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小組在《Science》發兩篇論文報導剪接體三維結構

2021-01-21 生物谷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第一篇文章報導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閆創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為兩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基因剪接的分子機制示意圖。

剪接體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這一研究成果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自上世紀70年代後期RNA剪接的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步履維艱地探索其中的分子奧秘,期待早日揭示這個複雜過程的分子機理。施一公院士研究組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的解析,不僅初步解答了這一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又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理論指導。

清華大學將於近期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這項重大的科研成果。(生物谷Bioon.com)

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

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

相關焦點

  • 施一公團隊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分子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文報導剪接體 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
    這篇題為《ATP 水解酶 / 解旋酶 Prp2 及其激活因子 Spp2 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Mechanism of Spliceosome Remodeling by the ATPase/helicase Prp2 and its Coactivator Spp2)的論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activated spliceosome,定義為 「Bact 複合物
  •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結構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再次發表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因為這項成果不僅標誌著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本質的理解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也標誌著困擾國際生命科學界二十幾年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一直以來充滿神秘感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終被揭示。  這項成果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的團隊。
  • 牛人施一公:剛發1篇Nature 又背靠背連發2篇Science!
    Resolution),報導了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剪接體激活和剪接反應催化過程中兩個重要狀態的剪接體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闡明了剪接體的激活和催化機制,從而進一步揭示了前體信使RNA剪接反應(pre-mRNA splicing,以下簡稱RNA剪接)的分子機理。
  • 施一公學生,白蕊:5篇Science、2篇Cell論文,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
    迄今已經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7篇,其中5篇發表於美國《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58),2篇發表於美國《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1.398),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6篇,2篇排位第一,引用次數累計373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Science》這本雜誌的權威性,也有很多人曾問: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是什麼水平?
  •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背靠背兩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2015年8月,施一公研究組率先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裂殖酵母剪接體處於ILS狀態的3.6埃高解析度結構。   在最新發表的兩篇《科學》論文中,施一公研究組進一步探索並優化了蛋白提純方案,捕獲了性質良好的釀酒酵母剪接體分別處於激活狀態(activated spliceosome,又稱為Bact complex)和第一步催化反應後(catalytic step I spliceosome,又稱為C complex)的優質樣品,並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和高效的數據分類方法
  • +清華大學=7篇Cell、Nature、Science | 附施一公院士最新綜述
    7月22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Science雜誌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發表兩篇長文,題目分別為「Structure of a Yeast Activated Spliceosome at 3.5 A? Resolution」和「Structure of a Yeast Catalytic Step I Spliceosome at 3.4 A? Resolution」。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
    北京時間1月8日凌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再髮長文(Research Article),題為《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複合物3.8埃的結構:對剪接體組裝及催化的理解》(The 3.8 A Structure of the U4/U6.U5 tri-snRNP: Insights into
  • 冷凍電鏡+清華大學=7篇Cell、Nature、Science
    7月22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Science雜誌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發表兩篇長文,題目分別為「Structure of a Yeast Activated Spliceosome at 3.5 A Resolution」和「Structure of a Yeast Catalytic Step I Spliceosome at 3.4 A Resolution」。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施一公小組在《Science》發兩篇論文報導剪接體三維結構 U4/U6.U5 tri-snRNP電鏡密度及三維結構示意圖。2015年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
    北京時間11月27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圖1)。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1/24/science.abe8863圖1 論文截圖這篇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
  • 施一公團隊90後直博生3年發5篇Science的艱辛與幸福 | 專訪特獎...
    2015年9月11日兩篇闡釋生命大分子剪接體結構的文章以雜誌當期封面的形式,「背靠背」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上,震驚了學術界。2016年1月8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Science》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再髮長文,題為《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複合物3.8埃的結構:對剪接體組裝及催化的理解》。
  • 奮鬥在RNA剪接體的研究之路
    迄今已經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7篇,其中5篇發表於美國《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58),2篇發表於美國《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1.398),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6篇,2篇排位第一,引用次數累計373次。曾榮獲2015年清華大學「未來學者」獎學金、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8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研究生)。
  • 施一公等《自然》發文報導Lsm蛋白質複合物晶體結構-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施一公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闡述Lsm蛋白質複合物特異性識別剪切體U6 RNA的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題目為Crystal
  • 清華特獎,3年發7篇頂級論文,施一公學生白蕊專訪:就是要攻克難題
    白蕊,生命學院2015級直博生,師從施一公教授,研究方向為不同功能狀態下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分子機理。三年裡,白蕊已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和Cell上發表論文7篇,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6篇,2篇排位第一。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施一公小組在《Science》發兩篇論文報導剪接體三維結構    U4/U6.U5 tri-snRNP電鏡密度及三維結構示意圖。  2015年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 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清華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記者 王 蕾)8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1/24/science.abe8863圖1 論文截圖這篇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