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臟瘢痕修復丨醫學英語視聽學習
肝臟是一種具有許多重要功能的巨大平滑器官。它儲存和釋放營養物質,促進消化,分解多餘的物質。然而,許多慢性疾病都會損傷肝臟,長期損害會導致瘢痕形成,即肝臟纖維化。最常見的病因是肝炎病毒、長期酗酒,以及肥胖和糖尿病相關的脂肪肝疾病。纖維膠原蛋白聚集,開始替代健康組織,引起肝臟瘢痕形成。
-
肝硬化和瘢痕組織的真相
例如,當一個人肝臟內有太多毒素(諸如有毒食物、血液中的有毒物質、農藥或其他化學物質、有毒重金屬、處方藥等等)時,就會形成瘢痕組織。當肝細胞在下一輪病毒或毒素攻擊之前,如果無法自我修復的話,就會導致肝臟瘢痕組織長期不斷地累積。
-
Nature:重大進展!構建出人類肝臟的完整細胞圖譜,鑑定出新的肝細胞...
儘管肝臟對人類健康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但是健康和患病組織中肝細胞類型的多樣性以及相關的分子和細胞過程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圖片來自MPI of Immunobiology and Epigenetics, Freiburg, Grün。
-
皮膚創傷癒合與瘢痕組織形成
2.增生期:對於組織缺損,機體必須通過細胞增生、分化和細胞外基質的形成完成修復過程,修復細胞(表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增生和分化活動以及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分泌和沉積是增生期的主要特徵。3.重塑期:組織重塑又稱組織改構或重建。組織重塑主要表現為肉芽組織逐漸成熟,即肉芽組織向瘢痕組織轉化。組織重塑或改構可延續到傷後數周甚至兩年。
-
如何解決脊髓損傷後瘢痕組織產生?Nature今日文章給出答案
成年哺乳動物的絕大多數中樞神經纖維(軸突)損傷後不能再生,有兩方面抑制因素:一是神經細胞缺乏內在的再生能力,二是由於損傷區域瘢痕組織的形成。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開發了多種靶向於神經細胞內因的幹預手段,能夠促進中樞神經損傷後的軸突再生。
-
繪製肝臟單細胞圖譜開啟肝臟疾病的精準治療-解讀Nature最新研究
每個肝小葉中的相同類型的細胞功能相同嗎?不同肝小葉中相同細胞具有相同的功能嗎?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問題,肝臟是成年內臟中再生能力最強的一個器官,它有幹細胞嗎?或者它的幹細胞在哪裡?這些問題均是肝臟領域的研究難點與熱點。二.《Nature》繪製出人類第一張肝臟的單細胞圖譜最近《Nature》雜誌上發表德國和法國的研究團隊共同合作的成果。
-
【臨床】間充質幹細胞及外泌體抑制皮膚瘢痕形成
傷口癒合需要多種細胞、細胞因子、蛋白等共同合作完成。 然而過度的傷口修復會導致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在疤痕形成的過程中,皮膚纖維母細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研究表明,瘢痕過度增生(又稱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多種細胞參與了創傷癒合過程,而成纖維細胞生物學行為異常尤其是增殖活性異常是瘢痕過度形成的重要原因,成纖維細胞的異常增值使增生性的瘢痕組織中膠原過度沉積、排列紊亂,導致愈後不同程度的畸形與功能障礙。 正負調控相對平衡與制約使成纖維細胞增殖有度可能是理想的創傷癒合模式。
-
幹擾素α-2b抑制瘢痕形成的研究與熱點
:是由動物細胞合成並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細胞表面或細胞之間的大分子,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或蛋白聚糖,這些物質構成複雜的網架結構,支持並連接組織結構、調節組織的發生和細胞的生理活動,它決定結締組織的特性。
-
鑑定出一種引發過敏反應的免疫細胞亞型---Tfh13...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和傑克遜基因組醫學實驗室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觸發與過敏性休克和其他的過敏反應相關的抗體產生的免疫細胞亞型。他們揭示出一種可用於開發阻止嚴重過敏反應的新療法的潛在靶標。
-
矽凝膠膜防治瘢痕的三種作用機理的研究
Hakvoort等以角質蛋白(5、10、16及17),谷丙醯胺轉氨酶、CD36及 filaggrin為指標觀測發現:增生性瘢痕的角質形成細胞不同於一般瘢痕及正常皮膚的角質形成細胞,其表現出較高的生物活性及增殖活性。這種增殖活性在傷後1個月以後即與正常皮膚有明顯差異,研究認為,角質形成細胞也參與了增生性瘢痕的病理性增殖過程。
-
Nature:揭示人大腦類器官為何缺乏正常人腦特有的細胞亞型和複雜迴路
2020年2月8日訊/生物谷BIOON/---作為在實驗室中通常利用人類幹細胞培育出的大腦樣組織三維球體,大腦類器官被吹捧為有潛力讓科學家們在受控的實驗室條件下研究大腦迴路的形成。我們發現大腦類器官沒有產生正常人腦迴路所特有的獨特性細胞亞型或區域性迴路結構。由於大多數人類腦部疾病對大腦中特定的細胞類型和迴路具有高度特異性,因此這對利用大腦類器官精確模擬這些複雜疾病的努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項新的研究源於Kriegstein實驗室正在進行的研究工作,即在正常人類腦組織樣本的基礎上,全面繪製協調大腦發育的基因表達程序。
-
Nature Medicine論文解讀!新研究揭示前驅糖尿病可分為6種不同的亞型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1年1月4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athophysiology-based subphenotyping of individuals at elevated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這種新的分類方法有助於在未來通過針對性的幹預措施來防止糖尿病的臨床表現或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
Nature:神經元如何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答案在Myt1l蛋白
2017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極力地抑制與非神經元細胞(皮膚細胞、心臟細胞、肺細胞、軟骨細胞和肝細胞)類型相關的基因表達來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
-
科學家鑑定出肝臟中Sox9
科學家鑑定出肝臟中Sox9+雙向祖細胞 2019-03-15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Nature:再生學之肝臟保衛戰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中心區周圍的緊鄰中央靜脈區域的肝細胞,已知的複製速度比其他肝細胞快,並且是肝臟中唯一受到Wnt信號通路調節基因表達的細胞群體。Wang和同事們使用基因技術使小鼠表達受Wnt調節基因的細胞標有標記,這些細胞和它們分裂的後代都會出現螢光。然後,他們跟蹤這種螢光的沿襲,發現中央區周圍的肝細胞出現自我更新—新的細胞仍然靠近中央靜脈,並且通常不會被其他肝細胞代替。
-
兩篇Nature鑑定出新的肺細胞類型,深入認識囊性纖維化致病機制
2018年8月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和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的領導下,研究人員在氣道組織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細胞類型,這種細胞類型在之前的科學文獻中並未加以描述,而且似乎在囊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的生物學形成機制中起著關鍵作用。
-
Nature 中文摘要|14 April 2016
星形膠質細胞瘢痕被廣泛認為是是導致其不能再生的原因。本文利用3種基因靶向功能喪失方法處理成年小鼠,研究發現阻止星形膠質細胞瘢痕形成、減少星形膠質細胞瘢痕形成或移除慢性星形膠質細胞瘢痕,均不能使由嚴重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ery, SCI)導致的皮質脊髓、感覺和血清素神經元橫斷軸突自發地再生修復。
-
Nature雜誌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doi:10.1038/nature21052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剔除可能也會影響相鄰的基因,這一事件被稱作為「附帶致死性(collateral lethality)」。
-
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肝癌精準治療新靶點!
該研究根據101例早期肝細胞癌患者癌症組織及配對癌旁組織樣本的蛋白質組數據,將目前臨床上認為的早期肝癌患者,分成三種蛋白質組亞型(S-I, S-II, S-III),而不同亞型的患者具有不同的預後特徵,術後應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
-
多篇文章聚焦成纖維細胞研究新進展!
這種疾病的五年生存率約為5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等研究結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腫瘤及其周圍組織---特別是周圍組織中的稱為成纖維細胞的正常細胞---的系統性調查,揭示出一種新的治療靶標可能潛在地阻止與HGSC相關的快速傳播和預後,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研究者表示,在此之前,科學家一直專注於腫瘤本身。每個人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