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研究環形核糖核酸取得新進展

2021-01-09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9月19日電(記者姜泓冰)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在線9月18日發表中國科學家在環形核糖核酸(RNA)研究方面的創新性成果。

這一最新成果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楊力課題組和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課題組合作取得。該成果首次闡明了互補序列對外顯子來源環形RNA產生的調節機制,並進一步揭示了互補序列競爭性配對介導的可變環化調控,以全新的理論視角揭示了基因表達在轉錄/轉錄後水平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眾所周知,生命體的遺傳信息通過轉錄從脫氧核糖核酸(即DNA)傳遞到核糖核酸(即RNA)中,再通過翻譯傳遞到蛋白質。通常情況下,真核生物基因在轉錄後通過RNA剪接去除基因內的非編碼內含子序列,並將含有蛋白編碼信息的基因外顯子序列順序地連接在一起,形成成熟的線形RNA分子。包括人在內的高等真核生物可以通過可變剪接,由一個基因產生多種不同功能的成熟RNA及其相應蛋白產物,這在不改變基因數目的前提下極大地提高了基因表達及其功能的複雜性和多樣性。RNA可變剪接與生物體正常生理功能息息相關,而異常的可變剪接則導致多種重要人類疾病,如脊髓肌肉萎縮症、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症、老年痴呆和癌症等。

在真核生物中還存在一種反向的剪接反應,使得基因的外顯子序列反向首尾連接形成環形RNA。近幾年研究發現了數以千計環形RNA的存在,從而豐富了長非編碼RNA的研究範疇,但是對這些環形RNA生成加工及其機制的研究尚處在起始階段。陳玲玲課題組和楊力課題組在2013年首次揭示了內含子來源的環形RNA的形成機制和分子功能,在環形RNA的分子預測、生成加工、功能研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科研人員採用全新的計算分析流程,在人源胚胎幹細胞H9中發現近萬條環形RNA。通過計算分析與實驗手段相結合,首次證明了內含子RNA互補序列介導的外顯子環化(環形RNA形成)機制。該研究還發現,不同區域間互補序列的競爭性配對,可以選擇性的產生線形RNA或是環形RNA,即內含子內部形成的互補序列配對會促進線形RNA的產生,跨內含子間的互補序列配對更有利於環形RNA的產生。這種互補序列的競爭性配對在不同物種間呈現差異的組合模式,使得外顯子來源環形RNA的表達具有物種特異性。更為重要的是,在人類基因組內含子區域中蘊含著大量的互補序列,它們的選擇配對及其動態調控使得同一個基因可以產生多個環形RNA,這種現象被稱為可變環化。這一系列發現,揭示了環形RNA這一類新型非編碼RNA體內的廣泛存在,進一步以全新的理論視角揭示了基因表達在轉錄/轉錄後水平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為深入研究外顯子環化、可變環化、以及剪接的調控機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本課題在楊力研究員和陳玲玲研究員共同指導下,由博士研究生張曉鷗、王海濱和張楊完成,第二軍醫大學盧旭華副教授也參與了部分工作。該項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基金委、科技部和上海生科院的經費支持。

相關焦點

  • 上海科學家研究發現環形RNA重要功能 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提供...
    近期,一項由上海科學家團隊主導的研究,通過揭示環形RNA(核糖核酸)在天然免疫過程中的重要功能,為該類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合作完成,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
  • 1990年11月25日 我科學家直接發現脫氧核糖核酸新結構
    1990年11月25日 我科學家直接發現脫氧核糖核酸新結構1990年11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直接觀察到辮子般的三鏈狀脫氧核糖核酸新結構,有關專家評價這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又一重大發現。脫氧核糖核酸是生物儲藏、複製和傳遞遺傳信息的主要物質基礎,因此科學家在探索生命科學奧秘時,把它作為主攻目標之一。1989年,美國科學家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先後直接觀察到雙螺旋脫氧核糖核酸,證實了用X光衍射方法間接觀察到的雙螺旋脫氧核糖核酸的存在。三鏈狀脫氧核糖核酸的新結構,是由三十七歲的白春禮研究員領導的實驗室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發現的。
  • 近期科學家們在多巴胺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多巴胺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doi:10.1126/science.aaw8806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在大腦中的新作用,除了發揮神經遞質作用之外,這項新的作用似乎對長期接觸或濫用古柯鹼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至關重要。
  • 信使核糖核酸:兩大新冠疫苗背後的技術
    疫苗生產需要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測試。但是科學家們希望在今年年底前,一種名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技術可以生產出安全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這兩家合作公司表示,早期結果有94名志願者在這期試驗中感染了新冠肺炎。大約有44000名志願者參加了最後的3期試驗。一個名為數據安全監測委員會的獨立科學家小組對該研究進行了審查。Pfizer and BioNTech also said they have found no serious safety concerns in the testing so far.
  • 我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最新研究發現,環形RNA就像參與天然免疫系統調控穩定的「天使」一樣,管理著抗病毒「衛士」——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在細胞受到病毒感染時,環形RNA會被大規模「清除」從而釋放抗病毒「衛士」PKR參與抗病毒免疫反應;而在抗病毒「衛士」PKR過度激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病人體內,環形RNA含量顯著降低,無法作為天然免疫系統調控穩定的「天使」繼續發揮功能。該研究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礎,並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 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標題: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周鳴飛研究組等在高氧化價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論文於10月23日發表在國際刊物《自然》上。該項研究成果由復旦大學化學系的周鳴飛課題組聯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共同完成。
  • 【科技日報】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但與已經被科學家反覆深度剖析論證與人類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線形RNA相比,RNA分子家族的「新人」——環形RNA身上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陳玲玲研究組是我國環形RNA前沿研究領域的翹楚。經過長期研究,他們逐漸探尋到這一神秘家族的特性。陳玲玲將環形RNA調控天然免疫反應的過程總結為「生得曲折」「死得其所」「奉獻的一生」。
  • 高等植物多基因敲除體系研究取得進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著名國際期刊《植物雜誌》近日發布的一項成果表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小立碗蘚多基因敲除體系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苔蘚植物是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模式植物。其中,小立碗蘚生長所需營養簡單,容易培養,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目前,小立碗蘚的基因敲除主要用同源重組的方法,但所獲得突變體的效率相對較低,且小立碗蘚的雜交極其困難,不利於獲得多突變體並對多基因家族基因功能進行研究。儘管小立碗蘚中也建立了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但這種方法在敲除多個基因時,敲除效率低下、載體構建費時費力。
  • 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原標題: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發現受到免疫系統疾病領域醫學界人士的關注。這項研究讓幾十年來無藥可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顯露出了被攻克的曙光。
  • 德美新冠疫苗研發項目取得進展
    2020-11-10 15:06:33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柏林記者張毅榮、駐華盛頓記者譚晶晶報導: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和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9日發表聯合聲明說,3期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數據顯示,兩家公司合作研發的一款候選新冠疫苗有效性超過
  •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2005/11/4 9:56:00
  •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02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我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我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科學家發布環形RNA與線性RNA定量比較新方法-CLEAR
    1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德國馬普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楊力研究組關於環形RNA研究的最新進展「CIRCexplorer3: A CLEAR Pipeline for Direct Comparison of Circular and Linear RNA
  • 中外科學家對奧陶紀末赫南特貝腕足動物群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外科學家對奧陶紀末赫南特貝腕足動物群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20-05-14 15:30: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丁寶秀 責任編輯:
  • 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回望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回應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不斷前行。展望未來,應著力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帶來契機和動力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懷玉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概括為三個基本階段與形態。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進行相關教材體系改革。
  • 基礎研究|我區新型磁相變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Guillou和伊博樂課題組與法國卡昂大學、美國埃姆斯國家實驗室、包頭師範學院聯合在國際知名物理學術期刊《物理評論材料》(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Yb2In和Eu2-xYbxIn合金的晶體結構和物理性能」(Cryst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Yb2In and Eu2-xYbxIn alloys)的最新科研成果,該研究在新型磁相變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1 15:49:55 德國科學家研究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