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調控單核/巨噬細胞發育的新分子機制

2021-01-11 科學網

 

單核/巨噬細胞作為固有免疫細胞,在機體抗感染免疫及組織損傷修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調控單核/巨噬細胞發育成熟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晰。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勇研究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教授張連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9醫院教授石炳毅等合作研究發現,哺乳動物雷帕黴素作用靶點(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調控骨髓單核/巨噬細胞發育成熟的重要調控因子。利用多種小鼠模型及體外克隆形成實驗發現,發育早期缺失mTOR後,小鼠CD11b+Ly6Chi單核細胞和CD11b+F4/80+巨噬細胞顯著減少,表明mTOR在調控單核/巨噬細胞發育早期發揮重要作用。而這種單核細胞減少是由於mTOR缺失引起骨髓中髓系前體階段巨噬細胞激活刺激因子受體(M-CSFR/CD115)的表達下調,從而使髓系前體向單核/巨噬細胞的發育分化過程受阻。進一步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mTOR能夠內源性調控單核/巨噬細胞前體內STAT5-IRF8信號通路,從而影響細胞表面M-CSF受體CD115的表達。由於雷帕黴素是臨床上器官移植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因此該研究也提示長期使用雷帕黴素的患者會出現單核/巨噬細胞減少,進而機體固有免疫應答異常等症狀。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Blood上,動物所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陽、沈曉菲,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納寧為共同第一作者,趙勇、石炳毅和張連峰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來源: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研究發現調控單核/巨噬細胞發育的新分子機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發育調控新機制
    藍斑核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產生於胚胎發育E10.5天的第一菱腦原節(rhombomere 1),並於胚胎發育後期遷移到腦橋。現已發現很多信號分子通路,如FGF8、BMP、Wnt和Notch,對這群神經元祖細胞的特化起到重要作用。另外,一些轉錄因子(如Phox2a和Phox2b)也對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的分化和維持起關鍵作用。
  • 研究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附屬兒科醫院周玉峰課題組揭示長非編碼RNA調控巨噬細胞活化和...
    然而,M2型巨噬細胞激活的調控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尤其是長非編碼RNA(lncRNA)在其中的作用還知之甚少。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附屬兒科醫院周玉峰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 雜誌發表題為「LncRNA PTPRE-AS1 modulates M2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by epigenetic promotion of PTPRE」 的文章,揭示了長非編碼RNA調控M2型巨噬細胞活化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機制
  • 研究揭示NFAT蛋白調控Wnt通路機制
    ,揭示了NFAT蛋白調控經典Wnt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及其在神經祖細胞增殖和分化過程中的功能。 Wnt信號通路是廣泛存在於多細胞真核生物中的一條高度保守的信號通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促進神經祖細胞的增殖,抑制其分化。在對Wnt信號通路的研究中,其他信號通路與Wnt信號通路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
  • Notch信號通路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機制獲進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代謝病學科許海霞醫生做為第一作者之一完成的「Notch信號通路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機制」相關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論著已被Nature Immunology (影響因子25.668)接受,並於5月20日網絡在線發表(Nat. Immunol.2012 May 20 Advanced Online Publication doi:10.1038/ni.2304)。
  • 研究揭示視黃酸對海馬育兒袋發育與懷孕過程的調控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錢培元團隊合作,以線紋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為研究對象,揭示視黃酸(Retinoic acid)在雄海馬育兒袋形成和懷孕過程中的關鍵分子與生理調控機制
  • 研究揭示真核生物磷脂酶D的結構與機制
    該研究解析了植物磷脂酶Dα1及其與產物磷脂酸(PA)複合體的晶體結構,詳細闡釋了真核生物磷脂酶D催化磷脂產生磷脂酸及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磷脂酶(Phospholipase, PL)催化細胞膜上磷脂的水解。根據水解部分的不同,人們將磷脂酶分成磷脂酶A1、A2、C和磷脂酶D (PLD)(圖1)。
  • 中山大學崔雋/黃軍就聯合團隊揭示USP19通過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抑制...
    在應對不同的組織微環境時,巨噬細胞通過極化為不同的表型(M1和M2型巨噬細胞)發揮功能:M1型巨噬細胞參與促炎症因子的表達,在宿主防禦細菌和病毒感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M2型巨噬細胞主要參與抗炎反應,促進組織重構和傷口癒合。過度激活的M1型巨噬細胞促進炎症因子風暴,加劇病理損傷;而紊亂的M2型巨噬細胞則會促進腫瘤的發生和轉移。因此,精確調控巨噬細胞的極化對保持機體的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研究發現黃瓜卷鬚發育的身份基因TCP家族的轉錄因子—TEN調控黃瓜卷鬚發育和運動的分子機制,揭示了基因內部結合的轉錄因子如何調控基因表達,為深入認識株型發育的基因調控網絡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卷鬚發育使得庫容增大、競爭養分,需及時去除卷鬚,促進黃瓜健康生長坐果。人工去除卷鬚費時費工,因此培育適合輕簡化栽培的無卷鬚品種,成為黃瓜株型改良的重要方向。該團隊前期研究克隆了控制卷鬚發育的身份基因TEN,並揭示了黃瓜卷鬚同源器官是側枝。
  • 北京基因組所等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出核新機制
    至此,研究團隊發現了mRNA m5C主要甲基轉移酶NSUN2(Writer)及其第一個結合蛋白ALYREF(Reader),並揭示了m5C調控mRNA出核的重要功能。本次發表的研究成果將為進一步研究RNA甲基化調控的生物功能和RNA表觀遺傳提供依據,為研究與正常生理或異常病理生命活動關聯分子機理提供新的表觀調控研究方向。  該項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先導等項目的支持。
  •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2020-03-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
    儘管PLT1濃度梯度的建立已較為清楚,但是其上遊轉錄調控機制以及PLT1濃度梯度的維持機制尚不清楚。,揭示了揭示根分生區發育過程中PLT1的轉錄調控機制。李廈團隊2019年發表在iScience (點擊查看:剪接因子JANUS調控擬南芥早期胚發育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健君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副研究員王春雷、研究員方海平和新疆大學教授馬紀合作,揭示了抗凍蛋白的不同面對冰核形成分子層面的機制。這一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植物所在花粉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花粉是植物有性生殖的執行者,對作物育性調控和雜種優勢的利用至關重要,其發育涉及精細調控的細胞分裂與分化以及嚴格監控的基因組穩定性。已有的研究顯示,內源小RNA特別是miRNAs在生長發育和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對小RNA在花粉發育過程中的作用尚缺乏系統的認識。
  • 科學家揭示相關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複合物的酶活調控及其分子機制,闡明了組蛋白H2B第120位賴氨酸(H2BK120)的單泛素化修飾對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並發現了MLL複合物關鍵組分WDR5蛋白對MLL家族成員活性調控的迥異的分子機理及底物特異性調控機制。
  • 視黃酸對海馬育兒袋發育與懷孕調控機制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主導、聯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錢培元團隊,以線紋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為研究對象,首次系統揭示了視黃酸在雄海馬育兒袋形成和懷孕過程中的關鍵分子與生理調控機制。相關研究10月13日在線發表於《創新》。
  • 科學家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李勝團隊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相關研究4月11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 (STM) 和CLAVATA3 (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餘年,學術界對
  • 新研究揭示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在乳腺癌骨轉移中的表型和作用機制
    其中,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對於轉移灶的生長至關重要,將這些細胞作為靶點也在動物模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研究也指出,不同癌症不同器官中的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具有不同的表型和作用機制[2, 3],這種異質性為設計靶向巨噬細胞的免疫治療方案帶來了嚴峻挑戰。在骨髓中,研究發現了不同類型的巨噬細胞亞群,這些亞群來源不同,並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 研究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
    該研究闡明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分別通過激活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賦予巨噬細胞抗炎和促炎潛能的新機制,揭示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家族成員調控天然免疫記憶的核心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