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3亞型TAp63研究獲進展

2020-12-04 科學網

 

冷泉港實驗室、霍華休斯醫學院、史丹福大學病理學系的科學家最近對p63亞型TAp63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文章「TAp63 induces senescence and suppresses tumorigenesis in vivo」公布在《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版上。

 

文章通訊作者是冷泉港實驗室的副教授Alea A.Mills,1997年畢業於加州大學,主要從事癌症、發育、老化和實驗胚胎學方面的研究。

 

在這篇新的研究文章中,Mills發現p53的同系物p63的TAp53亞型蛋白是一個強大的老化調節蛋白,它不僅調控老化還擔當抑制腫瘤發生的功能。

 

p63是近年發現的p53家族成員之一,與p53在蛋白序列上同源性高達60 %,但研究發現這兩個同源性蛋白在體內具有不同的作用。p63主要在各種上皮組織的發育、 分化和形態發生上起重要作用,對於胚胎形成過程中外胚層的發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啟動子的不同和3』端剪切方式的不同,p63基因可編碼多種具有不同活性的異構體,可分成兩大類:具有反式激活區的TA異構體和N末端截短的ΔN異構體.TA異構體具有p53樣活性誘導細胞周期停滯和凋亡,ΔN異構體則抑制p53的功能促進轉化細胞的生長。

 

雖然p63,在腫瘤發生中更多的是致癌作用而不是抑癌作用. p63的功能及其調控以及在腫瘤中的作用目前還不十分清楚,

 

由於p63具有兩種功能迥異的亞型,因此,p63在腫瘤發生中所起的作用一直備受爭議,究竟p63主要發揮抑制腫瘤還是促進腫瘤的作用很難界定。

 

Mills發現,TAp63可誘導老化,一旦缺乏p63則可能促進腫瘤的發生。研究小組使用一種新的p63模式小鼠為動物模型,研究發現TAp63對Ras誘導的衰老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旦p53和TAp63同時缺失,將導致Ras介導的腫瘤發生過程加劇。

 

而在p53缺失的情況下,TAp63具有促進Ras誘導衰老抑制癌症發生的功能。這表明,TAp63能獨立於p53以外,發揮抑制癌症發生的功能。這也就意味著,TAp63可能成為治療癌症的新的靶位。(來源:生物通 小茜)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上的新進展!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癌症有很多亞型,而針對不同亞型的癌症有著不同的治療手段,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分享給大家!我們的DNA能提供細胞維持功能的代碼,這些代碼的特定改變會驅動癌症進展,其中一種改變就是基因發生「融合」,當DNA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破碎並重連時,通常來自染色體的不同DNA片段上基因會重新結合在一起;這些融合基因能產生編碼蛋白的異常轉錄代碼,從而促進腫瘤形成,這種狀況估計與五分之一的人類癌症發生直接相關。
  • 研究發現新巨噬細胞亞型
    研究發現新巨噬細胞亞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19:59:53 比利時根特大學Charlotte L. Scott課題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 2020-12-02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研究工作在中科院院士、流感中心主任高福的指導下,由流感中心監測網絡22家網點合作單位共同完成。  禽流感病毒威脅動物與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
  • 研究人員發現兩種不同侵襲性的胰腺癌亞型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海德堡幹細胞技術和實驗醫學研究所(HI-STEM)的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地定義了兩種不同侵襲性的胰腺癌分子亞型,從而為腫瘤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見解。這可能是研發一種有針對性、以亞型為導向的治療方法的突破口。目前,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Cancer Discovery。大約95%的胰腺癌是所謂的腺癌。過去,人們曾試圖找出基因差異,但結果發現所有胰腺腺癌都攜帶類似的突變。
  • 新研究:阿爾茨海默症或許並非單一疾病,科學家發現其分屬6種亞型
    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破解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奧秘,但是目前不論是診斷還是治療,人類的研究幾乎沒有實質性進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人指出,這或許是因為我們錯誤地將其視為一種單一疾病。但是,一項始於2018年的大規模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氏病應該被視為六種截然不同的疾病。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解決為什麼提前診斷和治療該疾病如此困難的難題。作者發現,我們目前用於藥物研究的小鼠模型符合AD的一個特定子集,但不是所有亞型都同時匹配。
  • 腫瘤代謝機制突破性進展研究一覽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腫瘤代謝相關的研究進展,與各位一起學習。研究結果顯示,影響相同基因-蛋白通路的糖尿病藥物或許可以有效治療癌症;研究者Elsa R. Flores表示,體內實驗研究表明,p63和p73可以被控制上調或增加人胰島澱粉樣多肽(IAPP)的水平,Iapp是一種機體代謝葡萄糖的關鍵蛋白,其目前應用於部分治療糖尿病藥物中。
  • 阿爾茨海默病亞型或與tau蛋白的不同修飾有關
    現在讓我們放眼海外,了解科研前沿還有哪些進展。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可能影響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表現和疾病進展速度的生物學原因。該研究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此前已有研究顯示,患者大腦中的tau蛋白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
  • 「反伽伐尼反應」研究獲進展
    「反伽伐尼反應」研究獲進展 2019-12-2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軍等課題組合作,在「反伽伐尼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 液體活檢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和應用進展
    cfDNA或ctDNA在血漿、尿液及其他體液中以多種形式存在,如游離DNA片段、核小體、外泌體、病毒體等,其中外泌體是細胞主動向胞外分泌的一種囊泡樣小體,多項研究表明外泌體參與腫瘤的進展和轉移。隨著高量基因測序技術的進展和腫瘤基因組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基因變異被鑑定,並使得從外周血cfDNA中進行全基因組規模的測序分析或檢測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成為可能很多研究結果表明,液體活檢在多種實體瘤的基因分型、療效評價、復發和耐藥監測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如研究已明確外周血中CTC數量與轉移性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和總生存相關。
  • 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 針闊葉混交林研究獲進展
    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園鼎湖山研究站博士生李義勇在該站森林生態系統移位實驗平臺中,以針闊葉混交林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植物光合作用以及土壤有機碳累積對溫度改變的響應機制
  • 惡性淋巴瘤臨床轉化研究進展_淋巴瘤_研究進展_ASH_醫脈通
    生存分析研究結果提示KLHL14、ZFAT、EZH2、NF1等基因的體細胞突變狀況與DLBCL患者預後不良密切相關。相關的研究結果也進一步為相關靶向藥物治療GCB-DLBCL奠定了理論基礎。既往美國Nebraska大學的研究結果證實,可利用基因表達譜將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進一步分為GATA3亞型以及TBX21亞型。約50%的PTCL-NOS患者存在高頻基因拷貝數變異,且在GATA3亞型以及TBX21亞型中分布狀況不同。
  • 科學家們發現四種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亞型 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
    利用細胞基因組學技術,研究者發現,一種新型細胞類型會產生抑制機體免疫細胞的分子,從而就能幫助癌細胞躲避宿主免疫系統的攻擊,研究者Alex Swarbrick教授表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後往往較差,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研究人員在治療方法的進展非常緩慢,研究人員對患者腫瘤樣本的單細胞進行分析並了解了腫瘤的構成,這就能夠深入識別細胞的亞型從而應用到疾病的研究中。
  •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2016-03-3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Reactive Oxygen Species,以下簡稱ROS)的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並首次觀測到了新鮮傷口處釋放的羥基自由基。
  • 英文刊《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申辦獲進展
    這標誌成都生物所自2008年10月啟動的英文學報AHR的新一輪申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進展。成都生物所的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歷史悠久,積累豐富,其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室是迄今為止我國唯一長期從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的專門機構,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該研究室早年創辦的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學術期刊已在美國不定期出版發行近20年。
  • 新研究揭示前驅糖尿病可分為6種不同的亞型
    如今,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通過對前驅糖尿病人群的聚類分析,發現了6種不同的糖尿病風險亞型。對前驅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差異化分類,使得以一種適應疾病發展的方式對糖尿病及其繼發性疾病進行個體化的早期預防和治療成為可能。Häring教授和圖賓根大學醫院的Andreas Fritsche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對仍被認為是健康人的前驅糖尿病患者的代謝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 前沿:幹細胞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進展|內源性幹細胞|幹細胞...
    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全球疾病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其現行治療方案旨在緩解症狀,避免急性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不能阻止其進展或修復受損肺組織及功能,無法降低該疾病的死亡率。二、黏膜下支氣管幹細胞的作用人氣道黏膜下支氣管腺的導管細胞也同大氣道 幹細胞- -樣通過在表面表達CK5, CK14,p63 等而具備了幹細胞的分化特性。
  • 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
    研究工作在中科院院士、流感中心主任高福的指導下,由流感中心監測網絡22家網點合作單位共同完成。禽流感病毒威脅動物與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
  • 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研究團隊,將能夠有效增大帶隙、提高損傷閾值的F-離子和對能夠增大晶體結構極性的Bi3+離子引入碘酸根體系,設計合成具有大倍頻效應和高損傷閾值的(NH4)Bi2
  • 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獲重要進展
    科普(譚曄 鄒雪峰 萬海珍 宋波) 11月13日筆者獲悉,由東方物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和重要進展。  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實施「深空」「深地」「深海」三大科技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