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基因突變有哪些可通過PGD診斷嗎

2020-11-24 騰訊網

每個染色體都包含數千個基因。這些基因是在細胞中產生蛋白質的藍圖。每種蛋白質在細胞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基因由一串稱為核苷酸的成分組成。在人類中,有四個核苷酸,每個核苷酸由一個字母表示。四個核苷酸是:

腺嘌呤A

鳥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基因中的信息按核苷酸順序編碼。例如,序列AGCTAGC將提供與序列CATAGTA不同的信息。構建蛋白質時,細胞內的機器需要了解某些信息,例如:

基因從染色體上的何處開始?

哪些胺基酸組成蛋白質,它們以什麼順序排列?

基因在哪裡結束?

基因可能發生幾種異常現象

點突變

這是單個核苷酸已轉換的情況。例如,在本應走「 A」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 T」。這是導致鐮狀細胞性貧血和囊性纖維化等疾病的異常類型。點突變有兩種類型:

錯義突變

這種突變是一種核苷酸的變化,導致基因製造的蛋白質中的一種胺基酸替換為另一種胺基酸。這種突變可能對表達產物沒有影響,也可能會帶來好處,但多數 帶來有害的或致死的效應。

無義突變

無義突變也是一個DNA核苷酸的變化。但是,改變後的DNA序列不是用一個胺基酸替換為另一個胺基酸,而是過早地發出信號,通知細胞停止構建蛋白質。這種類型的突變會導致蛋白質縮短,而蛋白質的功能可能不正確或根本不起作用。

刪除

這是指從染色體中刪除了基因的一部分或全部。缺失的DNA可能會改變所得蛋白質的功能或將其完全消除。由基因缺失引起的疾病常見例子包括杜興氏肌營養不良症和色素性視網膜炎。

插入

插入通過添加一段DNA來改變基因中DNA鹼基的數量。結果,該基因產生的蛋白質可能無法正常運行。

複製

複製是由一段DNA組成,該DNA被異常複製一次或多次。這種類型的突變可能會改變所得蛋白質的功能。

移碼突變

當DNA鹼基的添加或缺失改變基因的閱讀框時,就會發生這種類型的突變。一個閱讀框由3個鹼基組成,每個鹼基編碼一個胺基酸。移碼突變改變了這些鹼基的分組並改變了胺基酸代碼。所得蛋白質通常是無功能的。插入,刪除和重複都可以是移碼突變。

重複

序列擴增核苷酸重複序列是短的DNA序列,可連續重複多次。例如,三核苷酸重複由3個鹼基對的序列組成,四核苷酸重複由4個鹼基對的序列組成。重複擴增是增加短DNA序列重複次數的突變。這種類型的突變會導致所得蛋白質功能異常。

根據突變的類型和疾病的不同,可以認為遺傳突變是「顯性的」或「隱性的」。突變可能位於「性」染色體X或Y上,也可能位於非性染色體上,稱為常染色體。

PGD適用於可能將特定遺傳疾病或異常遺傳給其後代的夫婦。對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的攜帶者,任何給定胚胎可能受到影響的風險為50%,對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的攜帶者,風險為25%。對於X染色體上突變的女性攜帶者,受影響的胚胎的風險為25%(男性胚胎的一半)。

PGD也可以應用於由攜帶不引起特定疾病但被認為會大大增加患病風險(例如乳腺癌)的攜帶突變(例如BRCA-1)的患者進行選擇。

PGD診斷基因異常

為了使用PGD分析胚胎的基因突變,首先必須了解存在哪種類型的突變以及其位於何處。在某些情況下,知道基因突變的位置可能就足夠了。

對於已知有生育遺傳病兒童風險的夫婦,具有PGD的IVF代表了重大的科學進展。生育協會建議,當未進行PGD時,其妊娠率可能會低於通過IVF獲得的妊娠率。通過PGD基因檢測會減少適合轉移的胚胎數量,但會提高妊娠成功率。IVF中的胚胎通常是根據其在顯微鏡下出現的外觀來選擇的。但是,如果外觀最好的胚胎具有遺傳突變,則無法使用它們。

相關焦點

  • 教你如何辨別第三代試管嬰兒PGD與PGS技術
    第三代試管嬰兒,也就是說,移植前遺傳學診斷(PGD /PGS篩選技術,為了避免有遺傳缺陷的孩子出生,在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微觀操作,分子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配子或胚胎基因診斷,選擇合適的胚胎移植到子宮腔。它是最早的產前診斷形式。
  • 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篩查技術專家共識(2018版)
    1.1.2 單基因遺傳病具有生育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X連鎖隱性遺傳、X連鎖顯性遺傳、Y連鎖遺傳等遺傳病子代高風險的夫婦,且家族中的致病基因突變診斷明確或致病基因連鎖標記明確。1.1.3 具有遺傳易感性的嚴重疾病夫婦任一方或雙方攜帶有嚴重疾病的遺傳易感基因的致病突變,如遺傳性乳腺癌的BRCA1、BRCA2致病突變。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6000多種遺傳性疾病 源自於單一基因突變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許多疾病都源自於微觀如基因層面的一小段變化。原本規律排列的基因組序列,中間有一段缺失、重複、錯誤,患者本人和其後代就會表現出一種病態。    通過長期的觀察、積累,目前現代醫學發現一共有6000多種遺傳性疾病,源自於單一基因的突變。
  • 科學家在子宮裡矯正胚胎致命基因突變
    但一些罕見的情況下,嬰兒體內會出現基因突變,讓表面活性蛋白出現缺陷。在母體中,嬰兒尚可以通過胎盤獲得氧氣。但在出生後,需要自主呼吸的患兒由於肺部功能不足,往往會在幾個小時內快速出現呼吸衰竭,導致死亡。目前,我們對於這種疾病幾乎無能為力。想要挽救這些嬰兒的生命,我們必須在他們誕生前,就矯正胚胎的致命基因突變。而本項研究則對「胚胎基因療法」的可行性進行了檢驗。
  • 2020年泰國第三代試管技術PGD/PGS/ACGH/NGS/PCR
    2020年的泰國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是建立在一代,二代基礎上的,通俗的說是米青子卵子實驗室結合後多了篩查的步驟,就可以在移植懷孕前知道胚胎的健康程度,很好的幫助有遺傳疾病或者染色體異常的家庭生育健康孩子。那麼經常很多朋友問,試管篩查技術有什麼區別呢?
  • 第三代試管嬰兒PGD可以篩查出哪些遺傳疾病?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也稱為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技術,指在胚胎進行移植前,活檢胚胎的遺傳物質進行分析,診斷是否存在異常,篩選遺傳正常的胚胎進行移植,防治遺傳性疾病傳遞的方法
  • 對話丨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學者:爭議很大,兩年才通過倫理審議
    劉見橋的團隊試圖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去修復胚胎中的遺傳突變基因。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廣東省普通高校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見橋教授團隊試圖用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消除遺傳病的研究成果近日引發關注。
  • 我國試管嬰兒孕前基因診斷首次攔截家族癌症
    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將試管嬰兒的孕前基因診斷範圍擴大至惡性腫瘤領域並取得成功,不僅意味著PGD技術的應用範圍被拓寬,打開了癌症相關基因篩檢的大門,也標誌著我國在遺傳性腫瘤基因檢測及孕前診斷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一被「阻斷」的致癌基因是位於人類染色體13q14位置的RB1。它本是一個抑癌基因,但時常因發生突變而「失活」,失活後極可能導致視網膜母細胞瘤。
  • 羅氏診斷cobas KRAS基因突變檢測獲批上市 可預測結直腸癌治療效果
    治療前,醫生首先要通過KRAS基因突變檢測,明確區分結直腸癌患者的基因突變狀態,以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減少過度治療。   11月14日,羅氏診斷宣布,其cobas 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於7月7日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准上市,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準確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 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但綜合起來,它們讓科學家們對一些人所說的CRISPR-Cas9編輯的風險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先前的實驗表明,該工具可以使"脫靶"基因突變遠離靶點,但在最近的研究中確定的變化可能被標準的評估方法忽略。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遺傳學家Gaetan Burgio說:"靶向效應更重要,也更難消除。"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然而,評估早期人類胚胎中基因校正的研究報告說,突變修復效率低,鑲嵌率高以及可能產生病理後果的意外編輯結果的可能性。(NHEJ)和基因轉換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導致在兩個基因座上攜帶相同indel突變的胚胎。
  • 我科學家探索從胚胎層面修復基因缺陷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劉見橋教授團隊20日發布了一項最新科研成果,首次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運用於人類二倍體胚胎(即一個卵子和一條精子組成的胚胎),並對攜帶遺傳突變基因的胚胎進行了修復,證實了基因編輯技術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的可能性。
  • 人類胚胎基因修復不再遙遠:糾正常見但致命的突變
    2017年,我們見證了許多基因工程領域的新聞,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對基因片段進行剪切和粘貼(即基因編輯)的CRISPR技術。最引人關注的一個新聞是,CRISPR可以修改人類胚胎,糾正一種相對常見且往往致命的突變。從事這一前沿研究的是頗具爭議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家舒哈拉特·米塔利波夫。
  •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近期,一場由全球主要基因編輯工作者發起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探討了與基因編輯技術有關的各項熱門議題。峰會聲明並未嚴厲禁止對於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行為,研究人員仍可進行基礎的研究。這意味著目前的重點仍將是基因編輯技術本身發展和潛在應用。  基因編輯 為重症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12月初,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共同舉辦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透露,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治療B型血友病。
  • 「定製」健康寶寶 基因診斷讓28種遺傳病無處藏身
    金帆介紹,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又稱為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這項技術的核心是在完成試管嬰兒的過程中,利用染色體或基因篩選技術,在胚胎未放入子宮前進行遺傳學分析,判斷其是否正常,能否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新生命。那些染色體數目或結構上有異常、攜帶有致病基因的胚胎,將被排除。
  • 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人類胚胎的一系列實驗,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在目標位點或附近對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變。這些研究本月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但綜合起來,它們讓科學家們對一些人所說的CRISPR-Cas9編輯的風險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
  • 試管做了基因檢測還要做羊膜穿刺來確定胎兒健康嗎?
    隨著大齡生二胎的家庭的逐年增多以及人們對於新生兒優生優育的重視,基因健康問題已成為生育的關鍵。海外基因篩查診斷技術PGS/PGD可針對植入前的囊胚進行23對染色體結構以及數目進行篩查,並可對多種遺傳學疾病做出準確的診斷,可防止染色體不正常/基因遺傳疾病對的胎兒的影響。那麼,赴美試管做了基因檢測還需要做羊膜穿刺來確定胎兒的健康嗎?
  • 一個基因突變改變人類性別
    隨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WT1基因上一些突變和多種實體瘤的形成有關。有科學家發現,一些患腎母細胞瘤的男性的性腺發育也會受到影響。原來,在早期男性胚胎的發育過程中,WT1基因表達的WT1蛋白能促進SYR基因的表達。當WT1基因因為突變失去活性或部分失活時,就會導致男性的生殖系統發育出現異常,患上DSD。
  • 男性不育的遺傳學病因——不得不重視的基因突變
    對另1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SUN5基因進行Sanger法測序,又在其中6例患者中發現了2個純合突變和4個複合雜合突變。上述幾個SUN5基因變異會導致SUN5蛋白的缺失、顯著降低、截短或定位改變(SUN5本定位於精子頭-尾結合部)。因此,SUN5基因的突變篩選可應用於無頭精子症的臨床診斷。
  • 只要找到突變基因,遺傳性眼病就可以進行阻斷
    已有293種罕見病(337個基因)可通過技術實現健康生育「遺傳性眼病病種多,總的發病率高。目前已知遺傳性眼病包括單基因眼病、多基因遺傳性眼病病、以及全身性或其他系統遺傳病的眼部表現,病種已超過600餘種,其中單純遺傳性眼病約2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