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2020-11-23 健康界

三項研究顯示大量的DNA缺失和重組增加了對遺傳基因組編輯的安全性擔憂。

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人類胚胎的一系列實驗,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在目標位點或附近對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變。
這些研究本月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但綜合起來,它們讓科學家們對一些人所說的CRISPR-Cas9編輯的風險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先前的實驗表明,該工具可以使"脫靶"基因突變遠離靶點,但在最近的研究中確定的變化可能被標準的評估方法忽略。
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遺傳學家Gaetan Burgio說:"靶向效應更重要,也更難消除。"
這些安全方面的擔憂可能會給正在進行的關於科學家是否應該編輯人類胚胎來預防遺傳疾病的爭論提供信息。這個過程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它對基因組造成了永久性的改變,這種改變可以代代相傳。"如果出於生殖目的或生殖系編輯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比作太空飛行,新數據是相當於在發射臺上的火箭在起飛之前爆炸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基因編輯的Fyodor Urnov說道,但他並沒有參與任何一項最新的研究。
2015年,研究人員首次使用CRISPR編輯人類胚胎。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一些團隊開始探索這個過程,目的是對基因進行精確的編輯。但這樣的研究仍然很少,而且通常受到嚴格的監管。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生殖生物學家Mary Herbert說,最新的研究強調了人類胚胎如何修復被基因組編輯工具切割的DNA,這是CRISPR-Cas9編輯的關鍵一步。她說:"在我們開始用核酸酶攻擊它之前,我們需要一個基本的路線圖來了解那裡發生了什麼。"
倫敦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發育生物學家Kathy Niakan和她的同事於6月5日在網上發布了第一篇預印本研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在POU5F1基因中製造突變,該基因對胚胎發育很重要。
在18個基因組編輯的胚胎中,約22%的胚胎含有不需要的突變,這些突變會影響POU5F1周圍DNA。它們包括DNA重排和數千個DNA鹼基的大量缺失--遠遠超出了研究人員使用這種方法的通常預期。
圖片來源:Pascal Goetgheluck Science Photo Library
另一個由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幹細胞生物學家Dieter Egli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了由帶有導致失明的EYS基因突變的精子形成的胚胎。研究小組使用CRISPR-Cas9試圖糾正這種突變,但是大約一半被測胚胎丟失了大量的染色體片段--有時甚至是整個染色體--EYS所在的位置。
由波特蘭的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生殖生物學家Shoukhrat Mitalipov領導的第三組研究人員研究了使用會導致心臟疾病的突變精子製成的胚胎。這個團隊還發現了編輯會影響含有突變基因的染色體的大部分區域的跡象。
在所有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僅將胚胎用於科學目的,而不是用於懷孕。三份預印本的主要作者拒絕與《自然》新聞團隊討論他們工作的細節,直到這些文章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
這些變化是基因組編輯工具利用DNA修復過程的結果。CRISPR-Cas9使用一小段RNA將Cas9酶引導到基因組中具有類似序列的位置。然後,這種酶在那個位置切斷兩條DNA鏈,細胞的修復系統就會修復這個缺口。
編輯是在修復過程中發生的:通常情況下,細胞會用一種容易出錯的機制來封閉傷口,這種機制可以插入或刪除少量的DNA鹼基。如果研究人員提供一個DNA模板,細胞有時可能會使用這個序列來修補傷口,從而導致真正的重寫。但是斷裂的DNA也會導致重組或者染色體的一大塊區域的丟失。
之前在小鼠胚胎和其他種類的人類細胞中使用CRISPR的工作已經證明,編輯染色體會造成巨大的、不需要的影響。但是Urnov說,在人類胚胎中演示這項工作也很重要,因為不同的細胞類型可能對基因組編輯做出不同的反應。
這樣的重新排列在許多實驗中可能會被遺漏,這些實驗通常會尋找其他不想要的編輯,比如單個DNA鹼基的改變,或者只有幾個字母的小的插入或刪除。然而,最近的研究專門尋找目標位點附近的大量缺失和染色體重排。Urnov說:"我們科學界的所有人都將立即開始更加認真地對待這一問題。這不是一次性的僥倖。"
這三項研究對DNA突變的產生提供了不同的解釋。Egli和Niakan的團隊將胚胎中觀察到的大部分變化歸因於大量的缺失和重排。Mitalipov的研究小組說,他們發現的變異中有40%是由一種叫做基因轉換的現象引起的,即DNA修復過程從一對染色體複製一個序列來修復另一對。
Mitalipov和他的同事在2017年報告了類似的發現,但一些研究人員對胚胎中可能發生頻繁的基因轉換持懷疑態度。他們注意到,在假定發生基因轉換時,母系和父系染色體並不是相鄰的,而且研究小組用來鑑定基因轉換的化驗可能已經發現了其他的染色體變化,包括缺失。
Egli和他的同事直接測試了他們最新的預印本中的基因轉化,但沒有找到它們。Burgio指出,在Mitalipov課題組預印本中使用的分析方法與他們的團隊在2017年使用的方法相似。首爾國立大學的遺傳學家、Mitalipov預印本的合著者Jin-Soo Kim說,一種可能性是,在染色體上不同位置的DNA斷裂的癒合方式不同。
CRISPR gene editing in human embryos wreaks chromosomal mayhem
Alanis-Lobato, G. et al.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0.1101/2020.06.05.135913 (2020).
Zuccaro, M. V. et al. Reading frame restoration at the EYS locus, and allele-specific chromosome removal after Cas9 cleavage in human embryos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0.06.17.149237 (2020).
Liang, D. et al. FREQUENT GENE CONVERSION IN HUMAN EMBRYOS INDUCED BY DOUBLE STRAND BREAKS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0.06.19.162214 (2020).
Adikusuma, F., Piltz, S., Corbett, M.A. et al. Large deletions induced by Cas9 cleavage. Nature 560, E8-E9 (2018).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380-z
Kosicki, M., Tomberg, K. & Bradley, A. Repair of double-strand breaks induced by CRISPR-Cas9 leads to large deletions and complex rearrangements. Nat Biotechnol 36, 765-771 (2018). https://doi.org/10.1038/nbt.4192
Ma, H., Marti-Gutierrez, N., Park, S. et al. Correction of a pathogenic gene mutation in human embryos. Nature 548, 413-419 (2017). https://doi.org/10.1038/nature23305
Egli, D., Zuccaro, M.V., Kosicki, M. et al. Inter-homologue repair in fertilized human eggs?. Nature 560, E5-E7 (2018).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379-5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2020年6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三項研究顯示大量的DNA缺失和重組增加了對遺傳基因組編輯的安全性擔憂。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人類胚胎的一系列實驗,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在目標位點或附近對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變。
  • CRISPR/Cas9編輯人類胚胎可能導致大片段突變
    CRISPR/Cas9編輯人類胚胎可能導致大片段突變 2020-11-03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基因編輯會導致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
    撰文 | Leon責編 | 雪月近日,三項獨立的研究顯示,在人類胚胎進行CRISPR基因編輯會引起大量DNA的缺失和重組這些結果無疑增加了人們對基因編輯安全性的擔憂。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一直是一件飽受爭議的事情(圖源:Pascal Goetgheluck/Science Photo Library)最近,科學家又進行了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編輯人胚胎基因組的實驗。結果揭示,這會在目標位點附近引入大量不必要的改變。
  • Cell重磅|胚胎編輯試驗可導致染色體丟失,易位等副作用
    該研究顯示最常見的修復結果是微同源介導的末端連接,這發生在合子的第一個細胞周期中,導致胚胎的閱讀框非鑲嵌式恢復。值得注意的是,大約一半的斷裂仍未修復,導致無法檢測到父本等位基因,並且在有絲分裂後,失去了一個或兩個染色體臂。相應地,Cas9脫靶切割由於兩個等位基因的切割而導致染色體損失和半純合插入缺失。
  • Cell:賀建奎進行的胚胎編輯試驗可導致染色體丟失,易位等副作用
    該研究顯示最常見的修復結果是微同源介導的末端連接,這發生在合子的第一個細胞周期中,導致胚胎的閱讀框非鑲嵌式恢復。值得注意的是,大約一半的斷裂仍未修復,導致無法檢測到父本等位基因,並且在有絲分裂後,失去了一個或兩個染色體臂。相應地,Cas9脫靶切割由於兩個等位基因的切割而導致染色體損失和半純合插入缺失。這些結果證明了操縱染色體成分的能力,並揭示了人類胚胎突變校正的重大挑戰。
  •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人類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新聞—科學網
    近日,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編輯人胚胎基因組的實驗。結果揭示,該過程可能對靶位點或其附近的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變化。 這三項獨立研究均已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並揭示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新風險。既往研究表明,CRISPR–Cas9引起的脫靶突變常常發生在距離靶點很遠的位置。
  • CRISPR編輯人類胚胎有高風險—導致染色體大段甚至整體缺失
    各類臨床應用中,人類生殖細胞系中的基因編輯一直是學術界和輿論的焦點:一方面,其在遺傳性疾病的根治和疾病預防等方面獨具優勢;另一方面,其存在的安全風險和倫理道德問題也引來諸多爭議,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評估其前景。
  • Cell重磅 | 賀建奎進行的胚胎編輯試驗可導致染色體丟失,易位等副作用
    相應地,Cas9脫靶切割由於兩個等位基因的切割而導致染色體損失和半純合插入缺失。這些結果證明了操縱染色體成分的能力,並揭示了人類胚胎突變校正的重大挑戰。有針對性地引入DSB,然後進行重組,可以對模型生物和細胞系中的基因組進行精確修飾,並且可能對糾正人類生殖細胞中引起疾病的突變有用。DSB發生在減數分裂期間,並且通過同源染色體之間的重組而修復,從而確保了後代的基因組傳遞和遺傳多樣性。
  • 3項背靠背研究: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會導致染色體嚴重混亂
    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目前在動植物中已被廣泛用於基因改造研究。其作為一種有前途的技術,也被期望作為矯正致病突變的工具用於臨床應用,例如校正體細胞中與疾病相關的等位基因,以及糾正人類胚胎中的致病突變以減輕胎兒和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負擔。
  • 賀建奎進行的胚胎編輯試驗可導致染色體丟失,易位等副作用
    相應地,Cas9脫靶切割由於兩個等位基因的切割而導致染色體損失和半純合插入缺失。這些結果證明了操縱染色體成分的能力,並揭示了人類胚胎突變校正的重大挑戰。有針對性地引入DSB,然後進行重組,可以對模型生物和細胞系中的基因組進行精確修飾,並且可能對糾正人類生殖細胞中引起疾病的突變有用。DSB發生在減數分裂期間,並且通過同源染色體之間的重組而修復,從而確保了後代的基因組傳遞和遺傳多樣性。
  • 基因編輯幹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源井生物
    研究人員還表明,通過使用患者來源的幹細胞和祖細胞,它們可以分化為紅細胞並表達成年β-球蛋白(HbA)信使RNA,從而有效地糾正了導致鐮狀細胞病的Glu6Val突變。這證實了細胞編輯的HBB等位基因的完全轉錄調控。總之,這些臨床前研究概述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方法,該方法通過HBB位點的同源重組靶向造血幹細胞,從而促進了β-血紅蛋白病的下一代療法的發展。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基因組編輯涉及對細胞DNA序列的精確操縱,以改變細胞命運和生物特徵,具有提高我們對人類遺傳學認識和治癒遺傳疾病的潛力。 然而,評估早期人類胚胎中基因校正的研究報告說,突變修復效率低,鑲嵌率高以及可能產生病理後果的意外編輯結果的可能性。
  • DNA鑑定中存在基因突變的原因
    每個人的基因有成千上萬,而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所以不會出現明顯的差異。但根據基因重組的原理及顯隱性的問題,也許像母親的會更多些。親子鑑定是因為小孩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受精卵是由他的父親和母親各自提供精子和卵子,結合而來的。親子鑑定是運用DNA雜交技術,當小孩DNA單鏈和父親或母親的DNA單鏈產生雜交帶時,並且在一定的比例以上,才能說明那小孩是他們的孩子。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上發表,證實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對人類的DNA進行定點改造,為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提供了可能性。據悉,這也是全球首篇關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二倍體(即一個卵子和一條精子組成的正常胚胎)胚胎中應用的描述。雖然,囿於倫理要求,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病,將不允許實施。
  • 一對兒正在考慮二胎的聾人夫婦,或通過編輯胚胎DNA糾正聽力突變
    她主要通過翻譯用俄語和我交談,她也懂英語。Denis RebrikovYevgenievna和她的丈夫(部分失聰)想要生一個不會遺傳聽力問題的孩子。我們的討論沒有任何違法之處:俄羅斯沒有明確的法規禁止Rebrikov進行糾正體外受精(IVF)胚胎中的耳聾基因突變計劃。 但是Yevgenievna對媒體感到不安。
  • 人類胚胎基因修復不再遙遠:糾正常見但致命的突變
    2017年,我們見證了許多基因工程領域的新聞,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對基因片段進行剪切和粘貼(即基因編輯)的CRISPR技術。最引人關注的一個新聞是,CRISPR可以修改人類胚胎,糾正一種相對常見且往往致命的突變。從事這一前沿研究的是頗具爭議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家舒哈拉特·米塔利波夫。
  • 密集新研究表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造成染色體混亂!
    過去的研究表明,基因編輯可能導致遠離目標區域的突變,這是此前關注較多的「脫靶」效應,但最近這些研究確定了鄰近位點的大規模變化,這些變化可能被傳統的安全篩查所忽視。他們的結果均顯示:在目標序列周圍區域出現了大規模的、非預期的DNA缺失和重排。這些研究均發表於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研究僅用於科研目的,並非出於生殖目的。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警報再拉響,賀建奎「醜聞」重提
    POU5F1基因中製造突變,結果顯示,在18個經過基因組編輯的胚胎中,約有22%的細胞存在非預期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且跨度為4-20kb,影響了POU5F1周圍大片的DNA。他們研究了使用具有導致心臟疾病突變基因的精子製成的胚胎,發現靶向同源位點有利於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和基因轉換的相互作用,表明基因轉換和NHEJ是植入前人類胚胎中兩種主要的DNA DSB修復機制。但同時有跡象表明,轉換軌道可能會雙向擴展,遠遠超出目標區域,導致廣泛的雜合性損失(LOH),帶來嚴重的安全問題。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今年3月,由上海科學家主導的研究適時為這項熱得發燙的技術「降溫」——通過新型脫靶檢測技術,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在此基礎上,團隊又有了新的收穫!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脫靶效應會導致RNA突變,且會帶來較強的致癌風險。
  • 國家基因庫參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新聞—科學網
    國家基因庫參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揭示早期胚胎編輯在單基因遺傳病安全防治方面的重大潛力   8月3日,由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