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加新藥臨床試驗後死亡,該誰負責?

2021-01-21 人民日報

羊城派記者 董柳

在參加上市的新藥臨床使用方法及療效的試驗一周後,廣州患者冉大發(化名)死亡了。

冉大發受試後,出現了受試者知情同意書中描述的相關風險。他的家屬據此依據受試者知情同意文件中的保險賠償條款,向參與研究的相關方起訴索賠150萬元。而該研究的申辦者稱,其與冉大發並未籤訂藥物臨床試驗合同,不應賠償。

因冉大發年事已高,其死亡是試驗誘發還是原病發展所致?該研究申辦者的說法是否站得住腳?

多年訴訟長跑後,終審判決的出爐,為這些爭議劃上了句號。

高齡大爺之死

這場糾紛最早可追溯到六年前。2012年8月18日早上,家住廣州的冉大發因「言語不清1小時,伴左側肢體乏力」,被120急救車送到廣州某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廣州某醫院」)就診。當日,醫生會診後診斷冉大發為腦血栓和高血壓。

當日,廣州某醫院向冉大發出示了一份《(改進高血壓管理和溶栓治療的卒中研究)受試者知情同意介紹》,詢問冉大發是否願做臨床藥物試驗。

這份《受試者知情同意介紹》載明,該研究包括A、B兩部分,另外提到:「本研究資助方已提供保險。當發生研究相關的傷害時,將由研究資助方和相應的保險公司,依據相關保險和賠償條款,提供相應的免費醫療和補償……本知情同意介紹和知情同意書已經由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該研究在本醫院的實施已經由倫理委員會批准。」

冉大發及其妻子分別於當天同意並籤署了《受試者知情同意書》《受試者代理人知情同意書》,同意參加A、B兩個部分的研究。

然而,受試幾天後——8月20日,冉大發出現不良反應。家屬回憶,冉大發出現了《受試者知情同意介紹》中描述的相關風險——首先出現副作用即嘔吐,隨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8月25日傍晚,冉大發經廣州某醫院治療無效死亡,死因為大面積腦梗塞和腦疝形成。

就冉大發之死,其家屬先是提起了一宗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法院經審理在該案中認定,廣州某醫院存在醫療過失,須賠償冉大發家屬所受損失34萬餘元中的15%即5萬餘元,同時酌定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1.5萬元,也即廣州某醫院須賠償共6萬餘元。

此外,冉大發的家屬向法院提起另外一宗案件,起訴要求參與試驗的相關方——北京喬治醫學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喬治公司」)、北京大學和廣州某醫院賠償150萬元,原因是:喬治公司是研究的資助方或資金方,廣州某醫院與喬治公司籤訂了《臨床實驗協議》,而該臨床試驗研究系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

相關方對知情條款爭議巨大

對《受試者知情同意介紹》中賠償條款的理解,相關方分歧巨大。

《受試者知情同意介紹》載明:「當發生研究相關的傷害時,將由研究資助方和相應的保險公司,依據相關保險和賠償條款,提供相應的免費醫療和補償。」

喬治公司主張,該條款所記載的保險是責任險,被保險人為澳大利亞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喬治公司的母公司、以下簡稱「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及其關聯公司,投保目的在於若因試驗出現人身損害,由相關責任方按照當地法律判決承擔賠償責任,再以判決為依據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金。

而冉大發的家屬主張,該保險是針對受試者的人身意外保險,被保險人是受試者,目的是為了補償受試者在受試過程中產生的損害。

對於冉大發與喬治公司是否構成藥物臨床試驗合同關係?喬治公司與冉大發家屬也是各執一詞。

冉大發的家屬認為,患者因病到廣州某醫院就診,雙方形成醫療服務合同關係。另外,廣州某醫院邀請患者參加試驗,患者同意參加並籤字,雙方因此成立藥物臨床試驗研究合同關係,喬治公司與廣州某醫院籤訂《臨床實驗協議》,因此喬治公司與患者之間也存在藥物臨床試驗研究合同關係。

喬治公司主張,該司與患者之間不存在藥物臨床試驗研究合同關係。原因是,《臨床試驗協議》的合同主體為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與廣州某醫院,冉大發不是該協議的合同主體。

廣州某醫院也表示,自己和受試者間不存在藥物臨床試驗研究合同關係。「《受試者知情同意書》和《受試者知情同意介紹》屬於病歷中的一部分,受試者和我方只存在醫療服務合同關係。」

合同關係成立?

廣州市海珠區法院一審認為,由於冉大發及其妻均已籤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明確同意參加研究,其家屬並沒有就其主張的「醫院強行讓患方籤署知情同意書」提供證據證明,故法院不採信該主張。另外,相關行政機關作出的文件載明沒有發現廣州某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存在違法開展藥物臨床試驗的情形,一審判決駁回冉大發家屬的訴求。

冉大發的家屬上訴後,廣州中院二審時,將冉大發是否與廣州某醫院、喬治公司之間成立藥物臨床試驗合同關係以及如何理解《受試者知情同意書》中保險賠償受益人的問題,作為查明重點。

廣州中院指出,根據事實可知,患者與廣州某醫院形成醫療服務合同關係並無疑義。因患者參加的藥物臨床試驗本身即是醫院向患者提供的醫療服務的主要內容,故此所謂醫療服務合同關係,包含患者因參加臨床試驗而與廣州某醫院之間形成的藥物臨床試驗合同關係。

法院還分析指出,根據合同法,合同關係的成立,不只是書面形式、口頭形式,通過其他形式比如事實行為亦可建立合同關係,如乘客通過上車刷公交卡乘坐公共巴士等事實行為,雖無合同書等書面形式,也通常缺乏要約、承諾的一般口頭形式,仍屬於合同關係。可見,患者未與喬治公司訂立合同書這一事實不足以反證雙方之間沒有合同關係。

另外,患者參加該試驗所使用的藥物、臨床試驗的具體方法、籤署的知情同意書等均由喬治公司提供,知情同意文件中有關條款對喬治公司也有約束力。法院認定,廣州某醫院、喬治公司與患者之間成立藥物臨床試驗合同關係。

死因是否重要?

那麼,受試者知情同意文件中涉及的保險,其受益對象應該是誰?

廣州中院指出,國家食藥監局《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第43條規定:「申辦者應對參加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提供保險,對於發生與試驗相關的損害或死亡的受試者承擔治療的費用及相應的經濟補償。」

本案中,喬治公司主張《受試者知情同意介紹》中所說的保險的受益人僅是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及其關聯公司,該說法顯然不符合上述規定。

另外,依合同法規定,「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本案所涉《受試者知情同意書》等均由喬治公司提供,應認定為格式條款。當相關方對「對於損害或者併發症的賠償」條款存在爭議時,應採納患方關於該條款的解釋,即該保險本應當是以受試者為被保險人。

法院指出,根據本案現有證據,喬治公司並未為受試者購買這一類型的保險,其違約事實足以認定。

「非常規診療是否優於常規治療?是改善了還是惡化了患者病情還是根本毫無意義?這些問題恰是該項藥物臨床試驗需要研究的內容,也是受試者面臨的風險所在……在申辦方對這一概念沒有明確界定並告知受試者的情況下,本院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這一概念,即受試者在參加非常規治療試驗中死亡即可認為發生了『與研究相關的傷害』,而不考慮受試者死亡這一不良後果到底是試驗誘發、促進病情惡化或者非常規治療無效還是原發病本身自然進程所致。」二審判決書寫道。

廣州中院還指出,廣州某醫院作為研究方並未承諾為受試者購買保險以提供補償,北京大學與患者不存在藥物臨床試驗合同關係,均不應在本案中承擔責任。

「本案為違約損害責任,違約行為導致患方固有權利受損,因喬治公司未為受試者提供保險而致使患方喪失得到保險補償的權利。基於公平原則,喬治公司應承擔的違約責任損害賠償範圍不應超過患方基於法律規定應得的損害賠償。」廣州中院指出,基於此前已有判決認定患方所受損害共34萬餘元,其中5萬餘元已獲賠償,據此判決喬治公司應當承擔其中的差額部分即29萬餘元。

來源 | 羊城派圖片 | 視覺中國(圖文無關)責編 | 胡曉倩 實習生 王桂梅

(來源:羊城派)

相關焦點

  • 男子參加藥物臨床試驗死亡 申辦方賠償近30萬
    (原標題:男子參加藥物臨床試驗死亡 試驗申辦方違約未買保險判賠近30萬元)藥物臨床試驗是醫學進步的客觀需要,但同時又涉及多項法律適用問題。臨床藥物試驗的申辦者與受試者之間有何種法律關係?發生與試驗相關的損害或死亡的情況又該如何賠償?
  • 愛滋新藥未經批准進行臨床試驗 七人觀察期死亡
    王化強稱,據他目前掌握的情況,36名參加試驗的愛滋病患者已有7人在觀察階段死亡。    愛滋患者藥物試驗期間死亡  2002年年底,河南省柘城縣崗王鄉雙廟村HIV患者朱進中找到了北京地壇醫院愛滋病臨床研究中心,希望地壇醫院能夠給該村的患者提供人體試驗的免費治療機會。
  • CRC:新藥臨床試驗催生的新行業
    密集的藥監風暴揭露了目前我國新藥臨床試驗的一個窘境:新藥臨床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質量水平關係到公眾生命健康,關係到醫藥創新產業的發展,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臨床試驗數據造假成為了行業"毒瘤"。除了加大監管和違規懲罰力度,最為現實的一個困難是:多數進行臨床試驗的醫院是三甲醫院,醫生很難抽出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參與臨床試驗。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I期臨床試驗
    :I期臨床試驗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期臨床試驗III期臨床試驗是新藥臨床研究階段的關鍵性試驗,是新藥能否最終獲批上市的臨床基礎。III期臨床試驗又稱為確證性臨床試驗,其是為了進一步確證II期臨床試驗(探索性臨床試驗)所得到有關新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數據,為新藥獲得上市許可提供足夠的證據。III期臨床研究一般是關於更廣泛人群、疾病的不同階段,或合併用藥的研究。另外,對於預計長期服用的藥物,III期臨床研究會進行藥物延時暴露的試驗。
  • 患者參加藥物臨床實驗後死亡 研究方應如何擔責?
    (原標題:廣州一患者參加藥物臨床實驗後死亡,醫院、研究方應如何擔責?)一審判決後,阿賢、阿勇根據《受試者知情同意書》及《受試者知情同意介紹》中「對於損害或者併發症的賠償」條款內容(詳細內容見下)提起另一訴訟(訴二 ),請求喬某公司承擔違約責任1500000元;某大學和某醫院承擔連帶責任。如果由於參加本研究導致您的親屬/朋友受到損傷或者出現了併發症,您應該儘快和研究醫生取得聯繫,他們將幫助他/她安排合適的醫學治療。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傳來消息,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
  • B肝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和3期臨床試驗難度
    B肝新藥研發不簡單,了解臨床試驗登記,安全性仍是試驗關注方向www.clinicaltrials.gov,它是臨床試驗登記平臺,之前小番健康也有通過它來查詢我們想要知道的B肝在研新藥研發進展情況,當然都是全英文內容。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期臨床試驗
    所謂「實驗」,《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是為了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從事某種活動;而「試驗」是為了察看某事的結果或某物的性能而從事某種活動。而臨床試驗正是為了考察新藥對目標患者的效用而展開的一系列的試驗,本系列文章就和大家講講新藥的臨床試驗。新藥研發過程主要包括苗頭分子的發現、細胞活性評價、非臨床藥理毒理研究、臨床試驗和上市後的安全性監督。
  • 上億元的臨床試驗費用「託付」給醫院 新藥研發咋還快不了?
    為加速新藥研發進度,單一新藥在某家國家級大型醫院的臨床試驗預算動輒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但是,不少醫院「重診療,輕研究」、臨床試驗管理費用過高、臨床研究考核激勵機制不到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內新藥研發的速度。
  • 試藥者服用新藥後死亡 輝瑞拒擔不良反應後果
    法院認定,「試驗藥物與王麗英服藥後短期內死亡之間存在主要因果關係,縮短了患者的生存期限」。儘管時至今日,輝瑞公司仍舊堅持「無法得出試驗藥物造成病人死亡的結論」。  根據輝瑞公司上傳至世界臨床藥物試驗最權威網站之一的clinicaltrials.gov網站的信息顯示,在全球共78人參與的藥物臨床試驗中,死亡人數為8人,共發生不良事件11起。
  • 新藥臨床實驗:風險與獲益的權衡 患者需警惕
    之後,該王姓女患者的家屬將輝瑞公司以及北京腫瘤醫院一起告上法庭,四年後法院判輝瑞賠償30萬元。輝瑞:藥物使病人死亡難定論對於此事,輝瑞官方對南都記者表示,「輝瑞對死者家屬表示深切的同情。我們對法院的判決表示尊重,但同時我們認為無法得出索坦造成病人死亡的結論,也無法判定在該臨床試驗的過程中發生過任何意外。」
  • 匯總|臨床試驗專業術語整編
    負責產品臨床方案的編寫及臨床試驗的組織落實工作;負責監察臨床研究質量、跟蹤研究進度及臨床試驗工作協調等。現場管理工作的查核機構(SMO)英文全稱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是指現場管理工作的查核機構,不涉及試驗和統計的人員組成,體徵或實驗檢查數據的文件。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患者入組
    ,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順利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這意味著九期一已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國外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有望用上來自中國的原研新藥。
  • 北京女試藥者服用新藥後死亡 輝瑞僅賠償30萬
    法院認定,「試驗藥物與王麗英服藥後短期內死亡之間存在主要因果關係,縮短了患者的生存期限」。儘管時至今日,輝瑞公司仍舊堅持「無法得出試驗藥物造成病人死亡的結論」。根據輝瑞公司上傳至世界臨床藥物試驗最權威網站之一的clinicaltrials.gov網站的信息顯示,在全球共78人參與的藥物臨床試驗中,死亡人數為8人,共發生不良事件11起。王麗英正是這8人之一。
  • 關於舉辦新藥臨床試驗倫理審查與受試者權益保護學術論壇的通知
    關於舉辦新藥臨床試驗倫理審查與受試者權益保護學術論壇的通知 2020-05-29 0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美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概覽China & US IND Overview (1/3)
    本周起分成三篇和大家一起學習中美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概覽 China & US IND Overview ,本周是第一部分
  • 四款抗癌靶向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四款新藥擬開發適應症如下表。在一項由研究者主導,雙盲、安慰劑對照的隨機2期臨床試驗FAKTION中,氟維司群聯合capivasertib治療內分泌耐藥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顯著延長PFS、提高OS。該研究達到主要終點,結果支持進一步開展capivasertib治療ER陽性乳腺癌的研究。
  • 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推動新藥臨床試驗中心 GCP建設
    「此前,申辦方發起的新藥臨床試驗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來監管,主要監管內容是新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新藥臨床試驗過程中涉及對受試者採樣保護、人類遺傳資源合理使用等方面的關注比較少。     甘榮興舉例道,比方外方藥企出資資助國內研究者發起的藥物臨床研究,所有的智慧財產權都歸外方藥企,而美歐國家的通行做法是根據實際貢獻情況由研究者獨享或與外方藥企分享智慧財產權;再比如,有些單位將新藥臨床試驗剩餘的樣本、或者有意在新藥臨床試驗過程中多採集受試者的樣本在知情同意書內容和倫理批准的範圍之外挪作他用,等等。
  • 「我想參加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有啥要求?」
    這期節目在TopMD、騰訊新聞、新浪看點、搜狐視頻、搜狐健康、趣頭條、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同步直播,解答了腫瘤病友們關於抗腫瘤藥物試驗的很多疑惑,收穫全網38w+的在線觀看量。我們將本次直播按大家關心的topic進行了精心剪輯,並在全網進行二次播出,今天是第(3)集:參加臨床藥物試驗是什麼流程?花錢嗎?如何了解到新藥信息?這期節目都是指導性的乾貨!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國獲批Ⅲ期臨床試驗,去年已在國內上市!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4月3日批准了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在美國開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申請。2019年11月2日,「九期一®」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上市,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並於12月29日正式在中國國內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