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2020-12-02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發現受到免疫系統疾病領域醫學界人士的關注。這項研究讓幾十年來無藥可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顯露出了被攻克的曙光。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生化所了解到,該研究首次發現擁有獨特結構的環形RNA可以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細胞受病毒感染時,環形RNA被大規模「清除」,PKR得到釋放並參與到抗病毒免疫,由此證明,病人體內環形RNA的「低含量」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密切相關。該研究為自身免疫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

  參與天然免疫系統調控的神秘家族

  環形RNA最新功能——參與天然免疫系統調控,是這一基礎研究發現的核心突破點。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隱身於細胞中數以萬計的環形RNA逐漸浮出水面。但與已經被科學家反覆深度剖析論證與人類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線形RNA相比,RNA分子家族的「新人」——環形RNA身上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陳玲玲研究組是我國環形RNA前沿研究領域的翹楚。經過長期研究,他們逐漸探尋到這一神秘家族的特性。陳玲玲將環形RNA調控天然免疫反應的過程總結為「生得曲折」「死得其所」「奉獻的一生」。「環形RNA緩慢生成、快速降解、特殊二級結構使其成為一類調控細胞天然免疫穩態的新RNA家族。」陳玲玲表示。其實早在2017年,該課題組就發現環形RNA與人體天然免疫系統有關,其在細胞參與天然免疫應答時受限。

  揭示免疫系統調控的「黑匣子」

  人體龐大的免疫系統的調控過程一直是一個黑匣子。只有發現了人體免疫系統調控的過程,才能在此基礎上研究治療疾病的方法。中科院生化所所長劉小龍點評該研究成果時認為,陳玲玲研究組的這次研究成果是發現免疫系統精準調控非常重要的一環。

  研究組在前期研究中已經證明環形RNA生成速度緩慢。他們在近期研究環形RNA的二級結構過程中又發現,這些擁有閉環結構的環形RNA內部並不簡單,而是能形成16到26個鹼基對莖環結構。它們獨特的「造型」能夠被天然免疫因子PKR識別並結合,由此,PKR活性受到抑制,可以避免體內因PKR過度激活引起的免疫反應。

  而細胞中的核糖核酸酶RNase L則可以讓PKR恢復自由身。這一類酶在細胞受病毒刺激下可以作用於環形RNA,將其「切割」降解,而緩慢的環形RNA生成速度不足以回補這些被降解的環形RNA,PKR得以釋放參與細胞的抗病毒免疫過程。

  遏制紅斑狼瘡免疫因子過度活躍

  「環形RNA就像套在天然免疫系統這匹『野馬』上的『韁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風溼病學研究所所長沈南教授打了一個比方:抗感染免疫系統在人體內就相當於一匹馬,需要一根韁繩套在上面,使其在正確的軌道和方向上奔馳。「如果控制得好,就能幫助機體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如果變成一匹脫了韁繩的馬,在體內橫衝直撞,就會對機體造成損傷。」

  利用這項最新發現,他與陳玲玲研究組合作,採集到紅斑狼瘡病人身上的血液樣本並進行了部分實驗,得出了令人欣喜的結果。他們使用技術手段讓環形RNA在病人來源的免疫細胞內數量擴增,隨後發現,病人細胞內過度激活「運轉」的天然免疫因子PKR及其下遊免疫信號通路被顯著「控制」。「這一發現可能為將來阻斷紅斑狼瘡的核心發病通路提供非常重要的治療靶點。」沈南說。

  這些發現不僅首次揭示了環形RNA的降解途徑及其特殊二級結構特徵,並提示環形RNA作為之前被忽略的一類新RNA分子家族,可以通過形成雙鏈莖環結構發揮免疫調控的新功能。它們的「緩慢生成」「快速降解」以及「形成莖環結構」的特性,使得它們在調控免疫穩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9-05-14 08版)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發現受到免疫系統疾病領域醫學界人士的關注。這項研究讓幾十年來無藥可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顯露出了被攻克的曙光。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生化所了解到,該研究首次發現擁有獨特結構的環形RNA可以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細胞受病毒感染時,環形RNA被大規模「清除」,PKR得到釋放並參與到抗病毒免疫,由此證明,病人體內環形RNA的「低含量」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密切相關。該研究為自身免疫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
  參與天然免疫系統調控的神秘家族
  環形RNA最新功能——參與天然免疫系統調控,是這一基礎研究發現的核心突破點。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隱身於細胞中數以萬計的環形RNA逐漸浮出水面。但與已經被科學家反覆深度剖析論證與人類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線形RNA相比,RNA分子家族的「新人」——環形RNA身上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陳玲玲研究組是我國環形RNA前沿研究領域的翹楚。經過長期研究,他們逐漸探尋到這一神秘家族的特性。陳玲玲將環形RNA調控天然免疫反應的過程總結為「生得曲折」「死得其所」「奉獻的一生」。「環形RNA緩慢生成、快速降解、特殊二級結構使其成為一類調控細胞天然免疫穩態的新RNA家族。」陳玲玲表示。其實早在2017年,該課題組就發現環形RNA與人體天然免疫系統有關,其在細胞參與天然免疫應答時受限。
  揭示免疫系統調控的「黑匣子」
  人體龐大的免疫系統的調控過程一直是一個黑匣子。只有發現了人體免疫系統調控的過程,才能在此基礎上研究治療疾病的方法。中科院生化所所長劉小龍點評該研究成果時認為,陳玲玲研究組的這次研究成果是發現免疫系統精準調控非常重要的一環。
  研究組在前期研究中已經證明環形RNA生成速度緩慢。他們在近期研究環形RNA的二級結構過程中又發現,這些擁有閉環結構的環形RNA內部並不簡單,而是能形成16到26個鹼基對莖環結構。它們獨特的「造型」能夠被天然免疫因子PKR識別並結合,由此,PKR活性受到抑制,可以避免體內因PKR過度激活引起的免疫反應。
  而細胞中的核糖核酸酶RNase L則可以讓PKR恢復自由身。這一類酶在細胞受病毒刺激下可以作用於環形RNA,將其「切割」降解,而緩慢的環形RNA生成速度不足以回補這些被降解的環形RNA,PKR得以釋放參與細胞的抗病毒免疫過程。
  遏制紅斑狼瘡免疫因子過度活躍
  「環形RNA就像套在天然免疫系統這匹『野馬』上的『韁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風溼病學研究所所長沈南教授打了一個比方:抗感染免疫系統在人體內就相當於一匹馬,需要一根韁繩套在上面,使其在正確的軌道和方向上奔馳。「如果控制得好,就能幫助機體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如果變成一匹脫了韁繩的馬,在體內橫衝直撞,就會對機體造成損傷。」
  利用這項最新發現,他與陳玲玲研究組合作,採集到紅斑狼瘡病人身上的血液樣本並進行了部分實驗,得出了令人欣喜的結果。他們使用技術手段讓環形RNA在病人來源的免疫細胞內數量擴增,隨後發現,病人細胞內過度激活「運轉」的天然免疫因子PKR及其下遊免疫信號通路被顯著「控制」。「這一發現可能為將來阻斷紅斑狼瘡的核心發病通路提供非常重要的治療靶點。」沈南說。
  這些發現不僅首次揭示了環形RNA的降解途徑及其特殊二級結構特徵,並提示環形RNA作為之前被忽略的一類新RNA分子家族,可以通過形成雙鏈莖環結構發揮免疫調控的新功能。它們的「緩慢生成」「快速降解」以及「形成莖環結構」的特性,使得它們在調控免疫穩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9-05-14 08版)

相關焦點

  • 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原標題: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發現受到免疫系統疾病領域醫學界人士的關注。這項研究讓幾十年來無藥可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顯露出了被攻克的曙光。
  •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科技前沿】  本報上海4月25日電(記者顏維琦)環形RNA是一類廣泛表達、但在生物體內功能不詳的新型非編碼RNA分子家族。在細胞受到病毒感染時,環形RNA會被大規模「清除」從而釋放抗病毒「衛士」PKR參與抗病毒免疫反應;而在抗病毒「衛士」PKR過度激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病人體內,環形RNA含量顯著降低,無法作為天然免疫系統調控穩定的「天使」繼續發揮功能。該研究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礎,並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 上海科學家研究發現環形RNA重要功能 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提供...
    東方網記者解敏4月26日報導: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發於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一項由上海科學家團隊主導的研究,通過揭示環形RNA(核糖核酸)在天然免疫過程中的重要功能,為該類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合作完成,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
  • 我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上海4月25日電(記者顏維琦)環形RNA是一類廣泛表達、但在生物體內功能不詳的新型非編碼RNA分子家族。在細胞受到病毒感染時,環形RNA會被大規模「清除」從而釋放抗病毒「衛士」PKR參與抗病毒免疫反應;而在抗病毒「衛士」PKR過度激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病人體內,環形RNA含量顯著降低,無法作為天然免疫系統調控穩定的「天使」繼續發揮功能。該研究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礎,並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 CELL雜誌刊登附屬仁濟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最新成果
    該研究,不但解釋了SLE發病過程中先天免疫通路異常激活的原因,還為SLE新型、個體化的治療手段的開發,疾病標誌物的開發等提供了潛在的靶點。我國狼瘡的患病率為1‰,是西方白種人群的8-10倍,發病人群高達數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狼瘡王國」。由於發病機理不明,目前尚無根治的手段,臨床上缺乏有效的、可以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後的生物標誌物,缺乏特異性的、低副作用的治療手段,給患者和社會帶來重大負擔。
  • 新青蒿素類衍生物或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症為突出表現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
  • 上海科學家《細胞》刊文: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有重要功能
    > 作為RNA分子家族的「新人」,環形RNA「身上」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 CAR-T治療一次治癒腫瘤和紅斑狼瘡
    王芳芳接受了複合雙靶點 CAR-T(CD19/BCMA)細胞免疫療法後,治療後 9 個月複查,除了原來淋巴瘤完全清除乾淨,她體內多年的頑固性紅斑狼瘡抗體也全部轉陰,這意味著她的紅斑狼瘡已經臨床治癒。截止目前,經過國內外公開的文獻查詢,這是全球首例使用複合雙靶點 CAR-T(compound CD19BCMA CAR-T)細胞免疫療法同時臨床治癒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和難治性紅斑狼瘡的案例,是深圳在腫瘤臨床研究和治療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 壓力過大也會導致紅斑狼瘡?關於紅斑狼瘡,看看還有哪些是我們不...
    紅斑狼瘡是一種複雜而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患病後可對人體多個臟器造成損害,多表現在臉上或者其它部位出現紅斑,像被狼咬過的痕跡,因此稱之為紅斑狼瘡。它是一種自身免疫紊亂以後所導致的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除表象外,還可以引起其它的問題,比如口腔潰瘍、關節腫痛、腎炎、蛋白尿、泡沫尿等,甚至癲癇、腦血管病等嚴重併發症。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 生物學功能被揭示
    受訪者供圖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
  • 全球首例:CAR-T治療一次治癒腫瘤和紅斑狼瘡
    (化名)40歲出頭,已經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20餘年。&nbsp&nbsp&nbsp&nbsp2019年9月中旬,王芳芳接受了複合雙靶點CAR-T(CD19/BCMA)細胞免疫療法。治療後一個月複查,她體內的淋巴瘤完全消失;治療後2個月,她不用再坐輪椅,可以自主行走;治療後9個月(2020年6月)複查,除了原來淋巴瘤完全清除乾淨,她體內多年的頑固性紅斑狼瘡抗體也全部轉陰,這意味著她的紅斑狼瘡已經臨床治癒。
  • 美國世界日報:紅斑狼瘡無預兆 亞裔女性高發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約有200萬人患有紅斑狼瘡,以年輕女性居多,患病的亞裔女性人數更是白人女性的兩到三倍。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Lupus Asian Network)8日在曼哈頓華埠舉辦的「紅斑狼瘡保健座談會」上,醫師指出該病是自體免疫系統攻擊正常細胞,至今無法治癒,病因也仍然是謎,但早期有效的治療可控制病情發展,防止出現嚴重併發症。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藥物簡介
    雖然利妥昔單抗未被批准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但B細胞功能障礙被認為是SLE發病機制中最重要的一環, CD20是B細胞特異的表面標記物。2012年美國風溼病協會(ACR)指南建議,在誘導治療6個月後腎炎未得到改善甚至惡化的LN 患者,或CTX和MMF治療均失敗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利妥昔單抗。
  • 我國科學家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
    人民日報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白劍峰)國際期刊《科學》雜誌日前報導了我國科學家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的研究成果。
  • 《協和醫學雜誌》2020年3期主題: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進展
    本期主題: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進展 本期執行副主編 鄭文潔 目 次 述評 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生物治療靶點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有望突破!上海專家最新解密遺傳密碼,提供免疫...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但是該病病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癒手段。好消息是,近日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展示了一種篩選功能性疾病易感位點和功能性調控元件的策略,並將自身免疫性疾病風險遺傳變異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聯繫起來,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點。
  • 曬後出現形狀奇特皮疹高原紅 或是是紅斑狼瘡
    蝶形、環形紅斑和紫癜,紅斑狼瘡早期常有皮疹  方女士不久前發現臉上兩頰和鼻梁有蝴蝶狀的紅斑,身上還有皮下出血,表現為輕微的皮膚瘀點和瘀斑,遂跑到皮膚科就診。在皮膚科,醫生判斷方女士身上的瘀點是紫癜,加上臉上的紅斑,懷疑方女士的不是一般的皮膚問題,建議她到風溼科找醫生做檢查。
  • 高豔青|一篇告訴你紅斑狼瘡的症狀及治療
    紅斑狼瘡是一組累及全身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危害性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它包括盤狀紅斑狼瘡(DLE)、亞急性紅斑狼瘡(SCLE)和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等類型。一、盤狀紅斑狼瘡:發生的患者沒有全身的症狀,多發生在面部、鼻梁、面頰、嘴唇、耳朵和手背處。
  • 紅斑狼瘡是什麼樣的
    紅斑狼瘡起病穩匿或急驟,發作比較兇險,且極易復發,遷延不愈,出沒無常,就跟狼一樣狡猾。從紅斑狼瘡的圖片上看,病人的皮膚損害除盤狀紅斑狼瘡出現典型的盤狀紅斑外,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還出現蝶形紅斑,多形紅斑,環形紅斑,大皰性紅斑,有的也出現盤狀紅斑,所以用紅斑狼瘡一詞命名該病,既形象逼真,又內涵豐富。全身症狀起病可急可緩,多數早期表現為非特異的全身症狀,如發熱,尤以低熱常見,全身不適,乏力,體重減輕等。病情常緩重交替出現。
  • 【中國科學報】環形RNA在免疫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RNA可以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在細胞受病毒感染時環形RNA被大規模「清除」從而釋放PKR參與抗病毒免疫,揭示病人體內環形RNA的「低含量」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通過檢測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體內數據發現,RNase L處於「弱激活狀態」,環形RNA數量很低,PKR及其下遊免疫信號通路則在體內過度激活。研究人員通過使用技術手段讓環形RNA在病人來源的免疫細胞內數量增多,可以觀察到過度激活PKR及其下遊免疫信號通路被顯著「控制」。