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抵抗顯性遺傳阿爾茨海默症的突變基因被發現

2020-12-05 科學網

可抵抗顯性遺傳阿爾茨海默症的突變基因被發現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5 14:45:53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Yakeel T. Quiroz、Joseph F. Arboleda-Velasquez以及亞利桑那大學Eric M. Reiman等研究人員,報導了一例APOE3 Christchurch純合子基因突變對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阿爾茨海默症具有抵抗性的病例。

2019年11月4日,《自然—醫學》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

研究人員從世界上最大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阿爾茨海默症家族中鑑定出一種PSEN1(早老素1)突變攜帶者,該患者直到70歲時才出現輕度認知障礙,距預期的臨床發病年齡已過三十年。該個體有兩個拷貝的APOE3 Christchurch (R136S)突變、異常高的腦澱粉樣蛋白水平以及有限的tau和神經退行性測量值。

這些發現對APOE在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發病機理、治療和預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附:英文原文

Title: Resistance to autosomal dominant Alzheimer’s disease in an APOE3 Christchurch homozygote: a case report

Author: Joseph F. Arboleda-Velasquez, Francisco Lopera, Michael OHare, Santiago Delgado-Tirado, Claudia Marino, Natalia Chmielewska, Kahira L. Saez-Torres, Dhanesh Amarnani, Aaron P. Schultz, Reisa A. Sperling, David Leyton-Cifuentes, Kewei Chen, Ana Baena, David Aguillon, Silvia Rios-Romenets, Margarita Giraldo, Edmarie Guzmn-Vlez, Daniel J. Norton, Enmanuelle Pardilla-Delgado, Arabiye Artola, Justin S. Sanchez, Juliana Acosta-Uribe, Matthew Lalli, Kenneth S. Kosik, Matthew J. Huentelman, Henrik Zetterberg, Kaj Blennow, Rebecca A. Reiman, Ji Luo, Yinghua Chen, Pradeep Thiyyagura, Yi Su, Gyungah R. Jun, Marcus Naymik, Xiaowu Gai, Moiz Bootwalla, Jianling Ji, Lishuang Shen, John B. Miller, Leo A. Kim, Pierre N. Tariot, Keith A. Johnson, Eric M. Reiman, Yakeel T. Quiroz

Issue&Volume: 2019-11-04

Abstract: We identified a PSEN1 (presenilin 1) mutation carrier from the world’s largest autosomal dominant Alzheimer’s disease kindred, who did not develop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until her seventies, three decades after the expected age of clinical onset. The individual had two copies of the APOE3 Christchurch (R136S) mutation, unusually high brain amyloid levels and limited tau and neurodegenerative measurements. Our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APOE in the 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DOI: 10.1038/s41591-019-0611-3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9-0611-3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棉鈴蟲顯性抗性突變被找到
    日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種顯性遺傳突變,這種突變使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作物害蟲之一的棉鈴蟲的毛蟲對轉基因棉花產生抗性。在基因組學和基因編輯的前沿應用上,這項研究標誌著全球致力於促進更可持續的害蟲控制新時代的到來。 50多年來,全世界數百萬農民種植了工程化Bt作物,僅自1996年以來累計種植面積就超過20億英畝。
  • 科學家發現新基因:罕見突變可令超級稻增產9.5%
    GS2顯性基因使水稻穎殼細胞增大。 電子顯微鏡照片日前,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能顯著提高水稻產量的基因GS2(Grain Size on chromosome 2),田間試驗顯示,該基因能使超級稻「兩優培九」增產9.5%。
  • 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2020-11-26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媽媽患上乳腺癌,23歲女兒也遺傳了突變基因,該怎麼辦?
    遺傳性乳腺癌最常見的突變基因為BRCA1,當它呈顯性遺傳,遺傳給後代的機會是50%。」醫院腫瘤外科、乳腺中心主任趙文和表示。趙主任隨即安排黃女士女兒進行了基因位點免費驗證,同樣有此突變基因,因為較早發現了「隱患」,建議黃女士女兒提前啟動乳腺癌篩查。
  • 遺傳方式之半顯性(semidominant)遺傳-以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為例
    半顯性遺傳指的是對於某一個等位基因相關的表型,雜合子狀態(A/a)相對於純合子狀態(A/A)表現為中間型的臨床表型(a代表野生型,A代表突變型),純合子狀態(A/A)更嚴重和/或發病年齡更早。此處需要做幾點說明:1、 純合子狀態(A/A)和雜合子狀態(A/a)對應的表型普需基本保持一致,如果兩者對應的表型普相差較大,那對應的是兩種疾病和兩種遺傳方式。
  • 孩子97%基因突變來自父親
    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遺傳突變基因給他們的子女的風險越大。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胚胎基因突變有哪些可通過PGD診斷嗎
    重複 序列擴增核苷酸重複序列是短的DNA序列,可連續重複多次。例如,三核苷酸重複由3個鹼基對的序列組成,四核苷酸重複由4個鹼基對的序列組成。重複擴增是增加短DNA序列重複次數的突變。這種類型的突變會導致所得蛋白質功能異常。
  • 研究人員利用CRX基因顯性突變患者的細胞測試基因增強療法
    這種疾病是Leber先天性黑蒙症的一種形式,由CRX基因的常染色體顯性突變引起,這種突變很難用基因療法進行治療。科學家使用由患者細胞構建的實驗室製造的視網膜組織(稱為視網膜類器官)測試了他們的方法。該方法涉及在其天然控制機制下添加正常基因的拷貝,從而恢復了部分CRX功能。該研究報告今天發表在幹細胞期刊中。NEI是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部分。
  • 備孕須知:你知道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怎麼遺傳嗎?
    比如世世代代的父母都是二哈的,那它一定是純種的二哈,會是這樣的:這個大概率是純二哈雖然是純種二哈,但其父母總會有一些獨立的突變存在,所以,總還是有很多基因是雜合的!即使是顯性基因,受等位基因或多因子調節,或者是環境影響,個體的表現形式也會很不一樣,甚至可以不表現。但是,即使不顯示出症狀,這個基因還是會遺傳下去,在後代中顯現出來!
  • 研究發現:基因突變可能導致先天「豁牙」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禾)溫州醫科大學近日宣布,該校基因組醫學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北京安貞醫院、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和美國國立口腔頜面部研究所,首次發現了
  • PNAS:揭示田間害蟲發生顯性突變對轉基因Bt作物產生抗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已了解到,最初罕見的賦予對Bt毒素產生抗性的基因突變正在變得越來越常見,因而數量不斷增加的害蟲種群都能適應轉Bt基因作物。通過比較害蟲在實驗室和田間如何對轉Bt基因作物產生抗性,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在實驗室中篩選到的一些突變確實在野生害蟲種群中發生,但是一些與在實驗室中觀察到的明顯不同的突變卻在田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考考大家,雙眼皮遺傳基因是顯性還是隱性呢?
    為什麼有的女孩子明明沒有做雙眼皮,卻是有著天生的現象,問題就來了,雙眼皮是顯性遺傳還是隱性遺傳呢,來考考大家哦。孟德爾遺傳定律從遺傳角度來說的話,其實雙眼皮是顯性遺傳的。單眼皮就是隱形遺傳的。所以雙眼皮的顯性基因就會更容易表現出來。孟德爾遺傳定律如果父母是單眼皮的話,那麼孩子一般也是單眼皮。
  • 阿爾茨海默症研究突破
    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目前,痴呆症的相關成本為每年1兆美元,到2030年將增加一倍。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神經元中發現了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新機制。
  • 夫妻誰的基因決定了寶寶的相貌?爸爸的哪些顯性基因會遺傳給孩子
    ,但智力大多遺傳也像媽媽,這是基因決定的。 父母的基因遺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智力,同時,孩子的智力也受到家庭環境、教育方式、健康和營養多方面的影響。但根據科學家評估發現,單純計算父母雙方的基因遺傳對孩子的智力影響的話,大概在50%-60%。如果一個家庭中,媽媽比較聰明伶俐的話,孩子大多也比較聰明,而男孩的智力更容易受到媽媽的影響。所以,媽媽聰明,生的兒子也會更聰明。
  • 想要二胎趕緊生 子女97%的基因突變來自爹
    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子女發生遺傳基因突變的風險就越大,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科學家證明,男性的生育年齡越大,遺傳突變基因給他們的子女的風險越大。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基因定向遺傳和基因突變
    基因定向變異和基因突變遺傳學我們大腦的功能有多強大?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的大腦容量並沒有科學家所說的那麼大,如果你了解我們大腦的工作原理以及結構後也許你就會明白,或許我們的大腦容量並不大,只是我們會思考,會創新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猜想一下我們的大腦是怎麼工作的?我們先來說說記憶吧!
  • 人類遺傳中的顯性/隱性特質的例子
    顯性特質隱性特質黑髮正常體質囊腫性纖維化正常體質苯丙酮尿症正常體質家族黑蒙性白痴症註:等位基因:一個基因的可替換形式,它能夠出現在一個染色體的特定位置。  顯性等位基因:一個相對強的基因,它攜帶的特徵被表現出來而掩蓋了相對弱的一個基因的效果。  隱性等位基因:一個相對弱的基因,當與一個顯性等位基因配對時,它攜帶的特徵被掩蓋而不表現出來。  簡單顯性-隱性遺傳:一種遺傳模式,一個等位基因支配另一個,使得只有它攜帶的特徵被表現出來。
  • 那些罕見的基因突變病歷
    人類基因突變被看做是與生俱來的,並且會伴隨人的一生。有一些基因突變是很明顯的,剛看到他的時候也就發現了,可是有些基因突變是可以隱藏起來的。有一些基因突變會隨著人類的年齡增長而愈演愈烈,而有些是會導致人類死亡的。無腦無腦兒是神經管畸形的一種。
  • 扒一扒爸爸能遺傳給孩子哪些顯性基因呢?
    扒一扒爸爸能遺傳給孩子哪些顯性基因? 雙眼皮:生物學認為,雙眼皮是絕對的顯性遺傳,而單眼皮則是屬於隱性遺傳。且有70%以上的孩子會受到爸爸雙眼皮的遺傳。有人問,割了雙眼皮,可以遺傳給下一代嗎?這裡只能說,您想多啦!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2)現有兩株結紅瓤西瓜的植株,它們雜交後得到的子代中部分植株結黃瓤西瓜,由此可推斷是顯性性狀。子代中,結黃瓤西瓜的植株佔子代植株總數的理論比例為,結紅瓤西瓜植株的基因組成為(相關基因用R、r表示)。     (3)無籽西瓜沒有種子,說明其植株沒有完成過程。研究發現,有籽西瓜的染色體數為22條,而無籽西瓜的染色體數為33條,這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