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新巨噬細胞亞型

2021-01-21 科學網

研究發現新巨噬細胞亞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19:59:53

比利時根特大學Charlotte L. Scott課題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揭示骨橋蛋白表達確定了與脂肪肝中與庫普弗細胞(KCs)不同的已募集巨噬細胞亞型。該研究於2020年9月3日發表於《免疫》。

他們證明了代謝相關性脂肪肝疾病(MAFLD)中的KCs降低,被源自骨髓的巨噬細胞替代。募集的巨噬細胞存在於兩個具有不同激活狀態的亞群中,它們要麼與穩態KC相似,要麼與來自肥胖脂肪組織的脂質相關的巨噬細胞(LAM)相似。肝LAMs表達骨橋蛋白(一種針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生物標誌物),與纖維化的進展有關。與此相吻合的是,在肝臟區域發現的KAM數量減少的LAM表現為Desmin表達增加。

總之,他們的數據突出了巨噬細胞池內相當大的異質性,並表明在MAFLD中需要更特異的巨噬細胞靶向策略。

據悉,MAFLD代表從簡單脂肪變性到NASH的一系列疾病狀態。肝巨噬細胞,特別是KC,被認為通過其活化在MAFLD的發病機理中起重要作用,儘管這些細胞所起的確切作用仍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Osteopontin Expression Identifies a Subset of Recruited Macrophages Distinct from Kupffer Cells in the Fatty Liver

Author: Anneleen Remmerie, Liesbet Martens, Tinne Thoné, Angela Castoldi, Ruth Seurinck, Benjamin Pavie, Joris Roels, Bavo Vanneste, Sofie De Prijck, Mathias Vanhockerhout, Mushida Binte Abdul Latib, Lindsey Devisscher, Anne Hoorens, Johnny Bonnardel, Niels Vandamme, Anna Kremer, Peter Borghgraef, Hans Van Vlierberghe, Saskia Lippens, Edward Pearce, Yvan Saeys, Charlotte L. Scott

Issue&Volume: 2020-09-03

Abstract: 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represents a spectrum of disease states ranging from simple steatosis to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Hepatic macrophages, specifically Kupffer cells (KCs), are suggeste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AFLD through their activation, although the exact roles played by these cells remain unclear. Here, we demonstrated that KCs were reduced in MAFLD being replaced by macrophages originating from the bone marrow. Recruited macrophages existed in two subsets with distinct activation states, either closely resembling homeostatic KCs or lipid-associated macrophages (LAMs) from obese adipose tissue. Hepatic LAMs expressed Osteopontin, a biomarker for patients with NASH, link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ibrosis. Fitting with this, LAMs were found in regions of the liver with reduced numbers of KC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Desmin expression. Together, our data highlight considerable 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macrophage pool and suggest a need for more specific macrophage targeting strategies in MAFLD.

DOI: 10.1016/j.immuni.2020.08.004

Source: 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0)30357-5

相關焦點

  • 學習筆記之巨噬細胞亞型功能分析
    當單核細胞浸潤在組織及器官之中後,最後分化完全,成為巨噬細胞。巨噬細胞主要存在於淋巴結,肺泡壁,骨髓,肝臟以及脾臟等器官。  3、巨噬細胞亞型及功能  巨噬細胞根據功能及炎症因子分泌水平分為M1型巨噬細胞及M2型巨噬細胞兩種亞群。
  • 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上的新進展!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癌症有很多亞型,而針對不同亞型的癌症有著不同的治療手段,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分享給大家!研究人員使用一致類聚法將這些遺傳因素進行整合,發現了5種DLBCL亞型,包括一種過去未曾發現的濾泡外/邊緣帶起源的低風險ABC-DLBCLs、兩種治療結果不同靶標改變的不同的GCB-DBCLs以及一種TP53雙等位基因失活、CDKN2A缺失和相關基因組不穩定的非依賴性亞型。這些新發現的亞群的遺傳學特點、突變信號及發現的突變的空間順序為DLBCL病理學提供了新的見解。
  • 新研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肺部存在高度促炎的巨噬細胞微環境
    目前,人們尚不清楚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相關的呼吸道免疫特徵。當地時間5月12日,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最新研究便聚焦新冠患者的呼吸系統免疫反應的異常情況。研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的肺部存在高度促炎的巨噬細胞微環境,研究者表示,這或許有助於理解新冠病毒所觸發的免疫反應背後的潛在機制。以上研究來自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復旦大學公附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免疫學系,通訊作者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研究所所長張政教授等。
  • 研究人員發現兩種不同侵襲性的胰腺癌亞型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海德堡幹細胞技術和實驗醫學研究所(HI-STEM)的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地定義了兩種不同侵襲性的胰腺癌分子亞型,從而為腫瘤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見解。這可能是研發一種有針對性、以亞型為導向的治療方法的突破口。目前,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Cancer Discovery。大約95%的胰腺癌是所謂的腺癌。過去,人們曾試圖找出基因差異,但結果發現所有胰腺腺癌都攜帶類似的突變。
  • 新研究:阿爾茨海默症或許並非單一疾病,科學家發現其分屬6種亞型
    但是,一項始於2018年的大規模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氏病應該被視為六種截然不同的疾病。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解決為什麼提前診斷和治療該疾病如此困難的難題。作者發現,我們目前用於藥物研究的小鼠模型符合AD的一個特定子集,但不是所有亞型都同時匹配。
  • Nature:鑑定出三種與肝臟瘢痕組織形成相關的細胞亞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蘇格蘭愛丁堡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稱為單細胞RNA測序的新技術來高解析度地研究肝臟瘢痕形成。他們發現了三種關鍵的細胞亞型:稱為巨噬細胞的白細胞、位於血管內壁的內皮細胞和稱為肌成纖維細胞的瘢痕形成細胞。當這些細胞亞型發生相互作用時,這就加快患病肝臟中的瘢痕組織形成。通過更多地理解這些細胞亞型如何發揮功能,人們就有可能更快地開發出治療肝病的新療法。
  • 鈦種植體表面改性對巨噬細胞極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相關研究表明,種植體的表面物理化學特性和形貌結構會影響巨噬細胞的分化及功能。所以,理解種植體植入後巨噬細胞生物學行為的改變及種植體表面改性對巨噬細胞極化的影響至關重要。本文就種植體表面改性與巨噬細胞極化相關的研究做一綜述,以期為種植體表面設計與提升種植體的臨床應用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1.種植體植入後的免疫反應 種植體植入後機體的免疫反應是複雜的。
  • ...溫子龍組發現成體斑馬魚腦內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小膠質細胞亞型
    小膠質細胞功能上的異質性以及其亞型分類一直是備受關注、同時也充滿爭議的研究領域。小膠質細胞作為神經膠質細胞的一種,佔據人腦總細胞數的10-15%,是中樞神經系統裡最主要的免疫細胞。
  • 研究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
    2019年,該課題組在Cell Metabolism上報導了其在幹細胞研究領域的新發現。低氧處理的間充質幹細胞藉以IGF2,預編程巨噬細胞的氧化磷酸化代謝傾向性並決定其抗炎特性,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 研究揭示調控單核/巨噬細胞發育的新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勇研究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教授張連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9醫院教授石炳毅等合作研究發現,哺乳動物雷帕黴素作用靶點(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調控骨髓單核/巨噬細胞發育成熟的重要調控因子。
  • 新研究武裝巨噬細胞!反轉癌細胞發射信號!
    新研究武裝巨噬細胞!反轉癌細胞發射信號!研究人員表示,這有利於建立一種新型方法編輯免疫細胞,從而抵抗癌症和傳染病。該團隊在活細胞培養系統中成功測試了該方法。這項工作由生物工程教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Peter Yingxiao Wang,Shu Chien與Victor Nizet, Xiangdong Xu以及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一起合作。
  • 心臟巨噬細胞的新功能
    一百年前,埃莉·梅奇尼克諾夫( lie Metchnikoff)描述了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在實現表型和功能分析的技術進步推動下,巨噬細胞研究的復興為這些「大食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 ...附屬兒科醫院周玉峰課題組揭示長非編碼RNA調控巨噬細胞活化和...
    巨噬細胞作為一種初始免疫細胞,是機體炎症反應的重要參與和調節者。巨噬細胞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和可塑性,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可以分化為經典激活(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替代激活(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兩種功能截然不同的亞型。
  • p63亞型TAp63研究獲進展
    冷泉港實驗室、霍華休斯醫學院、史丹福大學病理學系的科學家最近對p63亞型TAp63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文章「TAp63 induces senescence
  • 重要研究成果解讀巨噬細胞的雙面角色!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開始發現,巨噬細胞在機體中並不總是扮演著促進機體健康的角色,有時候其竟與多種疾病發生有關,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巨噬細胞的「雙面角色」,與大家一起學習!
  • 限制蛋白飲食重編碼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並增強免疫治療
    相反,抑制mTOR途徑可促進巨噬細胞向抗腫瘤M1亞型轉移。在營養物質和生長因子影響下,mTOR通路控制單核細胞衍生的巨噬細胞和髓樣樹突狀細胞中促炎/抗炎細胞因子的表達。  本文提出限制蛋白質/胺基酸(AA)飲食重編碼巨噬細胞極化並促進其抗腫瘤作用的假說,即減少飲食中特定AA(如蛋氨酸或胱氨酸)可誘導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從促腫瘤表型向抗腫瘤表型轉化。
  • 科學家在機體腸道中發現長壽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是一種能夠破壞細菌和其它有害病原體的特殊免疫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腸道內的某些巨噬細胞能夠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這些長壽的巨噬細胞對於胃腸道內的神經細胞的存活非常重要,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理解腸道,乃至大腦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 多篇重磅研究揭示巨噬細胞不為人知的新功能!
    2019年6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於巨噬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了解近期研究發現的關於巨噬細胞的新功能、新特點和新應用。最近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王桂華等人發現M2型巨噬細胞能夠通過分泌外泌體與結直腸癌細胞進行交流影響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發現M2巨噬細胞調節的結直腸癌細胞遷移和侵襲依賴M2型巨噬細胞分泌的外泌體。
  • Cell:糖尿病研究新突破!脂肪組織巨噬細胞分泌的外泌體能夠調節...
    在肥胖中,40%的脂肪組織是由巨噬細胞(一類促進組織炎症的特定免疫細胞)組成的。巨噬細胞接著產生和分泌外泌體。當外泌體進入其他的組織中,它們利用攜帶的miRNA誘導受者細胞作出反應。這些巨噬細胞分泌的miRNA會尋找信使RNA(mRNA)。當miRNA發現靶mRNA時,它結合到這種靶mRNA上,使之失活。這種靶mRNA編碼的蛋白不再產生。因此,miRNA是一種抑制關鍵蛋白產生的方法。
  • Nature子刊:對抗實體腫瘤,研究者發現CAR巨噬細胞新療法!
    日前,《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報導了一種新的療法——CAR 巨噬細胞(CAR macrophages,CAR-Ms),即用CAR手段編輯人體巨噬細胞,使其可以直接吞噬腫瘤。該研究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勒曼醫學院的研究者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