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RNA剪接體的研究之路

2020-12-05 清華大學新聞網

奮鬥在RNA剪接體的研究之路

——記清華大學「身邊榜樣」、生命學院博士生白蕊


白蕊在做實驗

白蕊,生命學院2015級博士生,導師是施一公教授,專業方向為結構生物學。迄今已經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7篇,其中5篇發表於美國《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58),2篇發表於美國《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1.398),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6篇,2篇排位第一,引用次數累計373次。曾榮獲2015年清華大學「未來學者」獎學金、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8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研究生)。

白蕊,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基地班。2015年9月,憑藉專業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師從施一公教授。

邁入研究之門

在博士入學之前,白蕊就已經在施一公教授實驗室開展畢業設計。初來乍到的白蕊,被實驗室高速、高效的工作模式所震撼。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白蕊既激動又倍感壓力。但壓力即是動力,憑藉自己紮實的基礎知識以及不懈的努力,白蕊在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上快速地成長。不到半年,白蕊不僅完全適應了實驗室的工作模式,而且還成為了課題組的骨幹成員,從此踏上了研究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徵途。

白蕊本科畢業照

RNA剪接是真核生物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中涉及中心法則的關鍵一環,通過RNA剪接,真核生物基因通過轉錄所得到的前體信使RNA(pre-mRNA)分子中的內含子被去除、外顯子相連,從而形成蛋白質的翻譯模板——成熟信使RNA(mature mRNA)。RNA剪接普遍存在於真核生物中,隨著物種的進化,含有內含子的基因數量增加,發生RNA剪接的頻率也相應增高,使得一個基因編碼多個蛋白質成為可能,極大地豐富了真核生物蛋白質的多樣性。

RNA剪接的本質是兩步轉酯反應,這種看似簡單的化學反應在細胞中難以自行發生,而是需要一個巨大且高度動態變化的分子機器——剪接體(spliceosome)來完成。剪接體構象多變、組成極其複雜。研究表明,30%的人類遺傳紊亂以及多種癌症均與某些基因的錯誤剪接、剪接體蛋白組分的突變以及剪接體的錯誤調控有關。然而,剪接體催化過程中不同構象高解析度結構的缺失嚴重限制了人們對剪接體工作機制以及RNA剪接的分子機理的理解。因此,對於剪接體以及RNA剪接通路上各複合物結構的研究,是真核生物生命活動最基礎的研究工作之一,也是當今世界最富有挑戰性、最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當時,國際上還從未有人成功解析過以上不同狀態剪接體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在施一公教授的鼓勵與指導下,白蕊開始研究攻克更為關鍵的不同功能狀態下的剪接體結構機制。

在這個過程中,白蕊仔細研讀了大量的文獻,分析了不同狀態剪接體中的特有蛋白,憑藉對課題的深入理解與紮實的實驗基礎,白蕊所在的團隊成功分離出4個狀態的剪接體,白蕊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生命科學領域頂級期刊《科學》和《細胞》上發表了共4篇重大成果。其中兩篇在《科學》期刊上以「背靠背」的形式發表,在領域內掀起了極大的轟動。這段時期的實驗訓練與對課題的深入理解,讓白蕊的邏輯思維與科學素養日漸成熟,逐漸顯露出敏銳的科學洞察力。

再接再厲攻克難關

在研究中,白蕊意識到,從細胞內源直接提取的剪接體多是構象相對穩定的狀態,而剪接體的瞬變(transient)狀態對理解RNA剪接的分子機制更為重要,白蕊決定轉向研究瞬變狀態的剪接體結構。但是,這方面的工作少有文獻報導,因為處於瞬變狀態的剪接體豐度極低,也很不穩定,無法直接從細胞中分離出來。這一問題,被結構生物學領域內的同行們認為是全面解析剪接體功能的一大瓶頸。此時的白蕊,已經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研究骨幹,她決定迎難而上。作為核心與骨幹力量,白蕊決心帶領課題組攻克難關。

為了獲得瞬時狀態的剪接體樣品,白蕊徹夜難眠,起初不知該如何入手,但施一公教授的支持與信任始終激勵著白蕊。兩個月內白蕊閱讀了大量的文獻,白蕊發現可以通過在細胞內改造某些RNA剪接過程中的關鍵蛋白,使得剪接體在細胞內被阻隔在某些特定狀態,便於突破剪接體領域的瓶頸。此時的白蕊欣喜若狂,馬上開展實驗,一刻也不想停下。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在細胞內過表達這些關鍵蛋白的失活體,細胞不能正常生長了。

白蕊在實驗室

辦法總比困難多,於是白蕊開始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進行優化,尋找既不會影響細胞生長又能將剪接體阻礙在某種瞬變狀態的關鍵蛋白失活體。經過了多次實驗,白蕊終於找到了最佳的實驗方案。這個關鍵問題的解決,使得白蕊一擊即中,首次成功解析了世界上被認為難以捕捉的瞬變狀態剪接體post-catalytic spliceosome(催化後剪接體),並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國《細胞》雜誌上發表了該重大成果。這項發現在領域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並為該領域長達數年的猜想與爭論提供了最有效的證據。

挑戰全新研究

運用自己優化的最佳實驗方案獲得成功之後,白蕊舉一反三,立刻投入到RNA剪接中一個全新的瞬變狀態——pre-B complex的捕獲中。在此之前,世界上從未有課題組捕獲並解析過該狀態的剪接體。Pre-B complex具有更高度的動態性,挑戰更大。僅僅使用之前的優化方案並不成功,這提示白蕊需要再尋找更好的實驗方案。作為課題的負責人之一,白蕊創新性地改變了以往的提純方法,更重要的是,根據該複合物的特點,白蕊敏銳地意識到並更換了實驗步驟中的一些試劑,因此大大提高了樣品的穩定性。

這些關鍵細節的改變,使得白蕊和她帶領的團隊首次解析了世界上最大、最複雜、最難獲得穩定樣品的pre-B complex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該重大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文章發表後,領域內的科學家們驚嘆這個龐大且高度動態的剪接體的結構之精美,許多學者紛紛寫信表示祝賀並詢問細節,審稿人更是將該結構評價為史上最重要、最振奮人心的剪接體結構之一。

就白蕊個人而言,她認為對課題的深層次理解、對課題的全身心投入,以及對待實驗須有的嚴謹態度與操作,都是推動研究不斷取得進展的重要因素。不放過實驗中的每一個細節,就會離成功更近一點。

曾經的榮耀已然過去,對RNA剪接分子機理的研究卻沒有終點。白蕊將繼續帶領團隊乘風破浪,在研究RNA剪接分子機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清華新聞網5月16日電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宋亮 李華山 萬寧寧

審核:周襄楠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5:57:49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Rui Zhao研究組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Z.
  • Nature:剪接體中的RNA/金屬催化劑
    含RNA和含蛋白的剪接體複合物能將內含子從pre-mRNAs切除。在自剪接「group II內含子」(一種核酶)存在的基礎上,人們在30多年前假設,剪接體的「小核 RNAs」 (snRNAs)會催化剪接。然而,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此前仍未有關於RNA或蛋白在剪接催化中起某種作用的明確證據見諸報導。
  •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
    1977年,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來自於腺病毒的mRNA與其對應的DNA轉錄模板並不能形成連續的雜交雙鏈,而是在雜交雙鏈的不同位置伸出了環狀的DNA單鏈。這個重大發現表明,遺傳信息從DNA傳遞到mRNA上並不只是通過轉錄,還需要pre-mRNA剪接來進一步完成「無效」遺傳信息的去除與有效遺傳信息的拼接。
  • 施一公團隊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分子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
  •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結構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再次發表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 癌症中U1剪接體RNA發生高頻突變
    癌症中U1剪接體RNA發生高頻突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0 16:50:15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Lincoln D. Stein研究組研究顯示,U1剪接體RNA在多種癌症中發生突變。
  • 研究人員揭示RNA剪接在阿爾茨海默症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在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人腦死亡標本中可溶性Tau蛋白的免疫共沉澱蛋白組中同樣存在多種RNA剪接體核心成分(U1A,U1-70K,SmB,SmD2,SmD3等)。結合之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可溶性的低聚物Tau蛋白和難溶性的纖維Tau蛋白都有可能與RNA剪接成分存在相互作用。利用阿爾茲海默症Tau蛋白果蠅模型證實了多種RNA剪接體核心成分與Tau蛋白存在遺傳相互作用。
  • 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清華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記者 王 蕾)8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 轉錄組研究新利器:ONT直接RNA測序,鹼基修飾、轉錄異構體一網打盡!
    ONT直接RNA測序還原真實RNA特徵 超過90%的人類基因存在可變剪接,它們會形成兩個或更多的表達異構體。在短讀長cDNA測序中有很大比例的讀長定位模糊,這種局限在正確識別和定量基因的多種異構體表達上尤為明顯。
  • Nature:針對RNA轉錄和剪接的新觀點!磷酸化調節著RNA聚合酶II對不...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凝聚物在剪接中發揮作用,其中剪接是確保遺傳密碼準備轉化為蛋白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他們還揭示了一個細胞機器的關鍵部分如何在不同的凝聚物之間移動。
  • 科學家發現剪接mRNA前體的秘密
    RNA剪接體是一種巨大的蛋白質-RNA複合物,能夠去除pre-mRNA(mRNA前體)中不編碼蛋白質的區域 (內含子),留下RNA轉錄的剩餘部分(外顯子)連接在一起。Pre-mRNA剪接是將Pre-mRNA轉化為成熟mRNA 以生產蛋白質的幾個基本步驟之一。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究了pre-mRNA的剪接過程,利用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以近原子解析度重現了在內含子上組裝的酵母剪接體E複合體的結構,提供了剪接周期中最早將pre-mRNA提交給剪接體的事件的第一個視圖。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有望推動RNA...
    此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 研究發現RNA剪接基因編輯的新方法
    證明可以利用TAM (Targeted-AID induced mutagenesis)基因編輯,靶向DNA上的RNA剪接順式元件,高效調控RNA剪接,用於研究RNA可變剪接的功能,以及用於人類遺傳疾病的治療。  真核細胞中,RNA剪接是基因表達的重要環節。據估計,超過75%的人類基因具有一種以上的mRNA剪接方式(可變剪接),其中大部分可以翻譯為功能性蛋白質。
  • RNA剪接與表觀協同失調促進白血病發生
    RNA剪接與表觀協同失調促進白血病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3 21:04:21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Omar Abdel-Wahab小組近日發現,RNA剪接和表觀遺傳調控的協調變化驅動白血病發生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21日,施一公團隊在《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長文,《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第一篇文章介紹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的原子模型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每種生物的行為、語言、思考等一切生命活動都是由基因所控制。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此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 研究揭示甘蔗花葉病毒幹擾RNA剪接促進侵染—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SCMV侵染改變了玉米八氫番茄紅素合成酶基因(ZmPSY1)的轉錄本可變剪接模式,因此促進病毒侵染。相關成果發表於《植物生理學報》。 SCMV是我國和非洲玉米生產上的一種主要病原,廣泛分布於世界主要玉米產區,單獨侵染玉米造成玉米矮花葉病導致玉米產量損失可達50%。如果SCMV與玉米褪綠斑駁病毒複合侵染,可造成玉米致死性壞死病導致玉米絕產。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 有望推動RNA相關遺傳疾病治療
    此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有望推動RNA相關遺傳疾病治療
    聊點科技【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原子模型,有望推動RNA相關遺傳疾病治療】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的論文,11月27日在《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