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2020-11-23 科學網

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5:57:49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Rui Zhao研究組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Z. Hong Zhou研究組合作,揭示了內含子和外顯子定義和反向剪接的統一機制。這一研究成果2019年9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在內含子上組裝的酵母剪接體E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提供了剪接周期(確定mRNA前體進行剪接)中最早事件的視圖。E複合物結構表明相同的剪接體可以跨越外顯子組裝,並且它要麼重構以跨越內含子用於規範的線性剪接(通常在短外顯子上),要麼催化反向剪接以產生環狀RNA(在長外顯子上)。該模型得到了實驗的支持,即當外顯子足夠長時,在酵母EFM5或HMRA1基因的中間外顯子上組裝的E複合物可形成環狀RNA。這個簡單的模型統一了真核生物中利用相同剪接體的內含子定義、外顯子定義和反向剪接,並且能夠促進許多其他系統中的研究來理解這些過程的機制和調控。

研究人員表示,外顯子定義和反向剪接的分子機制是mRNA前體剪接中尚未解決的基本問題。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unified mechanism for intron and exon definition and back-splicing

Author: Xueni Li, Shiheng Liu, Lingdi Zhang, Aaron Issaian, Ryan C. Hill, Sara Espinosa, Shasha Shi, Yanxiang Cui, Kalli Kappel, Rhiju Das, Kirk C. Hansen, Z. Hong Zhou, Rui Zhao

Issue&Volume: 2019-09-04

Abstrac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exon definition and back-splicing are fundamental unanswered questions in pre-mRNA splicing. Here we report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structures of the yeast spliceosomal E complex assembled on introns, providing a view of the earliest event in the splicing cycle that commits pre-mRNAs to splicing. The E complex architecture suggests that the same spliceosome can assemble across an exon, and that it either remodels to span an intron for canonical linear splicing (typically on short exons) or catalyses back-splicing to generate circular RNA (on long exons). The model is supported by our experiments, which show that an E complex assembled on the middle exon of yeast EFM5 or HMRA1 can be chased into circular RNA when the exon is sufficiently long. This simple model unifies intron definition, exon definition, and back-splicing through the same spliceosome in all eukaryotes and should inspire experiments in many other system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of these processes.

DOI: 10.1038/s41586-019-1523-6

Sour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523-6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揭示RNA剪接在阿爾茨海默症中的作用
    2019年10月8日,美國貝勒醫學院Joshua Shulman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ports發表題為Tau-mediated Disruption of the Spliceosome Triggers Cryptic RNA-splicing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的文章,進一步揭示了
  • 上海生科院發現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機制
    研究人員通過RNA測序的方法對兩個連續細胞周期的細胞轉錄組進行了深度測序與分析,發現約有1300個基因會發生細胞周期的可變剪接變化。這些基因中大部分並不在轉錄水平上有周期性變化的影響,提示了周期性可變剪接是不依賴於周期性轉錄的另外一種調控細胞周期的新機制。
  • Nature:針對RNA轉錄和剪接的新觀點!磷酸化調節著RNA聚合酶II對不...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凝聚物在剪接中發揮作用,其中剪接是確保遺傳密碼準備轉化為蛋白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他們還揭示了一個細胞機器的關鍵部分如何在不同的凝聚物之間移動。
  • 癌症中U1剪接體RNA發生高頻突變
    癌症中U1剪接體RNA發生高頻突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0 16:50:15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Lincoln D. Stein研究組研究顯示,U1剪接體RNA在多種癌症中發生突變。
  • 系統繪製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
    該研究系統繪製了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揭示了環形RNA可以通過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機制產生新的外顯子剪接,深入的機制研究表明環形RNA的可變反向剪接受到其上下遊內含子互補配對序列的競爭配對調控。
  • 生物物理所揭示RNA剪接複合體核心組分snRNP的組裝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RNA剪接複合體核心組分snRNP的組裝機制 2016-11-22 生物物理研究所 snRNP組裝機制的研究進展,文章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snRNA recognition by the double-WD40 repeat domain of Gemin5。
  • 研究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奮鬥在RNA剪接體的研究之路
    不到半年,白蕊不僅完全適應了實驗室的工作模式,而且還成為了課題組的骨幹成員,從此踏上了研究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徵途。研究表明,30%的人類遺傳紊亂以及多種癌症均與某些基因的錯誤剪接、剪接體蛋白組分的突變以及剪接體的錯誤調控有關。然而,剪接體催化過程中不同構象高解析度結構的缺失嚴重限制了人們對剪接體工作機制以及RNA剪接的分子機理的理解。因此,對於剪接體以及RNA剪接通路上各複合物結構的研究,是真核生物生命活動最基礎的研究工作之一,也是當今世界最富有挑戰性、最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 ...代謝科羅飛宏團隊合作揭示環狀RNA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調控新機制
    我院兒科研究院周玉峰團隊與內分泌遺傳代謝科羅飛宏團隊合作揭示環狀RNA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調控新機制 2020-11-14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農大王秀玲課題組揭示了ABA調控植物開花的新途徑,並揭示pre-mRNA剪接調控植物胚發育新機制
    更多前沿研究,請關注我們!,揭示了剪接因子AtBUD13通過影響基因的剪接調控胚的早期發育以及剪接輔助因子AtU2AF65b通過調節FLC和ABI5的剪接參與ABA調控的開花過程。    在真核生物中,Pre-mRNA的剪接過程主要由剪接複合體完成。剪接複合體是一個龐大的核糖核蛋白複合體,主要是由U1、U2、U4、U5、U6五個核心SnRNP以及大量的非SnRNP蛋白組成。
  • .| 惠靜毅團隊揭示RNA結合蛋白QKI調控肺癌關鍵可變剪接事件
    RNA的可變剪接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接受的增加基因組多樣性的機制。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在腫瘤細胞中,mRNA 可變剪接發生顯著變化,並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Song et al., 2018)。然而,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是如何在眾多腫瘤相關的可變剪接事件中有效地發現並鑑定發揮關鍵作用的靶基因。
  • 施一公團隊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分子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
  • 植保所科學家揭示病毒抑制RNA沉默新機制
    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獲悉,周雪平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李正和研究團隊在雙生病毒與植物互作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他們利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以系統翔實的實驗證據揭示了雙生病毒編碼的一個致病因子通過調控植物內源基因沉默抑制子抵禦寄主防衛反應的新機制。基因沉默(RNA沉默)是植物抵禦病毒侵染的重要防衛機制。目前已知植物病毒均編碼一個或多個RNA沉默抑制子,以抵抗寄主植物RNA沉默介導的防衛反應,但國際科學界對這些抑制子的作用機制了解甚少。
  • RNA結構多樣性的確定及其在HIV1 RNA剪接中的作用
    RNA結構多樣性的確定及其在HIV1 RNA剪接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7 14:43:23 RNA結構多樣性的確定及其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HIV-1)RNA剪接中的作用,這一成果由美國Whitehead
  • 交大團隊揭示核PTEN發揮腫瘤抑制作用新機制:調控RNA剪接影響...
    然而,新近研究表明,缺失磷酸酶活性的PTEN突變體仍然具有較強的腫瘤抑制功能,而定位於細胞核內的PTEN蛋白主要行使磷酸酶非依賴的功能,提示核PTEN蛋白在腫瘤抑制功能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關於核PTEN的抗腫瘤作用的分子機制尚知之甚少。陳國強課題組利用蛋白質相互作用組學技術,鑑定到136個與核PTEN相互作用的蛋白質。其中,38個屬於剪接體的組成成分。
  • 研究發現RNA剪接基因編輯的新方法
    證明可以利用TAM (Targeted-AID induced mutagenesis)基因編輯,靶向DNA上的RNA剪接順式元件,高效調控RNA剪接,用於研究RNA可變剪接的功能,以及用於人類遺傳疾病的治療。  真核細胞中,RNA剪接是基因表達的重要環節。據估計,超過75%的人類基因具有一種以上的mRNA剪接方式(可變剪接),其中大部分可以翻譯為功能性蛋白質。
  • 研究揭示甘蔗花葉病毒幹擾RNA剪接促進侵染—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SCMV侵染改變了玉米八氫番茄紅素合成酶基因(ZmPSY1)的轉錄本可變剪接模式,因此促進病毒侵染。相關成果發表於《植物生理學報》。 SCMV是我國和非洲玉米生產上的一種主要病原,廣泛分布於世界主要玉米產區,單獨侵染玉米造成玉米矮花葉病導致玉米產量損失可達50%。如果SCMV與玉米褪綠斑駁病毒複合侵染,可造成玉米致死性壞死病導致玉米絕產。
  • 研究揭示鑽石形成新機制
    《自然—通訊》近日發表了一種可以解釋天然鑽石如何形成的新機制。根據這個新模型,在地球深處水—巖的相互作用中,酸鹼度(pH值)的下降會帶來鑽石的沉澱。過去,鑽石的形成一直被歸因為和地底深處液體或者巖漿的氧化還原反應,但是科學家對這些反應的了解卻十分有限,此前也尚未研究過pH值變化對其產生的影響。美國馬裡蘭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DimitriSverjensky和團隊使用一個理論分析模型模擬了鑽石的形成條件。
  • 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清華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記者 王 蕾)8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 我科學家首次展示RNA剪接「分子時鐘」精確的原子模型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剪接體每種狀態的轉變,都需要動力驅動蛋白——ATPase/helicase對剪接體的結構重塑進行嚴格的調控,它們在催化剪接體構象的改變、控制RNA剪接的進程、對RNA進行檢驗和校對等過程中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被譽為RNA剪接的「分子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