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在瘢痕中的應用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賈傳龍 東方徐楠團隊 來自專輯專病門診

正所謂「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生活中很多時候需要通過手術解決問題,比如各種腫瘤、包塊、還有常見的剖宮產,以及各種外傷等。手術本身的目的是除疾病之苦痛,而術後無痕則是助健康之完美。雖然現在精細縫合,美容縫合的理念越來越多的被外科醫生所採納,但是術後仍然會遺留或明顯或纖細的瘢痕,這個時候手術已經到了極限,沒有提升的空間。

瘢痕是美麗肌膚的創傷的記憶,這個不美好的記憶如何消除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明白刀口瘢痕的的特點是什麼。總的來說,刀口瘢痕存在的三個問題:

1.平整度,高低不平,有突出的地方也有低於皮膚面的地方,這樣顯得這塊皮膚不夠均勻細膩;

2.顏色,多數瘢痕增生期為紅色,成熟期為白色,少數遺留色素沉著為褐色,這與周圍皮膚形成鮮明對比;

3.質地,瘢痕一般早期質地比較堅韌,隨著時間的延長一般變軟一些,但摸上去的感覺與周圍還是有差異的。

點陣CO2雷射及plasma等離子等新型雷射技術的出現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可能性與可行性。點陣雷射和plasma等離子,雖然發生機理不一樣,但是其對組織的作用形式都是點陣模式。點陣模式下雷射發射出細如髮絲的,排列成矩陣的光束可以直接穿透至真皮層。在瞬間氣化掉皺紋或瘢痕處的組織,而其光熱作者用作用一種生物信號,促進膠原的合成,啟動組織修復、膠原重排等一系列皮膚反應。瘢痕組織中膠原蛋白的排列混亂,而新生的膠原蛋白排列得更加整齊,規則,有彈性。

瘢痕的雷射治療就是針對這三個方面:

1.首先針對平整度進行治療的理念:

凹陷性瘢痕多在3~6個月後達到穩定,不會自行長平。欲重新啟動真皮層的生長,需要一些刺激,這需要雷射的能量才能達到。在雷射的刺激下膠原增生,並重排,從而使得瘢痕平整度改善。這是雷射的加法理念。

同時,針對正常皮膚與凹陷之間的垂直邊緣或增生的結節,可以採用超脈衝或者連續模式雷射磨除,去除凹陷邊緣形成的視覺「陰影」,這樣就大大改善了平整度,使得投射到皮膚的光線由漫射變為反射,這樣就顯得瘢痕平滑,這是雷射治療的「減法」理念。

2.其次針對顏色進行換膚治療的理念:

點陣CO2雷射和等離子都屬於剝脫性治療,簡而言之就是都會結痂,這樣就會啟動皮膚的重新上皮化,就相當於治療區的皮膚重新長了一遍,在成長的過程中表皮基底層的色素細胞及色素也重新排布,如此以來,顏色會大大改善,當然在此階段,預防黑素的過度形成是必要的,以減少色沉發生的風險。

3.平衡膠原分泌與排列改善瘢痕質地:

點陣CO2雷射和等離子能夠調節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凋亡,膠原的合成和降解,改善代謝,這樣就能改善瘢痕的質地。在沒有點陣模式雷射之前,一般採用磨削術(磨皮術,dermabrasion),磨皮術一般主要進行再上皮化,對真皮也有刺激作用,但是由於缺少熱刺激這一效應,所以效果要略遜一籌,現在的一些滾輪微針等手段也存在類似的弊端。

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傳統對於瘢痕治療的開始時間,一般選擇在傷後6個月~1年瘢痕成熟穩定期進行。此時組織界限清楚,適用於手術切除,以減少瘢痕復發的風險。但伴隨點陣雷射及plasma等光電技術的應用,結合對瘢痕病理的深入研究後,臨床上改善了傳統瘢痕治療的時間窗口。現在可以把瘢痕治療時間提前到傷口拆線後1周來予以進行。

雖然雷射對於瘢痕的治療是明確的,但術後的護理同樣重要,所謂三分治療七分養,治療後的護理是影響整個效果最為關鍵的步驟,也是副反應出現的核心影響因素。術後護理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項:

1、 術後治療部位可適當冷敷20-30分鐘,以降低術後風險。

2、術後治療部位外用消炎藥膏(如紅黴素眼膏、百多邦等),預防感染。

3、術後第二天如創面有滲液排出應及時清潔換藥,如有條件可每天進行高能紅光治療,直至創面修復。

4、術後3~4天可能有輕度水腫結痂、疼痛、癢等不適感。如患者不能耐受,可口服消腫及鎮痛類的藥物。

5、如治療部位結痂,待痂皮自然脫落修復,避免進入高溫場所如汗蒸、桑拿、半身浴以及劇烈運動。

6、治療期間注意補水、嚴格防曬。

最後,別忘嘍,每周五下午,瘢痕專病門診哦,咱們不見不散!

護膚小tip:雷射治療期間一定要注意補水和防曬哦!

END

本公眾號以科普為主,為大眾科普皮膚基礎知識和保養知識

科普內容不能替代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皮膚科醫師

復旦大學整形外科碩士

賈傳龍

擅長:皮膚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及手術治療、皮膚美容外科、各種體表贅生物的綜合治療。

xunanteam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