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2020-12-05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2020-03-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大腦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控制著諸如感知、運動、語言、思維、認知等高級神經活動。研究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及其調控機制,對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認知,以及診斷治療神經系統相關疾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放射狀膠質細胞是哺乳動物大腦發育關鍵的神經前體細胞,其分裂產生大腦皮層幾乎所有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放射狀膠質細胞的行為高度有序。中心體作為動物細胞主要的微管組織中心,調控細胞周期進程,對大腦神經系統發育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通常中心體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然而,在放射狀膠質細胞內中心體的定位十分獨特,位於遠離細胞核的頂端細胞膜上,即腦室腔的表面上。這種獨特的亞細胞特徵已被發現數十年,然而其成因及功能一直令人困惑。

3月25日,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 (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formation)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中心體調控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神經前體細胞機械特性和分裂能力,進而影響大腦皮層的大小和摺疊的嶄新機制。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首先採用基於透射電鏡成像的連續超薄切片技術對胚胎期小鼠腦組織進行觀察,首次觀察到了放射狀膠質細胞內的中心體是通過附著在母體中心粒上的遠端附屬物(distal appendages)錨定在頂端細胞膜上的(圖1 )。

為了探索中心體定位的分子調控機制和生理功能,研究人員特異性地去除了大腦皮層放射狀膠質細胞內遠端附屬物的重要構成蛋白CEP83,使得母體中心粒上不再形成遠端附屬物,導致中心體和頂端膜發生微小的錯位,從而阻止了中心體與細胞膜的錨定和連接(圖1 )。

圖1. 中心體通過遠端附屬物錨定在頂端膜上

有趣的是,特異性地破壞放射狀膠質細胞內中心體的錨定後,小鼠成年後的腦皮層體積明顯增大,且在皮層的背側中縫區普遍存在異常摺疊(圖2 A)。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一異常表型來源於放射狀膠質細胞在神經發生早期的過度增殖和之後中間前體細胞的增多(圖2 B)。

圖2. CEP83特異性敲除導致皮層體積增大和異常摺疊

神經發生的異常是如何導致的呢?再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中心體這一不足1微米的錯位破壞了頂端膜上特有的環狀微管結構,導致頂端膜被拉伸、變硬。頂端膜物理特性的改變引起了放射狀膠質細胞內機械敏感信號通路相關的YAP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的過度激活,從而導致了放射狀膠質細胞前期的過度擴增以及之後中間前體細胞的增多,最終使得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數量顯著增加,皮層體積擴大,並引發異常摺疊。與之相吻合的是,同時特異性敲除YAP可以恢復皮層體積至正常水平,不再發生摺疊(圖3)。

圖3. 中心體錨定調節放射狀膠質細胞頂端膜機械特性和YAP信號,導致神經細胞數量增多和皮層體積擴增

該研究解決了長期以來關於放射狀膠質細胞內中心體特殊定位的原因和作用謎題,為研究神經前體細胞行為和皮層發育調控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另外,之前研究表明中心體蛋白相關的突變一般與小頭症(microcephaly)緊密相關,然而該研究發現中心體蛋白突變導致大頭症,並首次揭示了其機制。更重要的是,人類CEP83雙等位基因突變會導致腦室體積增大,智力障礙和小兒腎消耗症,該研究為揭示人皮層形態和智力異常提供了重要線索。

康奈爾大學醫學院Wei Shao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生楊嘉俊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賀明、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於翔宇、康奈爾大學醫學院Zhaohui Yang、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Alexandra L. Joyner、Kathryn V. Anderson、Meng-Fu Bryan Tsou、紐約大學醫學院Choong Heon Lee、Jiangyang Zhang參與本文研究。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受到清華-北大生命聯合中心、北京市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美國NIH、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39-6

內容來源: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 Nature:時松海/史航團隊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嶄新機制
    研究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及其調控機制,對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認知,以及診斷治療神經系統相關疾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放射狀膠質細胞是哺乳動物大腦發育關鍵的神經前體細胞,其分裂產生大腦皮層幾乎所有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放射狀膠質細胞的行為高度有序【1】。中心體作為動物細胞主要的微管組織中心,調控細胞周期進程,對大腦神經系統發育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2】。
  • 清華大學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 中心體蛋白調控大腦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
    Talpid3蛋白是一個定位於中心粒上的蛋白,遺傳學研究表明,Talpid3(KIAA0586)基因突變會導致Joubert綜合症。Joubert綜合症是一種由於纖毛缺陷導致的罕見且嚴重的神經發育疾病,患者的小腦、腦幹畸形或發育不全,出現共濟失調和平衡障礙,但學界鮮有關於大腦皮層發育是否正常的研究報導。
  • 人類大腦皮層發育在時空上的轉錄調控特徵
    大腦皮層作為人類神經系統的核心,在進化上具有強烈的人類獨有的特點。王曉群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研究幹細胞與人腦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與進化特徵。神經前體細胞發育關係及LINC00943在小鼠發育皮層中的oRG維持重要功能驗證兼顧腦細胞發育時程和空間分布兩方面,研究者系統總結了人類大腦皮層中不同類型神經元產生的時間周期和關鍵的調控基因。
  • Cell Reports | 吳青峰團隊發現中心體蛋白調控大腦發育新機制
    由於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認知障礙,而大腦皮層是負責高級認知的功能區,因此中心體蛋白Talpid3是否影響了大腦皮層發育進而導致Joubert症候群有待深入研究。該研究發現中心體蛋白Talpid3通過調控中心體的完整性來保持微管組織的穩定,從而維持腦室面頂端區域粘著連接的完整,進而影響神經幹細胞增殖與分化過程以及大腦皮層神經元的生成,該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Joubert症候群的發病機理,為尋找治病靶標提供依據。
  • 【學術前沿】 湯富酬/王曉群/喬傑合作發布人類胚胎大腦皮層單細胞...
    從單細胞層面研究人類大腦皮層發育的時空特徵,將有助於闡明影響人類大腦皮層結構建立以及功能實現的分子調控機制。>人大腦皮層不同空間區域及腦橋的時空發育特徵研究者接下來對皮層中不同神經前體細胞亞型的特異表達基因,相互發育關係進行了系統梳理,並對前體細胞亞型oRG
  • 中間前體細胞可調控大腦皮層生長
    香港科技大學9月16日表示,該校理學院院長、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領導的研究團隊,此前全球首次成功確定一種幹細胞「中間前體細胞」可精準調控大腦皮層的生長
  • 【科技前沿】施一公等揭示剪接體核酶活性中心有序摺疊的機制和...
    RNA剪接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表達所必須的一步,由剪接體催化完成。雖然剪接反應的化學本質僅為兩步轉酯反應,但是由於需要保證翻譯時可讀框的準確,剪接產物必須保證單鹼基的精確性。
  •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2020-11-24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於翔研究組揭示DHA促進大腦神經發育機制
    5月19日,Cell Reports 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類視黃醇X受體α調節DHA依賴的樹突棘發育和功能性突觸形成的在體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翔研究組完成。
  •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擴張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2020-07-2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8日電 3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管吉松研究組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活動誘發的組蛋白修飾調控Neurexin-1分子剪切並介導了記憶的保護」(「Activity-induced
  • 香港科大首次確定一幹細胞可調控大腦皮層生長
    香港科大首次確定一幹細胞可調控大腦皮層生長   中新社香港9月16日電 (記者 李焯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16日表示,該校理學院院長、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領導的研究團隊,此前全球首次成功確定一種幹細胞「中間前體細胞」可精準調控大腦皮層的生長,解開特定蛋白與「自閉症」等相關疾病成因的謎團。
  • 【學術前沿】吃豆人不能沒有剎車:RNA降解的全新負調控機制
    >RNA的穩定性調控是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機制之一。但是除了這些促進RNA降解的招募模型,我們對CCR4-NOT的負調控機制知之甚少。本研究的分子機制模式圖本研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CCR4-NOT負調控因子——RNF219,通過阻礙二細胞特異性轉錄本以及神經發育相關基因的脫尾降解,從而維持胚胎幹細胞向神經譜系的分化能力。本研究豐富了RNA降解調控網絡,為進一步探究幹細胞的分化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支持,並且有助於人們理解RNF219相關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
  • 清華中科院共揭示水稻生殖特異phasiRNA的靶標和功能機制
    Nature Comm | 戚益軍/程祝寬合作揭示水稻生殖特異phasiRNA的靶標和功能機制責編 | 王一phasiRNA生成通路關鍵因子的功能缺失或特定phasiRNA的異常可導致溫敏或光敏雄性不育,表明phasiRNA在調控雄性生殖細胞發育和植物育性中發揮重要功能。但迄今為止,phasiRNA的靶標及其功能機制尚不清楚。
  • 光調控植物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Plant Cell | 鄧興旺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光調控植物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來源 | 因此,光調控的頂端彎鉤和子葉的發育對植物存活意義重大。博士合作在The Plant Cell上發表了題為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rabidopsis PP2C-D1 by SAUR17 an SAUR50 in Apical Hook Development and Cotyledon Opening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光調控幼苗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
  • 視黃酸對海馬育兒袋發育與懷孕調控機制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主導、聯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錢培元團隊,以線紋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為研究對象,首次系統揭示了視黃酸在雄海馬育兒袋形成和懷孕過程中的關鍵分子與生理調控機制。相關研究10月13日在線發表於《創新》。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 (STM) 和CLAVATA3 (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餘年,學術界對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8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王佳偉研究組的研究論文。體細胞胚發生是指植物體細胞在特定誘導條件下,再生為胚胎並進而發育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它是現今創製轉基因作物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