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大學馬正等:龜裂鏈黴菌 M527 接合轉移體系的建立和優化以及啟動子的活性分析

2021-02-15 浙大學報英文版

中文摘要:

目的:

建立並優化適用於龜裂鏈黴菌(Streptomycesrimosus)M527 的屬間接合轉移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四個啟動子的表達活性。

創新點:

有效的遺傳轉化系統和合適的啟動子是鏈黴菌基因表達和基因工程的必要前提。由於鏈黴菌的遺傳背景複雜,接合轉移實驗參數對菌種具有高度特異性。因此,本研究建立並優化了一套適用於 S. rimosus M527 的屬間接合轉移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分析比較了四個啟動子的表達活性。這將為進一步遺傳修飾 S. rimosus M527 奠定基礎。

方法:

以 S. rimosus M527 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接合轉移體系中的一些重要的實驗參數(如接合轉移培養基、供受體比例、熱激溫度和混合培養時長等)進行了優化。在此基礎上,構建以gusA 為報告基因的質粒,通過直觀顯色反應以及 GUS 酶活的定量檢測,分析比較了四個啟動子的表達活性。

結論:

建立了一種有效的適用於 S. rimosus M527 接合轉移體系,優化後的接合效率最高達3.05×10−5。分析測試的四個啟動子中,合成啟動子 SPL-21 表現出最高表達活性,比常用強組成型啟動子permE*活性高出2.2 倍,合成啟動子 SPL-57 與 permE* 的活性無顯著差異,內源啟動子potrB 的活性比permE*降低了50%。

關鍵詞:

龜裂鏈黴菌 M527;接合轉移;啟動子;GUS

Zhang-Qing Song, Zhi-Jun Liao, Ye-Feng Hu, Zheng Ma, Andreas Bechthold, Xiao-Ping Yu

本文引用格式:

Zhang-qing SONG, Zhi-jun LIAO, Ye-feng HU, Zheng MA, Andreas BECHTHOLD, Xiao-ping YU, 2019.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n intergeneric conjugation system and analysis of promoter activity in Streptomyces rimosus M527.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1):891-900.

https://doi.org/10.1631/jzus.B1900270

全文下載地址:

http://www.jzus.zju.edu.cn/oldversion/opentxt.php?doi=10.1631/jzus.B1900270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B輯:生物醫學與生物技術》,簡稱JZUS-B,生物類綜合英文月刊。JZUS-B自2008年起被SCI-E收錄,2018年影響因子為1.879,在國內綜合類生物期刊中名列前茅,所有大學學報中排名第一,同時被MEDLINE/PubMed、PMC、Scopus、BA、BIOSIS Previews等國內外知名平臺檢索。

JZUS-B接收的文章範圍覆蓋生命科學、醫學、藥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及生物工程、農學、生態環境、以及動物學等相關學科。文章類型包括Review、Article、Perspective、Viewpoint、Editorial、Correspondence等。

期刊一直執行嚴格的國際同行評審機制,平均審稿周期為40天,平均錄用時間為50天。文章錄用後將即時in press在線,一般於2個月內正式發表。

「內容為本,形式靈活」是本刊的特點。JZUS-B歡迎海內外優秀學者向本刊投稿最新科研成果、爭議性話題、綜述論文以及組織出版熱點專輯等。

期刊Springer主頁:

https://www.springer.com/biomed/journal/11585

在線投稿地址:

http://www.editorialmanager.com/zusb/default.aspx 

浙大學報英文版是四個英文學術期刊的統稱,收錄範圍涵蓋了理工農醫各個方向,歡迎向我刊投稿,可關注我刊公眾號zdxbywb了解更多信息。

相關焦點

  • 微生物所在鏈黴菌啟動子元件和內參基因研究中獲進展
    鏈黴菌是重要的抗生素產生菌,對鏈黴菌進行代謝工程和合成生物學改造需要大量不同強度的啟動子元件。然而,前期鏈黴菌只有一個組成型啟動子ermEp* 被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楊克遷課題組在2013年開發了活性明顯高於ermEp* 的強啟動子kasOp*(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13;79(14):4484-92)。
  • 鏈黴菌的作用機理
    鏈黴菌對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機理主要包括結抗作用、競爭作用和誘導植物抗性等。1.持抗作用 結抗作用是微生物界的普遍現象。
  • 藍色鏈黴菌或可用於製造抗生素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挖掘法從藍色鏈黴菌中發現了一組活性基因簇,通過該基因簇可製造出無耐藥性的新型抗生素,該研究有望為鏈黴菌的藥用開發提供一條新思路
  • ISME重磅 | 氨的生產—抗生素之外鏈黴菌的另一種抗菌策略
    土壤中的鏈黴菌是自然界的藥物製造者,目前一半以上的已知抗生素和許多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都由其生產。但是,這些細菌還會產生許多揮發性物質,這些分子會散布在土壤基質中,並可能遠距離影響其他(微)生物。
  • 基於區塊鏈的鏈上數據安全共享體系研究
    2 電子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針對人們在日益增長的數位化交互過程中越來越多地出現隱私直接或間接洩露的問題,主要研究基於區塊鏈網絡建立一套鏈上數據安全共享體系,基於密文策略的屬性加密的訪問控制算法以及同態加密算法實現鏈上數據的可靠共享
  • 啟動子的查找與序列分析-Follow me!
    無論是基因的時空表達譜還是基因表達調控都是由啟動子決定的,因此研究基因的轉錄調控就離不開對啟動子的研究。對啟動子的基本研究過程大致為:查找啟動子序列-分析啟動子序列-啟動子序列克隆與活性驗證。二、啟動子序列分析       獲得啟動子序列後,用PlantCARE和 PLACE對啟動子上的順式作用元件進行分析
  • 計量經濟學助力公共政策優化
    計量經濟學助力公共政策優化 2019年05月20日 08:0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譯心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我國建立了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技術體系
    我國建立了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技術體系 來源:科學技術部 2007-09-11 09:45     863計劃現代農業研究以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蟲免疫能力和殺傷有害生物為目標,建立了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技術體系
  • 微生物學2020網課答案-中國大學mooc
    B、轉導和轉化C、接合和轉導D、接合1091、以下不適用於接合的特點是( )。1117、Hfr菌株的基因重組頻率和轉移F因子的能力較其它接合菌株高。1118、接合中斷實驗利用了Hfr菌株染色體轉移的嚴格順序性。1119、原核生物細胞基因重組時,供體細胞與受體細胞一般無或僅短暫接觸。
  • 科學家實現鏈黴菌高產菌株高效綠色構建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新教授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王為善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向文勝研究員等合作,在鏈黴菌胞內三醯甘油(TAGs)降解機理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培育藍色玫瑰——利用鏈黴菌的藍色次級代謝產物製造藍色花卉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陳義華研究員和天津大學的張雁教授課題組合作在ACS Synthetic Biology雜誌上發表題為「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to generate blue rose」的文章,報導了將來源於細菌的非核糖體肽類藍色色素——穀氨醯胺藍靛素成功表達在白色玫瑰花瓣中
  • 開啟新時代:首次建立植物多分體負義鏈 RNA 病毒反向遺傳學體系
    首次建立植物多分體負義鏈 RNA 病毒的反向遺傳學體系近日,南京農業大學陶小榮團隊在PNAS上在線發表了 題為Rescue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entirely from complementary
  • Sci Adv | 鏈黴菌社會中的分工
    在土壤微生物鏈黴菌 (Streptomyces) 中,一方面,它們的多細胞模式 (multicellularity) 生長代表了一種常見的生殖 (germ) -體 (soma) 細胞分工【3】(圖1)。
  • 曹雪濤委員:建議改革「一刀切」大學評價體系
    原標題:曹雪濤委員建議:改革「一刀切」大學評價體系減少排名性評價近年來,由國內外不同主體主導的大學評價體系一直受到廣泛關注。5月26日,澎湃新聞從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處獲悉,其在全國兩會提交了《關於優化評價體系 引導大學高質量內涵特色發展的提案》,建議對當下「一刀切」的大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 解讀丨lncRNA及其同源snoRNA促進腫瘤發生和轉移機制
    了解非編碼RNAs(ncRNAs)在腫瘤發生和轉移中的作用,將為鑑定診斷和治療靶點建立新的途徑。該研究鑑定出lncRNA SNHG10及其同源snoRNA SCARNA13作為HCC發展和轉移的新驅動因子。揭示了LncRNA SNHG10通過正反饋環調節其同源物SCARNA13促進肝癌發生和轉移的分子機制。肝細胞癌(HCC)是中國第四大常見惡性腫瘤和第三大癌症死因。
  • 真核生物的啟動子與轉錄起始
    Biochem 研究最多的還是II類啟動子,對應轉錄蛋白質編碼基因的RNAP II(Pol II)。其TATA box相當於原核的Pribnow box,位於-25至-32位;在大約-80位有CAAT box,相當於原核的-35序列;另外還有GC box和八聚體(octamer)box,以及一些應答元件(responseelement)等。
  • 真核生物的啟動子與轉錄起始
    按照慣例,真核生物的啟動子更加複雜。真核生物有三種RNAP,所以有相應的三類啟動子。RNAP I負責轉錄rRNA,對應的是I類(class I)啟動子,由核心啟動子(-45至+20)和上遊控制元件(-180至-107)構成。小RNA對應的III類啟動子又有3種類型,其中5 S rRNA基因和tRNA基因的啟動子都屬於下遊啟動子,即位於轉錄起點下遊。
  • 【喜訊】中國計量大學正式啟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實驗室 !
    2020年11月14日,由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主辦、雲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安徽工程大學、重慶郵電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杭州睿數科技(海豚實驗室)等13家單位和機構協辦的「2020第三屆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創新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產、學、研各界代表120多人出席了會議。
  • 特別推薦|單鏈DNA和轉錄研究新方法
    N3-kethoxal分子能夠在5分鐘內特異性的和活細胞中單鏈狀態的鳥嘌呤(G)反應,被修飾的RNA片段可以藉助」click chemistry」和biotin-streptavidin相互作用富集。N3-kethoxal修飾是可逆的,加熱後即可被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