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2021-01-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記者 王 蕾)8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8月21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文章發表後,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施一公介紹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記者 苑 潔

發布會上,施一公教授詳細介紹了剪接體的三維結構及RNA剪接的分子結構基礎的研究背景、研究概況、研究成果和科研團隊情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饒子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分别致辭,對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饒子和致辭。記者 苑 潔

饒子和表示,施一公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可喜可賀;希望以此次突破為契機,在學界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學者之間互相激勵,進一步推動中國生命科學蓬勃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致辭。記者 苑 潔

高福表示,經過多年努力,施一公教授及其團隊很好地回答了剪接體的結構與功能,具有重大的生物學意義。生命科學還存在很多未知,期待更多科研人員,特別是青年學子,找準方向,探索未知,為國家科學事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發布會現場。記者 苑 潔

施一公、饒子和、高福還就記者關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發布會由清華大學新聞中心主任張佐主持。40餘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了發布會。

編輯:淑霞 蕾蕾

相關焦點

  •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結構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再次發表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 施一公團隊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分子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
  • 冷凍電鏡助力施一公發表諾獎級別研究成果
    這一研究成果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自1993年RNA剪接的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步履維艱地探索其中的分子奧秘,期待早日揭示這個複雜過程的分子機理。施一公院士研究組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的解析,不僅初步解答了這一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又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理論指導。  清華大學將於近期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這項重大的科研成果。  另據《賽先生》對施一公的一篇專訪介紹,「這項研究成果的意義很可能超過了我過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總和!」
  •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
    RNA 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環節之一,負責執行這一過程的是細胞核內一個巨大且高度動態變化的分子機器——剪接體(spliceosome)。從1977年首次發現RNA剪接至本世紀初,科學家們通過免疫沉澱、基因敲除、交聯質譜、建立體外剪接反應系統等研究手段,初步建立起剪接體的組裝與解聚的發生過程,以及蛋白與蛋白、蛋白與核酸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調控等複雜的RNA剪接調控網絡。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文報導剪接體 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
    2020 年 11 月 27 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重大研究成果(圖 1)。圖1 施一公研究組最新《科學》長文1977 年,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來自於腺病毒的 mRNA 與其對應的 DNA 轉錄模板並不能形成連續的雜交雙鏈,而是在雜交雙鏈的不同位置伸出了環狀的 DNA 單鏈。這個重大發現表明,遺傳信息從 DNA 傳遞到 mRNA 上並不只是通過轉錄,還需要 pre-mRNA 剪接來進一步完成 「無效」 遺傳信息的去除與有效遺傳信息的拼接。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清華大學供圖   這幾天,生命科學領域的學者都在熱議中國的一項重大成果。因為這項成果不僅標誌著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本質的理解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也標誌著困擾國際生命科學界二十幾年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一直以來充滿神秘感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終被揭示。  這項成果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的團隊。
  • 施一公小組在《Science》發兩篇論文報導剪接體三維結構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 奮鬥在RNA剪接體的研究之路
    當時,國際上還從未有人成功解析過以上不同狀態剪接體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在施一公教授的鼓勵與指導下,白蕊開始研究攻克更為關鍵的不同功能狀態下的剪接體結構機制。在這個過程中,白蕊仔細研讀了大量的文獻,分析了不同狀態剪接體中的特有蛋白,憑藉對課題的深入理解與紮實的實驗基礎,白蕊所在的團隊成功分離出4個狀態的剪接體,白蕊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生命科學領域頂級期刊《科學》和《細胞》上發表了共4篇重大成果。其中兩篇在《科學》期刊上以「背靠背」的形式發表,在領域內掀起了極大的轟動。
  • 施一公被擬任為清華副校長:我是河南人我驕傲
    近日,豫籍科學家施一公在學術與行政兩大領域均收穫頗豐,受到社會關注。昨天上午,施一公研究組在清華大學召開「剪接體的三維結構和RNA剪接的分子結構基礎」重大成果發布會,「這項研究成果的意義很可能超過了我過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總和」。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
    北京時間1月8日凌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再髮長文(Research Article),題為《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複合物3.8埃的結構:對剪接體組裝及催化的理解》(The 3.8 A Structure of the U4/U6.U5 tri-snRNP: Insights into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的原子模型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剪接體每種狀態的轉變,都需要動力驅動蛋白——ATPase/helicase對剪接體的結構重塑進行嚴格的調控,它們在催化剪接體構象的改變、控制RNA剪接的進程、對RNA進行檢驗和校對等過程中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被譽為RNA剪接的「分子時鐘」。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有望推動RNA...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
  • 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5:57:49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Rui Zhao研究組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Z.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背靠背兩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在剪接反應過程中,組成剪接體的蛋白質-核酸複合物及剪接因子按照高度精確的順序進行結合和解聚,並伴隨大規模的結構重組,組裝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組分和構象的統稱為剪接體的分子機器,根據它們在RNA剪接過程中的生化性質,這些剪接體又被人為區分為B、Bact、B*、C、P、ILS等若干狀態。獲取剪接體在激活及催化反應過程中不同狀態的結構是最基礎也是最富挑戰性的結構生物學難題之一。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科技前沿】本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相關研究顯示,人類超過95%的基因都會發生RNA剪接,任何異常、錯誤的RNA剪接,都會導致嚴重的遺傳紊亂和疾病,目前人類遺傳病大約有35%跟RNA剪接異常有關,針對這些RNA剪接的藥物靶點來設計藥物,有望推動一些人類疑難疾病的治療。
  • 專訪施一公教授:基礎研究的喜悅無與倫比
    您的獲獎理由主要是關於RNA剪接體的結構以及機制的一些工作。請您用更為通俗或者簡單的話給公眾介紹清楚這個工作的意義在哪裡? 施一公:好的。這次「未來科學大獎」給我的表彰主要是對「解析真核細胞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位點及分子機理」的貢獻。我儘量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下我們研究的意義。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有望推動RNA相關遺傳疾病治療
    【科技前沿】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相關研究顯示,人類超過95%的基因都會發生RNA剪接,任何異常、錯誤的RNA剪接,都會導致嚴重的遺傳紊亂和疾病,目前人類遺傳病大約有35%跟RNA剪接異常有關,針對這些RNA剪接的藥物靶點來設計藥物,有望推動一些人類疑難疾病的治療。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光明日報-光明網
    【科技前沿】    本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鄧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
  • 河南老鄉施一公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曾解讀為什麼河南人名聲這麼差
    施一公被咱河南人稱為「男神」科學家,前段時間,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取得了業內重磅成就:  施一公團隊取得「諾貝爾獎級別」研究成果  8月21日,施一公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在線發表兩篇文章。業內權威人士稱此成果為「諾貝爾獎級別成果」。
  • 研究發現RNA剪接基因編輯的新方法
    10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與健康研究院)常興研究組題為Genetic modulation of RNA splicing with a CRISPR-guided cytidine deaminase 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