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大流行影響,這項阿爾茨海默病大型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2020-11-03 採藥的小菇涼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臨床研究招募患者一直頗具挑戰,尤其是更易感染COVID-19的長者。但這項在大流行期間啟動的大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卻沒受大流行影響,進展四平八穩,訣竅何在?

臨床研究是COVID-19大流行中最早受到影響的開發環節之一。在全球出現COVID-19病例後,由於擔心臨床試驗參與者會被感染,數以千計的與COVID-19無關的臨床試驗被迫暫停或取消。但現在,一些研究機構正在尋求不受冠狀病毒影響繼續推進臨床試驗的適用方法。

「他們中的大多數,真心希望我們繼續前行」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記憶損害與神經疾病研究所所長Joshua Grill博士就是這些砥礪前行的親力親為者中的一位。他表示,這確實是一場艱難的戰鬥,但必須找到前行的方法。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記憶損害與神經疾病研究所所長Joshua Grill博士(圖片來源:UCI官網)

今年7月,當COVID-19病例在全美範圍內激增時,Grill博士正在努力啟動一項研究,對這一挑戰有切身體會。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與其它幾十家研究中心剛開始招募AHEAD研究參與者,這是一項全球性工作,目的是檢測一種在研藥物是否能減緩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早期大腦變化。

Grill博士還參與指導由美國國家衰老研究所資助的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聯盟的招募工作。即便沒有遭遇COVID-19大流行,找到願意並有能力參與這類研究的患者,也並不容易。「我們要求參與者做很多事情,包括參加需要多次診視的長期研究。在即將開展的研究中,在研藥物或安慰劑需要靜脈注射。」Grill博士表示。這項臨床試驗參與者將接受安慰劑或衛材公司(Eisai)生產的BAN2401藥物。這種藥物旨在降低澱粉樣蛋白的水平。澱粉樣蛋白是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質。參與研究者還將接受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描,以測量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變化。

圖片來源:123RF

研究者深知,對於臨床試驗參與者來講,每次就診都意味著可能接觸到冠狀病毒。Grill博士認為,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些參與者已經是耄耋之年。所以,像大多數研究中心一樣,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實施了一系列安全措施。醫務人員要做仔細的日常篩查,將就診患者隔開足夠的空間,額外清潔檢查室,同時規範個人防護。「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將這種風險盡力降低到一定程度,著力推動這些研究前行,我們迫切需要這樣做。」Grill博士表示。到目前為止,這些措施發揮了作用。參與者沒有被感染,他們註冊登記參與了臨床試驗。「我受到參與這些研究者的全面鼓舞,他們中的大多數,真心希望我們繼續前行。」

深入社區,觸達潛在參與者

當然,有些參與者退出了,他們認為感染風險太大。在非洲裔和拉丁裔社區的招聘也變得困難,這些社區受到COVID-19的衝擊尤其嚴重。

在芝加哥Rush阿爾茨海默病中心負責社區支持的社會心理學家Crystal Glover女士認為,這些社區對COVID-19的恐懼在大流行早期就很明顯。她說:「他們聽說我們那裡有正在接受COVID治療的患者,就表示不願意來我們的機構。」因此,Glover女士一直專注於解決問題,為其他中心的招聘工作提供建議,包括那些參與了AHEAD研究的中心。

她的想法很直白,「如果我們現在希望招到參與者,就需要與有關社區深入交流。」

圖片來源:123RF

對於Rush阿爾茨海默病中心而言,這意味著在要求參與研究之前,先向少數族裔社區提供支持和服務。這些支持與服務包括議事堂,個人防護設備推廣,還有關於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送餐、食品捐助網絡研討會。在恐懼情緒變得高漲時,研究者還需要解釋為什麼一項特定的研究對特定的社區很重要。「我們知道,這些老年慢性病對非洲裔與西班牙裔的影響,比歐洲裔要高。」 Glover女士就此切入話題。然後她繼續解釋為什麼這是相關的,這些疾病不僅與潛在患者有關,還與其家庭和未來幾代人有關。

Rush中心還嘗試了一些新的推介策略,能夠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觸達少數族裔社區。其中之一是在女性和有色人種擁有的、為員工服務的自助洗衣店舉辦健康活動。Glover女士表示,參加聚會者可以在一個嚴格保持社交疏離的地方免費洗衣,同時了解一些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相關知識。

Grill博士認為,這些工作對現在開展的試驗很關鍵。「我們希望,COVID-19大流行在一年之後就會過去;卻沒有任何人希望,大流行之後,阿爾茨海默病會變得更加嚴重。」(藥明康德)

為促進新藥的上市,也為更多患者提供新藥試驗的機會,目前三甲醫院開展新藥臨床研究。新藥的試用常選擇那些常規藥物治療失敗或有效後病變又進展的病人,或一些目前藥物治療效果較差的病種。如果患者願意參加新藥研究並通過篩選符合條件,將為患者免費提供臨床研究藥物,同時可以獲得與研究相關的免費治療及檢查。點擊左下方「了解更多」登記,會有醫學人員致電了解您的具體病情和治療情況。

相關焦點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國獲批Ⅲ期臨床試驗,去年已在國內上市!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4月3日批准了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在美國開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申請。2019年11月2日,「九期一®」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上市,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並於12月29日正式在中國國內上市。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傳來消息,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新華社紐約11月5日電(記者劉亞南)美國專家日前表示,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第一例患者篩選目前已順利完成。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4日至7日在線召開。開幕當天,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教授、甘露特鈉膠囊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方案主導設計者兼首席科學家傑弗裡·卡明斯在會議上發言表示,甘露特鈉膠囊已在位於美國紐約州錫拉丘茲市的克拉裡蒂臨床研究中心順利完成第一例患者篩查。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患者入組
    ,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順利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這意味著九期一已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國外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有望用上來自中國的原研新藥。
  • 還記得「起死回生」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試驗嗎?今天渤健向FDA提交...
    Aducanumab臨床開發計劃包括兩項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EMERGE和ENGAGE,入組因阿爾茨海默病而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患者以及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評分為24-30的輕度阿爾茨海默病痴呆症患者。
  • 通過光譜X射線技術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
    一項研究表明,通過一種無創的新型X射線技術可以估計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多少從而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情況。該小組的直接目標是開發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來快速測量大腦中澱粉樣斑塊的數量,這已經被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相對應。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入組啟動
    新民晚報訊(記者郜陽)記者獲悉,在美國東部時間4日舉行的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上,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海高新技術創新成果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順利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這意味著九期一已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有望用上來自中國的原研新藥。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新完成的掃描是所謂的無症狀阿爾茨海默氏症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或簡稱 A4)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旨在發現和治療記憶力衰退開始前的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試驗。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
  • 阿爾茨海默病原研新藥九期一正式啟動國際臨床試驗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在正舉行的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期間,綠谷製藥披露,公司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並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完成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
  • 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的預後血液檢測
    研究於2020年12月24日發表在《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最新影響因子:6.116)雜誌上在這項研究中,波鴻蛋白質診斷中心(Center for Protein
  • 利用幹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這種操作細胞的新技術的潛在應用可能有助於治癒帕金森病患者。患者的皮膚細胞可以使用現有技術轉化為幹細胞。這種新技術可以幫助增值體外新轉化的幹細胞--在實驗室中--然後在移植前將其分化為多巴胺生成神經元。2.首個臨床試驗!
  • 禮來阿爾茨海默病抗體療法達到2期臨床主要終點
    眾所周知,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不但對患者本身,而且對他們的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都有相當嚴重和深遠的負面影響。我們離開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有效療法還有多遠?今天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結合公開資料,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Donanemab的臨床試驗結果我們先來看一看donanemab在2期臨床試驗中的表現,這項2期臨床試驗總計入組了272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 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突變會導致神經元阻塞
    原創 Ian Le Guillou 阿爾茨海默病目前對阿爾茨海默病有效治療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β-澱粉樣蛋白肽的聚集物上,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然而,抑制β-澱粉樣蛋白的一種叫做BACE1(β-分泌酶)的努力已經導致了幾個3期臨床試驗失敗了。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已啟動國際Ⅲ期臨床患者入組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的最新消息說,中國原創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已順利完成其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
  • 腦血流受損讓阿爾茨海默病雪上加霜
    :6.074)上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USC)凱克醫學院(Keck School of Medicine)Mark和Mary Stevens神經影像與信息學研究所(INI)神經病學副教授,該研究的資深作者Judy Pa博士說:「這項研究證實,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過程中,我們應該仔細考慮血管健康和相關的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吸菸和缺乏身體活動
  • RNA測序數據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RNA測序數據確定了阿爾茨海默病(AD)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這項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AD的發病機制,並為開發新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法鋪平道路。
  • 炎症反應與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的聯繫
    《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研究論文。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李月明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參與先天免疫反應的蛋白質,能夠影響阿爾茨海默病關鍵病理蛋白——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該機構的新聞稿也指出,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免疫反應能促進產生這種關鍵病理蛋白。
  • 我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再迎進展:完成全球首例患者篩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北京時間11月5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傳來消息,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海高新技術創新成果綠谷製藥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順利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有條件批准」引爭議:三問「九期一」
    經濟日報1月14日消息,2019年11月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九期一」作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國家I類新藥上市後,有輿論發出質疑,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在全球各大製藥公司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均告失敗、全世界17年來無新藥獲批的背景下,國家藥監局為何要「有條件批准」?該藥作用機制是否「靠譜」?臨床時間是否太短?
  •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雙朊病毒病
    在這項新研究中,他們將這項技術應用於100多名死於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的屍檢腦組織,這些人死於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資料庫。「A-β和Tau朊病毒活性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長壽有關這項新研究最顯著的發現可能是發現自我繁殖的朊蛋白形式的tau和A-β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最具傳染性,這些患者在遺傳,遺傳驅動的疾病形式中年輕時死亡,但在較高年齡死亡的患者中更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