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傳來消息,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
目前,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已順利完成。
開幕當天,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教授,九期一®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方案主導設計者兼首席科學家傑弗裡•庫明斯(Jeffrey Cummings)介紹,九期一已在位於美國紐約州錫拉丘茲市的科拉第(Clarity)臨床研究中心順利完成此次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第一例患者篩查。
據了解,此次臨床試驗中40%的臨床試驗患者將來自中國,北美和歐洲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數量各佔30%。根據計劃,未來6個月將招募1/5的臨床試驗患者。
傑弗裡•庫明斯介紹,這一代號為「綠色記憶」的國際臨床試驗將是一項為期52周的多中心隨機、雙盲雙臂、平行組安慰劑對照、單藥療法臨床試驗,它將在北美、歐洲和中國等14個國家和地區分別設立大約200家臨床中心,涉及2046名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試驗組和安慰劑組各1023名。在雙盲期之後,還將開展為期26周的開放試驗。
與中國國內3期臨床試驗主要療效指標不同,此次九期一國際臨床試驗在獲取認知功能量表(ADAS-Cog)評分的同時,還將臨床總體印象變化量表(ADCS-CGIC)評分一併納入主要療效指標。同時,此項臨床試驗的次要療效指標將包含精神狀態檢查簡表(MMSC)得分、神經精神問卷(NPI)得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CS)得分。
傑弗裡•庫明斯說:「相較於中國開展的3期臨床試驗,此次國際臨床試驗設計將雙盲試驗周期從9個月延長到了12個月,進一步驗證九期一對於患者認知功能改善的藥效持續性。九期一國際臨床試驗還將獲取血液Aβ水平、血液磷酸化Tau蛋白等生物標誌物結果,旨在研究九期一對腸道微生物組的影響,並探索該藥物對於改變疾病病程的潛力。」
據了解,繼九期一國內3期臨床試驗後,其國際臨床試驗繼續聘請艾昆緯公司(IQVIA,原昆泰)負責項目管理,MedAvante公司負責認知量表等療效指標收集評估,Q2sloution公司負責生物標誌物分析,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52周雙盲期研究計劃在2025年全部完成,將於之後開展歐美地區的新藥註冊上市工作。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發布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產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1.52億。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目前,中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超過4000萬人,比加拿大的總人口還要多。國內首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91.52%患者期待更有效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
2019年12月29日,經過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後,九期一正式上市,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幫助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據了解,九期一是「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的成果之一,於2019年12月29日正式在中國國內上市,並於今年4月,被FDA批准開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
「2016年以來,在政策、科技發展、資本市場等多方推動下,我國生物醫藥行業迅速發展,創新生態系統發生巨變,本土醫藥創新活力得到激發,上市新藥數量快速增長。」中科院院士、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表示,從2008年「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正式實施以來,到2018年,我國共有41個1類新藥研發上市,其中有10個都是2018年上市的,到2019年,國產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的數量又增加到12個。
(文中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編輯:宋慈(實習)
審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