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和改善阿爾茲海默病成為了國內外醫學界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難題。華山醫院科研團隊牽頭制定了全球首個阿爾茲海默病循證預防國際指南,提出了21條防治推薦。各大媒體已做了大量相關報導,不再贅述。現在讓我們放眼海外,了解科研前沿還有哪些進展。
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可能影響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表現和疾病進展速度的生物學原因。該研究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此前已有研究顯示,患者大腦中的tau蛋白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但同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發病年齡、記憶力下降速度等臨床表現上有很大的差異,目前研究人員還不能確定造成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這種臨床表現差異的原因。於是,美國麻省總醫院團隊對tau蛋白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是一種在大腦神經原纖維纏結中發現的蛋白,也是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重要生物標誌物。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發展過程中,tau蛋白會發生包括磷酸化等各種修飾。研究人員發現,tau蛋白不同形式的磷酸化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具有不同亞型的原因。
該研究的對象為32名確診年齡和疾病進展速度都存在顯著差異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美國麻省總醫院團隊採用了生物學活性測定和質譜技術詳細分析了這些患者大腦內tau蛋白的分子特徵,包括不同種類型的tau蛋白水平、tau蛋白的聚集能力、tau蛋白特定的轉錄後修飾等。他們發現,磷酸化tau蛋白寡聚體的變化非常顯著,這種變化意味著tau蛋白在大腦中更高程度的擴散和更嚴重的疾病症狀。同時,不同的tau蛋白修飾可能會影響阿爾茨海默病嚴重程度和進展速度。更重要的是,這些特定的分子特徵使得抗體可對tau蛋白進行可變識別。研究人員目前正在考慮通過靶向調節tau蛋白,利用抗體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該研究高級作者,美國麻省總醫院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Hyman博士推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進展有不同的分子驅動因素,每個患者都他們自己的一套分子驅動因素。這與癌症治療的情況類似,比如肺癌或乳腺癌有幾種亞型,治療方法則取決於患者腫瘤中的特定分子驅動因素。
(潘嘉毅)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