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轉錄組--可變剪接

2021-02-22 北京康旭醫學

(英語:Alternative splicing;又稱「選擇性剪接」)是基因表達的方式。真核細胞的基因序列中,包含了內含子與外顯子,兩者交互穿插。其中內含子在基因轉錄成mRNA前體後會被RNA剪接體,通過不同的剪接方式 ( 選擇不同的剪接位點 )移除,剩下的外顯子才是能夠存在於成熟mRNA(之後再進一步轉譯成蛋白質)的片段。

一條未經剪接的RNA,含有的多種外顯子被剪成的不同組合,可轉譯出不同的蛋白質。選擇性剪接能夠將真核細胞中僅有的20,000個基因轉化成為大約95,000個獨特蛋白質,即能將同一基因中的外顯子以不同的組合方式來表現,使一個基因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能夠製造出不同的蛋白質(基因表達調控),可增加生理狀況下系統的複雜性或適應性。

其實可變剪接是一種常規的生物學過程,90-95%的人類多外顯子都可以通過可變剪接產生多個轉錄本,這便是產生更多樣化的蛋白質組的原因。可變剪接在組織分化等多個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紊亂可以引起包括腫瘤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發生。

基因組最初的轉錄產物其實並不是成熟的mRNA分子,而是它的前體pre-mRNA,那麼怎麼變成成熟的mRNA呢,就需要從pre-mRNA中將非編碼蛋白質的內含子 ( intron ) 切除,然後拼接剩下的編碼蛋白質的外顯子( exon )。

v 外顯子跳躍(Exon Skipping, ES)

v 內含子保留(Retention Intron , RI)

v 5'端可變剪接(Alternative 5' splice Site, A5SS)

v 3'端可變剪接(Alternative 3』 splice site)

v 互斥可變外顯子(Mutually Exclusive Exon)

RNA的剪接是在由剪接體完成的,剪接體是由小核核糖核蛋白 ( snRNP ) 及其相關蛋白輔助因子 ( BOX1 ) 組成的動態細胞機器。從小核核糖核蛋白 ( snRNP ) U1與內含子5'剪接位點的偶聯開始逐步進行剪接,後在多個輔因子「膠水」的作用下,逐漸把剪切的兩個外顯子逐漸連接在一起,連接起來後,這些剪接因子會被釋放,並去尋找新的「衣服」。有趣的是,剪接體形成的所有主要步驟都是可逆的,這表明在剪接過程中也是不斷校正的過程。體外實驗研究表明,部分組裝的剪接體能夠在可變剪接位點拆卸和重新組裝。

剪接位點的選擇取決於剪接位點的強度。當前體mRNA上有一些位點可以與剪接體的核心成分 ( 例如snRNP U1 ) 形成穩定相互作用時,這樣的位點被稱為強力拼接點。剪接體更有效地識別強剪接位點,並且次用於較弱的位點,因此剪接在強位點處更一致地發生。然而,剪接體調節網絡可以通過沉默更強的剪接位點和增強弱剪接位點來改變這些競爭位點的強度,主要通過反式剪接因子。通過這種方式,新生的pre-mRNA中這些競爭性融合體歸巢信號之間的相互作用可導致優先選擇非常規剪接位點,可變剪接由此產生。

 

8年豐富臨床服務經驗

分子遺傳學檢驗領導品牌

提供全技術平臺解決方案

基於人工智慧的生物信息分析體系

內容豐富貼近臨床的檢測報告

業內最短的報告周期

專業的遺傳諮詢服務體系

 

北京康旭醫學檢驗所

海澱區杏石口路益園文創基地C區10號樓

010-82444060轉6009

www.kangso.net

相關焦點

  • 調控玉米性狀 可變剪接「火」起來
    實習生 劉雨亭  可變剪接,這個早在上世紀就被提出的概念,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又「火」了起來。科學家們發現,可變剪接不僅豐富蛋白質組多樣性,還在生物體內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可變剪接是什麼?這項研究有了什麼新發現?是怎樣得出來的?實驗中的難點是什麼?對之後的研究有怎樣的借鑑意義?科技日報就此採訪了該研究團隊。
  • 上海生科院發現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機制
    該工作首次發現了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闡述了細胞周期中RNA剪接的周期性波動對細胞分裂增殖的調節作用。在機理上進一步揭示SR蛋白激酶CLK1在這些周期性可變剪接中的作用機制。  選擇性剪接對於蛋白表達的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超過90%的人類基因可以通過可變剪接產生不同功能的蛋白亞型。
  • 項目文章|Sci Adv: RALF1-FERONIA 複合物調控擬南芥可變剪接
    文章中轉錄組測序及可變剪接分析由歐易生物完成。研究背景真核生物基因的可變剪接(AS),豐富了基因的編碼能力和轉錄調控潛能。植物針對體外信號做出響應,以動態調控基因的可變剪接。本研究從基因可變剪接的角度進行了探究。研究內容本研究在擬南芥中通過轉錄組測序進行可變剪接分析,結果表明細胞外信號 RALF1 可以通過其受體 FER 與 GRP7 蛋白互作並調控 GRP7 磷酸化,進而促進 GRP7 蛋白在細胞核內積累。FER 依賴的 GRP7 磷酸化促進了其與 mRNA 的結合能力、與剪接複合體成員 U1 的結合,最終動態調控 mRNA 的可變剪接。
  • .| 惠靜毅團隊揭示RNA結合蛋白QKI調控肺癌關鍵可變剪接事件
    學術期刊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MCB) 將助力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在世界科學舞臺精彩亮相!在肺癌的發生和發展進程中,基因表達在各個步驟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包括RNA 轉錄、加工、轉運、降解以及翻譯等步驟。因此,在基因表達的各個層面探究導致肺細胞惡性轉化的分子基礎是非常必要的。RNA的可變剪接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接受的增加基因組多樣性的機制。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在腫瘤細胞中,mRNA 可變剪接發生顯著變化,並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Song et al., 2018)。
  • 一作解讀|中國農大小麥研究中心揭示小麥馴化和多倍化過程中基因可變剪接的變異規律
    基因可變剪接廣泛存在於真核生物中,主要有外顯子跳躍、內含子保留、可變3』端,可變5』端等形式,是調節轉錄組複雜性和本研究利用野生一粒小麥,栽培一粒小麥,野生二粒小麥、栽培二粒小麥,六倍體小麥,以及合成小麥及其親本的葉片和根為材料,利用高通量轉錄組測序,報導了約22.1%的表達基因發生可變剪接,並且主要以內含子保留形式為主(64%)。
  • 系統繪製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
    該研究系統繪製了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揭示了環形RNA可以通過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機制產生新的外顯子剪接,深入的機制研究表明環形RNA的可變反向剪接受到其上下遊內含子互補配對序列的競爭配對調控。
  • 這篇3分文章教你做可變剪接的新思路
    RNA可變剪接(AS)失調的產物被認為是潛在的生物標誌物,在疾病中具有關鍵作用。AS事件很大程度上受到RNA結合蛋白(RBPs)的調控,而RBP的調控作用受到特定細胞刺激下調節劑(如信號蛋白,miRNA,lncRNA等分子)的影響。作者希望揭示調節劑、RBPs與AS之間的關係。
  • 湯富酬課題組與合作者開發出單細胞轉錄組三代單分子測序新方法
    過去十餘年間單細胞測序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地加速了生物醫學領域的相關研究,幫助科研人員克服了稀有生物樣本以及生物樣本內生異質性等重大挑戰,一系列模式生物及人類自身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也由此誕生。然而目前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幾乎全都是基於二代測序平臺,測序讀長短,一般在150bp左右,即使採用雙端測序技術,測得的有效讀長也不超過500bp。
  • 希望組正式推出納米孔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分析服務
    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是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基於短讀長的單細胞測序缺乏識別全長轉錄本的能力,不能開展更深入的細胞間異質性研究,例如可變剪接、基因融合事件等。因此,結合了長讀長測序技術的單細胞全長轉錄組備受矚目。
  • 【科研新進展】(31)農學院在小麥非生物逆境下基因可變剪接應答...
    作者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首次從全基因組水平上鑑定了小麥中響應熱旱脅迫的可變剪接基因的數目、種類及其功能類別,並且發現小麥部分同源基因在響應高溫乾旱脅迫時可變剪接模式發生了分化,暗示了其功能發生了分化,這可能與小麥多倍化後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密切相關。
  • 柳軍濤/高欣/方兆元合作開發全新的轉錄組拼接策略—TransBorrow
    責編 | 兮癌症等複雜疾病與轉錄過程中的可變剪接密切相關,因此認知轉錄產物的種類、特異性及表達量對於複雜疾病機理的研究及臨床診斷具有重要意義。高通量RNA-seq測序技術為揭示和研究真核生物轉錄組的複雜結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如何從海量測序片段準確高效的拼接出全長轉錄組成為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現有的轉錄組拼接工具根據計算策略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基於參考基因組的拼接(genome-guided)和從頭拼接(de novo),兩類方法各有利弊。
  • (全長轉錄組文獻解讀-Gigascience)
    自PacBio全長轉錄組測序不斷普及,以及高粱和玉米兩篇全長轉錄組文獻高調亮相Nature Communications引起廣泛關注,研究人員開始嘗試將這種新技術應用到多倍體物種的轉錄組研究中,以下是幾篇多倍體物種PacBio SMRT 全長轉錄組文獻統計,供大家參考,下載地址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 Nature子刊:趙方慶團隊提出環狀RNA定量和可變剪接體轉換識別的新...
    在pre-mRNA剪接的過程中,除典型的內含子剪接事件外,還可能會發生5』端到3』端的反向剪接事件,從而形成環狀RNA。因此,剪接產物中環狀RNA所佔比例是環狀RNA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具有高成環比例的環狀RNA分子,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同時,同一基因內部也可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環狀RNA,基因內對環狀RNA產生位點的使用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轉錄過程對環狀RNA產生的調控。
  • 鏈特異性文庫 VS 普通轉錄組文庫
    轉錄組產品中,mRNA文庫構建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普通轉錄組文庫和鏈特異性文庫。客戶在選擇建庫類型時,會有以下疑問:什麼鏈特異性文庫?鏈特異性文庫和普通轉錄組文庫有什麼區別?鏈特異性文庫會給我的項目帶來哪些有用的結果?
  • 轉錄組研究新利器:ONT直接RNA測序,鹼基修飾、轉錄異構體一網打盡!
    ONT直接RNA測序還原真實RNA特徵 超過90%的人類基因存在可變剪接,它們會形成兩個或更多的表達異構體。在短讀長cDNA測序中有很大比例的讀長定位模糊,這種局限在正確識別和定量基因的多種異構體表達上尤為明顯。
  • 西南民族大學最新文章:基於RNA-Seq的轉錄組研究
    目前針對每期的重點內容,生物通將展開詳細推薦,歡迎讀者共同參與……  生物通報導:RNA-Seq 作為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高通量轉錄組測序技術, 為大規模轉錄組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且更為有效的方法,近期來自西南民族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以犛牛卵巢組織作為研究對象, 應用RNA-Seq技術對其進行高通量轉錄組測序分析,獲得了卵巢測序文庫,並進行了深入分析。
  • 水生植物蓮的miRNA與可變剪切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可變剪切是一種重要的轉錄後調控機制,能使同一個基因產生多個具有結構差異的轉錄本,而這些轉錄本很多在蛋白結構以及分子功能上也產生差異。由於這些結構序列上的差異,導致同一個miRNA靶標基因產生的部分轉錄本不具有miRNA靶標位點,從而「逃脫」相應miRNA的調控。這些同一基因轉錄的不受miRNA調控的轉錄本及受到miRNA調控的轉錄本在不同發育時期與組織中的表達模式尚不清楚。
  • 轉錄後修飾機制研究獲進展
    轉錄後修飾是真核細胞中,將初級轉錄RNA轉化為成熟RNA的加工過程。比如mRNA前體轉化為成熟的mRNA,其中包括剪接,並發生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之前。這一加工過程對於真核生物基因組的正確翻譯至關重要,這是因為真核生物的初級轉錄RNA中包含既包括用於編碼蛋白質的外顯子又包含非編碼的內含子。
  • 研究揭示甘蔗花葉病毒幹擾RNA剪接促進侵染—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SCMV侵染改變了玉米八氫番茄紅素合成酶基因(ZmPSY1)的轉錄本可變剪接模式,因此促進病毒侵染。相關成果發表於《植物生理學報》。 SCMV是我國和非洲玉米生產上的一種主要病原,廣泛分布於世界主要玉米產區,單獨侵染玉米造成玉米矮花葉病導致玉米產量損失可達50%。如果SCMV與玉米褪綠斑駁病毒複合侵染,可造成玉米致死性壞死病導致玉米絕產。
  • 北京生科院提出環形RNA全長轉錄本重建和定量新方法
    目前絕大多數環形RNA的功能尚未明確,並且現有方法無法提供足夠充足序列特徵信息,該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有效地篩選出具有潛在功能的環形可變剪接產物,對環形RNA的功能研究與轉錄本水平上的差異表達分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