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2020-11-26 澎湃新聞

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2020-11-26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收錄於話題#最新研究136個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阿爾茨海默症(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記憶喪失與認知功能障礙是這種疾病的典型特徵。近日,有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名為Dlgap2的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為了研究與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遺傳機制。研究小組通過研究一大批遺傳多樣的小鼠的記憶和腦組織,發現Dlgap2基因的表達與小鼠記憶喪失的程度以及人類患阿爾茨海默症風險有關。該基因有助於促進神經系統神經元之間的交流。

該研究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題為「Cross-Species Analyses Identify Dlgap2 as a Regulator of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該研究使用了雜交小鼠,以更好地反映人類的遺傳多樣性。研究涉及437隻小鼠,年齡組分別為6、12或18個月。

研究人員表示:「從歷史上看,人們已經對具有相似基因組成的近交小鼠進行了研究,它們是相同或相似的遺傳模型。但是在臨床上,人類並不是那樣的,人類的基因具有多樣性。」

該團隊對小鼠群體進行了定量性狀基因座定位,並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以鑑定負責不同認知功能的基因以及它們在序列中的位置。在確定了Dlgap2與小鼠記憶力和認知能力下降之間的聯繫後,研究人員利用人類患者的縱向認知指標,驗屍後腦組織的RNA表達,阿爾茨海默症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數據以及非裔美國人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數據,並使用顯微成像和其他方法研究了死後腦組織樣本,從而評估了其在人類認知等心理功能中的重要性。

位於神經元突觸中的Dlgap2可錨定學習和記憶所需的神經元之間信號的關鍵受體。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人類腦組織研究中發現,死亡前「認知健康較差」和「認知能力下降較快」的人Dlgap2水平較低。

圖解摘要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點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許多關於認知退化和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都過度關注於眾所周知的風險基因,如載脂蛋白E和大腦病理學。我們想研究人們一直忽視的方面,因為他們從未聽說過這個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Dlgap2影響神經元上樹突棘的形成,從而影響認知功能。在小鼠中,長而細且形狀像蘑菇的棘突比較短的棘突具有更高的智力表現,並且認知能力下降與樹突棘的喪失相關。

該研究是對Dlgap2進行相關研究的基礎。研究小組將進一步研究以確定該基因如何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和心理功能,其中一部分將通過使用編輯工具CRISPR操縱基因來進行。同時,他們也正在研究如何使用藥物調節Dlgap2,以幫助預防衰老引起的認知能力下降。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team-alzheimer-dementia-dlgap2.html

【2】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0)31080-9?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2211124720310809%3Fshowall%3Dtrue#%20

原標題:《【Cell子刊】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阿爾茨海默症,基因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人員宣布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良方」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日媒稱,日本京都大學21日宣布,一組日本研究人員利用來自患者的幹細胞發現了能減少β-澱粉樣蛋白的一種新的藥物組合,據信這種蛋白在引發阿爾茨海默症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 阿爾茨海默症研究突破
    截止2019年,全球有5000萬的痴呆患者。205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52億。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目前,痴呆症的相關成本為每年1兆美元,到2030年將增加一倍。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神經元中發現了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新機制。
  •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科技日報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衰老》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症痴呆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
  • 不要開始忘事才發現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症狀
    有道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往往是一家的核心凝聚力,而老年痴呆就像懸在所有人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症)有著發病急,病程超長(12-15年),喪失行為能力時間長等諸多特點,而阿爾茨海默症隨著病情逐漸加重病人衰老失能最終走向死亡,而家屬往往也因為多年的操勞而積勞成疾妻離子散
  • 可抵抗顯性遺傳阿爾茨海默症的突變基因被發現
    可抵抗顯性遺傳阿爾茨海默症的突變基因被發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5 14:45:53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Yakeel T. Quiroz、Joseph F.
  • 「新發現」闢謠!南加州大學研究:魚類中的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腦部神經退行性大腦疾病,會破壞腦細胞,導致記憶、認知、思考和行為能力出現異常,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直至機體喪失功能。它是痴呆症最常見的類型。早前,21項流行病學研究、包含181,580名參與者的薈萃分析表明,ω-3脂肪酸具有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潛力,「好的脂肪」在魚中大量發現。然而,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評估ω-3在避免或減少人類認知能力下降方面的研究並沒有顯示出益處。
  •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該項重要成果於2018年2月5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填補了國際上關於中國阿爾茨海默症人群全基因組數據的空白,對於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診斷、生物標誌物研究和藥物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 愛的力量:日本科學家發現愛情激素催產素可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等認知...
    愛的力量:日本科學家發現愛情激素催產素可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等認知障礙 2020-07-29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閃光治療阿爾茨海默症
    雖然這種方法看上去有一些奇葩,甚至具體產生的機制都沒有弄清楚,但好用就是道理。能發表在《自然》上,關鍵是看點:有潛在價值,突發奇想,光照治療比任何化學藥物都更安全,也就更充滿期待。如果你是審稿專家,會不會也這樣想。所以開展科學研究,一個重要的策略就是從審稿專家角度考慮。
  • 最新發現:衰老的神經元會積累DNA損傷,有助改善記憶和認知能力!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HDAC1的酶,對於修復與年齡有關的DNA損傷至關重要,這些DNA損傷涉及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的基因。這種酶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和正常衰老的成年人中通常都會減少。
  • 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壽命如何延長? 「能量工廠」線粒體藏答案
    認知逐漸出現障礙、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最終丟失,這些都極大影響了這一群體的健康及日常生活。國際阿爾茨海默症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超過47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而未來形勢還將更加嚴峻。而這一疾病的棘手之處在於,其發病分子機制及有效治療方法迄今依然知之甚少。
  • 心理所發現IL-10和COMT基因多態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上的...
    已有研究表明,攜帶A型位點的個體具有更高的IL-10水平,因此炎性水平更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較低,即使患病,認知功能也會更好一些。以上兩個遺傳位點都與認知功能及精神分裂症有關,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合併考慮到以上兩個來自不同系統的遺傳位點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認知功能的影響。基於此,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向陽研究組助理研究員王傑思等開展了一項針對性研究。
  • 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發現孕期高脂肪飲食可防止後代患阿爾茨海默症
    先前有研究表明,年輕/成年小鼠攝入高脂肪會直接加劇大腦功能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最終可能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為了更好地理解母親患阿爾茨海默症與後代患病風險之間的獨特關係,Praticò博士團隊分析了雌性小鼠在懷孕期間的脂肪攝入情況。研究使用的是阿爾茨海默症小鼠模型。懷孕小鼠從妊娠期開始直到結束一直餵食高脂肪飲食。當後代出生時,母鼠恢復常規飲食,並在整個哺乳期都維持這種飲食模式。
  • STM重磅:確認tau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關鍵驅動因素!
    北京時間1月2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記憶與衰老中心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對病理性tau蛋白纏結的腦成像可以可靠地預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未來一年或更早出現腦萎縮的位置。相比之下,幾十年來一直是該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焦點的澱粉樣蛋白斑塊的位置,被發現作用不大。
  • 禮來P-Tau生物標誌物檢測有望早期診斷阿爾茨海默症
    禮來的高級研究顧問Jeff Dage博士表示,「最近的文獻表明,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P-tau水平,在症狀發作的前幾年已經發生了升高,並且與澱粉樣蛋白病理學的發現相符。」Dage表示這種檢測方法可用於早期識別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並預測疾病發展風險,正在將該方法用於臨床研究,包括新藥試驗。今年7月,禮來公布了一項P-tau 217診斷阿爾茨海默症的大型國際試驗結果。結果顯示,P-tau217(217號蘇氨酸磷酸化的tau蛋白)在區分阿爾茨海默症與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上的檢測效果,明顯優於其他基於血液的生物標誌物或磁共振成像(MRI)。
  • 科學家發現男性生育能力相關基因,基因突變將致「無精子症」
    2017年5月2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一類與男性不育直接相關的基因被發現。該基因Piwi (Hiwi)的三種突變,均會導致男性不能產生成熟的、有活力的、合格的精子,即「無精子症」,造成男性不育。該研究成果或將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轉機。
  • 吞噬大腦記憶,患上阿爾茨海默症有多可怕!
    第二階段:中度痴呆期 中度痴呆期患者的記憶力會嚴重受損,語言組織能力減退,反應力也迅速下降,具體可表現為認不清人,不知道回家的路,說不清楚話,無法分辨相似的事物,嚴重一些的甚至說不出話,記不住自己叫什麼。 中度痴呆期的症狀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大多數患者往往也是在這一階段發現患有阿爾茨海默病。
  • 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這一成果有助於科學家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症進展。目前,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症依然束手無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致病原因「缺位」,導致難以展開預防和「追蹤」。
  • JAMA:發現澱粉樣蛋白沉積與APOE以及一種新基因RBFOX1之間的聯繫
    早在阿爾茨海默症發作前15-20年,有毒的β-澱粉樣蛋白分子就已在患者大腦中積累。當患者意識受到損害時,其腦內的神經元已經大量死亡,進而導致腦萎縮。這種情況下,再用藥物來清除澱粉樣沉澱或神經纖維的纏結,很難挽救已經死亡的神經元。這也是自1907年被發現以來,醫學上對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一直未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
  • 腦科學日報:阿爾茨海默症的痴呆分型;愛會讓我們變得更有創造性
    此外,該研究對攜帶PIK3R2 p.G373R病理突變的MPPH症候群病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發現小鼠模型的巨腦、偶發癲癇等表型與MPPH症候群患者的典型症狀相吻合。來源:生物谷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題為「Peroxiredoxin promotes longevity and H2O2-resistance in yeast through redox-modulation of protein kinase 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