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繪製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

2020-11-28 科學網

 

6月30日,國際學術期刊Genom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楊力研究組和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環形RNA研究的最新進展:Diverse alternative back-splicing and alternative splicing landscape of circular RNAs。該研究系統繪製了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揭示了環形RNA可以通過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機制產生新的外顯子剪接,深入的機制研究表明環形RNA的可變反向剪接受到其上下遊內含子互補配對序列的競爭配對調控。

楊力研究組與陳玲玲研究組在2014年建立了高效的環形RNA計算分析新流程(CIRCexplorer),系統揭示了環形RNA在體內的廣泛存在,揭示了互補序列介導的環形RNA產生基礎及其調控的普遍性規律,全面展示RNA反向剪接成環的多樣性和複雜性(Zhang et al., Cell 2014)。其中,開發的環形RNA計算分析流程CIRCexplorer得到了領域內廣泛的應用和好評,被認為是在已有開源的環形RNA計算分析流程中預測效率和準確性最適的工具包(Hansen et al., Nucleic Acids Res 2016)。

在此項最新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推出了升級版的CIRCexplorer2開源工具包。該工具兼容現有主流的多種mapper軟體,以適應對環形RNA分析過程中的不同需求;同時,通過比較對應環形RNA和線性RNA的表達,全面闡述了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alternative back-splicing)和可變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指出環形RNA具有兩種特殊的可變反向剪接類型和四種已知的通用可變剪接類型;全面系統地揭示了環形RNA的可變反向剪接受到其上下遊內含子互補配對序列的競爭配對調控機制;並進一步表明許多新的外顯子可以特異性地在環形RNA中產生,其數量可高達數百到數千個。研究人員還建立了環形RNA資料庫網站(http://www.picb.ac.cn/rnomics/circpedia),對環形RNA在不同樣本中的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進行全面的注釋,以促進環形RNA研究的發展。該工作是研究組對環形RNA新分子探索的最新成果,為系統闡述環形RNA的生成加工及其在體內的潛在生物學功能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該項研究在研究員楊力和陳玲玲的共同指導下,由計算生物所博士研究生張曉鷗、董瑞和生化與細胞所張楊共同完成。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的經費支持。(來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研】轉錄組--可變剪接
    選擇性剪接能夠將真核細胞中僅有的20,000個基因轉化成為大約95,000個獨特蛋白質,即能將同一基因中的外顯子以不同的組合方式來表現,使一個基因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能夠製造出不同的蛋白質(基因表達調控),可增加生理狀況下系統的複雜性或適應性。其實可變剪接是一種常規的生物學過程,90-95%的人類多外顯子都可以通過可變剪接產生多個轉錄本,這便是產生更多樣化的蛋白質組的原因。
  • 調控玉米性狀 可變剪接「火」起來
    成熟mRNA分子可翻譯表達各種不同的蛋白質,因此,可變剪接自上世紀被提出以來,就被認為是豐富蛋白質組多樣性的主要機制。近幾年,隨著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發現可變剪接在細胞內還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以及高通量測序技術及生物信息學的飛速發展,可變剪接的相關研究又「火熱」起來,這些研究分別從不同環境下比對單個基因和個別品種可變剪接變化的角度展開。
  • 上海生科院發現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機制
    該工作首次發現了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闡述了細胞周期中RNA剪接的周期性波動對細胞分裂增殖的調節作用。在機理上進一步揭示SR蛋白激酶CLK1在這些周期性可變剪接中的作用機制。  選擇性剪接對於蛋白表達的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超過90%的人類基因可以通過可變剪接產生不同功能的蛋白亞型。
  • Nature子刊:趙方慶團隊提出環狀RNA定量和可變剪接體轉換識別的新...
    在pre-mRNA剪接的過程中,除典型的內含子剪接事件外,還可能會發生5』端到3』端的反向剪接事件,從而形成環狀RNA。因此,剪接產物中環狀RNA所佔比例是環狀RNA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具有高成環比例的環狀RNA分子,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同時,同一基因內部也可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環狀RNA,基因內對環狀RNA產生位點的使用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轉錄過程對環狀RNA產生的調控。
  • 中科院趙方慶團隊發表環形RNA定量和剪接體轉換識別的新方法
    目前研究表明,大部分環形RNA來源於蛋白編碼基因的外顯子區域。在pre-mRNA剪接的過程中,除典型的內含子剪接事件外,還可能會發生5』端到3』端的反向剪接事件,從而形成環形RNA。因此,剪接產物中環形RNA所佔比例是環形RNA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具有高成環比例的環形RNA分子,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 .| 惠靜毅團隊揭示RNA結合蛋白QKI調控肺癌關鍵可變剪接事件
    在肺癌的發生和發展進程中,基因表達在各個步驟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包括RNA 轉錄、加工、轉運、降解以及翻譯等步驟。因此,在基因表達的各個層面探究導致肺細胞惡性轉化的分子基礎是非常必要的。RNA的可變剪接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接受的增加基因組多樣性的機制。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在腫瘤細胞中,mRNA 可變剪接發生顯著變化,並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Song et al., 2018)。
  • 項目文章|Sci Adv: RALF1-FERONIA 複合物調控擬南芥可變剪接
    文章中轉錄組測序及可變剪接分析由歐易生物完成。研究背景真核生物基因的可變剪接(AS),豐富了基因的編碼能力和轉錄調控潛能。植物針對體外信號做出響應,以動態調控基因的可變剪接。擬南芥受體蛋白激酶 FERONIA 可以響應其配體 RALF1 小肽信號,調控植物的生長、脅迫響應,影響作物的糧食產量和品質,但 FERONIA 如何響應 RALF1 信號以調控如此多樣的細胞內活動仍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從基因可變剪接的角度進行了探究。
  • 北京生科院提出環形RNA全長轉錄本重建和定量新方法
    然而,由於二代測序的讀長普遍較短,研究者們雖然可以獲得大量的反向剪接位點,卻無法高通量獲得環形RNA的完整內部結構信息,也無法對不同可變剪接產物進行精確定量。目前絕大多數環形RNA的功能尚未明確,並且現有方法無法提供足夠充足序列特徵信息,該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有效地篩選出具有潛在功能的環形可變剪接產物,對環形RNA的功能研究與轉錄本水平上的差異表達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在以往的研究中,環形RNA的識別方法主要是利用環形RNA特有結構——反向剪接序列特徵進行識別。
  • 一作解讀|中國農大小麥研究中心揭示小麥馴化和多倍化過程中基因可變剪接的變異規律
    該論文揭示了小麥馴化以及多倍化過程中基因可變剪接的規律。小麥作為典型的異源六倍體,經歷了兩次雜交加倍而形成,具有複雜的基因組結構,已成為研究馴化和多倍化過程中基因組變異和基因表達變化的模式植物之一,但是其過程中基因可變剪接變化規律尚不清楚。
  • 環形RNA與線性RNA定量比較新方法-CLEAR
    該研究發布了升級版的環形RNA與線形RNA直接定量比較的分析系統CIRCexplorer3-CLEAR,用於開展環形RNA的精準定量研究。真核生物中的反向剪接可以將外顯子序列反向首尾連接形成環形RNA。
  • 【科研新進展】(31)農學院在小麥非生物逆境下基因可變剪接應答...
    高溫和乾旱脅迫是影響我國小麥生產的重要限制因素,能導致小麥產量變低、品質變劣。而且高溫常伴隨乾旱同時出現,形成乾熱風,危害面積可達小麥種植面積的2/3,使小麥減產10%~20%。因此解析抗旱耐熱的分子機理對培育出小麥抗逆新品種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 這篇3分文章教你做可變剪接的新思路
    ,以MISO軟體計算可變剪接事件的包含率,進一步通過構建調節劑-RBP-AS三元組,分析調節劑對RBPs的AS調控功能的影響。Modulator-Dependent RBPs Changes Alternative Splicing Outcomes in Kidney Cancer腎癌中調節劑依賴的RBPs改變可變剪接的結果一、研究背景腎細胞癌
  • 科學家發布環形RNA與線性RNA定量比較新方法-CLEAR
    該研究發布了升級版的環形RNA與線形RNA直接定量比較的分析系統CIRCexplorer3-CLEAR,用於開展環形RNA的精準定量研究。  真核生物中的反向剪接可以將外顯子序列反向首尾連接形成環形RNA。
  • 研究發現RNA剪接基因編輯的新方法
    證明可以利用TAM (Targeted-AID induced mutagenesis)基因編輯,靶向DNA上的RNA剪接順式元件,高效調控RNA剪接,用於研究RNA可變剪接的功能,以及用於人類遺傳疾病的治療。  真核細胞中,RNA剪接是基因表達的重要環節。據估計,超過75%的人類基因具有一種以上的mRNA剪接方式(可變剪接),其中大部分可以翻譯為功能性蛋白質。
  • 科學家系統總結了癌症中RNA剪接異常及幹預策略
    RNA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關鍵步驟,剪接調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剪接異常是導致人類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剪接異常在腫瘤中廣泛存在,並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已成為腫瘤生物學新興研究熱點,被認為是癌症治療的一類潛在新靶標。
  • 中科院趙方慶團隊提出環形RNA內部序列結構可視化新方法
    這款軟體可以將CIRI-AS或CIRI-Full的輸出結果可視化,批量展示環形RNA上的讀段信息與內部結構。 環形RNA是一類在真核生物中廣泛存在的非編碼RNA分子,其獨特的5』-3』反向剪接特徵成為了絕大多數環形RNA識別工具的靶點。隨著算法的進步,環形RNA的識別從反向剪接位點的識別發展到內部序列的識別,研究者們發現可變剪接現象在環形RNA中普遍存在。
  • 北京生科院提出環形RNA內部序列結構可視化新方法
    環形RNA是一類廣泛存在於真核生物中的非編碼RNA分子,其獨特的5』-3』反向剪接特徵成為絕大多數環形RNA識別工具的靶點。隨著算法的進步,對環形RNA的識別從反向剪接位點的識別發展到內部序列的識別,研究者們發現可變剪接現象在環形RNA中普遍存在。
  • 我科學家研究環形核糖核酸取得新進展
    該成果首次闡明了互補序列對外顯子來源環形RNA產生的調節機制,並進一步揭示了互補序列競爭性配對介導的可變環化調控,以全新的理論視角揭示了基因表達在轉錄/轉錄後水平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眾所周知,生命體的遺傳信息通過轉錄從脫氧核糖核酸(即DNA)傳遞到核糖核酸(即RNA)中,再通過翻譯傳遞到蛋白質。
  • 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5:57:49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Rui Zhao研究組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Z.
  • 研究揭示甘蔗花葉病毒幹擾RNA剪接促進侵染—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SCMV侵染改變了玉米八氫番茄紅素合成酶基因(ZmPSY1)的轉錄本可變剪接模式,因此促進病毒侵染。相關成果發表於《植物生理學報》。 SCMV是我國和非洲玉米生產上的一種主要病原,廣泛分布於世界主要玉米產區,單獨侵染玉米造成玉米矮花葉病導致玉米產量損失可達50%。如果SCMV與玉米褪綠斑駁病毒複合侵染,可造成玉米致死性壞死病導致玉米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