麗當時才40歲,而且她的右乳並沒有問題,她不願意接受切除雙乳的治療方案,於是,她找到另一名醫生。
第二位醫生根據臨床研究的結果,為瑪麗制定了創傷較小的手術方案。只切除了瑪麗的部分乳房,然後進行5周的放射治療以及他莫昔芬藥物輔助。這是瑪麗參加的第一個臨床試驗,她也因此良好控制住了病情。
2010年,瑪麗的婦產科醫生發現瑪麗患有子宮內膜增生,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子宮癌。由於手術需要切除全部子宮及卵巢,再加上瑪麗經濟壓力太大,時間精力金錢都不允許她接受手術,於是她參與了一個非手術治療的臨床試驗,結果三個月後,子宮內膜增生消失了,她因此避免了子宮癌的發生。
而第三次參與的臨床試驗,目的是了解控制血糖水平是否有助於預防乳腺癌復發,瑪麗也在這次臨床試驗中收益。
患癌的近20年間,瑪麗參與了3次臨床試驗,並幸運地成為受益者,現在,瑪麗幾乎逢人便說,如果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應該考慮加入。
參與臨床試驗就是當「小白鼠」嗎?
很多人尤其是癌症患者總是把參與臨床試驗看成是當「小白鼠」,而後會產生一種天然畏懼的情緒進而牴觸。可事實上當大多數癌症患者這麼思考的時候,你其實已經陷入到了誤區裡。
雖說是「試驗」,但是臨床中所要使用到的新藥物或方案,其實已經被許多醫生和科學家審查過,是在風險充分把控的情況下用於人體,而並非一切都是位未知數。
另外,換個角度,如果癌症發展到晚期,或是現階段已無有效的常規治療可以進一步控制、緩解病情,這時候臨床試驗對於患者來說,無疑是新的生存曙光。
所以,將參與臨床試驗比喻為當「小白鼠」,其實並不恰當。
臨床試驗流程一覽
申請—檢查身體—符合條件用藥,這是臨床試驗的基本流程。
整個試驗過程基本被分為用藥組和對照組,用藥組使用臨床試驗的新藥治療,對照組則一般給予安慰劑。這也說明,並不是每個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都能得到理想中的療效。
當然,也會有人擔心風險,但需要了解:一項新藥的研發,先是會進行多次的動物實驗,動物實驗通過之後才會展開臨床試驗。而臨床試驗一般分為三期,一期的試驗是為了驗證藥物的安全性,所以參與者並非患者,一般都是招募參加的健康群體,一期試驗的安全性得到了驗證,才會正式展開二期和三期的試驗。
二期和三期的試驗多以真正的患者作為試驗對象。這個階段藥物的安全性已經有了保證,主要是為了驗證藥物的效果。最後根據試驗的結果,綜合評估藥物的效果,之後就是正式的申請上市應用於臨床了。
參與臨床試驗,你可能會獲得什麼?
一般來說,患者參與臨床試驗,至少獲得3個好處:行之有效、搶佔先機、減輕負擔。
先說行之有效,正如上面所提到,當常規治療失敗,患者坐以待斃時,臨床試驗可以讓患者獲得可能有效的治療方法。
而參與臨床試驗後,服用的新藥可能對你有效,你便可以搶佔先機,接受到最新、高效的治療方案,成為第一批受益人之一。
另外,臨床試驗使用的新藥是免費的,全程參與的檢查和診療也是免費,患者只是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複診,以便醫院或藥廠隨時追蹤服藥的具體情況。如果藥物有效,籤訂合同後,患者還可以終生免費服藥,可以極大緩解患者因治療背負的沉重經濟壓力。
當然,患者也可能面臨入組失敗、產生副作用、療效欠佳等試驗風險,但總的來說,對於「無路可走」的患者來說,臨床試驗利大於弊。
臨床試驗的意義利大於弊
需要指出的是,患者在參與試驗之前,醫生會講明獲益和可能存在的風險,而且在最終選藥的過程中,也是隨機選擇,患者自己並不知道服用的是真藥還是安慰劑。
所以,臨床試驗並不是百分百對所有的參與患者都有效果。但是,所有參與試驗的患者,都有50%的可能選擇到真藥。
何況,絕大多數參與試驗的患者都是晚期,他們的生命都是以月份甚至天數來計算了,這個時候有50%的希望可以將疾病控制甚至讓其好轉,而且全程檢查和診療免費,參與診療的醫生都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患者為何要拒絕這樣的好機會呢?
參與臨床試驗前,你應該了解這些問題
參與臨床試驗的治療本身並不複雜,國內目前三甲以上的醫院都可以展開臨床試驗,而各地區醫院每年進行的各種有關癌症藥物的臨床試驗也不在少數。
如果想要參加新藥的臨床試驗,患者需要針對自己的疾病選擇合適的臨床試驗項目,並了解試驗牽頭的醫院是哪裡,以便為下一步的參與診療做準備。其次,患者需要將從生病之處的所有診療記錄以及用藥記錄整理好,因為在入組篩選的過程中,醫生會針對患者的病情做一個全面的梳理,以便了解之前的治療過程,判斷是否符合入組的條件。
很多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都會在這個環節被卡住,因為有些患者的治療時間很長,還有的患者換了很多家醫院,早前的一些診療和用藥記錄已經沒有了。所以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很麻煩。
不過這一點也提醒患者,所有的治療和用藥清單都應該妥善保管,也許以後就能排上用場。
在初步篩查通過了之後,醫生還會對患者的身體做一個全面的檢查和診斷,以便判斷患者是否適合用藥。因為多數參與試驗的患者都是晚期,身體極度虛弱,而新藥畢竟還沒有應用到臨床,一些未知的風險醫生都不清楚,所以在篩選上很謹慎。有些患者即便病情符合入組條件,但是因為身體極度的虛弱,醫生也不敢擅自馬上用藥。
最後患者和家屬不管有什麼問題,都應該在用藥之前提出來,這樣才能對全部的試驗流程有一個綜合的了解。
哪裡可以查到各種癌症的臨床試驗信息?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有一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在網站可以查詢到各個疾病類型新藥的試驗和招募病人的信息。
此外,三甲醫院具備臨床試驗的資質,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疾病情況,直接諮詢相關科室的醫生,都能了解到臨床試驗的信息。
總之,臨床試驗可以說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另一種「希望曙光」,如果有機會能夠參與,往小處說,給了自己一個治癒的機會,往大處說,自己也為癌症的研發和攻克積累了寶貴的臨床治療數據。理性看待,理智接受,或許能收穫意外之喜。
參考資料
[1]《中國結直腸癌早篩臨床試驗數據發布》.人民日報.2020-10-9.
[2]《日本啟動「癌症光免疫療法」臨床試驗》.中國新聞網.2018-3-16.
[3]《癌症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分布》.醫藥經濟報.2020-4-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