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3分文章教你做可變剪接的新思路

2020-12-05 科研菌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3月發表在Frontiers in Genetics(IF:3.517)上的一篇文章,「Modulator-Dependent RBPs Changes Alternative Splicing Outcomes in Kidney Cancer」,文章中作者使用TCGA資料庫中的腎透明細胞癌數據集,以MISO軟體計算可變剪接事件的包含率,進一步通過構建調節劑-RBP-AS三元組,分析調節劑對RBPs的AS調控功能的影響。

Modulator-Dependent RBPs Changes Alternative Splicing Outcomes in Kidney Cancer

腎癌中調節劑依賴的RBPs改變可變剪接的結果

一、研究背景

腎細胞癌(RCC)是一種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佔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4.2%,具有放療和化療耐藥性,目前手術仍是一線治療方案。並且經過早期手術治療仍有30%的患者最終發生轉移,而轉移性的腎透明細胞癌(KIRC)的患者2年生存率不到20%。RNA可變剪接(AS)失調的產物被認為是潛在的生物標誌物,在疾病中具有關鍵作用。AS事件很大程度上受到RNA結合蛋白(RBPs)的調控,而RBP的調控作用受到特定細胞刺激下調節劑(如信號蛋白,miRNA,lncRNA等分子)的影響。作者希望揭示調節劑、RBPs與AS之間的關係。

二、分析流程

三、結果解讀

1.調節劑-RBP-AS三元組的構建方法與調節劑作用的分類方法

數據來源:RBPs與調節劑表達數據:TCGA-KIRC資料庫中下載的480名KIRC患者的RNA-seq數據。AS的量化數據:使用MISO軟體計算樣本中AS事件的包含率(PSI,percent spliced isoform),保留在全部480個樣本中至少100個樣本PSI值大於0.1的事件,對原始AS事件進行處理以生成高置信度事件(總樣本的約21%)。本研究僅關注外顯子跳躍skipped exon(SE)事件。RBPs的結合信息:從ENCODE資料庫下載的150個RBPs的ECLIP-Seq數據作為結合信息。從Ensemble下載hg19參考基因組。數據過濾:僅保留 log2 (CPM) >= 1的表達數據以及在全部480個樣本中至少100個樣本PSI值大於0.1,且PSI的變異係數(CV)大於0.1的事件。使用線性回歸模型預測可能的triplets(三元組)

Ytarget為目標基因的AS結果,Xrbp和Xm分別為RBP和調節劑對AS結果的單獨作用,XrbpXm為二者的共同作用,如果RBP與調節劑的互作可以影響AS結果,那麼模型中β3不為0。作者篩選出其中β3不為0的三元組進行下一步分析。接著作者在每一個三元組中根據調節劑的表達水平將樣本分為高和低(前33%和後33%)兩組,分別計算RBP表達量與AS結果的PSI值的皮爾遜相關係數PCCs。最後比較兩組間的ΔPCCs來確定調節劑的功能模式:「attenuates splicing」 ,「enhances splicing」,「inverts splicing」(減弱,增強,反轉)。如表一所示,作者根據|PCClow|、|PCChigh|以及p值將調節功能定義為減弱/增強外顯子排除/包含,外顯子包含/排除反轉為排除/包含這6種模式。

圖1:工作流程圖,調節劑-RBP-AS triplets的構建與調節劑作用分類

表1:調節劑介導的RBP剪接調控類別

2.確定腎癌中QKI的調節劑

作者使用上述方法在TCGA-KIRC數據中鑑定了1,040,254個FDR<=0.01的潛在三元組,經過數據過濾後最終確定了調控AS結果數量最多的RNA結合蛋白Quaking (QKI),對應2,014個Modulator-QKI-Splicing三元組(包含1,101個調節劑,187個剪接事件和130個相應基因)。作者對這些調節劑的功能進行了分析。

圖A展示了2,014個三元組的調節作用在6個模式中的分布。作者發現作用於多個剪接事件的調節劑大多數具有多種作用模式,並且同一調節劑作用於QKI的不同AS事件,結果可能是相反的。比如在ARMH4-QKI-CLTC中,ARMH4低表達時QKI的表達量增加與CLTC外顯子的包含有關,ARMH4高表達時QKI的表達量增加與CLTC外顯子的排除有關。而在ARMH4-QKI-STIM1中,ARMH4從低表達到高表達時,QKI表達量與STIM1外顯子包含率的相關性是增加的。作者認為這一發現表明不同的調節模式依賴於調節劑-RBP-AS三元組,而不是特定的RBP或目標基因,即調節劑的表達水平可以影響RBPs對AS結果的調控功能。作者以調節劑的作用模式對三元組進行聚類,同一組中的調節劑傾向於以同種模式對QKI的剪接作用進行調節(圖B),表明這些調節劑可以作為QKI的拮抗劑或激活劑來影響AS結果。作者進一步發現許多調節劑作用於相同的QKI剪接目標,提示這些調節劑可能在相關途徑中共表達或者具有相似的功能。圖C展示了QKI調節劑的相關性熱圖,可以看到結果聚為明顯的四類。KEGG通路富集結果顯示這些調節劑在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受體相互作用,Th1和Th2細胞分化等通路中顯著富集(圖D)。圖E展示了根據基因的生物類型和特徵對QKI調節劑的分類結果(包括免疫相關基因,轉錄因子和lncRNA)。

圖2:RNA結合蛋白QKI相關調節劑的鑑定

3.QKI調節劑的功能分析

作者從三類調節劑中挑選了六個,包括免疫基因(CCL3,HLA-F,AGER),轉錄因子(ARMH4,STAT4)和lncRNA(LINC01268),展示QKI-splicing-調節劑之間的調節關係。三維散點圖中藍色和紅色分別表示調節劑表達低和高兩組的樣品,並擬合了QKI-splicing-調節劑的回歸平面。(圖3)

圖3:QKI-splicing-調節劑的相關性

作者進一步研究AS失調與KIRC發展之間的關係,在TCGA-KIRC數據集中分析了腎癌樣本與正常樣本間的調節劑表達差異以及生存差異,結果顯示大部分調節劑具有表達差異並與生存相關。

圖A,B展示其中對目標基因AS影響最為顯著的10個調節劑。可以看到箱線圖中腫瘤組織(紅色框)與正常組織(灰色框)調節劑表達水平具有顯著差異。生存分析中以調節劑表達水平中值將樣本分為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可以看到組間具有顯著生存差異。KEGG通路富集顯示,QKI調節劑在腫瘤進展相關通路中存在富集(圖C)。GO富集分析顯示調節劑在轉錄調控相關的過程中富集,包括RNA剪接、細胞生長和蛋白結合等(圖D-F)。作者認為富集結果表明QKI主要在剪接水平對基因進行調控,當調節劑對QKI表達水平進行幹擾時,QKI的RNA結合、剪接和調控等功能失調。圖G中作者使用Network of Cancer Genes (NCG) 和 Tumor suppressor gene database (TSGene) 資料庫鑑定調節劑中的腫瘤相關基因。結果顯示149(13%)個調節劑基因為NCG中的腫瘤驅動基因,77(7%)個為TSGene中的蛋白質編碼抑癌基因。

圖4:QKI調節劑的功能分析

4.分析腎癌中調節劑影響的CTNND1剪接結果

CTNND1的第20號外顯子剪接是相關調節劑最多的AS事件:「chr11:57582866: 57582972: + @ chr11: 57583387:57583473: + @ chr11:57583769: 57586652:+」,已有研究顯示CTNND1編碼Armadillo蛋白家族中的一個成員,該成員在細胞黏附與信號轉導中發揮作用。多種CTNND1剪接亞型在細胞中表達,僅表達full-length CTNND1的細胞具有侵襲性。

在CTNND1的相關調節劑中鑑定出了107個減弱外顯子排除和7個增強外顯子排除的調節劑。圖A為剪接調控示意圖。圖B中作者展示了其中四種調節劑的作用,可以看到調節劑高低表達組中QKI的剪接調控作用明顯不同。TNFRSF14低表達組中QKI表達量與CTNND1 PSI之間的相關係數為-0.38 (p = 1.7e-05),而在TNFRSF14高表達組中兩者不具有相關性(correlation = 0.001, p = 0.98),表明TNFRSF14的高表達可能抑制QKI的剪接活性。以上結果表明差異表達的調節劑可以改變QKI在調控CTNND1剪接結果中的作用,作者認為這種調節模式為研究疾病相關的AS失調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5:KIRC中CTNND1的剪接結果受相關調節劑表達水平的影響

小結

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是使用一種新穎的工作框架研究調節劑-RBPs-AS結果之間的調節作用,在可變剪接的調控中提供了一條新的研究思路。首先作者使用MISO軟體計算TCGA-KIRC中480例樣本的AS事件的PSI,接著計算RBPs表達水平與PSI的相關性係數PCC,並以線性回歸模型建立調節劑-RBPs-AS結果三元組,然後以調節劑表達水平將三元組中的樣本分為高低兩組,計算組間的PCC差值,從而確定調節劑的調控模式。作者進一步選出其中調控AS最多的RNA結合蛋白QKI和對應最多調節劑的AS事件,對三元組的調控關係進行了展示,並對調節劑基因進行了KEGG和GO富集,分析其在KIRC中的可能作用,最後得出KIRC中調節劑影響RBPs的AS調控作用,且AS的失調與腫瘤進展相關。

相關焦點

  • 項目文章|Sci Adv: RALF1-FERONIA 複合物調控擬南芥可變剪接
    文章中轉錄組測序及可變剪接分析由歐易生物完成。研究背景真核生物基因的可變剪接(AS),豐富了基因的編碼能力和轉錄調控潛能。植物針對體外信號做出響應,以動態調控基因的可變剪接。本研究從基因可變剪接的角度進行了探究。研究內容本研究在擬南芥中通過轉錄組測序進行可變剪接分析,結果表明細胞外信號 RALF1 可以通過其受體 FER 與 GRP7 蛋白互作並調控 GRP7 磷酸化,進而促進 GRP7 蛋白在細胞核內積累。FER 依賴的 GRP7 磷酸化促進了其與 mRNA 的結合能力、與剪接複合體成員 U1 的結合,最終動態調控 mRNA 的可變剪接。
  • 系統繪製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
    該研究系統繪製了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揭示了環形RNA可以通過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機制產生新的外顯子剪接,深入的機制研究表明環形RNA的可變反向剪接受到其上下遊內含子互補配對序列的競爭配對調控。
  • 【科研】轉錄組--可變剪接
    選擇性剪接能夠將真核細胞中僅有的20,000個基因轉化成為大約95,000個獨特蛋白質,即能將同一基因中的外顯子以不同的組合方式來表現,使一個基因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能夠製造出不同的蛋白質(基因表達調控),可增加生理狀況下系統的複雜性或適應性。其實可變剪接是一種常規的生物學過程,90-95%的人類多外顯子都可以通過可變剪接產生多個轉錄本,這便是產生更多樣化的蛋白質組的原因。
  • .| 惠靜毅團隊揭示RNA結合蛋白QKI調控肺癌關鍵可變剪接事件
    「細胞骨架基因ADD3可變剪接」的機制與功能。通過尋找QKI蛋白這一肺癌相關的重要RNA結合蛋白的下遊靶基因,作者發現QKI-5能夠調控ADD3的可變剪接,並且ADD3外顯子14的引入在肺癌病人中顯著增加。那麼,ADD3剪接變化的生物學功能究竟是什麼呢?該團隊發現QKI-5通過識別ADD3內含子13靠近3』剪接位點的一串結合位點抑制ADD3外顯子14的引入。
  • 調控玉米性狀 可變剪接「火」起來
    該論文第一作者、中國農業大學玉米改良中心陳秋月博士解釋道,這就像用剪刀去剪繩子、再把剪下來的繩段重新打結一樣,剪哪裡、剪幾刀、留下哪些繩段、以什麼順序打結,這些都會產生不同的新繩。  成熟mRNA分子可翻譯表達各種不同的蛋白質,因此,可變剪接自上世紀被提出以來,就被認為是豐富蛋白質組多樣性的主要機制。
  • 上海生科院發現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機制
    該工作首次發現了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闡述了細胞周期中RNA剪接的周期性波動對細胞分裂增殖的調節作用。在機理上進一步揭示SR蛋白激酶CLK1在這些周期性可變剪接中的作用機制。  選擇性剪接對於蛋白表達的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超過90%的人類基因可以通過可變剪接產生不同功能的蛋白亞型。
  • lncRNA單月24篇10+分文章,學會4種高分研究路線
    論科研人士如何「科學」地選擇另一半,毫無疑問,選擇一個能做實驗能發SCI的另一半是多麼地幸福,「你發一篇10分的SCI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21日,施一公團隊在《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長文,《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第一篇文章介紹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
  • 【科研新進展】(31)農學院在小麥非生物逆境下基因可變剪接應答...
    而且高溫常伴隨乾旱同時出現,形成乾熱風,危害面積可達小麥種植面積的2/3,使小麥減產10%~20%。因此解析抗旱耐熱的分子機理對培育出小麥抗逆新品種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作者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首次從全基因組水平上鑑定了小麥中響應熱旱脅迫的可變剪接基因的數目、種類及其功能類別,並且發現小麥部分同源基因在響應高溫乾旱脅迫時可變剪接模式發生了分化,暗示了其功能發生了分化,這可能與小麥多倍化後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密切相關。
  • 一作解讀|中國農大小麥研究中心揭示小麥馴化和多倍化過程中基因可變剪接的變異規律
    該論文揭示了小麥馴化以及多倍化過程中基因可變剪接的規律。基因可變剪接廣泛存在於真核生物中,主要有外顯子跳躍、內含子保留、可變3』端,可變5』端等形式,是調節轉錄組複雜性和通過比較二倍體小麥和四倍體小麥馴化前後的可變剪接基因的數目和種類,結果表明小麥馴化後可變剪接基因數目明顯減少。進一步分析發現,在一粒小麥馴化過程中,218個基因的可變剪接形式在表達量上發生了變化,75個基因的可變剪接形式發生了變化;在二粒小麥馴化過程中,325個基因的可變剪接形式在表達量上發生了變化,94個基因的可變剪接形式發生了變化。上述結果通過實驗在不同材料中進行了驗證。
  • 施一公小組在《Science》發兩篇論文報導剪接體三維結構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 2020年10分+純生信文章帶你領略Nature子刊之驅動突變文章套路
    是一篇基於原發腫瘤的WGS數據整合分析——PCAWG計劃的文章,大家也不必上來就對這種高端的整合分析望而生畏,即便是10分+的生信文章同樣有套路,而且類似的文章在這個團隊的成果種也是一發一大把。掌握其中一點精髓就夠我們這些科研界的小朋(菜)友(雞)填飽肚子了。
  • 施一公團隊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分子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
  • 一篇NC文章告訴你circRNA研究新思路
    原標題:一篇NC文章告訴你circRNA研究新思路 但是今天分享的這篇NC文章提供了新思路!circRNA可以結合蛋白,阻止蛋白行使功能,產生生物學效應。
  • 90後清華直博生3年發5篇《科學》的艱辛與幸福
    90後清華直博生3年發5篇《科學》的艱辛與幸福——訪清華大學2016年特等獎學金獲得者、醫學院2013級直博生萬蕊雪 學生記者 王中興 李紀琛11月18日,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評選結果公示,其中醫學院直博生萬蕊雪在本科畢業後的三年內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5篇文章的成績吸引了大量關注。
  • Nature子刊:趙方慶團隊提出環狀RNA定量和可變剪接體轉換識別的新...
    在pre-mRNA剪接的過程中,除典型的內含子剪接事件外,還可能會發生5』端到3』端的反向剪接事件,從而形成環狀RNA。因此,剪接產物中環狀RNA所佔比例是環狀RNA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具有高成環比例的環狀RNA分子,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同時,同一基因內部也可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環狀RNA,基因內對環狀RNA產生位點的使用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轉錄過程對環狀RNA產生的調控。
  • 研究發現RNA剪接基因編輯的新方法
    證明可以利用TAM (Targeted-AID induced mutagenesis)基因編輯,靶向DNA上的RNA剪接順式元件,高效調控RNA剪接,用於研究RNA可變剪接的功能,以及用於人類遺傳疾病的治療。  真核細胞中,RNA剪接是基因表達的重要環節。據估計,超過75%的人類基因具有一種以上的mRNA剪接方式(可變剪接),其中大部分可以翻譯為功能性蛋白質。
  • 科學家系統總結了癌症中RNA剪接異常及幹預策略
    RNA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關鍵步驟,剪接調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剪接異常是導致人類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剪接異常在腫瘤中廣泛存在,並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已成為腫瘤生物學新興研究熱點,被認為是癌症治療的一類潛在新靶標。
  • 奮鬥在RNA剪接體的研究之路
    在做實驗白蕊,生命學院2015級博士生,導師是施一公教授,專業方向為結構生物學。迄今已經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7篇,其中5篇發表於美國《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58),2篇發表於美國《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1.398),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6篇,2篇排位第一,引用次數累計373次。曾榮獲2015年清華大學「未來學者」獎學金、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8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研究生)。
  • 《洞見》的這篇文章,戳心了
    很喜歡《洞見》的文章,有深度,有厚度。《一個人高度自律的3種跡象》這篇文章,又深深地戳中我的心。這篇文章以《少有人走的路》書中的一句話,引出文章主題:自律!然後分了三部分來闡述,最後是總結。文章結構就是傳統的三段式,總分總。這篇文章的內容直戳人心,能引起共鳴。看來,優質的內容,永遠是最硬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