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施一公等揭示剪接體核酶活性中心有序摺疊的機制和...

2020-12-07 澎湃新聞

RNA剪接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表達所必須的一步,由剪接體催化完成。雖然剪接反應的化學本質僅為兩步轉酯反應,但是由於需要保證翻譯時可讀框的準確,剪接產物必須保證單鹼基的精確性。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從剪接位點的識別開始,剪接體要經歷一系列中間狀態的轉換,目前已鑑定出了E、A、pre-B、B、Bact、B*、C、C*、P和ILS complex十個中間狀態(下圖)。在這一系列狀態轉換過程中,剪接體的蛋白和snRNA組成及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轉酯反應的催化活性中心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1-3】。

圖片來源:Wan R, et al, Annu Rev Biochem, 2020

剪接體是一種核酶,特定摺疊的U6 snRNA催化轉酯反應【4】。雖然剪接體Bact complex的電鏡結構揭示了活性中心U6 snRNA的摺疊結構【5-7】,但它是如何正確摺疊形成的、以及後續狀態轉換的動力機制細節,目前並不清楚。

2020年11月27日,德國馬普研究所Reinhard Lührmann教授團隊和西湖大學施一公教授團隊發表在Science上的兩項工作,分別解析了剪接體pre-Bact complex和包含Prp2和Spp2的Bact complex的電鏡結構,從而回答了這兩個問題。

Reinhard Lührmann教授團隊的工作Mechanism of protein-guided folding of the active site U2/U6 RNA during spliceosome activation,通過使用一種新的抑制劑將人剪接體阻滯到了B complex和Bact complex間的一個新的狀態,pre-Bact complex。電鏡結構解析得到了兩個pre-Bact complex的結構,為B complex轉變到Bact complex間的兩個連續中間體,從而能夠從蛋白組成、新加入蛋白的結合部位以及snRNA結構的變化,直觀推斷出剪接體的蛋白組分如何幫助U6 snRNA正確、有序的摺疊成剪接活性中心(下圖)。

在這一過程中,RNA解旋酶Brr2剝離U4 snRNA提供早期動力,Prp8起核心支撐錨定作用,Prp8構型的變化伴隨著其它蛋白的有序加入和離開,幫助U6 snRNA摺疊成正確的活性中心結構(下圖)。

施一公教授團隊的工作Mechanism of spliceosome remodeling by the ATPase/helicase Prp2 and its coactivator Spp2,通過使用新的阻滯方法得到了大量Bact complex,從而獲得了高解析度的釀酒酵母剪接體Bact complex的電鏡結構。在這一新的結構中觀察到了以前未在結構研究中觀察到的RNA解旋酶/ATP酶Prp2、其激活因子G-patch蛋白Spp2及與Prp2結合的底物pre-mRNA。從而結合生化實驗,闡明了剪接體Bact complex重塑的發動機Prp2如何被募集到剪接體上、Spp2如何穩定Prp2以及Prp2為何具有使底物pre-mRNA向其3』端單向移動的方向性等關鍵科學問題(下圖)。

近些年結構生物學的進步極大推動了剪接體反應機制的研究,從早年依靠遺傳、生化實驗進行推斷到現在能夠直觀的從結構上進行觀察闡釋。但是由於剪接體高度的動態性以及剪接位點較低的一致性,尤其在哺乳動物中,還有許多機制細節有待闡明,需要更多高解析度的結構研究來進一步完善。

原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lookup/doi/10.1126/science.abc375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lookup/doi/10.1126/science.abe8863

參考文獻

1. Wan, R., Bai, R., Zhan, X. & Shi, Y. How Is Precursor Messenger RNA Spliced by the Spliceosome?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89, 333-358, doi:10.1146/annurev-biochem-013118-111024 (2020).

2. Wilkinson, M. E., Charenton, C. & Nagai, K. RNA Splicing by the Spliceosome.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89, 359-388, doi:10.1146/annurev-biochem-091719-064225 (2020).

3. Kastner, B., Will, C. L., Stark, H. & Lührmann, R.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Nuclear pre-mRNA Splicing in Higher Eukaryotes.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11, doi:10.1101/cshperspect.a032417 (2019).

4. Fica, S. M. et al. RNA catalyses nuclear pre-mRNA splicing. Nature 503, 229-234, doi:10.1038/nature12734 (2013).

5. Yan, C., Wan, R., Bai, R., Huang, G. & Shi, Y. Structure of a yeast activated spliceosome at 3.5 Å resolution. Science (New York, N.Y.) 353, 904-911, doi:10.1126/science.aag0291 (2016).

6. Zhang, X. et 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activated spliceosome in three conformational states. Cell research 28, 307-322, doi:10.1038/cr.2018.14 (2018).

7. Haselbach, D. et al. Structure and Conformational Dynamics of the Human Spliceosomal B(act) Complex. Cell 172, 454-464.e411, doi:10.1016/j.cell.2018.01.010 (2018).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BioArt」(BioGossip)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科技前沿】施一公等揭示剪接體核酶活性中心有序摺疊的機制和後續重塑的動力機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學》:施一公團隊揭示剪接體的複合結構以及催化機制
    mRNA剪接是基因轉錄以及蛋白質翻譯過程的關鍵一環,其中mRNA前體(pre-mRNA)的剪接是通過剪接體(spliceosome)實現的。剪接體是一種十分活躍的核糖核蛋白 「機器」 ,在每個剪接循環中,剪接體都要經歷四個連續的階段:組裝、活化、催化和拆卸。
  •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2020-03-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因為這項成果不僅標誌著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本質的理解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也標誌著困擾國際生命科學界二十幾年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一直以來充滿神秘感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終被揭示。  這項成果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的團隊。
  • 科學家闡明剪接體激活過程的摺疊機制
    科學家闡明剪接體激活過程的摺疊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8:52 德國哥廷根生物物理化學MPI Reinhard Lührmann和Holger Stark
  • 施一公團隊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分子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文報導剪接體 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
    2020 年 11 月 27 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重大研究成果(圖 1)。在這種巨大的挑戰下,施一公教授率領研究組迎難而上,經過 7 年的努力,終於在 2015 年在全世界首次報導了裂殖酵母剪接體 3.6 埃的高解析度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催化中心近原子解析度的結構。這一重大研究成果對 RNA 剪接機理的研究產生革命性影響。
  • 施一公小組在《Science》發兩篇論文報導剪接體三維結構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
    RNA 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環節之一,負責執行這一過程的是細胞核內一個巨大且高度動態變化的分子機器——剪接體(spliceosome)。從1977年首次發現RNA剪接至本世紀初,科學家們通過免疫沉澱、基因敲除、交聯質譜、建立體外剪接反應系統等研究手段,初步建立起剪接體的組裝與解聚的發生過程,以及蛋白與蛋白、蛋白與核酸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調控等複雜的RNA剪接調控網絡。
  •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結構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再次發表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 奮鬥在RNA剪接體的研究之路
    但壓力即是動力,憑藉自己紮實的基礎知識以及不懈的努力,白蕊在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上快速地成長。不到半年,白蕊不僅完全適應了實驗室的工作模式,而且還成為了課題組的骨幹成員,從此踏上了研究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徵途。
  • 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清華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記者 王 蕾)8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科技前沿】本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此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有望推動RNA...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光明日報-光明網
    【科技前沿】    本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
  • Nature:時松海/史航團隊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嶄新機制
    研究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及其調控機制,對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認知,以及診斷治療神經系統相關疾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放射狀膠質細胞是哺乳動物大腦發育關鍵的神經前體細胞,其分裂產生大腦皮層幾乎所有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放射狀膠質細胞的行為高度有序【1】。中心體作為動物細胞主要的微管組織中心,調控細胞周期進程,對大腦神經系統發育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2】。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有望推動RNA相關遺傳疾病治療
    【科技前沿】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此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 .& Mol Bio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的特殊「機器」-剪接體的精細結構
    「機器」-剪接體的精細結構。剪接體是進行RNA剪接時形成的多組分複合物,其大小為60S,主要是由小分子的核RNA和蛋白質組成;文章中研究者以高解析度的角度揭示了其精細結構,為深入理解其複合體工作的機制以及其各部分如何協作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數據。
  • Nat Struct & Mol Bio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的特殊「機器」-剪接體的...
    」-剪接體的精細結構。剪接體是進行RNA剪接時形成的多組分複合物,其大小為60S,主要是由小分子的核RNA和蛋白質組成;文章中研究者以高解析度的角度揭示了其精細結構,為深入理解其複合體工作的機制以及其各部分如何協作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數據。
  • .| 惠靜毅團隊揭示RNA結合蛋白QKI調控肺癌關鍵可變剪接事件
    「細胞骨架基因ADD3可變剪接」的機制與功能。PLoS Genet. 2014在這項工作的基礎上,為了闡述QKI調控可變剪接的分子機制,作者首先製備了特異識別肺細胞中QKI主要異構體QKI-5的單克隆抗體,並在全基因組範圍通過iCLIP-seq鑑定QKI-5體內RNA結合位點。有意思的是,QKI-5以一種結合位點依賴的方式調控其下遊基因的可變剪接。
  • 【科技前沿】陳玲玲等發表lncRNA綜述論文,詳述lncRNA的轉錄、剪接...
    該綜述從lncRNA的轉錄、加工剪接、定位機制以及不同亞細胞定位的lncRNA功能、調控機制及潛在應用進行了詳盡總結。定位在細胞核的lncRNA,可以與DNA、RNA、蛋白質等多種分子相互作用,調控染色體結構和功能;或者順式或反式調節基因的轉錄,影響mRNA的剪接、穩定和翻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