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黴菌的作用機理

2021-02-13 老燕說農

鏈黴菌對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機理主要包括結抗作用、競爭作用和誘導植物抗性等。

1.持抗作用 結抗作用是微生物界的普遍現象。鏈黴菌能利用括抗作用抑制其他植物病原微生物,即通過鏈黴菌次生代謝產物達到防治植物病害的目的。

鏈黴菌可通過產生抗生素來發揮括抗作用。據統計,鏈黴菌產生的抗生素約為微生物產生的抗生素總量的90%,並且作為農用抗生素因具有高效、無殘留、易分解、與環境相容等優點,因而日益受到重視。細黃鏈黴菌(S.microflaus)產生的大環二酯類抗病毒抗生素Fattiviracins,對多種有包膜的DNA病毒和RNA病毒有活性。鏈黴菌通過產生各種酶類抑制、降解、水解其他病原體。例如,鏈黴菌可產生β-1,3-葡聚糖酶,對小麥紋枯病菌抑制作用很強;產生細胞壁肽聚糖的溶菌酶,可破壞細胞壁使微生物裂解死亡,而且對人和動植物沒有明顯毒性,安全可靠。鏈黴菌WYEC108分泌的幾丁質酶,可通過催化幾丁質的水解破壞植物病原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從而抑制植物病害。

2.競爭作用鏈黴菌可通過快速生長和繁殖而奪取養分和水分、佔有空間、消耗氧氣等,以削弱和排除同一生存環境中的某些病原菌。

3.誘導植物抗性吸水鏈黴菌具有激發水稻抗性防衛反應表達的特性,可使水稻葉片中的過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強,誘導植株產生抗性防衛反應。鏈黴菌組成型表達載體pIB139攜帶的紅黴素強啟動子與目的基因的生物合成,可以直接與植物相互作用,誘導植物抗性,與抗生素協同抗病。

參考文獻

【1】李博文.微生物肥料研發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實現鏈黴菌高產菌株高效綠色構建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新教授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王為善研究員
  • 二氧化氯對黴菌孢子致死機理
    因此,加強對黴菌汙染的預防和消毒,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內學者試驗結果表明,二氧化氯消毒液在125ppm-500ppm對黴菌孢子均有較好的殺菌效果,殺菌效果隨消毒液濃度的升高和作用時間的延長而增強,試驗測定在C102濃度範圍內,不同處理濃度C1O2消毒液對黴菌孢子的殺滅效果差異極顯著(F=12.63>F0.01=5.15),試驗測定處理時間範圍內,不同處理時間下C1O2消毒液對黴菌孢子的殺滅效果差異顯著(
  • Sci Adv | 鏈黴菌社會中的分工
    在土壤微生物鏈黴菌 (Streptomyces) 中,一方面,它們的多細胞模式 (multicellularity) 生長代表了一種常見的生殖 (germ) -體 (soma) 細胞分工【3】(圖1)。
  • 鏈黴菌屬菌落及顯微圖譜欣賞
    鏈黴菌屬(streptomyces),是最高等的放線菌。
  • 藍色鏈黴菌或可用於製造抗生素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挖掘法從藍色鏈黴菌中發現了一組活性基因簇,通過該基因簇可製造出無耐藥性的新型抗生素,該研究有望為鏈黴菌的藥用開發提供一條新思路
  • ISME重磅 | 氨的生產—抗生素之外鏈黴菌的另一種抗菌策略
    本研究表明土壤和土表生長的鏈黴菌具有通過空氣傳播抗菌劑,從而遠距離殺死細菌的能力。鏈黴菌可以產生大量揮發性氨,通過將其分散在很遠的距離內來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生長。甘氨酸是產生氨的前體,而甘氨酸裂解系統的失活使氨的生物合成失效,並伴隨著空氣傳播的抗生作用。大腸桿菌細胞利用降低孔蛋白主調控因子OmpR及其同源激酶EnvZ的表達,以在氨介導的抗菌作用中生存。
  • 防止黴菌毒素作用 提高豬只性能
    防止黴菌毒素作用 提高豬只性能 中國養殖網2017-11-22 06:14:08 閱讀(1512)飼料中存在OTA被認為是引起豬自發性黴菌毒素中毒性腎病的最重要原因。有報導稱每頭公豬給予日劑量20μg的OTA對精子產生和精液質量有負面影響。  ZEN並不是急性毒性,但能夠產生巨大的雌激素作用。它能夠影響到任何生長階段的豬,對母豬更為重要。ZEN能夠模擬雌激素,高濃度時,這種毒素能夠引起生殖器和直腸脫垂,水腫和外陰紅腫。
  • 流平劑的流平原理及作用機理
    二、流平的作用原理(遷移機理) 作為流平劑,一般需要滿足以下兩點:1、與體系具有一定的相溶性。2、表面張力需低於體系。這兩點都影響著流平劑的遷移,只有流平劑自發遷移到漆膜的表面,才能稱為發生流平作用。遷移原理在其他的助劑遷移方面也同樣適用。 遷移原理流平劑的遷移取向遵循物理學中的「能量最低原理」,即從能量高的地方自發流向能量低的地方。
  • 耐火澆注料常用分散劑的種類及作用機理
    而這些分散劑作用的機理將涉及到DLVO理論和空間位阻理論(HVO理論)。圖6醚基聚羧酸酯的結構示意圖圖7m、n不同時PCE類活性劑三種可能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它們的吸附機理a.FS10分子量為10000,分子呈對稱梳形結構,結構式如圖6,由帶有較高電荷的主鏈和不帶電的側鏈組成,主側鏈鏈長:3.0nm
  • 中國計量大學馬正等:龜裂鏈黴菌 M527 接合轉移體系的建立和優化以及啟動子的活性分析
    中文摘要:目的:建立並優化適用於龜裂鏈黴菌(Streptomycesrimosus)M527 的屬間接合轉移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四個啟動子的表達活性創新點:有效的遺傳轉化系統和合適的啟動子是鏈黴菌基因表達和基因工程的必要前提。由於鏈黴菌的遺傳背景複雜,接合轉移實驗參數對菌種具有高度特異性。因此,本研究建立並優化了一套適用於 S. rimosus M527 的屬間接合轉移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分析比較了四個啟動子的表達活性。這將為進一步遺傳修飾 S. rimosus M527 奠定基礎。
  • 5種高分子材料阻燃劑的作用機理和性能
    阻燃劑是賦予易燃聚合物難燃性的功能性助劑,主要針對高分子材料的阻燃設計的,通過若干機理髮揮其阻燃作用的,如吸熱、覆蓋、抑制鏈反應、不燃氣體窒息作用等。多數阻燃劑是通過若干機理共同作用達到阻燃目的。
  • 微生物所在鏈黴菌啟動子元件和內參基因研究中獲進展
    鏈黴菌是重要的抗生素產生菌,對鏈黴菌進行代謝工程和合成生物學改造需要大量不同強度的啟動子元件。然而,前期鏈黴菌只有一個組成型啟動子ermEp* 被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楊克遷課題組在2013年開發了活性明顯高於ermEp* 的強啟動子kasOp*(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13;79(14):4484-92)。
  • 黴菌毒素對水產養殖的影響及其防控措施
    同時,用含有不同黴菌毒素的飼料原料製成配合飼料時,會產生交叉汙染,如穀物和豆粕的混合增加了黃麴黴毒素和鐮刀菌毒素共存的機會(Smith,&nbsp2001)。多種飼料原料製成配合飼料大大增加了配合飼料受多種黴菌毒素汙染的機會。此外,黴菌毒素之間能夠產生相互作用,而黴菌毒素間的協同作用對動物的危害比任何一種黴菌毒素單獨作用的危害都要大(Swamy,&nbsp2003)。
  • 天然蝦青素的作用機理
    天然蝦青素的作用機理,蝦青素這種抗氧化劑,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和了解,但是它的的作用和抗氧化機理我們還是沒有太多的人了解,在這裡我給朋友們簡解一下,讓我們進一步來了解蝦青素。蝦青素蝦青素的作用就是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氧化是損壞我們身體機能的重要一部分,氧化會令我們身體出現衰老和各種疾病的產生
  • 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培育藍色玫瑰——利用鏈黴菌的藍色次級代謝產物製造藍色花卉
    穀氨醯胺藍靛素合成酶基因idgS發現於鏈黴菌中,該合成酶能夠利用普遍存在於細胞內的胺基酸L-穀氨醯胺作為底物,形成具有共軛結構的藍色色素-穀氨醯胺藍靛素(indigoidine,如下圖)。在前期的研究中,陳義華課題組成功地利用穀氨醯胺藍靛素合成酶基因建立了應用於鏈黴菌的高效敲除系統,以及應用於大腸桿菌中的質粒克隆工具,兩部分工作分別於2015年和2017年發表在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雜誌上。
  • 治療黴菌的最好方法 治黴菌的家庭方法
    您知道日常治療黴菌的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嗎?我們應該如何發現被感染了呢?那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有關黴菌感染的症狀是什麼吧。治療黴菌的最好方法想要徹底治療黴菌的話,您需要從我們的生活入手,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去除病菌的困擾才是最好的辦法,所以接下來介紹幾個家庭治療黴菌的方法,趕快來學習一下吧。
  • Cell:戚益軍等解析小分子RNA在DNA雙鏈斷裂修復中的作用
    3月22日,國際著名雜誌Cell在線刊登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戚益軍博士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A Role for Small RNAs in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文章中,研究者報導了一類在DNA雙鏈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修復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小分子RNA。
  • 慢性胃炎長期吃抗生素,食道竟然長出白色黴菌!
    不同的抗生素的作用機理也不盡相同,有些會破壞胃壁細胞,有些會抑制遺傳因子複製,有些會抑制蛋白合成,目前尚不明確這些藥物對身體的影響。儘管世界各國的醫學者都在努力開發副作用小的藥劑,對食道、胃、十二指腸的治療也得到了顯著的效果,但這些看似管用的藥物一旦停藥,復發率也是非常得高。這與胃黏膜的狀態是否得到改善有著密切的關係。
  • 黴菌簡單介紹
    田間黴菌是指青黴菌屬、麥角菌屬和鐮孢菌屬(梭黴菌屬),此類黴菌屬野外菌株,通常穀物在未採收前就已感染,最適生長溫度為5℃~25℃,該類黴菌在低溫環境中也會繁殖,陰冷潮溼的天氣更易於這些黴菌生長。倉儲黴菌主要是指儲存的飼料或原料,在適宜的溫度、溼度等條件下產生的黴菌,以麴黴菌屬為主,該類黴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相對溼度為80%~90%。
  • 進展 | 單分子研究揭示DNA同源重組中鏈交換擴展的分子機理
    基因的同源重組是由重組酶介導的、發生在相同或相近的兩條DNA鏈之間的鏈交換,對於維持遺傳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同源重組現象的發現已有幾十年歷史,同源識別和鏈交換是同源重組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但由於其反應中間產物停留時間短並且狀態複雜,常規方法難以捕捉,因而其分子機理仍十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