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熱物理所化工動力多聯產與溫室氣體減排研究獲進展

2021-01-11 人民網

原標題:工程熱物理所化工動力多聯產與溫室氣體減排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研究團隊在煤基化工-動力多聯產節能機理、關鍵技術研發及系統集成與優化等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進展如下:

  一、機理研究層面

  採用分析方法,研究了多聯產系統的損失分布規律,發現並揭示了化工合成過程損失在高化工轉化率時的「能耗拐點現象」。

  針對聯產系統CO2捕集,從燃料轉化過程中吉布斯自由能轉化利用思路出發,探索了燃料轉化過程中吉布斯自由能損失規律與CO2的富集機制,闡明了吉布斯自由能利用和CO2分離能耗之間的耦合關係,進而揭示聯產系統CO2捕集能耗最小化機理。研究機理表明,通過燃料的適度轉化,可避免燃料轉化過程中過高的吉布斯自由能損失,實現燃料轉化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利用並富集CO2,能夠達到能源系統化學能梯級利用和降低CO2分離功的雙重目的,實現二者的有機耦合。

  二、關鍵技術研發

  開展三項關鍵技術研發:關鍵化工合成過程的催化劑及工藝研發、低能耗CO2分離技術、新型煤氣化技術。

  針對多聯產系統中涉及到的合成反應,開發了用於甲烷化的鎳基催化劑。甲烷化反應的溫度區間為350~700℃,該催化劑在此溫度區間內能夠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熱穩定性及機械強度等。

  開發了利用碳酸鉀溶液結晶法脫除CO2的工藝。對於傳統的碳酸鉀溶液吸收工藝,由於富液中含有大量水分(一般約60%~70%),溶液再生時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用以水分蒸發,導致CO2再生能耗高。而碳酸鉀溶液結晶法吸收工藝利用碳酸鉀的結晶特性,將碳酸鉀富液結晶濃縮後再送入再生塔,大幅降低了再生塔由於水分蒸發而帶來的熱量浪費,該工藝可使CO2再生能耗低到傳統工藝的40%~60%。

  另外,還開展了「煤炭碳氫組分分級氣化」新型煤氣化技術的研發與實驗驗證。該技術已經完成了部分煤種測試及反應條件測試。目前,正在搭建小規模的實驗裝置,有望在數月內完成小規模調試。  

  三、系統集成與創新

  通過流程創新,提出了化工未反應氣適度循環型、無調整適度循環型,以及回收CO2的多個聯產系統。研究表明,相對於帶CO2捕集的IGCC 和化工單產系統,回收CO2 的聯產系統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在設計條件下系統相對節能率可達14%~21%。通過化工未反應氣適度循環,回收CO2 的聯產系統能夠避免化工合成單元能耗隨轉化率急劇上升的現象(「拐點現象」),同時實現CO2的富集,存在最佳化工循環倍率,使得聯產系統熱力性能最佳。聯產系統相對於IGCC和SNG分產系統的吉布斯自由能收益可抵消CO2的分離功,實現負能耗代價捕集CO2。

  目前相關工作已獲得多項授權專利,研究成果已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lied Energy, ASME Transactions等多個國內外期刊上發表。

相關焦點

  •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節能減排」系統研究獲重大成果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是一所以應用基礎與應用發展研究有機結合的戰略高技術基地型研究所,該長期以來圍繞能源、動力、環境三大領域開展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開發,取得了卓著成績。特別是近年來,致力於「節能減排」戰略,開展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並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 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在廈召開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應潔 通訊員 羅旻敏)日前,我國燃燒領域最高級別的會議——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廈門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157所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界的1700餘名專業人士參與。會議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工程科學三處主辦,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聯合承辦。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最好的55所大學排名,陝西這所大學最厲害!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是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其包括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等專業,我們日常所了解的汽車、飛機等發動機的設計製造也屬於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的範疇,隨著太陽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尤其是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領域又有了新的研究方向,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作者從減排帶來健康協同效應的原因、減排健康協同效應的研究概況、減排影響健康的機制以及主要影響機制下的研究方法這四個維度,對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效應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梳理和歸納,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領域未來可能拓展的研究方向,以期為氣候和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堅實的科學基礎。應對氣候變化與改善人群健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我國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和有機碳固定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近20 年來,我國在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固碳減排措施。本文綜述了我國目前針對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以及土壤有機碳固定的有效措施,並對未來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向進行了展望。
  • ——記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
    環境問題日趨嚴峻,節能減排已成為常說常新的話題。在重慶大學,有這樣一群人,在教學之外,他們每天的工作都是與各種工業廢氣、廢水、廢渣打交道,或是化身「養殖戶」,在實驗室樓上養微藻……他們是以廖強教授為首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因為共同的理念和興趣走在一起,只為實現心中的碧水藍天夢。日前,該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優秀教師團隊。
  • 水分和秸稈管理減排稻田溫室氣體研究與展望
    很多研究結果表明,控制灌溉、乾濕交替等節水灌溉措施能顯著降低CH4 排放量,但同時也可能促進N2O 的排放,因此如何同時減少CH4 和N2O 的排放量是實現稻田溫室氣體減排的關鍵所在;另外,秸稈還田在改良土壤肥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外源性有機質的輸入,促進了稻田CH4 的排放。如何優化秸稈還田措施,並耦合水分管理以達到土壤改良和溫室氣體減排的雙重效益對稻田系統的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
  • 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新戰場
    殊不知,除了臭味,垃圾填埋場還是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來源。  為此,科研人員正試圖開展垃圾處理領域汙染物跟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研究。  減排壓力帶動技術革新  甲烷在近200年內呈加速上升態勢,而垃圾填埋場是最大的人類活動甲烷釋放源。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在超臨界能源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書是國際上第一部關於超臨界流體應用於能源化工系統方面的專著,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各國權威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它的出版顯示了已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為代表的中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近年來,工程熱物理所在該領域的重點方向上,特別是在大型跨臨界設備、布雷頓循環及電力循環中適用的緊湊式超臨界換熱器設計、超臨界系統裝備製造、超/近臨界環境化工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成為中科院在超臨界流體戰略技術的重點突破方向之一。超臨界流體技術憑藉其在能源動力領域的重大潛力,被稱作是下一代「戰略技術」。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在超臨界能源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書是國際上第一部關於超臨界流體應用於能源化工系統方面的專著,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各國權威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它的出版顯示了已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為代表的中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近年來,工程熱物理所在該領域的重點方向上,特別是在大型跨臨界設備、布雷頓循環及電力循環中適用的緊湊式超臨界換熱器設計、超臨界系統裝備製造、超/近臨界環境化工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成為中科院在超臨界流體戰略技術的重點突破方向之一。超臨界流體技術憑藉其在能源動力領域的重大潛力,被稱作是下一代「戰略技術」。
  • 嚴傳俊教授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3日電(沙治邦)11月9日,在重慶大學召開的2013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上,西工大動力與能源學院資深教授嚴傳俊和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蔣德明教授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 工程熱物理所召開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工程熱物理所召開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2016-03-23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字體:論壇由高端學術論壇、學術沙龍和青年學者論壇三個環節組成,來自40餘個高水平大學、研究機構的5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工程熱物理領域的學術進展、科學問題及國家需求,對我國未來工程熱物理領域的科學研究、產業發展及人才培養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研究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A++級二級學科名單
    下表是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所屬的6個二級學科A++級學校名單。  排名 校名 等級 二級學科 一級學科 學科門 學校數量 是否重點  1 清華大學 A++ 080701工程熱物理 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工學 50 ★  2 浙江大學 A++ 080701工程熱物理 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工學 50 ★  3 西安交通大學 A++ 080701工程熱物理 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日本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網7月5日訊 據共同社月5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5日召開了旨在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的專家會議。為了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採取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舉措,會議將制定促進可再生能源和節能領域投資及技術革新的措施。會議成員以經團聯和日本商工會議所等工商界和研究人員為主,最晚將在明年春季匯總意見。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該條款是將溫室氣體減排納入法律框架控制的初步嘗試,力圖改變溫室氣體減排無法可依的法律缺位現狀,力圖使我國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新秩序中掌握主動權。3.協同控制的內容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多層次,多緯度的複雜、綜合系統工程,涉及溫室氣體減排、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排放權交易、碳匯等多個領域。各國受制於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因素交織影響,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不同立法模式,大致分為「集中型立法模式和分散型立法模式。
  • 歐盟計劃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盟情諮文」,其中提到的新的歐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一攬子政策引發外界普遍關注。根據諮文,為確保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委會決定將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性減排目標比例從此前的40%提升至55%。
  • 研究稱溫室氣體減排有望緩解降水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新華社華盛頓3月1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1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將造成降水量變化,影響一些常見農作物的產量。採取有力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有望緩解降水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日報重慶7月24日電(記者 譚英姿 鄧蕊 王壯飛)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起源於1982年我國知名傳熱學者辛明道教授創建的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03年以來,團隊面向國家可再生能源及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發展的需求,進一步延伸至微生物制氫、乙醇及沼氣發酵、微藻能源等微生物能源轉化過程中關鍵熱物理問題研究領域,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勢和特色。
  •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2020年「環境 能源 動力——走近工程熱物理所」暑期夏令營招募通知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內,前身系國際著名科學家吳仲華院士1956年創立的中國科學院動力研究室。
  • 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1528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2 前2% 清華大學 1179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