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闊葉混交林研究獲進展

2020-11-23 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園鼎湖山研究站博士生李義勇在該站森林生態系統移位實驗平臺中,以針闊葉混交林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植物光合作用以及土壤有機碳累積對溫度改變的響應機制,獲新進展。近日,相關研究分別發表在《科學報告》《植物和土壤》上。

受人類活動影響,地球表面平均溫度持續升高,將在本世紀末繼續升高1℃~5℃。水熱環境的改變已經導致我國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森林結構的改變,對森林服務功能產生巨大影響,而針對氣候變暖對森林生態系統影響的研究局限於溫帶和北方區域,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開展得較少。

李義勇以針闊葉混交林為研究對象,發現增溫下木荷、馬尾松、短序潤楠和山血丹的淨光合速率顯著升高;相反,增溫下紅椎淨光合速率顯著下降,一方面是源於增溫對Jmax和Vcmax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源於VpdL改變對氣孔導度的影響。增溫下針闊葉混交林植物光合速率總體升高使得在生態系統水平上的凋落物產量、地上部分生物量與根系生物量增加,單位微生物量碳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加,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下降,導致增溫下土壤呼吸速率增加,表層土壤有機碳累積下降。(來源: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周飛)

相關焦點

  • 華南植物園在南亞熱帶森林土壤緩衝酸雨能力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江軍在導師閆俊華的指導下,以南亞熱帶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三種不同的地帶性森林(馬尾松林、針闊葉混交林以及常綠闊葉林)土壤為研究對象,利用原狀土柱模擬酸沉降實驗,探究不同森林土壤的酸緩衝能力及相關機制。
  • 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鼎湖山站博士熊鑫在教授周國逸和研究員張德強指導下,在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提出凋落物分解過程中的產物去向,而非凋落物產量,決定了土壤有機碳的賦存狀態;高質量的凋落物其分解產物向土壤轉移的比例更高。
  • 科學網—植物水分傳導脆弱性分區假說獲進展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
  • 「反伽伐尼反應」研究獲進展
    「反伽伐尼反應」研究獲進展 2019-12-2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軍等課題組合作,在「反伽伐尼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 漂亮而優雅的針尾綠鳩
    針尾綠鳩(英文名:Pin-tailed Green Pigeon,學名:Treron apicauda),是鴿形目鳩鴿科綠鳩屬的鳥類。
  • 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 工程熱物理所化工動力多聯產與溫室氣體減排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工程熱物理所化工動力多聯產與溫室氣體減排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研究團隊在煤基化工-動力多聯產節能機理、關鍵技術研發及系統集成與優化等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進展如下:   一、機理研究層面   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