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記者 王 蕾)8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8月21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文章發表後,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施一公介紹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記者 苑 潔 攝
發布會上,施一公教授詳細介紹了剪接體的三維結構及RNA剪接的分子結構基礎的研究背景、研究概況、研究成果和科研團隊情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饒子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分别致辭,對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饒子和致辭。記者 苑 潔 攝
饒子和表示,施一公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可喜可賀;希望以此次突破為契機,在學界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學者之間互相激勵,進一步推動中國生命科學蓬勃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致辭。記者 苑 潔 攝
高福表示,經過多年努力,施一公教授及其團隊很好地回答了剪接體的結構與功能,具有重大的生物學意義。生命科學還存在很多未知,期待更多科研人員,特別是青年學子,找準方向,探索未知,為國家科學事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發布會現場。記者 苑 潔 攝
施一公、饒子和、高福還就記者關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發布會由清華大學新聞中心主任張佐主持。40餘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了發布會。
編輯:淑霞 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