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阿爾茨海默症或許並非單一疾病,科學家發現其分屬6種亞型

2021-01-11 前瞻網

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破解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奧秘,但是目前不論是診斷還是治療,人類的研究幾乎沒有實質性進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人指出,這或許是因為我們錯誤地將其視為一種單一疾病。

目前,阿爾茨海默氏病(AD)實際上僅分為兩種類型,即早發性阿爾茨海默氏病或晚發性阿爾茨海默氏病,具體取決於開始出現症狀的階段。

但是,一項始於2018年的大規模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氏病應該被視為六種截然不同的疾病。

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解決為什麼提前診斷和治療該疾病如此困難的難題。

作者發現,我們目前用於藥物研究的小鼠模型符合AD的一個特定子集,但不是所有亞型都同時匹配。

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部分解釋了為什麼在特定小鼠模型中成功的絕大多數藥物不能與所有AD亞型的普遍人類試驗相一致」。

因此,作者總結稱「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分型是針對這種毀滅性疾病的精確醫學的關鍵一步。」

傳統上,阿爾茨海默病被認為是以澱粉樣β斑塊(Aβ)的團塊以及死後腦活檢中發現的tau蛋白纏結(NFTs)為特徵的。

這兩種標記物都已成為這種疾病的代名詞,但近年來,關於這兩種物質對大腦實際影響的主要假設受到了質疑。

一般來說,β-澱粉樣蛋白和NFT的積累被認為會導致神經元和突觸丟失,這主要發生在大腦皮層和海馬體內。接下來是進一步的退化,包括炎症和神經細胞保護塗層的退化,這導致我們大腦中的信號傳遞變慢。

然而,奇怪的是,最近的證據顯示,多達三分之一的臨床確診患者在死後活檢中並沒有Aβ斑塊。此外,許多在死亡時發現有斑塊的人在生活中沒有表現出認知障礙。

在一些人群中,Aβ斑塊並不是早期觸發AD病症的因素。相反,有的患者是出現症狀之後才出現Aβ斑塊。

另一方面,最近的證據表明tau蛋白從最早期就存在。

鑑於所有這些研究,很可能還存在特定的AD亞型,我們只是還沒有將其完全區分。

為此,研究人員分析了1500多個死後腦組織樣本,以區分各種AD病例之間的差異。

利用RNA測序,研究人員確定了AD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它們對應於不同的失調途徑,包括對tau介導的神經變性的易感性;澱粉樣β神經炎症;突觸信號;免疫活性;線粒體組織和髓鞘形成。

所有亞型都與年齡和疾病嚴重程度無關。它們的分子特徵也存在於大腦的所有區域,尤其是海馬體。而海馬體在很大程度上與形成新的記憶有關。

此外,Aβ和tau蛋白不能完全解釋不同的亞型,這表明認知障礙「既不依賴於也不完全依賴於」它們在大腦中的積累。

事實上,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AD病例具有這些「典型」表現的一致特徵。其餘的病例顯示了分子內相反形式的基因調節,這導致了多種腦通路和細胞類型的複雜變化。

將結果與目前的小鼠模型進行比較,團隊發現了嚴重不匹配。

臨床研究中使用的大多數小鼠模型都是基於AD「典型」症狀,這僅涵蓋了本研究中三分之一的病例。

這意味著在小鼠身上測試的治療方法可能不適用於所有的病人。

研究人員表示,「鑑於許多亞型特異性關鍵調節因子在某些AD亞型中具有相反的方向,減少一種亞型AD症狀的藥物也可能加劇另一種亞型的症狀。」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為確定用於AD早期預測的更有效的生物標記物,研究AD的病因機制,開發用於AD的下一代療法並設計更有效和針對性的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newatlas.com/science/alzheimers-brain-tissue-study-three-disease-subtypes/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tudy-splits-alzheimer-s-into-three-subtypes-and-it-might-help-us-treat-it-better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上的新進展!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癌症有很多亞型,而針對不同亞型的癌症有著不同的治療手段,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分享給大家!研究人員使用一致類聚法將這些遺傳因素進行整合,發現了5種DLBCL亞型,包括一種過去未曾發現的濾泡外/邊緣帶起源的低風險ABC-DLBCLs、兩種治療結果不同靶標改變的不同的GCB-DBCLs以及一種TP53雙等位基因失活、CDKN2A缺失和相關基因組不穩定的非依賴性亞型。這些新發現的亞群的遺傳學特點、突變信號及發現的突變的空間順序為DLBCL病理學提供了新的見解。
  • 日本研究人員宣布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良方」
    據《日本時報》網站11月22日報導,這一發現同日發表在美國《細胞報告》雜誌網站上,科學家們相信其研究成果讓他們向最終找到一種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藥物邁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該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錫達斯-賽奈醫療中心神經外科醫生馬亞·科洛紐-阿馬維說:「這些發現表明,視網膜可以成為診斷阿爾茨海默症的可靠信息來源。」科洛紐-阿馬維說:「分析視網膜的主要優勢之一是其具有可重複性。這讓我們能監視病人和他們疾病的發展狀況。」
  • 科學家們發現四種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亞型 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
    2020年8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MBO Journal上題為「Stromal cell diversity associated with immune evasion in huma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雪梨加文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四種新型亞型
  • 新研究揭示前驅糖尿病可分為6種不同的亞型
    2021年1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所有的前驅糖尿病(prediabetes,也稱糖尿病前期)都是不一樣的:在處於2型糖尿病初期階段的人中,有6種明顯可區分的亞型,這些亞型在疾病的發展、糖尿病風險和繼發性疾病的發展上都有所不同。
  • 研究發現新巨噬細胞亞型
    研究發現新巨噬細胞亞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19:59:53 比利時根特大學Charlotte L. Scott課題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2020-11-26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研新發現:線粒體疾病最新研究進展!
    圖片來源:Molecular Cell雜誌2017年1月,科學家們發現線粒體中發現遺傳疾病根源,引起一系列相關疾病的基因變異背後的機制。研究人員表示,常見缺失並不會發生在細胞核內的基因,根據他們的最新研究,這種情況會發生在線粒體DNA上。
  •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科技日報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衰老》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症痴呆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
  • 人類並非單一生命體
    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皮特·克拉米爾(Peter Kramer)表示:「人類並非單一生命體,而是某種形式的『超個體』。在我們的身體內,大量人類或非人類的個體正在相互鬥爭,以爭奪對我們的控制權。」通過與另外一位學者帕奧拉·布雷杉(Paola Bressan)的合作,克拉米爾近日在《心理科學觀點》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呼籲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一同來對這種情況對我們行為產生的影響開展研究。
  • 機器學習模型發現由於刺突蛋白突變 6種新冠病毒亞型中有5種更具傳染性
    研究人員分析了刺突蛋白(一種主要負責促進感染的蛋白質)的突變,發現目前已知的六種病毒亞型中有五種更具傳染性。與任何病毒一樣,許多突變最終都是良性的,對感染患者幾乎沒有風險。有些突變甚至會降低傳染性。但是一些突變會導致一種更具傳染性的病毒。Wei和他的團隊已經研究和分析了幾個月的突變模式和位置,跟蹤1月份捕獲的官方病毒基因組樣本的變化。
  • 阿爾茨海默症研究突破
    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目前,痴呆症的相關成本為每年1兆美元,到2030年將增加一倍。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神經元中發現了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新機制。
  • 科學家們在囊性纖維化疾病研究領域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囊性纖維化疾病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研究團隊用他們的測試來研究來自多個基因突變不同的囊性纖維化患者的細胞表面纖毛的運動,並將這些樣本與正常細胞進行比較。他們隨後測量了這些細胞對六種不同藥物治療的反應,包括目前尚未批准用於治療囊性纖維化的藥物。研究人員發現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不同,這表明對一個人有效的藥物可能對另一個人無效,即使每個人都攜帶相同的突變。
  • 「新發現」闢謠!南加州大學研究:魚類中的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與之相悖。南加州大學的一項小型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魚類中的ω-3脂肪酸(DHA)對大腦的影響較小,不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症。多年來,一個科學難題一直困擾著致力於對抗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阿爾茨海默症無法治癒。
  • 大腦果糖代謝可能引發阿爾茨海默症
    不幸的是,大腦中過量的果糖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院的科學家說。 「從本質上講,我們認為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現代疾病,它是由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引起的,果糖會破壞大腦代謝和神經功能。」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研究最近發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雜誌上。
  • 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發現孕期高脂肪飲食可防止後代患阿爾茨海默症
    近日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或可以預防孕婦後代罹患阿爾茨海默症。美國天普大學Lewis Katz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首次通過動物研究證實,母親在懷孕期間攝入大量脂肪可以防止後代大腦出現某些變化,而這些變化是遲發性阿爾茨海默症的特徵。
  • Nature子刊:基於靜息態腦電功能連接模式識別精神疾病亞型
    研究精神疾病神經生物學的傳統方法一直遵循這種診斷框架,通過病例對照研究,將所有確診的患者與健康人進行比較。這就造成了精神病學中許多神經科學研究的一大局限:將同一疾病標籤的患者視為一個單一群體。然而,精神疾病是一類在神經生物學和臨床表徵上均存在異質性的疾病;即相同診斷的患者之間存在神經生物學的內在異質性。
  • 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這一成果有助於科學家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症進展。目前,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症依然束手無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致病原因「缺位」,導致難以展開預防和「追蹤」。
  • 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壽命如何延長? 「能量工廠」線粒體藏答案
    國際阿爾茨海默症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超過47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而未來形勢還將更加嚴峻。而這一疾病的棘手之處在於,其發病分子機制及有效治療方法迄今依然知之甚少。阿爾茨海默症作為一種進程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科學界較為公認的一種主要特徵是β-澱粉蛋白在腦部聚集,眼下大量的試驗研究也正是主要集中在消除大腦中的β-澱粉蛋白聚集。
  • 科學家完成12種果蠅基因比較研究
    由一個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完成了12種相近果蠅的基因比較,該研究不僅為了解各種果蠅的進化鋪平了道路,還為探索基因組功能、幫助研究人員解開人類基因組秘密提供了有力工具。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STM重磅:確認tau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關鍵驅動因素!
    北京時間1月2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記憶與衰老中心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對病理性tau蛋白纏結的腦成像可以可靠地預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未來一年或更早出現腦萎縮的位置。相比之下,幾十年來一直是該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焦點的澱粉樣蛋白斑塊的位置,被發現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