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2020-11-0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傳來消息,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

目前,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已順利完成。

國際3期臨床首例患者來自美國

開幕當天,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教授,九期一®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方案主導設計者兼首席科學家傑弗裡•庫明斯(Jeffrey Cummings)介紹,九期一已在位於美國紐約州錫拉丘茲市的科拉第(Clarity)臨床研究中心順利完成此次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第一例患者篩查。

據了解,此次臨床試驗中40%的臨床試驗患者將來自中國,北美和歐洲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數量各佔30%。根據計劃,未來6個月將招募1/5的臨床試驗患者。

傑弗裡•庫明斯介紹,這一代號為「綠色記憶」的國際臨床試驗將是一項為期52周的多中心隨機、雙盲雙臂、平行組安慰劑對照、單藥療法臨床試驗,它將在北美、歐洲和中國等14個國家和地區分別設立大約200家臨床中心,涉及2046名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試驗組和安慰劑組各1023名。在雙盲期之後,還將開展為期26周的開放試驗。

與中國國內3期臨床試驗主要療效指標不同,此次九期一國際臨床試驗在獲取認知功能量表(ADAS-Cog)評分的同時,還將臨床總體印象變化量表(ADCS-CGIC)評分一併納入主要療效指標。同時,此項臨床試驗的次要療效指標將包含精神狀態檢查簡表(MMSC)得分、神經精神問卷(NPI)得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CS)得分。

傑弗裡•庫明斯說:「相較於中國開展的3期臨床試驗,此次國際臨床試驗設計將雙盲試驗周期從9個月延長到了12個月,進一步驗證九期一對於患者認知功能改善的藥效持續性。九期一國際臨床試驗還將獲取血液Aβ水平、血液磷酸化Tau蛋白等生物標誌物結果,旨在研究九期一對腸道微生物組的影響,並探索該藥物對於改變疾病病程的潛力。」

據了解,繼九期一國內3期臨床試驗後,其國際臨床試驗繼續聘請艾昆緯公司(IQVIA,原昆泰)負責項目管理,MedAvante公司負責認知量表等療效指標收集評估,Q2sloution公司負責生物標誌物分析,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52周雙盲期研究計劃在2025年全部完成,將於之後開展歐美地區的新藥註冊上市工作

我國新藥研發創新速度越來越快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發布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產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1.52億。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目前,中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超過4000萬人,比加拿大的總人口還要多。國內首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91.52%患者期待更有效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

2019年12月29日,經過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後,九期一正式上市,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幫助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據了解,九期一是「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的成果之一,於2019年12月29日正式在中國國內上市,並於今年4月,被FDA批准開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

「2016年以來,在政策、科技發展、資本市場等多方推動下,我國生物醫藥行業迅速發展,創新生態系統發生巨變,本土醫藥創新活力得到激發,上市新藥數量快速增長。」中科院院士、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表示,從2008年「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正式實施以來,到2018年,我國共有41個1類新藥研發上市,其中有10個都是2018年上市的,到2019年,國產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的數量又增加到12個。

(文中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編輯:宋慈(實習)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新華社紐約11月5日電(記者劉亞南)美國專家日前表示,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第一例患者篩選目前已順利完成。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4日至7日在線召開。開幕當天,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教授、甘露特鈉膠囊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方案主導設計者兼首席科學家傑弗裡·卡明斯在會議上發言表示,甘露特鈉膠囊已在位於美國紐約州錫拉丘茲市的克拉裡蒂臨床研究中心順利完成第一例患者篩查。
  • 阿爾茨海默病原研新藥九期一正式啟動國際臨床試驗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在正舉行的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期間,綠谷製藥披露,公司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並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完成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患者入組
    ,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順利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這意味著九期一已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國外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有望用上來自中國的原研新藥。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已啟動國際Ⅲ期臨床患者入組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的最新消息說,中國原創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已順利完成其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入組啟動
    新民晚報訊(記者郜陽)記者獲悉,在美國東部時間4日舉行的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上,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海高新技術創新成果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順利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這意味著九期一已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有望用上來自中國的原研新藥。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上市 仍需國際3期臨床試驗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崔爽)記者29日從「九期一」全球戰略發布儀式上獲悉,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正式在國內上市。患者可憑醫生處方,在全國各大專業藥房(DTP藥房)購買,每盒895元。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國獲批Ⅲ期臨床試驗,去年已在國內上市!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4月3日批准了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在美國開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申請。2019年11月2日,「九期一®」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上市,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並於12月29日正式在中國國內上市。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有條件批准」引爭議:三問「九期一」
    然而,發現阿爾茨海默病100多年來,全球用於臨床治療的藥物只有5款,分別是他克林、多奈哌齊、卡巴拉汀、氫溴酸加蘭他敏、美金剛。過去20多年,全球各大製藥公司相繼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藥物,但均以失敗告終。在此背景下,「九期一」橫空出世。這款被視為中國科學家原創、中國企業投入、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藥物,是自2003年以來全球第一個被批准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大面積斷貨!
    91%的患者家屬期待更有效藥物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匿,病程呈慢性進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據《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中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居世界首位,也是全球新發病例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
  • 我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再迎進展:完成全球首例患者篩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北京時間11月5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傳來消息,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海高新技術創新成果綠谷製藥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順利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
  • FDA批准九期一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 IND,你怎麼看?
    今天,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發布:4 月 8 日,綠谷製藥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文件通知,已批准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英文名:Sodium Oligomannate)國際多中心 Ⅲ 期臨床試驗 IND,該註冊自 4 月 3 日起正式生效。
  • 克服大流行影響,這項阿爾茨海默病大型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臨床研究招募患者一直頗具挑戰,尤其是更易感染COVID-19的長者。但這項在大流行期間啟動的大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卻沒受大流行影響,進展四平八穩,訣竅何在?臨床研究是COVID-19大流行中最早受到影響的開發環節之一。
  • 國際學術會議:腦腸軸理論有望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新突破
    近些年來,隨著腦腸軸理論及其研究在帕金森、抑鬱症、自閉症等領域獲得突破,越來越多科學家將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轉移到腦腸軸方向上來。作為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致力於推進痴呆科學研究的會議之一,正在舉行的第34屆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相關議程設置就印證了這一點,並有望推動腦腸軸理論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獲得新突破。
  • 還記得「起死回生」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試驗嗎?今天渤健向FDA提交...
    此次申請提交包括了III期EMERGE試驗、ENGAGE試驗,以及1b 期PRIME試驗的臨床數據。在此項申請中,Biogen同時申請優先審評資格。一旦獲批,Aducanumab將成為首個能夠減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臨床衰退的療法,並將成為首個證明清除β-澱粉樣蛋白可以帶來更佳臨床結果的療法。
  • 禮來阿爾茨海默病抗體療法達到2期臨床主要終點
    今日,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司宣布,該公司靶向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的單克隆抗體donanemab,在一項2期臨床試驗中達到主要臨床終點,將評估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和日常功能的綜合指標的下降速度延緩了32%。這一新聞一出,隨即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 從腸道到大腦:一文讀懂抗老年痴呆新藥「九期一」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了一款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這款新藥「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是「中國原創、國際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
  • 2018年11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下篇
    2018年3月,CDE受理了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2018年11月默認許可臨床試驗。2014年4月,GV-971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36周、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Ⅲ期臨床試驗(CTR20140274、NCT02293915、971-III)在中國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據公司公告該研究於2018年7月完成,臨床結果同步公開。
  • 百年沉浮折戟再戰,抗阿爾茨海默病之路的下一個裡程碑在哪?
    2012 年,強生與輝瑞合作的單抗藥物 Bapineuzumab 遭遇 III 期臨床失敗;2014 年,羅氏的單抗藥物 Gantenerumab 也同樣在 III 期臨床中遭遇失敗;隨後的六年裡,每年均有藥廠宣布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研發失敗。但即使遭受了多次失敗,國內外製藥公司和科學界依然沒有放棄解答這一「難題」。
  • 耿美玉團隊揭示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GV-971的作用機理
    編者按 2018年7月17日,中國本土研製的抗阿爾茨海默症(AD)原創新藥GV-971臨床3期成功揭盲,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去年10月25日,在巴塞隆納舉行的第11屆國際阿爾茨海默症臨床試驗大會上,GV-971第一發明人、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代表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全國34家從事GV-971臨床3期臨床醫院的研究者做主旨發言,首次在全球披露GV-971臨床3期數據,現場反響強烈,獲得了與會頂尖國際專家的高度認可。
  • B肝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和3期臨床試驗難度
    1期除安全性外,科研人員還會研究新藥的藥代動力學等,能夠在以上臨床試驗登記中看到公告之後,就是招募志願者來試藥,當中不乏許許多多的健康人。如果第1期是在比較少的人體當中做試驗,那麼,進入到第2期通常就有上百名受到感召參與到這種藥物的試驗當中。和第1期試驗不同的是,2期重點評估的是新藥的治療效果和合適安全的服用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