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科院提出環形RNA內部序列結構可視化新方法

2020-11-28 中國科學院

  118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團隊於Bioinformatics 雜誌上在線刊發了題為Visualization of circular RNAs and their internal splicing events from transcriptomic data 的研究。該研究主要開發了環形RNA的可視化工具——CIRI-vis軟體,具有將CIRI-ASCIRI-Full的輸出結果可視化,且可以批量展示環形RNA上的讀段信息與內部結構的優勢。

  環形RNA是一類廣泛存在於真核生物中的非編碼RNA分子,其獨特的5』-3』反向剪接特徵成為絕大多數環形RNA識別工具的靶點。隨著算法的進步,對環形RNA的識別從反向剪接位點的識別發展到內部序列的識別,研究者們發現可變剪接現象在環形RNA中普遍存在。這個情況表明,環形RNA的分析應與線性RNA一樣,需要將其內部的所有剪接產物的結構與相對豐度考慮在內。過去的研究只驗證了少數環形RNA的功能,並且發現環形RNA的功能都與其獨特的結構有關,這表明只有將環形RNA的分析提升到剪切產物結構的水平才能準確地預測環形RNA的功能。因此對環形RNA內部結構的直觀展示將有利於研究者們篩選出有潛在功能的環形RNA剪接產物,推動環形RNA研究領域的發展。

  CIRI-vis是趙方慶團隊所開發的環形RNA預測流程——CIRI系列的一環,該方法用java語言編寫,可以在安裝有java虛擬機的平臺上運行。其主要功能是將CIRI-ASCIRI-Full所輸出的文本文件進行歸納,將環形RNA上的讀段信息進行重新整合後再將其進行圖形化展示,儲存在svg/pdf格式的文件中。它是首次將環形RNA進行細節展示的工具。當CIRI-vis對環形RNA進行細節展示時,其首先生成環形RNA所在區域的概況,包括測序覆蓋度,已注釋線性RNA外顯子坐標和環形RNA外顯子坐標;在主坐標下方,青綠色的柱狀圖代表了環形RNA讀段的覆蓋度;再下方的條帶代表了讀段的位置,曲線代表了內部的剪接事件;而最下方的環形圖代表了可能存在的環形RNA剪接產物的結構並按相對豐度大小排序,環左上角的數字代表了其絕對表達量。

  此外,CIRI-vis還支持多樣本間的環形RNA比較。在輸入指定的環形RNA反向剪接位點列表後,CIRI-vis會以簡略圖的方式把多個樣本中該位點的環形RNA並列顯示在左側,然後將各個剪接產物的結構以及其相對表達量的柱狀圖顯示在右側。這種方式可以直觀展示相同環形RNA在不同樣本中的不同剪接方式,以及主要的剪接產物結構。

  CIRI-vis是第一款可以在剪接產物層面上對環形RNA進行展示的軟體。該軟體不僅能夠從細節上展現環形RNA的內部結構,同時還能比較不同樣品之間剪接產物種類與豐度的異同。這些功能不僅有助於研究者理解他們研究的樣品中環形RNA的構造,同時也可以以更高的解析度篩選出有功能的環形RNA。並且,得益於成熟的CIRI-Full流程,CIRI-vis所帶來的環形RNA可視化功能不僅靈敏度高,且操作便捷,可視化界面簡潔,對用戶十分友好。因此,CIRI-vis將成為一款優秀的環形RNA輔助分析軟體,對更高精度的環形轉錄組分析有重要意義。

  該工作由趙方慶課題組博士鄭毅完成,並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科院的經費支持。趙方慶團隊在前期的工作中建立了環形RNA識別、轉錄本組裝、可變剪接檢測及定量等方法,相關工作發表在Genome Biology (2015)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2020)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17)Trends in Genetics (2018)Genome Medicine (2019)Cell Reports (2019)Bioinformatics (2020)。這些研究豐富了人們對環形RNA的組成及結構的認識,為深入了解這一嶄新類型的非編碼RNA分子奠定了方法學基礎。

  論文連結 

CIRI-vis工作流程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趙方慶團隊提出環形RNA內部序列結構可視化新方法
    2020年1月18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團隊在 Bioinformatics 雜誌上在線發表了文章 Visualization ofcircular RNAs and their internal splicing events from transcriptomic data,開發了環形RNA的可視化工具--
  • 北京生科院提出環形RNA全長轉錄本重建和定量新方法
    該研究提出全新的環形轉錄本重構與定量的方法(CIRI-full),通過環形轉錄本測序中的反向重疊區特徵獲得全長序列,既有效解決了環形轉錄本內部結構的重構難題,也為環形轉錄本中不同剪切產物的定量提供了新思路。
  • 北京生科院成功構建環形RNA大數據整合挖掘和分析平臺
    北京生科院成功構建環形RNA大數據整合挖掘和分析平臺 2020-04-30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   在上述數據的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提出了新的保守環形RNA識別方法和保守性多層次評估機制。
  • 中科院趙方慶團隊發表環形RNA定量和剪接體轉換識別的新方法
    events,開發了環形RNA定量和差異表達分析的新方法——CIRIquant。同時,同一基因內部也可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環形RNA,基因內對環形RNA產生位點的使用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轉錄過程對環形RNA產生的調控。因此,環形RNA轉錄本水平的準確定量,是目前環形RNA分析的重要基礎。為了解決該問題,趙方慶團隊開發了一個新的環形RNA分析算法。
  • 環形RNA與線性RNA定量比較新方法-CLEAR
    該研究發布了升級版的環形RNA與線形RNA直接定量比較的分析系統CIRCexplorer3-CLEAR,用於開展環形RNA的精準定量研究。真核生物中的反向剪接可以將外顯子序列反向首尾連接形成環形RNA。
  • 科學家發布環形RNA與線性RNA定量比較新方法-CLEAR
    該研究發布了升級版的環形RNA與線形RNA直接定量比較的分析系統CIRCexplorer3-CLEAR,用於開展環形RNA的精準定量研究。  真核生物中的反向剪接可以將外顯子序列反向首尾連接形成環形RNA。
  • 我科學家研究環形核糖核酸取得新進展
    該成果首次闡明了互補序列對外顯子來源環形RNA產生的調節機制,並進一步揭示了互補序列競爭性配對介導的可變環化調控,以全新的理論視角揭示了基因表達在轉錄/轉錄後水平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眾所周知,生命體的遺傳信息通過轉錄從脫氧核糖核酸(即DNA)傳遞到核糖核酸(即RNA)中,再通過翻譯傳遞到蛋白質。
  • 上海生科院等在昆蟲抗病毒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目前在防治BmNPV的策略中,通過傳統選育方法篩選抗性品種面臨著周期長、定向性差以及提高抗性的同時難以兼顧經濟性狀等局限;基於轉基因RNAi的抗病毒策略屬於轉錄後水平的抑制,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BmNPV 的擴增,但轉基因RNAi的抗病毒效果受靶標基因選擇的影響較大,難以徹底阻斷病毒DNA複製。
  •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04-26 15:02:43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邢天然 2019年04月26日 15  人類基因組序列中僅1%~2%為蛋白質編碼序列,而98%為非編碼序列,其中很多是長非編碼RNA包括環形RNA。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隱身於細胞中數以萬計的環形RNA逐漸浮出水面。但與已經被科學家反覆深度剖析論證與人類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線形RNA相比,RNA分子家族的「新人」——環形RNA身上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端粒酶蛋白亞基與RNA亞基的相互作用
    (TRBD)形成複合體的晶體結構。>的序列和構象是這種互作的必要條件。結構和突變分析表明,所觀察到的CR4/5-TRBD識別普遍存在於在大多數的真核生物中。這是目前相關研究領域關於端粒酶中蛋白-RNA複合物的首次晶體結構報導,其在分子水平上所提供的信息解決了長期困擾人們的端粒酶蛋白亞基與RNA亞基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難題,為治療端粒相關疾病的新型藥物的研發開闢了嶄新的方向。
  • 生科陸劍課題組在脊椎動物microRNA複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8年3月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陸劍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RNA上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題為「MicroRNA Duplication Accelerates the Recruitment of New Targets During Vertebrate Evolution」(doi:10.1261/rna.062752.117
  • 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原標題: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發現受到免疫系統疾病領域醫學界人士的關注。這項研究讓幾十年來無藥可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顯露出了被攻克的曙光。
  • 上海生科院揭示革蘭氏陽性細菌CcpA蛋白的調控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革蘭氏陽性細菌CcpA蛋白的調控新機制 2017-02-1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沃森訪問上海生科院
    4月8日至9日,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榮譽主席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博士訪問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陳曉亞院長、吳家睿副院長、李林副院長、張旭副院長、蒲慕明所長會見了來賓。
  • 【科技日報】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陳玲玲研究組是我國環形RNA前沿研究領域的翹楚。經過長期研究,他們逐漸探尋到這一神秘家族的特性。陳玲玲將環形RNA調控天然免疫反應的過程總結為「生得曲折」「死得其所」「奉獻的一生」。「環形RNA緩慢生成、快速降解、特殊二級結構使其成為一類調控細胞天然免疫穩態的新RNA家族。」陳玲玲表示。
  • 上海生科院揭示果蠅piRNA通路中Papi蛋白序列特異性識別Piwi蛋白在...
    上海生科院揭示果蠅piRNA通路中Papi蛋白序列特異性識別Piwi蛋白在piRNA 3』端修剪過程中發揮生物學功能的分子機制 2018-03-23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上海生科院發表環形RNA研究綜述文章
    上海生科院發表環形RNA研究綜述文章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3-07   今日/總瀏覽:1/3388
  • 深度學習預測RNA二級結構,螞蟻金服提出端到端模型E2Efold
    理解 RNA 二級結構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二級結構是指 RNA 序列各個位置有氫健互補配對的鹼基。RNA 的三維結構往往是在先形成的二級結構的框架上摺疊而成的,所以知道二級結構就能夠用來表徵 RNA 結構、推斷功能機制、並設計新實驗。此次引發大規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即屬於 RNA 病毒的一種。
  • Nature子刊:趙方慶團隊提出環狀RNA定量和可變剪接體轉換識別的新...
    同時,同一基因內部也可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環狀RNA,基因內對環狀RNA產生位點的使用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轉錄過程對環狀RNA產生的調控。因此,環狀RNA轉錄本水平的準確定量,是目前環狀RNA分析的重要基礎。
  • 我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在細胞受到病毒感染時,環形RNA會被大規模「清除」從而釋放抗病毒「衛士」PKR參與抗病毒免疫反應;而在抗病毒「衛士」PKR過度激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病人體內,環形RNA含量顯著降低,無法作為天然免疫系統調控穩定的「天使」繼續發揮功能。該研究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礎,並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