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發現孕期高脂肪飲食可防止後代患阿爾茨海默症

2021-01-11 生物谷

 

 

眾所周知,高脂肪飲食會帶來健康風險,但對於準媽媽們來說,情況可能完全不同。近日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或可以預防孕婦後代罹患阿爾茨海默症。美國天普大學Lewis Katz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首次通過動物研究證實,母親在懷孕期間攝入大量脂肪可以防止後代大腦出現某些變化,而這些變化是遲發性阿爾茨海默症的特徵。

研究負責人、天普大學Lewis Katz醫學院阿爾茨海默症研究中心負責人、Scott Richards北極星阿爾茨海默症研究基金會主席、藥理學和微生物學系教授Domenico Praticò說:「我們知道,對於人類來說,如果一個人的母親在65歲後患上阿爾茨海默症,那麼他在相同年紀時罹患該疾病的風險就會上升。」

該現象背後一個顯而易見的解釋似乎是由母親傳給後代的遺傳因素,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基因可以解釋母親的阿爾茨海默症會遺傳給後代。這一事實表明,懷孕期間所採取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等環境因素,可能會顯著影響後代日後患此病的風險。

飲食作為一種風險因素尤其值得關注,特別是富含脂肪和膽固醇的飲食。先前有研究表明,年輕/成年小鼠攝入高脂肪會直接加劇大腦功能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最終可能導致阿爾茨海默症。

為了更好地理解母親患阿爾茨海默症與後代患病風險之間的獨特關係,Praticò博士團隊分析了雌性小鼠在懷孕期間的脂肪攝入情況。研究使用的是阿爾茨海默症小鼠模型。懷孕小鼠從妊娠期開始直到結束一直餵食高脂肪飲食。當後代出生時,母鼠恢復常規飲食,並在整個哺乳期都維持這種飲食模式。這些小鼠的後代終生採用相同的飲食模式。

當後代長到11個月大時,接受了行為測試,以評估其學習和記憶能力。Praticò博士說:「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在懷孕期間餵食高脂肪飲食母鼠的後代比餵食常規飲的在學習和記憶方面表現更好。」

他們觀察到這種改善與良好的突觸完整性相關。事實上,高脂肪飲食母鼠的後代與常規飲食的後代相比,突觸功能有明顯的改善。突觸是神經元相互連接並傳遞信息的地方,它在學習和記憶形成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與在懷孕期間餵養常規飲食的母鼠後代相比,餵養高脂肪飲食母鼠後代的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更少,這是一種在神經元中積累的異常蛋白質,它會導致神經細胞功能異常,並最終顯著地削弱記憶和學習能力。

當研究團隊開始尋找導致這種有益作用的潛在機制時,他們發現餵食高脂肪飲食母鼠的後代表現出三種與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重要基因水平降低,這三種基因分別是β-分泌酶、tau和病理性tau蛋白調節基因CDK5(細胞周期素依賴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研究團隊發現,這三種基因在小鼠發育早期就已經被關閉,因為高脂肪飲食增加了FOXP2(叉頭框P2基因,Forkhead box p2)蛋白質的活性。他們證實,FOXP2對這三種基因的抑制作用最終能防止後代的大腦功能衰退,並阻止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生。

Praticò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有效地預防阿爾茨海默症可能需要從懷孕期間做起。在這個特定的生命階段,飲食可能會對大腦健康產生嚴重但低估的長期影響。」(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PLoS Med:女性孕期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或與後代機體DNA的表觀遺傳學...
    2020年1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肥胖的孕婦或能通過改善飲食和更多的體育鍛鍊來幫助降低其後代所面臨的健康風險;相關研究調查了高糖對妊娠糖尿病女性的影響以及對嬰兒機體DNA的改變。
  • 高脂飲食帶來肥胖和抑鬱,影響自己和後代,消油膩要靠肉桂
    高脂飲食,在其中起了有關鍵作用。從科學角度看,高脂雖然也偶爾被用作減重的探索方案,比如模擬間斷禁食法。但是,總體而言,多數的研究結果,都將苗頭對準高脂飲食的危害。咱們來看幾個實例吧。2019年5月,格拉斯哥大學的團隊,報告研究結果。學者們採用脂質組學和轉錄組學方法,發現膳食脂肪酸可幹擾下丘腦中的信號通路,進而導致抑鬱的發生。同時發現,通過降低磷酸二酯酶的表達,可減輕由肥胖導致的抑鬱。
  • 杉寶解讀:一種NAD+前體可以改善高脂肪飲食的小鼠健康
    CD38是一種糖苷水解酶,通過其調節SIRT3活性的能力參與了NAD年齡相關的下降和線粒體功能損害。NAD有助於維持線粒體的健康,並且對組織健康至關重要,包括神經和心臟。有研究表明,膳食中添加NR(NAD前體)可以防止高脂飲食(HFD)誘導的小鼠肥胖,同時改善肝功能,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並且這些NAD前體有助於延長壽命和減少代謝疾病。
  • 多篇研究:多吃堅果可促進機體健康!
    doi:10.1186/s12916-016-0730-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MC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帝國理工學院和挪威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進行大量的分析研究發現,每天攝入至少20克堅果能夠降低個體患心臟病、癌症和其它疾病的風險。
  • 日本研究人員宣布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良方」
    英媒:新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或可通過輸血傳播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英媒稱,擔心阿爾茨海默症可能通過輸血和外科手術器械傳播的憂慮與日俱增,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證據。現在,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蛋白可能在共享供血系統的實驗鼠之間傳播,引起大腦退化。
  • 「新發現」闢謠!南加州大學研究:魚類中的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與之相悖。南加州大學的一項小型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魚類中的ω-3脂肪酸(DHA)對大腦的影響較小,不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症。多年來,一個科學難題一直困擾著致力於對抗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阿爾茨海默症無法治癒。
  • 吃8個星期高脂肪飲食也不見胖!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但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的研究中,吃8個星期高脂肪飲食的小鼠體重卻能不增加。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圖片來源:網絡12月5日,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這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了一種防止脂肪細胞變得更大(這一過程導致了體重增加和肥胖)的方法。
  • Mol Cell:父親的飲食或會影響精子的表觀遺傳修飾 進而影響後代...
    2020年4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父母攝入低蛋白或高脂肪飲食時,就可能會導致其成年子女機體發生代謝紊亂,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揭開了隱藏在這種現象背後的關鍵「選手」和分子事件。
  • 阿爾茨海默症研究突破
    》(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9),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人患上痴呆症。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目前,痴呆症的相關成本為每年1兆美元,到2030年將增加一倍。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神經元中發現了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新機制。
  • 5項研究盤點:宮內環境,後代肥胖和糖尿病
    孕前保持BMI正常很重要,然而需注意的是,這些研究大多是基於後代BMI測量,而不包括後代肥胖指標的測量。 孕期應保持適當的孕期體重增長,避免營養不良,吸菸,過多的游離糖攝入量(超過總能量攝入量10%)。 胎兒出生後2年內,應避免高蛋白飲食、添加糖和含糖飲食的攝入消耗,以及避免體重過度增加。
  • 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近日,有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名為Dlgap2的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為了研究與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遺傳機制。研究小組通過研究一大批遺傳多樣的小鼠的記憶和腦組織,發現Dlgap2基因的表達與小鼠記憶喪失的程度以及人類患阿爾茨海默症風險有關。該基因有助於促進神經系統神經元之間的交流。
  • 證實褪黑素讓高脂飲食小鼠吃不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帶領的湖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湖南農大)和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團隊發現,動物腸道微生物節律與宿主脂肪代謝密切相關,同時褪黑素對微生物節律以及脂肪代謝紊亂起到一定緩解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微系統》等雜誌。褪黑素是一種晝夜節律激素,它可以通過重新編程腸道菌群來改善宿主脂質代謝,腸道菌群也可以在明/暗循環中表現出節律性。
  • 杜敏教授團隊揭示母親孕期運動增強子代抵禦肥胖的機制
    mice》的研究論文,首次發現 母親孕期運動可增強出生後子代 Prdm16 啟動子 DNA 去甲基化,促進運動因子 apelin 分泌,進而增強褐色脂肪組織發育抵禦肥胖,即母親孕期運動,減少子代肥胖風險。
  • Cell:新研究發現caspase-2抑制劑有望治療脂肪肝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小鼠和人類臨床樣本,發現作為一種蛋白裂解酶,caspase-2是NASH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通過鑑定caspase-2的關鍵作用,他們認為這種酶的抑制劑可能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法來阻止導致NASH的致病進展,甚至可能逆轉這種疾病的早期症狀。
  • 高脂肪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模型中乳酸菌改善與肥胖相關的生物標誌物
    近日由Yosep Ji發表的一篇名為《高脂肪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模型中乳酸菌 CJLS03 改善與肥胖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指出乳酸菌LactobacillussakeiCJLS03 (從韓國泡菜分離)對肥胖相關生物標誌物有影響。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這表明,由葡萄糖誘發的結腸炎,可通過腸道微生物進行傳播。 「研究結果明確說明,我們真的要留意自己吃進去的食物了。」研究人員Zaki提醒到。 今年9月份,來自加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攝入大量的果糖,可能會通過破壞腸道屏障,引起脂肪肝。
  • 研究:生酮飲食和禁食對心力衰竭有著顯著影響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表明,生酮飲食可以幫助預防心力衰竭,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扭轉這種狀況。這項來自聖路易斯大學的研究發現,吃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對降低線粒體丙酮酸載體(MPC)表達的心力衰竭患者有著顯著影響。
  • Science:高脂肪飲食的危害!它減少抑制暴飲暴食的腦細胞的活性,從而導致肥胖發生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瑞典和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給小鼠餵食高脂肪飲食後,參與抑制暴飲暴食的某些腦細胞變得不那麼活躍了。
  • 腸道微生物組研究進展一覽
    通過他們的評論,作者發現,營養與腸道微生物組之間的雙向關係正在出現,這是因為有關微生物群如何利用和產生大量和微量營養素的研究越來越多。作者發現,研究主要集中在膳食纖維的益處上,膳食纖維可作為腸道菌群的燃料,並且還發現,相比之下,蛋白質可促進微生物蛋白質的代謝以及可能存在於腸道中的潛在有害副產物的積累,從而增加了患病風險。
  • Nature:低纖維飲食或使後代機體腸道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發生不可逆地...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工業化社會裡低纖維飲食引發機體腸道細菌不可逆的耗竭或將遺傳給後代,研究者利用小鼠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低纖維飲食不僅會降低哺乳動物機體中的複雜微生物生態系統,還會引發3代或4代人機體腸道中微生物生態多樣性的不可逆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