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凝膠膜對瘢痕的防治的作用機理。目前已從物理學因素,水化作用及矽油的生物學作用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1.物理學因素
Quinn等就應用矽凝膠後,壓力,溫度、氧分壓等對瘢痕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將壓力傳感器置於採用不同方法固定的矽凝膠膜與瘢痕之間,發現壓力在3-12.9mmHg之間,比以往報導採用壓力療法所需的最小壓力(15mmHg)還要低。他們還採用Cemark5335型數字溫度測量儀測定應用矽凝膠膜後瘢痕表面溫度的變化,發現應用後瘢痕的表面溫度有所下降,但在10分鐘以內溫度即恢復到原來水平,並且一直保持不變。在對矽凝膠膜的氣體通透性檢測時發現:矽凝膠膜是一種半通透性膜,1.5mm厚的矽凝膠膜氧透過率,與皮膚、瘢痕的氧通透性基本一致。因此,儘管矽凝膠膜是一種屏障物,但皮膚及瘢痕的氧氣交換並不受阻。他們還採用TCM1型經皮氧分壓測定儀測定治療與未治的瘢痕內氧分壓,兩者也無顯著差別。因此Quinn認為,壓力、溫度及氧分壓在矽膠膜治瘢痕中未起作用。最近,Hirshowitz等認為矽凝膠膜在摩擦、牽拉變形過程中產生的靜電,在促使瘢痕及增生性瘢痕的成熟軟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經過多年的努力,研製出一種袋狀的矽凝膠膜墊,在袋內充滿高粘度的矽油,通過抽吸,牽拉變形使之產生遠高於一般矽凝膠膜的靜電荷,經臨床試用於增生性瘢痕,短期內就獲得了較好療效。
2.水化作用
表皮與真皮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真皮的變化直接影響表皮,作為表皮的最終產物角質層也必將受到影響。以前的瘢痕研究,著重於真皮的變化,對表皮及角質層所起的作用研究較少,而角質層不僅是防止外界物質侵入及體內物質流失的屏障,也是保持人體水分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Suetake等在研究不同瘢痕角質層功能特性時發現:增生性瘢痕的經皮水分喪失量(TEWL)明顯高於正常皮膚及萎縮性瘢痕,並且角質層的生長周期是正常皮膚的兩倍,這表明增生性瘢痕的角質層保水功能明顯不足。 Hakvoort等以角質蛋白(5、10、16及17),谷丙醯胺轉氨酶、CD36及 filaggrin為指標觀測發現:增生性瘢痕的角質形成細胞不同於一般瘢痕及正常皮膚的角質形成細胞,其表現出較高的生物活性及增殖活性。這種增殖活性在傷後1個月以後即與正常皮膚有明顯差異,研究認為,角質形成細胞也參與了增生性瘢痕的病理性增殖過程。 Garner等在體外研究成纖細胞與角質形成細胞相互關係時發現:角質形成細胞能抑制成纖維細胞的膠原合成,而其作用途徑則是通過角質形成細胞產生可溶性產物來調控的。
許多學者認為水化作用在矽凝膠膜的作用機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水化作用就是由於組織內水分含量增加而導致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改變。Quinn等用水蒸發測量儀測定應用矽凝膠膜的瘢痕表面的水蒸氣透過率時發現:矽凝膠膜的透過率僅為皮膚的一半,但膜下並無液體瀦留、瘢痕表面也無明顯的潮溼感。一旦去除矽凝膠膜,瘢痕表面的水蒸氣透過率即迅速增加。因此認為矽凝膠膜部分阻擋了瘢痕水分的蒸發,在瘢痕內發生水瀦留。Chang等就矽凝膠膜對瘢痕的作用機制方面,採用體外的細胞模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水化處理後,成纖維細胞的增殖水平、膠原及粘多糖的合成受到明顯抑制,而低分子矽油通過表皮細胞並不能影響成纖維細胞的功能,因此認為矽凝膠膜的水化作用在瘢痕防治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Hosoda、Leung等採用雷射血流都卜勒儀研究瘢痕的微循環改變發現:毛細血管活性的增加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一個先兆,應用矽凝膠膜這類接觸性貼敷材料就起到一種類似皮膚角質層樣的作用,通過減少水分通透性,從面減少了對毛細血管的刺激,這樣就抑制了毛細血管的增生,減少了膠原的沉積,從而達到控制瘢痕增生的目的。 Beranek等認為:應用矽凝膠膜後皮膚的角質層含水量增加,發生水化作用,使瘢痕內水溶性蛋白及許多低分子量的水溶性炎性混合物通透性增加,向瘢痕表面擴散,這樣間質內水溶性產物減少、流體壓力下降,瘢痕變軟、成熟。
3.矽油的生物學作用
矽凝膠能緩慢地釋放低分子矽油,臨床觀察也表明矽油可促使瘢痕軟化,但對應用矽凝膠膜後瘢痕的組織學檢查並未在瘢痕內發現有矽油顆粒。隨著研究的深入及檢測方法的改進,最近,對矽凝膠膜能否釋放出物質、並進入瘢痕及皮膚方面的了解又有了新的進展。Hollands等在採用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研究矽凝膠膜對皮膚及瘢痕組織結構的影響時發現:矽凝膠膜對皮膚內的磷元素、氯元素及硫元素含量無任何影響,但在增生性瘢痕上貼敷矽凝膠膜後,瘢痕真皮內的磷元素及表皮內的氯元素構成發生明顯改變,因此認為,應用矽凝膠膜對瘢痕的組成元素的構成有影響,它不僅作用於表皮也作用於真皮。 Shigeki等則採用分光光度計在體外證實矽凝膠膜釋放的矽酮類物質能夠滲入瘢痕及皮膚組織內。研究時將矽凝膠膜放在37℃的磷酸鹽緩衝液中浸泡7天,檢測發現溶液中矽酮類物質的濃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將矽凝膠膜貼敷在離體皮膚及增生性瘢痕表面,在組織內均可發現矽酮類物質的分布,從而證實矽凝膠膜能釋放出水溶性的矽酮類物質,並能滲入皮膚。
來源:新編瘢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