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患癌20年,參與3次臨床試驗皆受益:患者不是「小白鼠」

2020-12-01 騰訊網

2000年10月,美國一位叫瑪麗的女子被診斷乳腺癌,當時醫生建議她做雙乳切除術。但瑪麗當時才40歲,而且她的右乳並沒有問題,她不願意接受切除雙乳的治療方案,於是,她找到另一名醫生。

第二位醫生根據臨床研究的結果,為瑪麗制定了創傷較小的手術方案。只切除了瑪麗的部分乳房,然後進行5周的放射治療以及他莫昔芬藥物輔助。這是瑪麗參加的第一個臨床試驗,她也因此良好控制住了病情。

2010年,瑪麗的婦產科醫生發現瑪麗患有子宮內膜增生,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子宮癌。由於手術需要切除全部子宮及卵巢,再加上瑪麗經濟壓力太大,時間精力金錢都不允許她接受手術,於是她參與了一個非手術治療的臨床試驗,結果三個月後,子宮內膜增生消失了,她因此避免了子宮癌的發生。

而第三次參與的臨床試驗,目的是了解控制血糖水平是否有助於預防乳腺癌復發,瑪麗也在這次臨床試驗中收益。

患癌的近20年間,瑪麗參與了3次臨床試驗,並幸運地成為受益者,現在,瑪麗幾乎逢人便說,如果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應該考慮加入。

參與臨床試驗就是當「小白鼠」嗎?

很多人尤其是癌症患者總是把參與臨床試驗看成是當「小白鼠」,而後會產生一種天然畏懼的情緒進而牴觸。可事實上當大多數癌症患者這麼思考的時候,你其實已經陷入到了誤區裡。

雖說是「試驗」,但是臨床中所要使用到的新藥物或方案,其實已經被許多醫生和科學家審查過,是在風險充分把控的情況下用於人體,而並非一切都是位未知數。

另外,換個角度,如果癌症發展到晚期,或是現階段已無有效的常規治療可以進一步控制、緩解病情,這時候臨床試驗對於患者來說,無疑是新的生存曙光。

所以,將參與臨床試驗比喻為當「小白鼠」,其實並不恰當。

臨床試驗流程一覽

申請—檢查身體—符合條件用藥,這是臨床試驗的基本流程。

整個試驗過程基本被分為用藥組和對照組,用藥組使用臨床試驗的新藥治療,對照組則一般給予安慰劑。這也說明,並不是每個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都能得到理想中的療效。

當然,也會有人擔心風險,但需要了解:一項新藥的研發,先是會進行多次的動物實驗,動物實驗通過之後才會展開臨床試驗。而臨床試驗一般分為三期,一期的試驗是為了驗證藥物的安全性,所以參與者並非患者,一般都是招募參加的健康群體,一期試驗的安全性得到了驗證,才會正式展開二期和三期的試驗。

二期和三期的試驗多以真正的患者作為試驗對象。這個階段藥物的安全性已經有了保證,主要是為了驗證藥物的效果。最後根據試驗的結果,綜合評估藥物的效果,之後就是正式的申請上市應用於臨床了。

參與臨床試驗,你可能會獲得什麼?

一般來說,患者參與臨床試驗,至少獲得3個好處:行之有效、搶佔先機、減輕負擔。

先說行之有效,正如上面所提到,當常規治療失敗,患者坐以待斃時,臨床試驗可以讓患者獲得可能有效的治療方法。

而參與臨床試驗後,服用的新藥可能對你有效,你便可以搶佔先機,接受到最新、高效的治療方案,成為第一批受益人之一。

另外,臨床試驗使用的新藥是免費的,全程參與的檢查和診療也是免費,患者只是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複診,以便醫院或藥廠隨時追蹤服藥的具體情況。如果藥物有效,籤訂合同後,患者還可以終生免費服藥,可以極大緩解患者因治療背負的沉重經濟壓力。

當然,患者也可能面臨入組失敗、產生副作用、療效欠佳等試驗風險,但總的來說,對於「無路可走」的患者來說,臨床試驗利大於弊。

臨床試驗的意義利大於弊

需要指出的是,患者在參與試驗之前,醫生會講明獲益和可能存在的風險,而且在最終選藥的過程中,也是隨機選擇,患者自己並不知道服用的是真藥還是安慰劑。

所以,臨床試驗並不是百分百對所有的參與患者都有效果。但是,所有參與試驗的患者,都有50%的可能選擇到真藥。

何況,絕大多數參與試驗的患者都是晚期,他們的生命都是以月份甚至天數來計算了,這個時候有50%的希望可以將疾病控制甚至讓其好轉,而且全程檢查和診療免費,參與診療的醫生都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患者為何要拒絕這樣的好機會呢?

參與臨床試驗前,你應該了解這些問題

參與臨床試驗的治療本身並不複雜,國內目前三甲以上的醫院都可以展開臨床試驗,而各地區醫院每年進行的各種有關癌症藥物的臨床試驗也不在少數。

如果想要參加新藥的臨床試驗,患者需要針對自己的疾病選擇合適的臨床試驗項目,並了解試驗牽頭的醫院是哪裡,以便為下一步的參與診療做準備。其次,患者需要將從生病之處的所有診療記錄以及用藥記錄整理好,因為在入組篩選的過程中,醫生會針對患者的病情做一個全面的梳理,以便了解之前的治療過程,判斷是否符合入組的條件。

很多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都會在這個環節被卡住,因為有些患者的治療時間很長,還有的患者換了很多家醫院,早前的一些診療和用藥記錄已經沒有了。所以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很麻煩。

不過這一點也提醒患者,所有的治療和用藥清單都應該妥善保管,也許以後就能排上用場。

在初步篩查通過了之後,醫生還會對患者的身體做一個全面的檢查和診斷,以便判斷患者是否適合用藥。因為多數參與試驗的患者都是晚期,身體極度虛弱,而新藥畢竟還沒有應用到臨床,一些未知的風險醫生都不清楚,所以在篩選上很謹慎。有些患者即便病情符合入組條件,但是因為身體極度的虛弱,醫生也不敢擅自馬上用藥。

最後患者和家屬不管有什麼問題,都應該在用藥之前提出來,這樣才能對全部的試驗流程有一個綜合的了解。

哪裡可以查到各種癌症的臨床試驗信息?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有一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在網站可以查詢到各個疾病類型新藥的試驗和招募病人的信息。

此外,三甲醫院具備臨床試驗的資質,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疾病情況,直接諮詢相關科室的醫生,都能了解到臨床試驗的信息。

總之,臨床試驗可以說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另一種「希望曙光」,如果有機會能夠參與,往小處說,給了自己一個治癒的機會,往大處說,自己也為癌症的研發和攻克積累了寶貴的臨床治療數據。理性看待,理智接受,或許能收穫意外之喜。

參考資料

[1]《中國結直腸癌早篩臨床試驗數據發布》.人民日報.2020-10-9.

[2]《日本啟動「癌症光免疫療法」臨床試驗》.中國新聞網.2018-3-16.

[3]《癌症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分布》.醫藥經濟報.2020-4-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這個鮮為人知的行業如何承載患者和藥企的希望,關於臨床試驗受試者...
    本篇文章探討的就是臨床試驗受試者招募相關的話題,我們採訪了藥企、受試者招募公司、醫生、受試者等機構和個人,希望了解受試者參與臨床研究的意願和行為,以及它將如何影響製藥行業的發展。主要發現如下:1. 參與臨床研究的受試者或健康人並不是「小白鼠」,受試者的權益和安全是臨床研究考慮的首要因素,優先於科學和社會獲益。
  • 幾乎取人性命的臨床試驗,起因是小白鼠不夠「髒」
    到了20世紀初期,動物實驗達到了一個新的熱潮,嚙齒類動物也開始逐漸成為實驗主角。但激增的動物實驗結果也暴露了一個問題:相同的實驗,卻總能在不同人手中獲得各異的結果。原因就在於當時所有人都是各自培養小鼠,品系混亂,種群之間基因差異性很大,最終導致實驗結果五花八門。於是科學家開始著手構建遺傳背景統一的實驗小鼠。
  • 參加臨床試驗=小白鼠嗎?
    01 腫瘤患者參加臨床試驗要求 1.臨床試驗不能治療中途加入,比如你目前正在進行治療如:化療、放療、靶向、免疫、內分泌治療等。(必須等目前治療失敗或者不能耐受目前的治療才可以參加) 2.根據RECIST1.1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至少有一個可測量病灶,一般I期項目也可接受有可評估病灶的患者; 3.患者有細胞學或者組織學確診的病理結果; 4.患者無嚴重的、無法控制的伴隨疾病,包括活動性感染、心血管疾病(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定義的
  • 淺談藥物臨床試驗志願者
    大家平時去藥店、醫院買藥,在吃藥之前,都會看看說明書,說明書上面的用藥後的不良反應,就是這些藥物臨床試驗的志願者親身試驗而來的,新藥要經過漫長、嚴謹的研發過程,才能上市為患者服務,其中臨床試驗是一個重要環節。在臨床試驗早期,需要健康志願者的參與,他們為新藥的上市做出了很大貢獻,也是新藥研發中的英雄!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I期臨床試驗
    2.1 是什麼(Who)III期臨床試驗屬於臨床試驗的治療作用確證階段,通過III期臨床試驗證明新藥對目標適應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其受益/風險比是可以接受的,為藥物申報註冊提供充分的依據,同時還為藥品說明書和醫生處方提供充分的數據。
  • 日本公布癌症3年和5年生存率(附:日本十大權威醫院推薦)
    此次除胃、大腸、乳房、肝臟和肺這5個主要部位的癌症外,還統計了食道、胰腺、前列腺、子宮頸、子宮體及膀胱6個部位的癌症,根據患癌部位和發展階段等統計了上述11個部位的癌症的生存率。1癌症患者的3年生存率所有癌症的3年生存率方面,實測生存率為66.3%,相對生存率為71.3%。在不同患癌部位的3年生存率中,胰腺癌的3年相對生存率只有15.1%。
  • K藥重要臨床試驗總結及分析
    2015年12月18日,K藥依靠與伊匹單抗頭對頭臨床試驗的成功,獲批黑色素一線用藥,臨床試驗:KEYNOTE-006。由於更早進入腫瘤市場,O藥在臨床獲批過程一直都壓制住了K藥。O藥在2015年3月就拿下了NSCLC二線的用藥,領先了K藥半年之久。所以,在當時看來PD-1單抗進軍NSCLC一線用藥也毫無懸念,勝利的天平已經有所傾斜。不過,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O藥的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方案checkmate-026結果和標準化療方案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優勢。
  • Nat Med:臨床試驗表明術前免疫療法對結腸癌患者是有效的
    在一項創新性的稱為NICHE的II期臨床試驗中,來自荷蘭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結腸癌但沒有遠處轉移的患者,在等待手術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短期的免疫治療來獲益,這是因為這可以使得腫瘤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縮小或清除。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會清除掉癌細胞。
  • 艾伯維IL-23抑制劑3期臨床試驗結果積極
    艾伯維(AbbVie)公司今天宣布,其白細胞介素-23(IL-23)抑制劑risankizumab在治療活動性銀屑病關節炎成人患者的兩項3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積極頂線結果。在兩項3期臨床試驗中,接受risankizumab治療的患者在第24周分別有57%和51%獲得ACR20應答,而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這一數值分別為34%和27%(p<0.001)。
  • 82歲院士患癌20年,至今無復發!他的3個「堅持」人人都能學
    也許你很難想像,82歲高齡的趙院士,在20年前被查出患有癌症,經過2次開刀6次化療,如今的他依然精神抖擻,健步向前,奮戰在科研的戰線。2000年,在趙淳生準備大展拳腳研究與發展行波超聲電機時,卻被診斷出了肺癌。醫生建議開刀,他很果斷說:「開刀就開刀,馬上就開」。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肺癌術後4個月,趙教授又被查出胃癌。短短幾個月,他便進行了2次手術,6次化療,直接瘦了26斤。
  • 兩項臨床試驗顯示CD4/6抑制劑可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
    Monaleesa-3臨床研究Monaleesa-3臨床試驗的結果表明,作為一線和二線治療方案的CDK4/6抑制劑瑞博西尼和氟維司群聯合使用可顯著提高絕經後HR+ 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先前未接受激素治療的女性患者以及對內分泌治療產生抵抗性的女性患者均受益於瑞博西尼和氟維司群的聯合治療。
  • ...重症患者具有良好潛力|抗體|臨床試驗|新冠肺炎|麥可·羅斯巴什
    據陳志南院士等人2020年3月24日提前發布在醫學預印本網站MedRxiv未經同行評議的論文顯示,他們已完成一項人源化抗CD147單克隆抗體(Meplazumab,美普拉珠單抗)治療新冠肺炎的小型臨床試驗(NCT04275245),顯著改善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狀,並將病毒核酸轉陰時間從平均13天縮短到3天。美普拉珠單抗的作用靶點為人表皮細胞上的CD147抗原分子。
  • 新藥臨床實驗:風險與獲益的權衡 患者需警惕
    胃癌晚期患者的最後一搏2007年3月,北京一位王姓胃癌晚期女患者在一線治療宣告失敗,惡性腫瘤全面轉移的情況下,自願接受了當時還未在中國上市、輝瑞公司生產的抗癌新藥「索坦」(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的藥物實驗,3月30日開始服用,結果在兩個星期後開始出現各種藥物不良反應,最終於5月4日死亡。
  • ISABELLA臨床試驗患者招募完成
    瑞士尼翁2020年11月25日 /美通社/ -- MedAlliance宣布,SELUTION SLR™ 018藥物洗脫球囊(DEB)治療接受血液透析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動靜脈瘻失功的ISABELLA臨床試驗已完成患者招募。
  • 臨床試驗,它關乎著國內千萬癌症患者的生死
    ,病情有明顯好轉,穩定長達2年之久,節省了大量的藥費和檢查費(保守估計節省了20萬治療費用)。 一些思考 對於臨床試驗,切不可簡單理解為拿患者做試驗,尤其是一些抗腫瘤藥物,這些藥物在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之前,都會經過大量的臨床前研究(體外實驗、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動物研究等)、臨床研究(其他患者使用藥物的研究)。
  • 他參加新藥臨床試驗後死亡,該誰負責?
    羊城派記者 董柳在參加上市的新藥臨床使用方法及療效的試驗一周後,廣州患者冉大發(化名)死亡了。冉大發受試後,出現了受試者知情同意書中描述的相關風險。他的家屬據此依據受試者知情同意文件中的保險賠償條款,向參與研究的相關方起訴索賠150萬元。而該研究的申辦者稱,其與冉大發並未籤訂藥物臨床試驗合同,不應賠償。
  • 真不是玩笑,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就是高!
    A血型: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 一項涵蓋30個國家過去60年、納入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大樣本量研究顯示 2010年歐洲腫瘤研究所對2000-2003年間15359例癌症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胰腺外分泌腺癌與O血型存在明顯關係。 即與其他類型的癌症相比,O血型患胰腺外分泌腺癌的風險降低20~47%。然而目前ABO血型與胰腺癌整體生存率關係的研究結果莫衷一是。
  • DMD基因療法首個3期臨床試驗完成第一例患者給藥
    輝瑞公司(Pfizer)今日宣布,其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DMD)的在研基因療法PF-06939926完成3期臨床試驗的首例患者給藥。這一名為CIFFREO的3期臨床試驗預期在15個國家的55個臨床試驗中心入組99例4-7歲的非臥床男性患者。
  • B肝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和3期臨床試驗難度
    新藥人體臨床試驗第1期通過會在最小範圍做試驗,包括在健康人、相關疾病的患者中進行,因為這個階段主要關注是一種新藥對人體的安全性,但對治療效果還並沒有擺在第一位進行觀察,畢竟藥品安全問題遠高於潛在治療意義。假如一種新藥具有潛力治癒某種疾病,但卻會引發人體其他器官惡性病變或嚴重併發症,這種理由往往都是新藥停止研發的內因。
  • ER陽性、HER2陰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臨床試驗信息分享
    ER+、HER2-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中的抗腫瘤活性,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特徵」研究。本研究共有2個治療隊列,計劃邀請約60例免疫組化檢查為ER+、HER2-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參加這項研究。  該藥已經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臨床試驗批件(批件號:2017L05290、2017L05291),本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准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