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光譜X射線技術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

2021-01-08 澎湃新聞
通過光譜X射線技術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

2020-12-30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Medical Xpress 阿爾茨海默病

一項研究表明,通過一種無創的新型X射線技術可以估計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多少從而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情況。

《Medical Xpress》12月24日消息

馬裡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UMD)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研究人員正在共同開發一種基於X射線的新技術,該技術有可能在臨床前階段加深對阿爾茨海默病的了解。該小組的直接目標是開發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來快速測量大腦中澱粉樣斑塊的數量,這已經被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相對應。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

研究於11月25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最新影響因子:3.998)雜誌上

在健康的人腦中,數以億計的稱為神經元的特殊細胞通過電和化學信號相互傳遞信息,從而協調人體的幾乎所有功能。阿爾茨海默病會破壞這些溝通渠道,導致功能喪失和細胞死亡。這些破壞通常首先發生在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區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還會影響控制語言、推理、溝通、活動能力和其他生活必需功能的區域。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將大腦中蛋白質碎片(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與阿爾茨海默病聯繫起來。儘管仍然有很多問題圍繞著究竟是什麼導致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形成斑塊,但有效測量這種堆積的能力可能為患者的疾病進展和治療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馬裡蘭大學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使用光譜X射線技術來捕獲大腦深處β-澱粉樣蛋白聚集物的相干X線散射特徵,而不需要注射顯影劑,」Fischell生物工程系(BIOE)兼職教授Aldo Badano說,他是這篇《科學報告》論文的通訊作者。除了BIOE的任命,Badano還擔任了FDA科學與工程實驗室辦公室(OSEL)的設備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的成像、診斷和軟體可靠性部門的副主任。

當前測量這種澱粉樣蛋白負荷的方法面臨重大缺陷。阿爾茨海默病中澱粉樣蛋白負荷的研究僅限於事後分析,或者它們需要使用資源密集型PET或MRI掃描,而這些掃描需要注射放射性示蹤劑或造影劑。另外,當前用於研究體內澱粉樣蛋白負荷的方法缺乏以足夠高的特異性和解析度遞送圖像以完全了解疾病進展的能力。

認識到這一點,Badano與BIOE校友Eshan Dahal博士以及一支UMD和FDA研究人員團隊共同開發了一種新技術,該技術利用小角X射線散射(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來估計澱粉樣蛋白的負荷。

該團隊利用SAXS能夠根據其散射模式識別分子結構。儘管SAXS通常僅限於薄樣品的研究,但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方法來應用多色X射線束和二維光譜檢測器來克服SAXS的樣品厚度限制。

早期測試表明,他們的技術(稱為光譜SAXS)可用於有效且無創地檢測長達5釐米厚的物體和小鼠模型中的嵌入式目標,而無需使用造影劑。他們的長期希望是,有一天臨床醫生將使用這種技術,只需在辦公室進行幾分鐘的腦部掃描,就可評估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Eshan Dahal表示:「有了這種光譜SAXS技術,我們的目標是在估計活體動物澱粉樣蛋白負荷方面實現組織學分級的準確性,所有這些都在幾分鐘內完成,而且不需要使用造影劑,我們通過研究一個成熟的具有澱粉樣病變的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在5分鐘內研究了大腦中的每個研究位置,而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樣品製備或注射造影劑。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可能有機會在臨床前和臨床環境中擴展這種方法,以評估澱粉樣蛋白負荷或任何感興趣的蛋白質聚集物。」

參考文獻

Source:University of Maryland

Researchers aim to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Reference:

Dahal, E., Ghammraoui, B., Ye, M. et al. Label-free X-ray estimation of brain amyloid burden. Sci Rep 10, 20505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77554-5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技術與應用新進展」網絡研討會通知
    為積極推動X射線螢光光譜的快速發展,展示X射線螢光光譜最新技術及應用,由儀器信息網與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聯合舉辦的"X射線螢光分析技術與應用新進展」網絡研討會將於8月7日舉行。此次網絡會議為參會者提供一個突破時間地域限制的免費學習、交流平臺,讓大家足不出戶便能聆聽到精彩報告。
  • 科技:什麼是X射線光譜?
    導語:X射線光譜法是一種檢測和測量光子或光粒子的技術,其具有電磁光譜的X射線部分中的波長。它用於幫助科學家了解物體的化學和元素屬性。有許多不同的X射線光譜學方法被用於許多科學和技術學科,包括考古學,天文學和工程學。
  • 布魯克核磁、X射線、紅外光譜產品最新技術進展——BCEIA 2011視頻...
    為讓廣大網友及儀器用戶深入了解BCEIA 2011儀器新品動態,儀器信息網特別開展了以「盤點行業新品 聚焦最新技術」為主題大型視頻採訪活動,力爭將科學儀器行業最新創新產品、最新技術進展及最具有代表性應用解決方案直觀地呈現給業內人士。以下是儀器信息網編輯採訪布魯克儀器公司謝華、單海平、王霆等資深工程師的視頻。
  • 我們所用過的奧林巴斯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
    帶大家了解一下一種儀器設備:奧林巴斯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XRF) 圖為:奧林巴斯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XRF)   不同元素髮出的特徵X射線能量和波長各不相同,因此通過對X射線的能量或者波長的測量即可知道它是何種元素髮出的
  • 天空中的條形碼:新增12000條x射線光譜線目錄!
    天空中的x射線源放射出「條形碼」,能揭示了它們的特性。這些條形碼由源頻譜內的窄峰和窄谷組成。衛星XMM-Newton上的RGS儀器就是用來尋找這些光譜線。RGS儀器是在SRON的監督下建造,它記錄了最亮光源的光譜。這些光譜的解析度約為1 / 6000納米,可能相當複雜,而且分析非常耗時。然而,天文學家需要一個譜線目錄來解釋宇宙中的某些現象。例如,天文學家想知道在同一天體的光譜中,x射線線和紫外線線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 腦血流受損讓阿爾茨海默病雪上加霜
    一項新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發現,大腦中受損的血流與tau蛋白纏結的形成有關研究人員想了解大腦中受限的血流與阿爾茨海默病特有的tau蛋白堆積之間的關係。為此,研究小組在兩組受試者中檢查了MRI和PET圖像以及腦脊液:認知正常的個體和處於痴呆各個階段的個體,包括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Pa和她的同事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腦區,血管功能障礙和tau病理學之間有強烈重疊的區域,會有更糟糕的認知症狀。
  • 阿爾茨海默病亞型或與tau蛋白的不同修飾有關
    華山醫院科研團隊牽頭制定了全球首個阿爾茲海默病循證預防國際指南,提出了21條防治推薦。各大媒體已做了大量相關報導,不再贅述。現在讓我們放眼海外,了解科研前沿還有哪些進展。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可能影響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表現和疾病進展速度的生物學原因。該研究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 克服大流行影響,這項阿爾茨海默病大型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但這項在大流行期間啟動的大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卻沒受大流行影響,進展四平八穩,訣竅何在?臨床研究是COVID-19大流行中最早受到影響的開發環節之一。在全球出現COVID-19病例後,由於擔心臨床試驗參與者會被感染,數以千計的與COVID-19無關的臨床試驗被迫暫停或取消。
  • 科學家開發新技術,在腦脊液中追蹤引發阿爾茨海默病的「罪魁禍首」
    為了儘可能早地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科學家們正在通過人體廣泛搜索這種疾病的蛛絲馬跡。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個團隊已經嘗試用一種新技術檢測腦脊液的生物標誌物,這可能導致早期診斷和更有效的治療。通過分析血液中的疾病早期生物標誌物,血液檢測已經成為一種很有前景的方法。在過去的幾年中,一些令人振奮的技術顯示出很高的準確性。這些類型的測試搜索稱為tau和澱粉樣蛋白,這兩者都牽連在大腦中的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的蛋白質的跡象。
  • 俄「光譜-RG」太空望遠鏡繪製出「全天空x射線圖像」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利用德國eROSITA望遠鏡的俄羅斯「光譜-RG」X射線太空天文臺繪製出世界上最好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 CC BY-SA 3.0 / PLINE / SPEKTR-RG RUSSIAN X-RAY SPACE TELESCOPE「光譜-RG」太空天文臺於2019年7月發射升空,10月底飛抵距離地球150萬公裡的工作位置。消息指出:「『光譜-RG』太空天文臺衛星完成首次太空掃描,藉助eROSITA望遠鏡,繪製出一張新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
  • 17年XRF技術專家:談x射線螢光光譜與技術發展歷程
    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原子發射光譜、X射線螢光光譜、能譜分析、等離子體發射光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有機元素分析等。其中,X射線螢光光譜技術(XRF),因其非破壞性、快速和廉價分析等特點,工程、品質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那麼XRF廣泛應用性背後的原理如何?
  • Mayo Clinic:3D腦模型揭露阿爾茨海默病遺傳真相
    Mayo Clinic一項研究發現,通過構建大腦類器官的3D模型(「培養皿中的微腦」)來模仿人類大腦結構,為探索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學提供了新的科學策略。這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發現,微腦(一種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衍生的腦器官樣體3D模型系統)提供了一種測試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遺傳風險因素的新方法。
  • 《能量色散X光射線螢光光譜儀計量校準規範》通過審定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能量色散X光射線螢光光譜儀計量校準規範》通過審定 2014-11-12 14:17:25 來源: 閱讀: 次 《能量色散X光射線螢光光譜儀計量校準規範》通過審定9月27日,福建省計量院《能量色散X射線螢光光譜儀校準規範》通過審定。
  • 【測試方法】X射線螢光光譜介紹(XRF)
    1.儀器品牌、型號:XRF-1800 X射線螢光光譜儀2.主要技術指標:X射線管:4KW薄窗口、Rh靶、端窗型;最大功率:60KV、140mA;分析元素圍:Be-U;分析濃度範圍:ppm - 100%;測角儀:θ、2θ獨立驅動方式;掃描角度(2θ):SC:0-118 °,
  •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2020-03-1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傳統的分析方法,如x射線螢光、火花誘發擊穿光譜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等,雖然可以實現較高的靈敏度和準確度,但是由於其自身因素不能滿足生產現場、實時、快速分析的需求。LIBS技術無需樣品預處理、多元素分析、遠程原位分析等獨特優勢而備受關注。
  • 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的預後血液檢測
    波鴻魯爾大學官網2021年1月6日消息一個德國和荷蘭的研究小組通過血液測試,預測了那些還沒有被診斷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但認為自己認知能力受損(主觀認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d
  • 基因解讀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隱蔽 早期診斷難  近年來,阿爾茨海默病(AD)越來越被公眾所熟知,當身邊有老年人出現忘事多、算數越來越差、生活慢慢不能自理時,就很可能需要篩查一下阿爾茨海默病了。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體檢中心、特診中心主任陳慶瑜教授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變性疾病,表現為認知功能(記憶力、計算力、視空間等)下降,並伴有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漸喪失,晚期甚至會出現精神行為異常等。  《2015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指出,全球約有4680萬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平均每3秒鐘就有1例新發患者,預計2050年全球患者將突破1億3150萬人。
  • RNA測序數據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RNA測序數據確定了阿爾茨海默病(AD)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這項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AD的發病機制,並為開發新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法鋪平道路。
  • 發病到離世平均僅7年,一圖了解阿爾茨海默病!專訪頂尖研究學者...
    據國外數據統計,阿爾茨海默病從確診到病逝,平均病程時間是7年左右。當然,這個也和後期的治療和照護有很大關係,如果後期照護得好一點,可能會發展得慢一點,如果不重視任其發展,就會進展得很快。但不管怎樣,它本身的病程還是不受幹預地往下走,無法停止和逆轉。 三四十歲時怎麼才能知道退休後會不會得老年痴呆?
  •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雙朊病毒病
    根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項研究,兩種對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學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質起著朊蛋白的作用 - 畸形蛋白通過迫使正常蛋白質採用相同的錯誤摺疊形狀在感染組織中傳播。阿爾茨海默病目前的定義是基於大腦中有毒蛋白質聚集的存在,稱為澱粉樣蛋白斑和tau纏結,伴有認知衰退和痴呆。但是通過清除這些惰性蛋白來治療疾病的嘗試並未成功。新的證據表明活躍的A-β和tau朊病毒可以驅動這種疾病 - 發表於2019年5月1日的「科學轉化醫學」- 可以引導研究人員探索直接關注朊病毒的新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