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破解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奧秘,但是目前不論是診斷還是治療,人類的研究幾乎沒有實質性進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人指出,這或許是因為我們錯誤地將其視為一種單一疾病。
目前,阿爾茨海默氏病(AD)實際上僅分為兩種類型,即早發性阿爾茨海默氏病或晚發性阿爾茨海默氏病,具體取決於開始出現症狀的階段。
但是,一項始於2018年的大規模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氏病應該被視為六種截然不同的疾病。
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解決為什麼提前診斷和治療該疾病如此困難的難題。
作者發現,我們目前用於藥物研究的小鼠模型符合AD的一個特定子集,但不是所有亞型都同時匹配。
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部分解釋了為什麼在特定小鼠模型中成功的絕大多數藥物不能與所有AD亞型的普遍人類試驗相一致」。
因此,作者總結稱「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分型是針對這種毀滅性疾病的精確醫學的關鍵一步。」
傳統上,阿爾茨海默病被認為是以澱粉樣β斑塊(Aβ)的團塊以及死後腦活檢中發現的tau蛋白纏結(NFTs)為特徵的。
這兩種標記物都已成為這種疾病的代名詞,但近年來,關於這兩種物質對大腦實際影響的主要假設受到了質疑。
一般來說,β-澱粉樣蛋白和NFT的積累被認為會導致神經元和突觸丟失,這主要發生在大腦皮層和海馬體內。接下來是進一步的退化,包括炎症和神經細胞保護塗層的退化,這導致我們大腦中的信號傳遞變慢。
然而,奇怪的是,最近的證據顯示,多達三分之一的臨床確診患者在死後活檢中並沒有Aβ斑塊。此外,許多在死亡時發現有斑塊的人在生活中沒有表現出認知障礙。
在一些人群中,Aβ斑塊並不是早期觸發AD病症的因素。相反,有的患者是出現症狀之後才出現Aβ斑塊。
另一方面,最近的證據表明tau蛋白從最早期就存在。
鑑於所有這些研究,很可能還存在特定的AD亞型,我們只是還沒有將其完全區分。
為此,研究人員分析了1500多個死後腦組織樣本,以區分各種AD病例之間的差異。
利用RNA測序,研究人員確定了AD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它們對應於不同的失調途徑,包括對tau介導的神經變性的易感性;澱粉樣β神經炎症;突觸信號;免疫活性;線粒體組織和髓鞘形成。
所有亞型都與年齡和疾病嚴重程度無關。它們的分子特徵也存在於大腦的所有區域,尤其是海馬體。而海馬體在很大程度上與形成新的記憶有關。
此外,Aβ和tau蛋白不能完全解釋不同的亞型,這表明認知障礙「既不依賴於也不完全依賴於」它們在大腦中的積累。
事實上,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AD病例具有這些「典型」表現的一致特徵。其餘的病例顯示了分子內相反形式的基因調節,這導致了多種腦通路和細胞類型的複雜變化。
將結果與目前的小鼠模型進行比較,團隊發現了嚴重不匹配。
臨床研究中使用的大多數小鼠模型都是基於AD「典型」症狀,這僅涵蓋了本研究中三分之一的病例。
這意味著在小鼠身上測試的治療方法可能不適用於所有的病人。
研究人員表示,「鑑於許多亞型特異性關鍵調節因子在某些AD亞型中具有相反的方向,減少一種亞型AD症狀的藥物也可能加劇另一種亞型的症狀。」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為確定用於AD早期預測的更有效的生物標記物,研究AD的病因機制,開發用於AD的下一代療法並設計更有效和針對性的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newatlas.com/science/alzheimers-brain-tissue-study-three-disease-subtypes/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tudy-splits-alzheimer-s-into-three-subtypes-and-it-might-help-us-treat-it-better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